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经济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601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既能胜任高等学校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又能胜任研究单位及其他相应专业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学术观点、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理论功底。
3、掌握本专业的海内外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有扎实而广泛的专业基础、注重边缘学科,具有开拓、创新、求实的精神,熟练的教学、科研技能,树立严谨的学风。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5、体魄健全,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制为3年,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是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
研究生导师 |
1 |
社会经济史 |
研究中国历史上重大经济现象、制度、政策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等 |
方志远、赵明、陈晓鸣、陈金凤、 |
2 |
区域经济史 |
研究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及各区域间的比较 |
方志远、万振凡、谢宏维 |
3 |
经济思想史 |
研究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演变 |
方志远、卢星、赵波 |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坚持以导师个别指导为主,与指导小组或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硕土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土研究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土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3、导师必须针对每届指导的研究生,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课堂教学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注重理论学习和科研方法的传授,研究生应通过自学更多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加强写作能力的训练。
4、教书育人,要求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本研究方向设置《史学信息与评论》、《中国经济史(上、下)》、《经济学》等基础课,开设《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思想史》等专业核心课,还开设《先秦秦汉经济史专题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专题研究》、《宋元明清经济史专题研究》、《近现代经济史专题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前沿》等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详见附件一,课程简介详见附件二。
2,研究生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8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9学分),专业核心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详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及学分要求规格表》,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3,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学位课程一律采取考试方式,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及格。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4,研究生必读与参考书目由各方向导师拟定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是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三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必须在第4或第5学期为本科生试讲本专业课程1门,讲授内容及时间不少于10课时,教案须经原任课教师审阅并经导师批准后使用。教学实践成绩由导师评定。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本专业硕士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要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的次数及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一般要用至少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
3、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可进行专家评阅和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经济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1 9992002 |
公共英语 |
4 |
216 |
1、2 |
学校统一安排 |
英语学科修二外 |
9992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
9992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 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文科指定选修 |
||
0112064 |
专业英语 |
1 |
18 |
1 |
叶群英 |
考察 |
||
专业基础课 |
0152001 |
史学信息与评论 |
3 |
54 |
1 |
导师组 |
考试 |
|
0152090 |
中国经济史(上) |
3 |
54 |
1 |
赵明等 |
|||
0152091 |
中国经济史(下) |
3 |
54 |
1 |
方志远等 |
|||
专业核心 课 |
0152092 |
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 |
3 |
54 |
2 |
谢宏维等 |
考试 |
|
0152093 |
区域社会经济理论与方法 |
3 |
54 |
2 |
陈晓鸣等 |
|||
0152094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3 |
54 |
2 |
赵波等 |
|||
非 学 位 课 程 |
专业 选修 课 |
0152095 |
中国经济史研究前沿 |
2 |
36 |
3 |
谢宏维等 |
考察 |
0152096 |
先秦秦汉经济史专题研究 |
2 |
36 |
3 |
卢星等 |
|||
0152097 |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专题研究 |
2 |
36 |
3 |
陈金凤 |
|||
0152098 |
宋元明清经济史专题研究 |
2 |
36 |
3 |
方志远等 |
|||
0152099 |
近现代经济史专题研究 |
2 |
36 |
3 |
万振凡 |
|||
0152100 |
中国经济史学名著选读 |
2 |
36 |
3 |
叶群英 |
|||
0152101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 |
2 |
36 |
3 |
赵波 |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 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 不少于2次 |
1 |
|
|
|
导师负责 |
|
实践活动 |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或科研实践 |
1 |
10 |
4 |
|
导师负责 |
||
补修 课程 |
0152102 |
中国古代史 |
不计学分 |
|
1 |
卢星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
0152103 |
史料学 |
|
2 |
方志远 |
附件二:专门史(经济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52090、0152091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史(上、下)
英文译名:The economic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赵明教授、方志远教授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六大内容:(一)先秦时期经济的初步发展状况;(二)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农经济在动荡中的缓慢演迁;(四)隋唐时期地主制经济的兴盛与繁荣;(五)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六)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每单元首先介绍基本史料、研究动态与不同的学术观点。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九卷十六册,经济日报社2007年版;
2、傅筑夫等:《中国社会经济史》1-5卷,人民出版社1981-89年版;
3、彭雨新等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史仲夫著:《新编中国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朱伯康著:《中国经济通史》,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版。
课程编号:0152092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Monographic Study o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方志远、赵明、卢星、陈金凤、谢宏维教授;叶群英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由中国经济史硕士点各方向导师,从自己的专长出发,对相关领域的个人研究心得及学术界的最新动态,作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中国经济史最新发展的前沿问题,有一个比较广泛的了解,尤其在方法论上获得启示。内容涉及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而有所侧重。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由各主讲教师指定。
课程代号:0152093
课程名称:区域社会经济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Theory and method of regional socity and econom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授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陈晓鸣 教授
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近二十余年来从地方史研究向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转变的经历为主线,讲述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涉及到的理论问题,追溯19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思想界的成果与理论引进所形成的深刻影响,并以具体的案例说明在研究中如何摸索以田野考察和各类文献资料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尤其强调深入“历史现场”,通过考察和体验加深对历史时期产生的各种文献的理解,近而对研究对象做“同情的理解”。
教材及参考书:
1、柯文(Cohen ,Paul.A)著:《在中国发现历史》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
2、黄宗智(Huang,Philip C. C)撰:《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兼及明清史)的概况》,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年第9期;
3、刘广京(Kwang _Ching Liu)撰:《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趋势》,载《近代史研究》1983年1期;
4、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顾良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5、吴承明著:《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李伯重著:《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代号:0152094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思想史
英文译名: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赵波教授 陈金凤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先秦以来经济现象、经济政策、经济问题和诸子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经济理论为统帅,以专题的形式详细讲授中国历史上诸子经济思想等若干问题。通过这些经济史理论与专题基础知识学习,扩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他们学术研究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秦汉经济思想、魏晋南北朝经济思想、隋唐经济思想、宋元经济思想、明清经济思想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续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何炼成:《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5、巫宝山:《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课程编号:0152095
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史研究前沿
英文译名: Analysis of the hot economic issues in Contempora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赵波教授、谢宏维教授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以当期经济热点问题为探讨对象,用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运行规律,预测未来经济发来动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夯实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学习内容以追踪经济热点为主,进行动态学习和讨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陈玉营:《中国经济热点分析与判断》,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经济研究》等期刊。
课程编号:0152096
课程名称:先秦秦汉经济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Economic history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赵明教授、卢星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在介绍基本史料与研究动态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系统地讲授先秦、秦汉时期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形态、城市经济、商品经济与国家经济制度等内容。然后,提出若干带前沿性的重要问题,组织研究生讨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傅筑夫著:《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秦汉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经济日报社1998年版;
3、黄今言著:《秦汉经济史论考》,中国社科出版社2000年版;
4、黄今言著:《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人民日报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152097
课程名称: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f economic history in the Wei and Jin,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陈金凤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课程在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基础上,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魏晋南北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与交通的发展状况;重大的经济制度如占田制、均田制、户籍和田赋制度等;魏晋南北朝经济的经济特征、经济影响及其历史地位。另外,本课程力图把握国内外学界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研究的基本情况与前沿信息。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4、高敏主编:《魏晋南北朝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课程编号:0152098
课程名称:宋元明清经济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economic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方志远教授、谢宏维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必修课,旨在讨论14-19世纪前半期明清社会与经济的结构性变迁,介绍现代学者对各项专题研究的成果,注意相关原始史料的解读,以增进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理解。在介绍基本史料与研究动态和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系统地讲授明清时期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制度、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形态、城市经济、商品经济等内容。然后,提出若干带前沿性的重要问题和热点,组织研究生进行讨论。
要求与评分方式:
阅读相关文献,参与课堂讨论,占30%。总结现代学者对重要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论题讨论的成果,习作“研究讨论”,占20%。选择某一明清社会经济史领域内之问题,撰写学期报告的研究计划,并於期末缴交学期报告,占50%。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明时期、清时期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明清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
3、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8、方志远:《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编号:0152099
课程名称: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英文译名:The research of Modern economic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万振凡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讲授:1)近现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进展与主要问题。2)现代化经济因素移植中国的变异现象;3)近现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本课程即以现代化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用整体视野来探讨近现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进行理论研讨和实证研究,以求科学的研究结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陈争平 兰日旭编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三联书店1994年版;
5、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