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世界文化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8

 世界文化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繁荣历史科学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研究能力和品学兼优的各方面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立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掌握本专业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同时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好的科研潜力,并能够独立从事科研与教学及其他相关实际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允许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学习年限最短不得少于2.5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世界古典文明

本方向主要研究世界五大古典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相互间的交流与影响。

孟海泉、邹 芝

2

欧美社会文化

本方向以欧美国家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和交流碰撞为主要研究内容。

梁民愫、徐 良、杨长云

3

中外文化交流

本方向主要研究历代中国与境外各民族之间的交通往来、文化碰撞和交融及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贡献。

李 江、张小忠、王栎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对于跨学位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各学科专业应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开课门数,避免开课过于集中。同一专业方向课程应集中上课,不能由各自导师重复授课(即不能由导师只面向自己所带的学生上课),如属于授课内容侧重点不同,一门课程应由多名教师采取专题形式授课。

2、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要求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3、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包括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本专业研究生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加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或第5学期,科研实践自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安排加入相关的课题组,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主持或参与1项相关课题的研究。按研究生学院相关规定,须至少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独撰、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修完全部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社会调查,通过论文开题报告,即可集中时间撰写硕士论文。

1、论文开题报告: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要在导师指导下,并征得导师同意,经导师组举行开题报告确定(开题时须向导师或导师组提交写作大纲、论文初稿和修改稿的完成时间。提交的论文写作大纲须写明论文的中心主题、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选题和内容须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论文写作及中期检查:论文写作在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上必须符合一般学术规范,整个论文必须综合反映出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当具有的独立研究能力和水平,包括理论分析能力、中外文资料的收集和驾驭能力、中外文字表达能力和电脑技术运用能力。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也会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经导师或导师组初审后,全部实行一题两审的双盲审制。研究生院按专业随机抽取10%送往外校两所同类大学实行双盲审,其余90%由各学院自行组织双盲审。达不到要求者,不得提交答辩委员会审议;具备条件并提交答辩委员会审议而未获得通过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为保证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采取导师评分回避制度,学校每年要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查和评优。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世界文化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0112064

专业英语

1

18

4

杨长云等 

各学院自行开设

专业基础课

0152050

外国史学信息与评论

3

54

1

导师组

 

0152051

世界古代史专题研究

3

54

1

孟海泉等

0152052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54

1

杨长云等

0152053

西方史学史专题研究

3

54

1

梁民愫等

专业核心

0152075

世界文化史专题(ABC)

3

54

2

李江等

 

0152076

中外文化交流研究(ABC)

3

54

2

李江等

0152077

欧美思想文化研究(ABC)

3

54

2

邹芝等

0152078

欧洲社会史专题研究(ABC)

3

54

2

梁民愫等

专业

选修

0152079

古典文明史专题

2

36

3

孟海泉等

 

0152080

犹太历史与文化专题

2

36

3

邹芝等

0152081

跨文化比较研究

2

36

3

李江等

0152082

现当代西方流行文化专题

2

36

3

徐良等

0152083

文化软实力专题研究

2

36

3

李昌新等

0152084

城市文化专题

2

36

3

杨长云等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补修

课程

0152085

世界近现代史

 

 

3

1

梁民愫等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不计学分)。

0152086

西方史学史

 

 

3

1

徐 良等

注:A为“世界古典文明”;

 B为“欧美社会与文化”;

  C为“中外文化交流”。

 

 

世界文化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152050

课程名称:外国史学信息与评论

英文译名:Frontier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导师组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国内外史学期刊、最新著述为考察对象,探究历史学的新思潮及研究课题的前沿动向,致力于从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综合阐述西方史学实践的变迁。授课主要涉及如下专题研究:1、西方史学思想与流派;2、欧美政治思想及制度史;3、城市-环境史;4、美国与国际关系史;5、文化史与跨文化交流。

本课程要求研究生整体掌握、深刻理解西方史学实践及理论的最新资讯,培养学生准确搜集史学信息、释读外文资料、以及提升学术研究的能力;藉此凸显史学信息与评论的方法论价值。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历史研究》(期刊)

2、《世界历史》(期刊)

3、《史学理论研究》(期刊)

4、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期刊)

5、Past and Present(期刊)

 

 

课程编号: 0152051

课程名称:世界古代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pecial Topics of Ancient World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孟海泉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世界古代史专题》以世界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全球角度审视人类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以专题形式讲授古代世界文明形态兴衰更替和全球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发展的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研究生的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升研究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人类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过渡、上古世界五大文明区域的产生和发展、古代世界奴隶制普遍性问题、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中古世界四大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古时期西方世界社会变迁、古代中西文明交流、从封建到资本主义的过渡问题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005年第13次印刷)。

2、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008年印刷)。

3、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修订版,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张树栋、刘广明主编:《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课程编号:0152052

课程名称: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Monographic Studies on World Modern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杨长云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世界近现代史进程为研究对象,强化学生对世界近现代史基本史实、发展规律和学科体系的认识,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史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世界近现代史学科的问题意识。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研读史料、交流心得、互相点评,最终让学生获得分析世界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近现代史导论、资本主义与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政治革命、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战争、思想文化与世界近现代史、社会发展与世界近现代史、全球化与世界近现代史、现代化与世界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环境与世界近现代史。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版;

3、本书编写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008年版;

4、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0152053

课程名称:西方史学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Monographic Researches on 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梁民愫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欧美国家的史学为考察对象,探究其产生、发展和演变趋向,着重从史学思想的流变上阐述西方史学的总体进程。主要专题:1、史诗与史学:西方古典主义史学的范式;2、神性与历史:奥古斯丁和中世纪史学;3、人性与历史:马基雅维里和人文主义史学;4、理性与历史:伏尔泰和理性主义史学;5、科学与史学:兰克和19世纪西方史学;6、冲突与共存:汤因比和20世纪文化形态学派;7、激进与保守:布罗代尔和20世纪年鉴学史学;8、史学与社会:鲁滨逊和20世纪美国新史学;9、现代与后现代:海登·怀特和后现代主义史学。

通过专题教学和研究探讨,要求研究生正确掌握、深刻理解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专门知识,对于如何理解客观的历史和史学的客观,认识西方史学的内涵、特征和价值,体会史学和社会的辩证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广智主著:《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杨豫编著:《西方史学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伊格尔斯:《20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0152075

课程名称:世界文化史专题

英文译名:The History of World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 江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世界文化史专题》以多元一体的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通过史实讲授与史料研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人类历史上不同层面的文化史内容.探究历史上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创造活动,研讨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考察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演进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扎实文化史基础,学会世界文化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拓展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形成;古典时期人类文化的初步发展;中世纪人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整合;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形和发展;近代西方文化的扩张与非西方民族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困境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20世纪中后期世界文化的新发展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庄锡昌:《世界文化史》,浙江人民也版社1999年版。

2、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4、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M.Cary, A History of the Greek World, London,1972.

 

 

课程编号:0152076

课程名称:中外文化交流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Exchange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 江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以中国与境外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历程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经,以地区纬,以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与重要事件为重点展开教学.通过学习,能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实,学会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世界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和影响.从而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主要内容包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回顾;中外文化交流史概说;佛教与中外文化交流;伊斯兰教与中外文化交流;基督教与中外文化交流;近代工业文明与中外文化交流;四大发明与中外文化交流;儒学与中外文化交流;丝绸瓷器与中外文化交流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彭树智:《文明交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向达:《中西交通史》,上海书店1996年版。

3、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版。

5、朱杰勤:《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中国书局有限公司1939年版。

6、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课程编号:0152077

课程名称:欧美思想文化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n thought and culture of Europe and America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分:3

学时:54

任课老师及职称: 邹 芝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欧美思想文化研究主要以欧美思想文化的传承和流变作为研究对象,从唯物主义史观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欧美思想文化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课程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欧美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欧美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欧美思想文化与其他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代欧美思想文化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庄锡昌:《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孙有中编著:《西方思想经典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4、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吴象婴、晏可佳、 张广勇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5、吕森:《跨文化的争论:东西方名家论西方历史思想》,陈恒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 0152078

课程名称:欧洲社会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pecial Studies on the European Social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梁民愫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主要欧洲国家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其认识成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双重视野出发,专题考察欧洲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及其重要作用,重点分析欧洲社会史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要代表性著作及其学术成就。一方面,从历史本体论角度,使研究生认识和了解欧洲走向统一的内在因素,培养“问题意识”,把握欧洲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另一方面,从史学认识论的角度,全面审视欧洲社会史学研究的成果,了解众多史学家眼光中的欧洲国家形成、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进程。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美) 巴克勒、希尔、麦凯:《西方社会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Lynn Hunt, ed., The New Cultur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3、Geoff Eley, A Crooked Line from Cultural History to the History of Societ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5.

4、于尔根·柯卡:《社会史:理论和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课程编号: 0152079

课程名称:古典文明史专题

英文译名:Special Topics of Classical Civiliz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孟海泉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古典文明史专题》主要以世界五大古典文明的重要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专题形式讲授古代中东和欧亚核心区古典文明,兼顾其他古典文明,以及古典文明之间的交流和比较。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凸显各种古典文明的地域特色,透析其经济、政治、科学、文化贡献,从而使研究生深刻理解古典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能够在世界历史的研究中洞察古典文明的基础性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的内涵和产生、上古文明向古典文明的演进、两河流域古典文明及其对其他文明的影响、遗存丰富的埃及古典文明、统一而多样的印度古典文明、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统一而连续的中国古典文明、其他古典文明、古典文明的交流和比较、游牧民族冲击农耕文明的后果、欧亚核心区的“轴心时代”、西方文明的东方基础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七版修订版,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张树栋,刘广明主编:《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启 良:《中国文明史》(上卷),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课程编号:0152080

课程名称:犹太历史与文化专题

英文译名:Jewish history and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

学时:36

任课老师及职称: 邹 芝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犹太历史与文化》以犹太人的历史与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涉及犹太历史与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课程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犹太民族的起源和形成、犹太民族的成长与发展、犹太人离散后在世界的分布、犹太人和资本主义的产生、犹太文化以及宗教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徐新:《犹太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徐新,凌继尧主编:《犹太百科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傅有德:《犹太哲学史》(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顾晓鸣:《犹太:充满悖论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马丁·吉尔伯特:《五千年犹太哲学史》,蔡永良、 袁冰洁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课程编号:0152081

课程名称:跨文化比较研究

英文译名Cross-cultural Compa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 江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跨文化比较研究》以跨文化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概述跨文化比较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发展和流变的基础上,着重研读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中有影响的代表著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跨文化比较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理解跨文化比较研究背后所蕴藏的思想和观念,学会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世界文化史上的问题.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回顾;泰勒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迪尔凯姆与跨文化比较研究;默多克与跨文化比较研究;列维-斯特劳斯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思路与方式;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定量与定性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在历史学领域中的运用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周晓红:《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与方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王铭铭:《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凯博:《历史比较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莱顿:《他者的眼光:人类学理论入门》,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5、M. Harris,The Rise of the Anthropological Theory—A History of Theories of Culture, Harger and Row, Publishers,1968.

 

 

课程编号: 0152082

课程名称:现当代西方流行文化专题

英文译名:Studies o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Popular 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徐 良 副教授,王栎 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现当代西方流行文化专题》以现当代西方社会流行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发生学及传播学的视角审视现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变迁,以专题形式讲授西方流行文化产生、发展的深层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研究生对现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认识,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对现实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薛 毅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刘自雄,闫玉刚编著:《大众文化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4、章 浩:《流行文化的快感生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 0152083

课程名称:文化软实力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Study of Cultural soft power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文旅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昌新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文化软实力专题》以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软实力要素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发展战略、国际战略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当代文化软实力建设领域的若干基本问题,包括文化产业与国家软实力提升、软实力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公共外交等专题。通过学习,有助于理解并把握当代国际战略竞争中的软实力价值及其实质、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开阔学术研究视野。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艺衡:《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郭树勇:《中国软实力战略》,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4.李发平:《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彭新良:《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0152084

课程名称:城市文化专题

英文译名:Monographic Studies on Urban Cultur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杨长云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世界历史上的城市文化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认识城市文化形象及城市文化理论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史料尤其是英文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研读英文史料、交流心得、互相点评,最终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文化导论、城市的诞生、文本与城市文化、城市化和城市性、族裔、阶级、性别和城市文化、西方都市文化重要问题、空间与城市文化、政治与城市文化、网络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比较研究。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诺南·帕迪森:《城市研究手册》,周振华 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L.贝纳沃罗:《世界城市史》,薛钟灵 等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岭 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4、Sharon Zukin:《城市文化》,张廷佺 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薛毅 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