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培养的人才能胜任本专业科研和中、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工作,或在各部门和单位的对外交流工作和专业翻译工作;

2.要求毕业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所覆盖的专业范围内,学有专长;

3.较好掌握计算机应用功能和信息搜集和处理技术,有一定的第二外语水平。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以导师制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培养过程强调理论学习和科研、教学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33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语言学理论与应用

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其他语言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英汉语言对比与文化对比,旨在获得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分析的能力。

蒋平

袁平华

 

2

英汉对比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共性与个性,英汉文化差异,英汉对比的方法;语言与翻译,文化与翻译,翻译理论与标准,翻译实践能力,口译与机器翻译研究等。

蒋平

刘天伦

方克平

 

3

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英汉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社会、语境的关系。

刘天伦

蒋平

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包括对教学方法、教材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语言习得和语言测试等的研究。为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实践提供指导。

袁平华

刘婷

王正琪

5

外语教育管理

研究如何进行外语教育管理、教学与教材质量评估、考试方法与制度等。

刘婷

赵国杰

郭晓燕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二外(法、德、日)

144

6

1、2

 

考试

公共必修

9学分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42

2

2

 

考试

5121014

现代语言学

36

2

1

 

考试

专业必修

9学分

5121002

翻译理论与实践(1)

54

3

1

 

考试

5121015

语言研究方法论

36

2

1

 

考试

5121016

应用语言学

36

2

1

 

考试

 

 

 

选修

 

 

 

 

 

5122017

认知与语用学

54

3

2

 

考试

按专业方向至少选修9学分

5122018

语言学专题

36

2

2

 

考查

5122019

外语教学与管理

36

2

2

 

考查

5122020

语言测试

36

2

2

 

考查

5122008

翻译理论与实践(2)

54

3

2

 

考查

5122021

英汉比较研究

36

2

2

 

考查

5122010

修辞与学术写作

36

2

2

 

考查

5122011

西方文化专题研究

54

3

2

 

考查

5122022

语言与文化

36

2

2

 

考查

5122023

二语习得

36

2

2

 

考查

 

公共选修课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2

2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两学分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2

2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两学分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共8学分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组成。要求学生至少阅读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决定通过或不通过。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中文)字(或英文250词)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硕士生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本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一定的外语教学实践和翻译实践. 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60 学时;翻译(汉译英)每一千字折合3 学时,英译汉每一千字折合2学时.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形式:必须是学术性论文;或中外经典名著的翻译研究或对比研究;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2千至2万英文词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