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交通大学 /2014-04-0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2304

一、学科简介

 

本专业主要研究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交通运输中运输设备运用、检测、维修等的基础理论和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在载运工具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铁路高速、重载的步伐的加快,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水运、航空运输的加速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设备的机械性能、可靠性、动力学性能、安全舒适性、维修体制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挑战,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融合了力学、材料科学、振动学、机车车辆理论、车辆动力学、测试技术、故障诊断学、设备综合工程学、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推动交通运输设备运用、检测、维修的现代化、科学化,使交通运输设备安全、高效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2人、教授7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现有江西省载运工具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智能诊断研究所、机电控制研究室、车辆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实验科研设备较齐全,图书资料丰富。本学位点通过多年的建设,在载运工具运行品质与故障诊断,载运工具自动化装备,载运工具安全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年限

基本学制3年,在校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学校硕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按注册就读的一级或二级学科名称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五、对学位论文的要求

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在本培养方案基础上,研究生与导师协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中期筛选考核,并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学位论文开题、进行学位论文相关课题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从通过学位论文开题为起点,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为终点计算,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七、对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

1、文献综述报告

撰写开题报告之前,研究生应至少阅读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包括主要理论、方法、成果、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论文)、发展方向、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对上述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为学位论文选题和确定研究重点奠定基础等。同时,要以学科组或导师组的形式组织报告会,由研究生宣讲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并由学科组或导师组按五级分制评定成绩。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回答五个问题:一是学位论文欲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从学位论文题目开始,题目要具体;对主要研究内容的描述,应明确回答论文力求解决的问题,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等应有详细说明,而且应说明理由;研究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是有别于他人、本人需要重点突破并能反映研究亮点和创新点的研究内容。二是为什么要研究?先从选题来源背景说明研究意义;再从研究现状的需要说明研究意义。在研究现状的综述方面,应归纳前人对该选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采用了什么理论和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研究、效果怎样(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效果)、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等。三是准备怎样开展研究?包括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等内容,技术方案主要指研究思路(步骤),重点描述研究重点和难点的技术方案,包括理论、方法、技术路线等。四是预期目标是什么?研究想达到的目标及预期成果,甚至包括具体的技术指标、推广应用价值等。五是研究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应对的措施。这些困难可能来自理论方面、技术方面、经费方面、实验条件、数据收集方面等,是否存在本人无法克服的困难,万一遇到这样的困难(比如你的选题存在理论难点)而导致你的研究无法继续进行,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应对方案)等。

因此,开题报告要对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详细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应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开题报告至少应该早于学位论文评阅前一年完成。

3、学术交流活动

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报告1 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提倡参加跨学科学术活动。

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汇总各次参加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填写本人参加学术报告活动汇总表,交导师审核后,由导师按两级分制评定成绩。

4、“三助”实践

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项“三助”(助教、助研、助管)项目,由“三助”项目设岗负责人下达“三助”任务,任务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考核表,设岗负责人签署考核意见和结论,按两级分制评定成绩。

八、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载运工具计算机辅助工程

根据载运工具如铁道车辆、汽车、拖拉机、装载机等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工况分析,采用相关软件,对该产品在投入使用后的各种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预测产品的整体性能,进而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性能。主要包括载运工具产品结构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优化设计等内容。

 

2.机械变形板料连接技术

随着人们对节约燃料和清洁环境意识的提高,要提高载运工具的经济性,必须使车身轻量化,而车身轻量化很重要的措施是引入新材质,如:镀层薄钢板、铝、强化塑料、复合材料等等。而这些新材质的连接采用自冲铆接、无模铆接、液压铆接等多种连接形式,为铝合金汽车、铝合金火车厢、飞机等车身、外壳提供新的连接方法。

 

3.载运工具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应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载运工具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研究。采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解决载运工具主要零部件的断裂、磨损和腐蚀问题。对材料表面纳米化提高转向架焊接构架的疲劳寿命;从材料及其表面处理等方面来解决磨损控制问题。研究载运工具零部件的摩擦磨损理论;研究开发动车制动盘及制动片新型材料及其摩擦磨损理论。

 

4、载运工具运行安全、可靠性与故障诊断

以铁道车辆、汽车和工程机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铁道车辆轮轨关系、列车系统动力学数值分析、现场数据测试与处理、列车运用可靠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开展汽车与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损伤与运用可靠性研究。先进检测技术在载运工具中的应用,包括无损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以及载运工具中检测系统的研制与推广;载运工具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包括典型构件的故障诊断技术、先进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智能故障诊断技术;载运工具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包括主动悬架技术与高速车辆的振动控制、车载仪器与精密仪器隔振技术以及振动与噪声控制策略的研究等。

 

九、课程设置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2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在满足学位课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在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时,可将多选的学科基础课程指定为选修课程;允许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他学科开设的课程做为选修课;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硕士生原则上必须补修3门以上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英语六级考试成绩500分以上(含500分)可申请免修硕士生英语。当某门课程选修人数少于3人时,学院和研究生处有权要求研究生改选其他选课人数较多的课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0

1

人文

必修

 

硕士生英语

144

4.0

1、2

外语

学科基础课

0806121409

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

48

3.0

1

机电

必修

0806121411

应用数理统计

32

2.0

1

基础

0306040401

交通运输工程学

32

2.0

2

机电

0306010301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32

2.0

2

机电

选修

0106141302

有限元法

48

3.0

1

土建

0806121410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32

2.0

1

基础

0306011404

机械动力学

32

2.0

1

机电

 

现代轨道车辆工程

40

2.5

2

机电

0306044401

载运工具运行安全技术

32

2.0

2

机电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0

2

人文

必须

 

国学

24

1.0

1

人文

选修

 

专利与文献检索

16

1.0

2

研究生处

 

第二外国语(日语)

64

2.0

1、2

外语

 

第二外国语(法语)

64

2.0

1、2

外语

 

第二外国语(德语)

64

2.0

1、2

外语

研究方向选修课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英语及科技写作

32

2.0

2

机电

必选

0106041301

弹塑性力学

40

2.5

1

土木

 

0306010512

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32

2.0

2

机电

0306044402

机车车辆结构强度

32

2.0

3

机电

0306011405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32

2.0

1

机电

0306162401

材料力学性能

48

3.0

2

机电

0306010511

可靠性工程

32

2.0

3

机电

0306162404

材料加工模拟与仿真

40

2.5

2

机电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

3

轨道

 

摩擦、磨损与润滑

32

2.0

2

机电

0306010520

计算机仿真技术

32

2.0

3

机电

0206020301

现代控制理论

48

3.0

1

机电

补修

课程

04011382

工程力学

64

 

土木

跨学科、同等学力考生选修

04031087

机械设计基础

64

 

机电

04031120

车辆构造与原理

64

 

机电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报告(机电)

36

1.0

 

机电

必修

 

开题报告(机电)

1次

1.0

 

机电

 

学术交流活动(机电)

≥5次

1.0

 

机电

 

“三助”实践(机电)

1次

1.0

 

机电

 

学位论文(机电)

>1年

0

 

导师

注.研究生可在全校各专业范围内选课,所修课程一律视为选修课(非学位课)。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