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8

 基础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Z1)

一、培养目标

该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体魄,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掌握基础教育发展过程和规律,了解国外基础教育现状,热爱中小学教育,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能胜任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高层次人才。能够从事与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实践与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科研骨干,中小学专家型教师、高级科研和管理人员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答辩和提前毕业 (但不少于2.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1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主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与教师、课堂教学、学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谢 翌 

周鸿敏

2

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关注中小学德育价值取向、中小学生德育现状与对策、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教学实践、中小学德育评价等相关问题。

何齐宗 

夏 扉

3

基础教育原理

主要研究基础教育原理性问题,包括基础教育的目的、结构、性质与特点、制度、改革与发展等问题。

杨南昌

4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问题,包括职前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和职后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

李斌

李汶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硕士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要充分发挥集体指导的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硕士生的培养以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硕士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提升硕士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1.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实验研究、论文撰写、教学实践等内容,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原则上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2.学科点和硕士生导师应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提出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书目,并明确相关的阅读和考核要求。硕士生必须在第一学年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3.提倡研究生根据兴趣和需要,跨专业和超学分选修课程。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专业理论学习与参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5.加强专业实习与实践,着力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与学术研究能力。重视引导硕士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和在实践中学习,着力提高硕士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努力探索提升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新形式和渠道,创新培养方式,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

6.坚守学术道德,鼓励研究生发表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7.尽量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推动研究生参加境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课程设置分布如下:

(1)公共选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以上学位课程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方式补修不少于2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哦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试题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1.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习内容除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外,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实践工作不记录学分,为申请学位的必备环节,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实践环节一般不得免修。

2.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3.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田野调查,并撰写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论文。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5次,自己做学习报告2次。

2.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第一作者,与导师合作可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3.硕士生须具有一定的田野调查能力,能够就中小学实践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度调查,并完成一份个案研究或案例研究。

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引导研究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工作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我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研究生经过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最迟在第二学年内确定论文题目,在第三学年完成论文答辩。

1.选题和开题

硕士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和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并尽可能与导师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开题报告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内容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可行性研究;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硕士生原则上应在第4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工作。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硕士论文的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

3.科研成果基本要求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的科研成果。

4.学位论文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审核实行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5.研究生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实际意义和开拓意义,论文必须在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具有新的见解。

6.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审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基础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0042011

专业英语

1

18

4

曾水兵

 

专业基础课

0042001

教育原理

3

54

1

何齐宗

 

004200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54

2

万文涛

0042003

教育史研究

3

54

2

胡 青

专业核心

0042009

基础教育专题研究A/B/C/D

3

54

1

谢 翌

 

0042043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A/B/C/D

3

54

2

周鸿敏,

向 晶

0042044

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专题研究A/B/C/D

3

54

2

杨南昌,李 汶

专业

选修

0042052

专业文献导读A/B/C/D

2

36

3

谢 翌,

向 晶

 

0042053

公民与道德教育专题研究B/C

2

36

3

曾水兵,

刘德林

004254

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C/D

2

36

3

李 斌

蒋喜峰

0042061

中小学教学实践研究A/B

2

36

4

李 汶

向 晶

0042062

质的教育研究方法A/B

2

36

4

谢 翌

0042058

现代教育技术A/B/C/D

2

36

4

邓格琳

谢 云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各导师

需要有相关记录。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完成中小学教育问题个案研究报告1份。

1

 

 

各导师

结合选修课程完成研究报告并存档。

补修

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

 

 

 

杨南昌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教育心理学

 

 

 

张 璟

说明:

   A方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B方向:中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

   C方向:基础教育原理;

   D方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附件二:

基础教育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42001

课程名称:教育原理

英文译名:Principles of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何齐宗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和讨论个体发展与教育使命、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环境问题与教育对策、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展望、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学校德育的困境与出路、教育评价的问题与走向等。通过这些教育问题的学习,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何齐宗主编.当代教育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金一鸣.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中文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0042002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英文译名: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万文涛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探讨和寻求教育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简要介绍教育研究者、教育研究对象、教育研究一般过程和方法体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在教育研究中发现问题和选择课程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文献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思维方法、论文撰写等具体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研究生遵守纪律,要求研究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完成课程作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Wiersma,W.,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3.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马云鹏、孔凡哲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侯怀银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课程编号:0042003

课程名称:教育史研究

英文译名:Research on History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胡青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以中外教育史发展线索为研究对象,以专题形式,用讲授和讨论的方法探讨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官学制度、书院制度、科举制度、中国近代文教政策、学制系统和教育思潮以及外国教育思潮等问题。通过学习本课程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毛礼锐等主编:《中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年;

2、   沈灌群等主编:《中国教育家评传》,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989年;

3、   李国钧主编:《历代教育制度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4、   王炳照等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5、   张斌贤等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6、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课程编号:0042011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英文译名:Professional English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    分:1学分

学    时:18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曾水兵博士

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经典教育名著选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精选、最新教育研究成果选读,以及最新国外教育文献资料选编等,具体涵盖教育哲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学习策略、教与学心理等领域。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学会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文献,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初步学会英语科研论文写作,同时接触到国外教育学最新研究动态,开阔学生思路。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专业英语阅读和规范写作实践应用为中心。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曾水兵等主编:《(教育学)研究生专业英语教程》(自编讲义),2010年;

2.郑荣双等主编:《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英语》,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2008年版;

3.马丽雅主编:《教育学专业英语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 1- Jan. 1998——v. 1- Jan. 2010。

课程编号:0042009

课程名称:基础教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 翌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在讲授基础教育理论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国内外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基础教育理论的发展历史回顾;(2)基础教育的内涵、特点与本质;(3)基础教育的目标;(4)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5)基础教育的课程;(6)基础教育的教学;(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基础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对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Tyler.R.W. (1949).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李方主编.基础教育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陈玉琨等主编.9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谢翌著.教师信念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6.钟启泉总主编.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后现代课程观[M].比较课程论[M].理解课程[M].教学原理[M].教学机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C].《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马云鹏. 课程实施探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9.施良方、崔允漷等主编.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钟启泉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课程设计基础》[M].《课程流派研究》[M].《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M].《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1.Pinar,W.etal,Understanding Curriculum: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New York:Peter Lang,1995.

    11.Mc Cormick,R.&Paechter,C.(1999).learning and knowledge.london: Compilation,the open university.

12.[美]John D.McNeil著,谢登斌等译.课程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7.( McNeil,J.D.(1996)(5thed).Curriculum: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3.奥恩斯坦等.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4.谢翌等著.学校课程领导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5.谢翌等著.教师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课程编号:0042043

课程名称: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周鸿敏教授,李斌教授,李汶副教授,向晶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内容分为课程论专题与教学论专题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论专题研究。本部分课程内容旨在引领学生在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课程论的若干专题,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分析国内外课程论研究的状况与进展,结合有关的课题研究,深入探讨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及其研究方法论;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为教学论专题研究。本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有关教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和跟踪教学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意识。本课程主要内容:教学与发展;国内教学理论流派研究;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转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课堂管理与评价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谢翌等.学校课程领导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Fullan,M.G.(with Stiegelbauer)(199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2nd 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3.Fullan,M.G.(with Stiegelbauer)(2001).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3nd 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4.Snyder,J.Bolin,F.& Zumwalt,K.(1992).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In Jackson, P.W.(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5.Hargreaves,A.et al (1998).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hang.(Part one and Part two) Norwell: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6.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泰勒.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9.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黄甫全.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1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12.陈旭远.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4(4)

13.陈旭远.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2006(9)

课程编号:0042044

课程名称: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Learning & Instructio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课时

开课单位:初等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杨南昌副教授,李汶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立足于国际学习科学研究前沿与教师教学设计实践,主要把握学习研究的发展历程、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当代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教学设计等。特别是需要了解专家、新手、儿童、教师等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以及发生于学校课堂、家庭、工作场、日常实践等不同场景中的学习;理解学习发生的脑生理机制;掌握学习科学研究这些不同对象和不同场景学习的新方法论;应用学习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习环境的革新设计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R.基思·索耶编,徐晓东等译.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Sawyer, R.K.(Eds.)(2006).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高文等译.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7.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8.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9.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1.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吴庆麟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3.施良方、崔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042052

课程名称:专业文献导读

英文译名:Literary Introduction on Basic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 翌教授,向 晶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专业经典文献的阅读和讨论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理论、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组织与课程实施、教科书、教学理论与实践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美]奥恩斯坦等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第三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小威廉姆·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林智中,陈建省,张爽.课程组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孔凡哲等.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佐藤学.教师与课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周淑清.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M].台湾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

9.Fessler R &Christensen J C.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

10.黄显华等.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1.李定仁.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3.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4.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课程编号:0042053

课程名称:公民与道德教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eminar on Citizenship and Moral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曾水兵,刘德林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和分析有关公民与道德教育的主要理论与实践,明晰公民与道德教育中的基本主题,把握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硕士生分析和思考公民与道德教育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公民教育理论,认知发展学派、价值澄清学派、关心学派等道德教育流派,并试图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思考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民族认同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关心伦理与批判性思维等公民与道德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张秀雄.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施[M].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8.

2.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英]希特著,郭忠华译.何谓公民身份[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4.林火旺.正义与公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5.John J Cogan & Raymond Derricott.Citizen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ducation.England:Kogan Page.1998.

6.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的西方道德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7.Hersh,R.H.,Miller,J.P.and Fielding,G.D.Models of Moral Education:An Appraisal.Longman,Inc.1980.

8.Chazan,B.(1985).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Moral Education:Analyzing Alternative Theories.N.Y.:Teachers College.

9.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0.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11.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13.孙彩平.教育的伦理精神[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14.王本陆.教育崇善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5.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0042054

课程名称: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eminar on Teacher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初等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斌教授,蒋喜峰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国际的视野和系统思考的方法来分析教师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深化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与教师职业(专业)的历史发展、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与实现途径、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与优化、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与模式、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传承与创新、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发展趋势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探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于忠海.教师教育新论:对象、原理、策略和发展[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刘维俭王传金.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概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罗明东.现代教师教育模式新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8.

7.祝怀新.封闭与开放——教师教育政策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8.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0.朱旭东.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4.

12.[英]贾斯廷·狄龙,郑海霞译.如何成为一名出色教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课程编号:0042061

课程名称:中小学教学实践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Instruction Practi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汶副教授、向晶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这是为基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题性质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各方面:(1)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在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所做的探索与实践概览;(2)评析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与要求;(3)学习与把握国际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深入中小学课堂相结合、聘请专家讲学与一线教师现身说法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4.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5.裴娣娜,杨晓微,熊川武.现代教学论(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靳玉乐,李森,沈小碚等.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M].重庆出版社,2001.

8.张传燧.中国教学论史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课程编号:0042062

课程名称:质的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译名:Qualitative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学分

学    时:36课时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谢 翌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使用质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研究领域的问题。通过“做中学”,引领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什么是质的教育研究?(2)为什么说质的研究方法特别适合教育研究?(3)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操作:如何提出质的研究问题?如何进入田野?如何做访谈和观察?如何做文件分析?如何整理和分析资料?(4)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向明.旅居者与外国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谢翌.教师信念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课程编号:0042058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英文译名:Course of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教育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箭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本课程是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的基础课,本课程将从宏观、微观及内在联系的角度对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与探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有总体的把握和了解。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孟祥增、刘兴波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2、Seels,B. B.Richey, R. C.乌美娜:《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电大出版社,1999年;

3、Gagne、Robert、张杰夫:《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Heinick,M.Russell, S.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Prentice-Hall, Inc. 1999年;

4、Desmond Keegan,丁新:《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中央电大出版社,1999年。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