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无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方针,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具有较高的道德风尚、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身体健康的综合型人才。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具体要求为:

1、努力学好各门业务课,按培养计划完成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的学习。培养严谨、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面应能满足国内重点大学博士入学考试的要求。专业课的安排和教学要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向纵深发展,重点培养学生跟踪当今世界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的能力。

2、要求学生以熟练的实验技能,高质量地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任务,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提高学生独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在论文工作过程中要着重考虑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工作方法,培养和提高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3、强化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学术论文的写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外语听力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切实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4、坚持体育锻炼,增进社会交往,确保身心健康。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学科部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在课程学习方面,充分发挥学科群体的作用,使学生能从多方位来系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采用有系统的授课方式,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满足考博要求。而对于专业课程则可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在进入第二学年以后,要求学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报告会,不定期地举办学术讲座,进行相关专业方向的社会调查。中期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包括课程学习、政治表现和研究成果三方面内容,一般是在开题报告之后进行。因此,鼓励学生从入学后便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为毕业论文选题做好前期性文献调研和必要的实验研究工作。在论文选题上主张采取导师出题、学生选题的做法,一方面使论文工作能更好地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又能满足学生个人的兴趣,在开题报告中应体现学生已有的实验工作基础。在开题报告之后,导师应与学生一起就报告中学科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的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足够的注意,并有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学生论文工作能按时按质完成。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 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学位论文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稀土化学

研究稀土资源开采,冶炼加工和新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化学问题。提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究稀土产品物性控制技术,制备具有特定物性要求的稀土材料及其前驱体,用于发光材料、抛光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生产。研究稀土复合氧化物的界表面化学与物理特性,从纳米尺度和界面相互作用观点来研究抛光过程,完善和提升抛光理论。

李永绣

周新木

 

2

 

配位化学

 

以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为基础,设计、合成具有光电功能的配位化合物,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主要包括: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分子导线配合物、稀土-过渡金属磷光配合物、稀土配位聚合物。研究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关系,及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依赖性。

刘小明

曹迁永

李永绣

3

 

 

微纳米材料与应用

 

研究特殊形貌和表面要求的单一氧化物及其复合氧化物的可控制备技术;研究纳米粒子可控化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复合纳米材料的组装和产品物性的调节;开展稀土元素组成和分布可控的TiO2、钛酸钡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新方法,在纳米介观尺度分析稀土元素在基体中存在状态尤其是界面形态对其性能的影响。

李越湘

黎先财

李永绣

 

4

生物无机与环境化学

对生物酶的作用进行仿生模拟,研究生物酶在制氢、生物质转化和环境水处理中的应用性能和机理;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江西优势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和废物再生与资源化技术。

刘小明

刘厚凡

彭绍琴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课内/实验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方式

适合方向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5521102

近代仪器分析★

36

2

1

倪永年 教授

考试

 

5521103

高等仪器分析实验

36

2

1

万益群教授等

考试

 

5521104

现代配位化学

54

3

1

李永绣 教授

考试

5521105

高等无机化学

54

3

2

黎先财 教授

考试

 

 

 

 

 

 

选修

 

 

 

 

 

 

5522106

无机化学前沿

36

2

2

考查

5522107

无机材料化学

36

2

2

彭绍琴 教授

考查

5522108

分离化学与技术

36

2

2

李永绣 教授

考查

1

5522109

固体化学

36

2

2

李越湘 教授

考查

5522110

稀土化学

36

2

2

周新木 副教授

考查

1-3

5522111

现代分子光化学★

36

2

2

高希存 教授

考查

2

5522112

纳米材料导论

36

2

2

黎先财 教授

考查

1,3

5522113

结晶化学

36

2

2

盛天录 教授

考查

2

5522114

生物无机化学★

36

2

2

刘小明 教授

考查

4

5522115

中级无机化学实验

36

2

2

周新木 等

考查

5522116

资源与环境化学

36

2

2

刘厚凡 副教授

考查

4

 

5522117

超分子化学

36

2

2

曹迁永 副教授

考查

2,4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标有★者双语教学课程。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其中外文论文不少于30篇,并对计划内容开展了前期研究。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本专业的教学实践内容是指:本科生作业批改与辅导;本科生实验教学;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学术性研究论文。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