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Z1)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学兼优的各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具体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能自我发展、开展有关理论与应用研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二、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生导师 |
1 |
管理决策与经济分析 |
生态循环资源决策评价方法;经济决策评价方法;政府决策评价方法等。 |
梅国平 |
2 |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区域创新研究;区域绿色竞争力测度与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制度创新与农地管理。 |
陈运平 |
3 |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 |
研究和探讨金融工程、现代金融理论、现代金融管理、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
卢宇荣 |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会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与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完成;论文研究计划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般应在第一年末提交。研究生应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选课与实施课程学习,完成培养计划;导师应严格按照要求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确保培养计划的完成。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同时将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开课门数,避免开课过于集中。而且规定同一专业方向课程应集中上课,不能由各自导师重复授课(即不能由导师只面向自己所带的学生上课),如属于授课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一门课程应由多名教师采取专题形式授课。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力求使学生在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决策、金融管理、产业发展、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的理论体系结构,运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的理论工作与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与金融管理问题。我校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除满足基本培养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SPSS,SA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以深入剖析、研究实际的经济、金融管理与决策问题。本专业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案例式教学,部分课程要求上机操作培养。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详见附件一《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其中的课程简介见附件二。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其中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算成绩;非学位课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考试或考查的方式。各课程可根据其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会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学位点将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必须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其中至少有2次为学生本人所做的学术报告.所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都必须是与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相关。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学位点将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要求硕士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在1至3学期的课程学习中主要参与教学实践;在2至5学期期间主要参与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本学位点会明确本专业硕士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的次数及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培养方案中应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实验(调查)数据、参考文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导师和院(室、所、中心)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研究生入学后要尽快明确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查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做好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要求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应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新颖性,符合本学科研究方向与学科建设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具有可行性,原则上要有相应的课题支撑。开题报告要求有明确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清晰的研究思路、严谨的结构和充实的内容,可行的研究方案与写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由导师签字认可,并在中期检查前由导师组以问答形式评审通过后正式确认,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2、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初进行,由学位点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准备与进展情况。本专业学位论文原则上按江西师范大学有关规定进行。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论文字数应在4万字以上;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究方法;研究内容有深度,能联系实际;表述规范,有一定的模型;对研究的问题有新的见解,研究结论、建议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或决策参考价值;参考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要有前沿性、代表性。
3、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导师签字认可,并送由校内外本学科专家组成的答辩评阅小组评阅,评阅合格后提交答辩,并通过答辩。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1 9992002 |
公共英语 |
4 |
216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
9992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
9992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文科指定选修 |
||
0022001 |
专业英语 |
1 |
18 |
2 |
卢宇荣 |
|
||
专业基础课 |
0022105 |
工程数学 |
3 |
54 |
1 |
邓小方 |
|
|
0022106 |
管理经济学 |
3 |
54 |
1 |
秦敏 |
|||
0022107 |
高级运筹学 |
3 |
54 |
1 |
汪浩、黄明和 |
|||
专业核心 课 |
0022090 |
数量经济学ABC |
3 |
54 |
2 |
梅国平、许莉 |
|
|
0022091 |
技术创新与管理ABC |
3 |
54 |
2 |
陈运平、黄小勇 |
|||
0022092 |
现代金融理论ABC |
3 |
54 |
2 |
卢宇荣、李云峰 |
|||
非 学 位 课 程 |
专业 选修 课 |
0022093 |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
2 |
36 |
3 |
梅国平、陈胜祥 |
学生从中任选3门 |
0022094 |
经济与管理决策 |
2 |
36 |
3 |
唐天伟、杨成名 |
|||
0022095 |
公司治理理论 |
2 |
36 |
3 |
卢宇荣、袁春生 |
|||
0022096 |
决策支持系统 |
2 |
36 |
4 |
陈运平、黄小勇 |
|||
0022097 |
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
2 |
36 |
4 |
卢宇荣、李云峰 |
|||
0022098 |
产业集群与中国产业发展 |
2 |
36 |
4 |
陈文华、邓久根 |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
1 |
|
|
指导老师 |
导师组考核 |
|
实践活动 |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
1 |
|
|
指导老师 |
导师考核 |
||
补修 课程 |
|
产业经济学 |
不计学分 |
|
|
唐天伟、陈胜祥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
|
|
金融学 |
|
|
唐志道、李霞 |
注:A管理决策与经济分析方向,B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方向,C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方向
附件二:
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22105
课程名称:工程数学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Mathema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邓小方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有:线性代数基本知识、方阵的相似化简、向量范数和矩阵范数、方阵函数与函数矩阵、矩阵分解、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矩阵论部分);误差分析、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方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数值计算、计算函数零点和极值点的迭代法、插值与最佳平方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值计算方法部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统计推断(数理统计部分)。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高等工程数学(第三版)》,于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2、《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三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3、《工程数学》,叶惠民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课程编号:0022106
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
英文译名:Managerial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秦敏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本课程力求从实际需要出发,少而精,重点放在市场机制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的一些基本规律。主要讲授如何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企业内外的具体环境探讨如何进行管理决策。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吴德庆、马月才编著《管理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三版。
课程编号:0022107
课程名称:高级运筹学
英文译名:Advanced Operations Research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汪浩教授、黄明和教授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
《高级运筹学》以自然和社会中随时间变化的随机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随机现象的基本规律,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课程内容包括概率论基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条件概率和条件期望、离散时间Markov链、分支过程(Branching Processes)、时间可逆Markov链、Markov决策过程(随机动态规划)、隐Markov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利用随机数学工具,特别是Markov链,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Sheldon M. Ross. 应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导论(英文版•第10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Sheldon M. Ross. 概率论基础教程(英文版•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Sheldon M. Ross国际知名概率与统计学家,南加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运筹系系主任。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统计系,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多年。研究领域包括:随机模型.仿真模拟、统计分析、金融数学等:Ross教授著述颇丰,他的多种畅销数学和统计教材均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应用随机过程概率模型导论》是1学年的教材。
3. W. Feller. “An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New York, 1957.
课程编号:0022090
课程名称:数量经济学
英文译名:Econometric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梅国平教授、许莉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推理等计量技术,根据实际统计资料,对经济理论提出的经济关系进行数量分析的一门经济学科。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提高学术研究能力,能够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非线性模型,异方差性,序列相关,多重共线性,联立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方法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文博: 计量经济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庞皓: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童光荣,何耀:计量经济学实验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维国: 计量经济学实验[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0022091
课程名称:技术创新与管理
英文译名: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
学 分:3学分
学 时:54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运平教授;黄小勇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技术创新与管理为研究对象,讲授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概念、理论、方式和途径等,并介绍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最新进展和趋势,在课程中讲授几个产业或公司创新案例。具体内容主要有:创新类型、创新过程、创新途径、创新扩散、创新组织、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激励、创新案例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科技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把握该学科最新进展和学术前沿问题及其发展趋势;通过案例教学把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实际情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具备分析和解决技术创新管理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吴贵生著:《技术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1、许庆瑞主编:《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周寄中著:《科学技术创新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3、(美)Melissa A著,谢伟等译,《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编号:0022092
课程名称:现代金融理论
英文译名:Modern Finance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卢宇荣教授;李云峰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现代金融理论》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宏观金融理论和微观金融理论两部分,宏观金融理论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货币、银行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功能和效应。微观金融理论以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宏观金融理论旨在介绍西方货币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微观金融理论紧扣金融市场这个中心,旨在介绍证券市场理论和银行微观经济理论的前沿成果。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货币金融理论(货币本位理论、金融媒介理论、金融创新理论、金融管制理论、货币政策理论)、国际金融理论(汇率理论的发展、内外均衡理论、国际货币体系理论、国际债务理论、国际间货币政策协调理论、金融危机理论)、证券市场理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银行微观经济理论(不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
教材:
《现代金融理论》,陈雨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参考书:
《现代金融理论前沿》,易宪荣、黄少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唐旭,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现代证券金融理论前沿与中国实证》,杨一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国际金融理论前沿: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杨胜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0022093
课程名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英文译名:Analysis of Chinese macroscopical econom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梅国平教授;陈胜祥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借鉴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先讲授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再以专题的形式,讲授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主要流派及其核心思想介绍;第二部分是当前居于主流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框架介绍,包括IS-LM模型、AD-AS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等;第三部分是一些非主流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介绍,包括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理论,货币主义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复兴古典主义传统学派对通货膨胀的分析思路、奥地利学派分析方法的简要介绍;第四部分是中国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包括中国30年的改革与经济增长、30年通货膨胀史、近10年房地产调控与房地产业发展史、中国的人口规律与就业、正规金融、民间借贷市场与经济发展等;第五部分是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大致预测,包括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中国通货膨胀的基本发展方向、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股市的基本发展方向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引领“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研究生系统掌握西方宏观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基本分析框架,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评估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英]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著,佘江涛等译:《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和现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美]弗罗恩著:《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余斌:《经济学真相:宏观经济学批判》,中国邮电出版社,2010(1)。
4、吴宇辉编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科学出版社,2011。
5、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12出版的系列图书:“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
课程编号:0022094
课程名称:经济与管理决策
英文译名: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唐天伟教授; 杨成名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经济与管理决策》以经济与管理生活中的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决策分析的基本工具、基本方法,以及决策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培养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决策分析与决策研究能力,提升经济决策与金融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决策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两个方面。其中,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确定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动态决策等;决策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包括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熵决策、群决策、灰色决策、灰色博弈分析、粗糙决策、模糊决策等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方志耕:《决策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郭立夫:《决策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张凌:《预测决策理论与方法》,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陶靖轩:《经济预测与决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年版。
课程编号:0022095
课程名称:公司治理理论
英文译名: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卢宇荣教授;袁春生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公司治理理论》以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相关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公司治理的目标、基本架构出发,系统介绍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的跨国比较及我国的实践等。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公司治理的目标、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职业经理人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产品市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银行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英美公司的治理、日德公司的治理、东南亚及东亚公司的治理、转轨国家公司的治理、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实践。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周清杰:《公司治理:基础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维夫斯编,郑江淮等译:《公司治理:理论与经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李维安:《公司治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0022096
课程名称:决策支持系统
英文译名:Decision support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运平教授;黄小勇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决策支持系统》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决策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本课程从多种角度全面地阐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在详细分析决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结构、开发方法、开发技术及应用模型,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方法,介绍智能记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新体系。本课程将从理论基础、分析设计和应用案例三个方面剖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决策支持系统现状与发展、决策的概念和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典型结构、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案例。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邓苏、张维明、黄宏斌:《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
1、张玉峰:《决策支持系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文伟、廖建文:《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课程编号:0022097
课程名称: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n Current Theory in Financial of China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卢宇荣教授;李云峰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当今中国金融的若干重大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经验,找出适合我国金融改革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具体内容包括:综合分析(中国金融改革若干主要问题的思考;中国金融的改革、开放与创新;中国银行行业改革思路;金融改革进程中的利率市场化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金融结构:理论与实证分析;虚拟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专题研究(零息时代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考察与分析;中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实践和经验;国债规模:在财政与金融之间;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道德风险;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经济主权、重点和步骤;金融监管多元化体系的确立与演进;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实证研究);比较借鉴(现代公司治理和股票市场的理论与发展;商业银行制度与投资基金制度的比较分析;行为、理性与金融:行为金融学理论述评;保险经济学研究述评;国际银行行业的发展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
《中国金融理论前沿III》,何德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参考书:
《现代金融理论前沿》,易宪荣、黄少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唐旭,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现代证券金融理论前沿与中国实证》,杨一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国际金融理论前沿: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杨胜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0022098
课程名称:产业集群与中国产业发展
英文译名: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dustri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财政金融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陈文华教授;邓久根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产业集群与中国产业发展》以现代产业及其技术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专题的形式,围绕现代产业经济理论和国内外各类型优秀产业集群为案例进行理论与实践,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本课程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产业发展理论和实践,及时总结和把控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内的发展动态,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事业,提高其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一下主要部分: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现代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区域投资学、产业创新理论、产业集群衍生与升级理论以及特色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分析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李悦主编:《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参考书目:
1、臧旭恒、徐向艺、扬蕙馨:《产业经济学》(第三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胡荣涛、张许颖等:《产业结构与地区利益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