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 在植物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如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工程学、结构植物学、植物资源与系统植物学、植物生态学等;具有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坚实的植物科学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掌握植物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动态。能够熟练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技术进行课题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结构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理学等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教学工作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应用一种外文熟练地阅读专门文献和写出论文摘要或全文;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满足专业和论文的需要。

3.身心健康。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增强身体锻炼;有健康、理性的良好心理素质和专业的道德水平。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结合的方式。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导师应多方面了解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要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指导小组成员要协助导师完成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根据培养方案研究生应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取得学分。培养中着重注意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采用自学方式获得学分。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专题式的教学方式。

2、组织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有计划安排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和发表论文,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学术水平。

3、在完成理论学习基础上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按期完成在学术上有水平、在社会和经济上有价值、具有新见解的研究论文。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 8学分 ,学位论文33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植物分子生物学

植物发育的分子调控、植物代谢过程的调节、植物与生物及非生物环境关系的分子生物学、植物演化的分子机制、植物基因的分子标记、植物基因分离克隆转移、作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等。

朱友林 熊冬金

杨柏云 罗丽萍

2

植物细胞工程学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植物基因的转移、优良农作物脱毒快繁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体细胞遗传变异及其利用、次生物质与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等。 

杨柏云 熊冬金

罗丽萍

3

 

 

结构植物学与植物生态

 

主要内容为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植物的环境与生态因子分类、光与植物、温度与植物、水分与植物、土壤与植物等;阐述植物个体、群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规律的科学;并通过电镜技术和其它植物学常规实验技术,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和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和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建立植物演化发展概念和胚胎发育的规律。

杨柏云 陈少风

葛 刚 罗丽萍

 

4

植物资源与系统植物学

植物的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认识植物界各大类群及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原理;掌握经济植物的性质、鉴定、用途和分布。

陈少风朱友林葛 刚杨柏云罗丽萍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0004

数理统计

54

3

1

 

考试

 

5621001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54

3

1

 

考试

 

5621002

细胞生物学技术

54

3

1

 

考试

 

5621003

植物细胞工程

54

3

1

 

考试

 

5621004

现代分子生物学★

54

3

1

 

考试

 

 

 

 

 

 

 

 

 

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

5622005

植物学专题

36

2

2

 

考查

 

5622006

植物胚胎与发育生物学

36

2

2

 

考试

 

5622007

植物资源学

36

2

2

 

考试

 

5622008

植物分类学

36

2

2

 

考试

 

5622009

电镜及显微技

36

2

2

 

考查

 

5622010

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

36

2

2

 

考试

 

5622011

结构植物学

36

2

2

 

考试

 

5622012

现代仪器分析

36

2

2

 

考查

 

5622013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36

2

2

 

考试

 

5622014

植物群落生态学

36

2

2

 

考查

 

5622015

植物制片技术

36

2

2

 

考试

 

5622016

现代生态学

36

2

2

 

考查

 

5622017

群体遗传学

36

2

2

 

考试

 

5622018

基因工程学

36

2

2

 

考试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考试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在其他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择

 

 

 

 

考查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语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必须是学术性论文,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