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基本要点;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具备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意识,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2)具备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念;能够运用较新的传播科技手段,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即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进一步的分析;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树立正确的媒介认识观,熟悉传媒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观察问题敏锐,分析能力强;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招生对象
该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鼓励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全日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含实习),非全日制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课程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和专业方向设置。结构分为基础课(14学分)和选修课(16学分)。其中专业课包括方向必修课(10学分)和选修课(5学分)。实践教学(4 学分)鼓励由业界导师指导下的实习制,。由学院专家委员会鉴定实习成果。全日制学生在新闻传播实务部门进行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
教学计划表附后。
五、培养方式
具体培养方式为:
1、课程教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训练等方式。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2、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成立导师组,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实践导师共同组成。选聘一批具有高级职称、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型教师担任实践导师。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校内导师和实践导师各1名。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实践导师主要负责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可参与专题讲座、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实现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
3、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注重过程考核,突出对研究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采用考试形式,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采用考查形式。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75分(百分制)以上为合格。
六、毕业作品(或毕业设计)
1、每位同学在业界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实习结束必须提交代表本人最高真实水平的毕业作品(或毕业设计)。
2、毕业作品(或毕业设计)必须为在读期间完成或者是完成全部设计工作量的大部分。如毕业作品(或毕业设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被省级以上媒体采用(含省级),则视为作品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否则毕业作品(或毕业设计)需经业界专家与校内导师委员会双重认定合格,方能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工作由选题、开题报告、研究与论文写作、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构成。除实践教学环节外,须修满规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学分后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2、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主要结合新闻与传播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组织,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审查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下一阶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
4、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实行校内外盲审制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经导师同意后,研究生须在论文答辩前二个月前提交规定格式的学位论文纸质稿一式两份和电子稿。学位论文必须由不少于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或学者;2名(含2名)以上专家评审通过方能提交答辩。学位论文检测和盲审未通过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学位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按有关规定组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新闻传播实务部门或管理部门的专家。3名(含3名)以上答辩委员同意方能通过答辩和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原则上答辩委员会主席应具有正高职称。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或12月。
6、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提供毕业作品(或毕业设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期 |
考核方式 |
基础课 |
政治理论 |
2 |
36 |
一 |
考试 |
外语(含专业外语) |
3 |
54 |
一、二 |
考试 |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3 |
54 |
一 |
考试 |
|
新闻传播理论 |
2 |
36 |
一 |
考试 |
|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2 |
36 |
二 |
考试 |
|
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 |
2 |
36 |
二 |
考试 |
|
选修课 |
新闻采访与写作专题 |
2 |
36 |
一 |
考试 |
新闻评论专题 |
2 |
36 |
二 |
考查 |
|
广告创意设计 |
2 |
36 |
二 |
考查 |
|
广播电视专题 |
2 |
36 |
三 |
考查 |
|
网络传播与舆情引导专题 |
2 |
36 |
二 |
考试 |
|
媒介经营管理专题 |
2 |
36 |
三 |
考查 |
|
文化传播与会展专题 |
2 |
36 |
二 |
考查 |
|
整合营销传播专题 |
2 |
36 |
三 |
考查 |
|
新闻传播法治与职业道德研究 |
2 |
36 |
一 |
考查 |
|
新闻传播心理学 |
2 |
36 |
一 |
考试 |
|
品牌传播专题研究 |
2 |
36 |
三 |
考查 |
|
新闻传播前沿专题研究 |
2 |
36 |
二 |
考察 |
|
实践教学 |
专业实习 |
4 |
6个月 |
四、五 |
考查 |
|
|
|
|
|
|
|
|
|
|
|
|
|
|
|
|
|
注:A报刊新闻方向 B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方向 C广播电视方向
D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方向 E媒介经营管理方向 F文化传播与会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