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末民初铁路建设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清华大学 辅仁网/2017-07-08

清末民初铁路建设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Impact of Railroad Construc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on Long-term Economic Development 王辉;刘冲;颜色;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Abstract):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铁路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首先在县级水平上将清末民初的历史信息和现代经济指标以及地理特征匹配整合起来,然后通过考察"相邻县组",比较了铁路通过县与其邻县长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回归结果表明:铁路通过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显著高于邻县约20%。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影响渠道,发现:有铁路通过的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更快,能吸引更多的外商资本,同时教育水平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更高。

关键词(KeyWords): 清末民初铁路建设;;长期经济发展;;影响渠道;;“相邻县组”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的支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4T70062)和面上资助(2014M56009);;国家社科青年基金(09CJL00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09YJC790012)的资助

作者(Author): 王辉;刘冲;颜色;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阿塔尔,帕塞尔.2000.新美国经济史[M].罗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车辚.2007.近代云南经济史中的若干计量经济模型——以滇越铁路经济走廊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
托津,等.198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卷561[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编·第六十八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
金士宣,徐文述.1986.中国铁路发展史[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江沛,熊亚平.2005.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崛起:1905—1937年[J].近代史研究(3).
克拉潘.2009.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M].姚曾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国祁.1976.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卢云昆.1996.社会剧变与规范重建:严复文选[M].上海:远东出版社.
宓汝成.1963.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全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宓汝成.2002.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宓汝成.2007.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聂辉华,江艇,杨汝岱.2012.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使用现状和潜在问题[J].世界经济,(5).
钱乘旦,许洁明.2002.英国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孙永福.2003.中国铁路建设史[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谭其骧.1987.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刘绪贻,杨生茂.1993.美国通史(第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汪敬虞.1958.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M].北京:三联书店.
汪敬虞.200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王晓华,李占才.1993.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许涤新,吴承明.1985.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尹铁.2005.晚清铁路与晚清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余淼杰.2011.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来自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2):97-110.
赵曾玉.1947.战后交通建设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章有义.1957.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M].北京:三联书店.
张雨才.1997.中国铁道建设史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气象科学研究院.1981.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Andrabi T,Kuehlwein M.2006.Railways and Market Integration in British India[Z].mimeo Pomona.
Atack J,Bateman F,Haines M,et al.2010.Did railroads induce or gollow economic growth?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American Midwest,1850—1860[J].Social Science History,34(2):171-197.
Atack J,Margo R A.2011.The impact of access to rail transportation on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The American Midwest as a test case,1850—1860[J],Journal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4(2):518.
Banerjee A,Duflo E,Qian N.2012.On the Road:Access to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R]].NBER Working Papers 17897.
Donaldson D,Hornbeck R.2012.Railroads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A'market Access'approach[Z3.Mimeo,Harvard University.
Fishlow A.1965.American Railroad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nte-Bellum Economy[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ogel R W.1964.Railroads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Essays in Econometric History[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Francis.1851.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Railway:Its Social Relations and Revelations:1820—1845[M].Vol.2.Longman,Brown,Green,&.Longmans:290.
Haines M R,Margo R A.2006.Railroads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850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Herranz-Loncan,Alfonso.2006.Railroad impact in backward economies:Spain.1850—1913[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66(4):853-881.
Foreman-Peck.1991.New Perspectives on the Late Victorian Britain-Essays in Quantitative Economic History 1860—1914[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edwab R,Alexander M.2011.Revolutionizing Transport:Modern.Infrastructure,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in Ghana[C]//Modern and Comparative Seminar,8th March 2012,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Unpublished)
Kalson M.2010.Railroads and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1850—1880[C].Chandler Revisited.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Kumar D,Raychaudhuri T.2008.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India,Volume 2[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737.
Li D.2007.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ivil War:Evidence from Chinese National Railroads.1906—1923[R].Working Paper.
O'Brien P.1983.Transpor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1789—1914[R].Railway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Europe:1-27.
Olley G S,Pakes A.1996.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Q],Econometrica,64(6):1263-1297.
Robbins M.1998.The Railway Age[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Rostow WW.1962.The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epard D.1968.A Two-dimensional Interpolation Function for Irregularly-spaced Data[C]//Proceedings of the 1968 23rd ACM national conference:517-524.
①如宓汝成的《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2007)分析了列强控制下的铁路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尹铁的《晚清铁路与晚清社会变迁研究》(2005)则着重考察了铁路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②仅有极少数的文章提供了经验证据,如车辚(2005),他的文章考察了滇越铁路运输量与进出口等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但该文只是一个区域研究,对计量方法的处理也比较粗略。
③如O'Brein(1983)关注了欧洲1789—1914年的铁路,Herranz-Lonean(2006)讨论了西班牙1850—1913年修建的铁路。
①目前国外的文献解决这一问题大都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如Atack and Margo,2009;Hornung,2012;Barterjee et al.,2012)。主要思路是通过构建一个用直线连接重要城市的“虚拟路网”,用“虚拟路网”可达性作为真实铁路网可达性的工具变量;但这些研究多是机械地构造出一个指标,“虚拟路网”选取的重要城市是内生的。
①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20页有很多相关的例子。
②此线沈阳以近属京奉铁路。
③1901年通车至北京前门,改称京汉铁路。
④经济研究所抄档,路电邮航类,第4册。《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02页。
⑤申报,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136页。
⑥光绪政要,卷21,页16-17,《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202页。
⑦《张文襄公奏稿》,卷24,页S-6。
⑧李文忠公金书,海军函稿,卷3,页9。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145页。
⑨《交通史路政编》(第1册),页42-44。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131页。
⑩《张文襄公全集》,卷44,页22-26。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1953年,第254页。
[11]《张文襄公奏稿》,卷24,页5-6。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201页。
[12]京奉铁路之一段。
[13]《轨政纪要》,轨7,页49-52。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194页。
①《光绪朝东华录》,总第4150页。
②《孙中山全集》(第二卷)。
③《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4,页22-23。转引自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第78页。
①东省铁路编辑委员会:《东省铁路沿革史1896—1923年》,1923年中文版,第4页。
②《崔国因出使日记》,第6卷,第49页。
③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汉、粤汉铁路)、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④如津浦铁路将天津到南京浦口的时间从25天缩短到2天。
⑤石家庄之经济状况.中外经济周刊,1926年,第181期.
①指陇海铁路。
②问渠,长安书业之今昔,《西北问题》,国民出版社,1935年。
③The China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HGIS,详见www.fas.harvard,edu/—chgis。
④详见http://chinadatacenter.org。
①个别长线因缺乏1911年的县界地图而未被选取,如京包铁路因内蒙古地图缺失而排除;此外,我们也没有考虑列强自主修建的铁路。
②据此原因,粤汉铁路中因军阀混战直到1930年才开始修建的株洲—韶州段也不包含在内。
③计算过程借鉴了Olley and Pakes(1996)的方法,详细的计算方法参见:余淼杰,2011:97-110。
①网址:http://cdc.cma.gov.cn/home.do.
②我们参考Shephard's method(Shephard,1968)利用县与各个气象站的距离构造权重在Shephard's method下估算气象数据满足以下的特征:k县的气象特征应当与之距离近的气象站的气象特征更相似。为了计算k县的地面气象特征,各个气象站权重的具体构造公武如下:w_i=(dist_t~(-2))/((?)dist_i~(-2))其中,w_i表示气象站i的权重,distw_i表示气象站i与k县的球面大圆距离。
①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卷40,页5-8。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一册),第438页。
②《交通史路政编》,第九册,页1741-1742。转引自《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二册),第915页。
①该回归的隐含假设是,清朝时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1920年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②在使用相邻县组方法定义样本时,由于同一个无铁路县可能是多个有铁路县的邻县。如图2中临邑县既是禹城市的邻县,也是齐河县的邻县。因此第[4]~[6]列的样本量要高于第[1]~[3]列的样本量。
①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报告关键交量的系数。其他县级控制变量没有进行汇报,比如平均海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负,与文献中估计的结果一致。详细的回归结果可以向作者索要。
②由于多重共线性的关系这里不能够同时控制铁路路线的固定效应。
①虽然第[3]列所得β较第[1]列而言在大小上有少许减少,但这一变化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摘要: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PDF全文请访问中国知网下载(2252K)
相关话题/铁路 北京 经济 气象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