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身心健康。 |
基本学制: 3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
培养方式: 1、采用导师负责单独指导的方式。 2、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 3、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既要使研究生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引导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对新兴和交叉学科、前沿课题及研究热点应有一定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采用启发式讲授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个别课程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 |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8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8 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40 学分。 |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 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指导教师 |
1 |
机械系统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
研究内容:1、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动力分析与综合;2、机器人机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3、微型机电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4、机械系统CAD;5、工程图形学;6、现代设计方法。 研究特色:本研究方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基础性、综合性与前沿性。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描述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机械系统的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与综合是机械系统设计与发明的核心,工程图形学、机械系统CAD和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为机械系统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研究方向涉及数学、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学、控制理论、机械制造工程学等学科,研究范围广,综合性强。本研究方向从基础理论出发,运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机器人和微型机电系统进行基础性研究,把握住了当今科技发展前沿。 研究意义:本研究方向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紧密联系当今科技发展前沿,通过这些领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反映机械系统的本质特性,更好地揭示机械系统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规律性,更好地改进或创新机械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从而对新机械系统的发明设计和现有机械系统的改进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
罗玉峰博导 刘莹博导 杨湘杰博导 杨明朗 江雄心 游步东 孙勇 徐铭政 |
2 |
表面工程与摩擦学 |
表面工程和摩擦学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表面修饰、涂覆、改性或多种表面技术复合处理,本方向在以微机电系统为应用背景的表面修饰和微摩擦研究与控制形成研究特色。 |
刘莹博导 李东南 |
3 |
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工程 |
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和管理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从论证到退出使用的全寿命周期,围绕机电产品开展质量与可靠性的问题开展研究。涉及质量与可靠性的预测和控制、面向质量与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基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可靠性的设备维修决策模型及其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 |
刘卫东博导 |
4 |
聚合物成型理论与应用 |
以先进成型技术为背景,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算法、数值模拟技术和模拟工程软件,为成型过程数值模拟技术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塑料异型材挤出技术、气体辅助成型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
柳和生博导 黄兴元 |
三、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0020005 |
英 语 |
144 |
6 |
1、2 |
|
考试 |
|
0020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30 |
1 |
1 |
|
考试 |
|
||
0020003 |
自然辩证法 |
42 |
2 |
2 |
|
考试 |
|
||
0029010 |
数值分析 |
54 |
3 |
1 |
|
考试 |
|
||
专 业 核 心 课 |
5921001 |
软件工程 |
54 |
3 |
1 |
江雄心 |
考试 |
|
|
5921002 |
CAD/CAM概论 |
54 |
3 |
1 |
|
考试 |
|
||
5921027 |
现代设计方法 |
54 |
3 |
1 |
刘卫东 |
考试 |
|
||
选修 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
5922028 |
计算机图形学 |
36 |
2 |
2 |
游步东 |
考查 |
|
5922029 |
机械系统分析与综合 |
36 |
2 |
2 |
罗玉峰 |
考查 |
|
||
5922030 |
表面技术 |
36 |
2 |
2 |
刘 莹 |
考查 |
|
||
5922031 |
摩擦学原理 |
36 |
2 |
2 |
刘 莹 |
考查 |
|
||
5922032 |
可靠性工程 |
36 |
2 |
2 |
刘卫东 |
考查 |
|
||
5922033 |
质量工程学 |
36 |
2 |
2 |
刘卫东 |
考查 |
|
||
5922034 |
流变学原理 |
36 |
2 |
2 |
黄兴元 |
考查 |
|
||
5922035 |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 |
36 |
2 |
2 |
赖家美 |
考查 |
|
||
5922036 |
前沿讲座 |
36 |
2 |
2 |
众导师 |
考查 |
|
||
5922037 |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
36 |
2 |
2 |
|
考查 |
|
||
5922038 |
高等机械学 |
36 |
2 |
2 |
罗玉峰 |
考查 |
|
||
5922039 |
人机工程学 |
36 |
2 |
2 |
杨明朗 |
考查 |
|
||
5922040 |
微机电系统概论 |
36 |
2 |
2 |
刘 莹 |
考查 |
|
||
5921019 |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
36 |
2 |
2 |
|
考查 |
|
||
素 质 教 育 课 |
公共选修课 |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
36 |
2 |
2 |
|
|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
|
|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
36 |
2 |
2 |
|
|
至少选修一门,不少于2学分 |
||
必修 环节 |
|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
|
3 |
3 |
|
|
|
|
|
学术活动 |
|
2 |
|
|
|
|
||
|
社会实践 |
60 |
2 |
|
|
|
|
||
|
外语学术论文 |
|
1 |
|
|
|
|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 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 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学术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硕士生在所要求的发表论文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发表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
实践环节(2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 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