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光纤激光基模光束的<inline-formula><tex-math id="Z-20211020125256">\begin{document}${\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光纤激光器凭借其优良特性已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束质量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 M^2 $因子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价因子, 但已被证明并不适用于非高斯分布的光斑, 此时常用β因子来评价. 本文以光纤激光基模光束为研究对象, 理想光束选取包含LP01模99%能量的圆形实心均匀光束, 理论研究了β因子与阶跃折射率光纤中LP01模的各项参数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采用经典的β因子定义方法, 当归一化频率V大于1.8时, LP01模的β值小于1, 远场聚焦能力优于理想光束. 此外, β因子随归一化频率V、纤芯半径a或数值孔径NA的增大而减小, 并且与M 2因子呈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光纤激光/
激光光束质量/
衍射极限倍数β/
M 2因子

English Abstract


--> --> -->
光纤激光器具有阈值低、效率高、结构紧凑、免维护等优点, 在光纤通信、传感、工业加工、国防等多个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1-4]. 随着光纤制备、半导体激光器[5]等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日益增长[6-8]. 光束质量是高能激光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因此在追求更高的输出功率的同时,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寻光束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为止, 针对不同的应用, 人们对光束质量提出了多种定义, 主要包括: 聚焦光斑尺寸、斯特列尔比、远场发散角、衍射极限倍数β因子、桶中功率 (能量)、光束参数乘积、光束传输因子和M 2因子[9-13]. 其中, M 2因子同时考虑了近场和远场的光场分布特性, 避免了只使用远场半径或者远场发散角给光束质量的测量带来的不确定性, 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为评价光束质量的重要标准[14], 目前大多数光纤激光光束质量的评价采用了M 2因子[15-20], 且已有通用测量设备[21]. 但是, 当激光光斑呈现非高斯分布时, M 2因子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光束质量的优劣[22]. 如在高能激光束能量输运和激光工业制造等应用场合中, 人们更关注实际光束的远场集中度(即光束可聚焦能力)[10]. 在此类情形中, 衍射极限倍数β因子常作为光束质量的评价标准[23-28]. 一方面, β因子能反映光束的能量传输效率和可聚焦能力, 且比M 2因子更方便测量, 至今已有较多文献对β因子进行了研究[27-30]; 另一方面, 光纤激光输出的光束并不是严格的高斯分布(即便是基模光束), 到目前为止, 研究光纤激光输出光束β因子的相关工作还比较欠缺[27]. 与其他激光器不同的是, 在光纤激光器中光束被限制在纤芯中传输, 且光纤归一化频率V对光纤激光器输出光束的能量集中度和光强分布影响较大[31], 因此, 需要详细讨论光束质量评价标准中理想光束的选取.
本文利用衍射极限倍数β因子作为光纤激光基模(LP01模)的光束质量评价参数, 根据LP01模光强分布的规律采取了新的理想光束定义方式, 分别研究了LP01模的光束质量β因子随归一化频率V、纤芯半径a和数值孔径NA的变化. 目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大都采用掺杂阶跃折射率光纤(SIF)作为增益介质, 不失一般性, 本文选取基于SIF的激光光束作为研究对象. 以往激光器系统常用$ M^2 $因子作为光束质量评价标准, 因此, 本文还将β因子与M2因子进行对比分析, 并对主要结论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本节将给出光纤中LP01模的光场表达式, 并对适用于光纤激光的光束质量β因子和$ M^2 $因子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讨论.
2
2.1.LP01模电场分布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所用的SIF基本都能满足弱导近似, 因此, 在纤芯半径为a的SIF中, LP01模的电场分布为[32]
$ E(r) = \left\{ {\begin{aligned}&{{\rm{J}}_0}\left( {U\frac{r}{a}} \right){, }&r \leqslant a{{, }}\\&\frac{{{{\rm{J}}_0}(U)}}{{{{\rm{K}}_0}(W)}}{{\rm{K}}_0}\left( {W\frac{r}{a}} \right){{,}}& r > a{{, }}\end{aligned}}\right.$
式中, J0和K0分别表示0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和第二类修正贝塞尔函数. UW的定义为
$ U = \frac{{2{\rm{\pi }}a}}{\lambda }\sqrt {n_{{\text{co}}}^2 - n_{{\text{eff}}}^2} {, } $
$ W = \frac{{2{\rm{\pi }}a}}{\lambda }\sqrt {n_{{\text{eff}}}^2 - n_{{\text{cl}}}^2} {, } $
式中, λ表示波长, nconcl分别表示纤芯和包层折射率, neff为LP01模的等效折射率, 归一化频率V可表示为$V^2 = {U^2} + {W^2}$, 数值孔径NA可表示为$ NA = \sqrt {n_{{\text{co}}}^2 - n_{{\text{cl}}}^2} $. 同时, UW满足特征方程[33]:
$ U\frac{{\text{J}}_{1}(U)}{{\text{J}}_{\text{0}}(U)}=W\frac{{\text{K}}_{1}(W)}{{\text{K}}_{\text{0}}(W)} . $
值得说明的是, 当LP01模的V < 1.5时, 波导结构不能有效地将光能量约束在纤芯内, 导致大部分光场分布在包层中, 而使光场偏离了高斯分布[31], 且V < 1.5的光纤纤芯尺寸很小, 不适用于高功率激光的产生. 为了抑制非线性效应、热透镜效应等效应的产生,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纤芯尺寸可能较大, 此时光纤已不再是单模, 即V > 2.405. 为了满足光纤传输、工业加工等应用的需求, 可以通过模式控制手段或者采用特种光纤, 在多模光纤中实现等效单模输出[34,35]. 综上所述, 本文中归一化频率V的取值范围在1.5—20.0, 将多模光纤所支持的基模情况考虑在内.
2
2.2.衍射极限倍数β因子
-->衍射极限倍数β因子定义为[36]
$ \beta = {\theta }/{{{\theta _{\text{0}}}}} {, } $
式中, θθ0分别表示实际光束和理想光束的远场发散角(半角). 一般情况下, β > 1, β越小, 实际光束远场能量集中度越高, 光束质量越好. 然而, 采用不同的理想光束选取标准时, 会得到β < 1的结果[27]. 文献[27]分别选取纤芯半径为圆形实心均匀光束和高斯光束的半径作为理想光束, 对两种计算方式得到的β因子进行对比. 分析指出, LP01模的束腰比纤芯半径小, 将高斯光束作为理想光束计算得到的β值并不能准确反映LP01模的光束质量. 因此, 在实际测量中, 作者提出以LP01模作为理想光束, 计算不同光纤参数下光纤激光器的β因子. 实际上, LP01模取不同归一化频率V时其远场聚焦能力是不同的. 根据LP01模的光强分布变化规律, 本文采用圆形实心均匀光束作为理想光束(其半径为包含LP01模99%能量的环围半径(r99)), 对LP01模的光束质量β因子进行了研究. 归一化频率V取不同值时, 纤芯半径ar99的变化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 当V < 2时, LP01模的较大部分能量分布在纤芯外, r99是纤芯半径的一倍以上, 特别地, 当V = 1.5时, 圆形实心均匀光束的半径约为纤芯半径的3.7倍; 当V > 6时, 圆形实心均匀光束的半径约等于纤芯半径. 半径为r99的圆形实心均匀光束对应的远场发散角为$ {\theta _{\text{0}}}{{ = 0}}{\text{.61}}\lambda {{/}}{r_{99}} $[10], 实际光束远场发散角θ的定义为$ \theta = \mathop {\lim }\limits_{z \to \infty } \dfrac{{w(z)}}{z} $, 实测时通常用近场方法测量远场发散角[26]. 也就是说, 将光束用焦距为f的无像差聚焦光学系统进行聚焦, 在像方焦平面测得聚焦光斑半径wf, 则远场发散角为$ \theta {{ = }}{w_f}/f $. 因此, 只要在焦平面测出光斑半径wf便能求得β因子的值.
图 1 不同归一化频率V下, 纤芯半径(洋红色实线)和包含LP01模99%能量的环围半径(黄色虚线)示意图
Figure1. Schematic of core radius (magenta solid line) and the radius containing 99% of the energy of LP01 mode (yellow dotted line)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normalized frequency V.

在远场平面处, 本文将分别采用环围功率(能量)桶半径定义和二阶矩束宽定义[36]β因子的计算进行比较分析. 环围功率也叫作桶中功率(power in the bucket, PIB), 用来表征光束的能量集中度, 它反映了激光束的远场聚焦能力. 其定义为给定“桶”半径b内的激光功率占总功率的百分比[13]:
$ {\text{PIB}} = \displaystyle\frac{{\displaystyle\int_{ - b}^b {\displaystyle\int_{ - b}^b {{{\left| {E(x,y)} \right|}^2}{\rm{d}}x{\rm{d}}y} } }}{{\displaystyle\int_{ - \infty }^\infty {\displaystyle\int_{ - \infty }^\infty {{{\left| {E(x,y)} \right|}^2}{\rm{d}}x{\rm{d}}y} } }} {, } $
对于任意电场分布E(x, y), “桶”半径b称为其环围功率桶半径, 常用的PIB = 86.5%, 83.8%. 圆形实心均匀光束远场发散角$ {\theta _{\text{0}}}{{ = 0}}{\text{.61}}\lambda {{/}}a $内所占能量比为83.8%[10], 因此本文以83.8%环围功率桶半径作为聚焦光斑半径wf .
光束重心位置$\overline j $和二阶矩束宽wj分别定义为[37]
$ \overline j = \displaystyle\frac{{\displaystyle\iint {j{{\left| {E(x,y)} \right|}^2}{\text{d}}x{\text{d}}y}}}{{\displaystyle\iint {{{\left| {E(x,y)} \right|}^2}{\text{d}}x{\text{d}}y}}} {, } $
$ w_j^2 = \frac{{4\displaystyle\iint {{{(j - \bar j)}^2}{{\left| {E(x,y)} \right|}^{\text{2}}}{\text{d}}x{\text{d}}y}}}{{\displaystyle\iint {{{\left| {E(x,y)} \right|}^2}{\text{d}}x{\text{d}}y}}} {, } $
式中j = x, y, $ \bar x $$ \bar y $分别代表xy方向光束重心位置, wxwy分别代表xy方向光束二阶矩束宽.
2
2.3.$ M^2 $因子
-->$ M^2 $因子的定义为[38]
${M^2} = \frac{{实际光束束腰宽度 \times 远场发散角}}{{理想高斯光束束腰宽度 \times 远场发散角}}. $
该定义要求光束束腰宽度按照(8)式所示二阶矩定义进行计算. 对于理想基模高斯光束, 其束腰宽度和远场发散角的乘积为λ/π. 通常情况下, 实际光束$ M^2 > 1, ~M^2 $值越大, 实际光束越偏离理想基模高斯光束分布, 光束质量越差.
图2为不同归一化频率V下, LP01模和理想光束在初始平面和焦平面的归一化一维光强分布. 为了方便对比焦平面处的光斑大小, 计算中出射面的均匀平面波和LP01模的总能量相同, 焦平面的光强分布以均匀平面波的最大光强进行归一化. 由图可知, 当归一化频率V增大时, 初始平面处均匀平面波的半径减小, 也就是说, LP01模的光强分布集中度增大(见图2(a1)(a4)). 图2(b1)(b4)中竖直蓝色实线和洋红色虚线分别表示LP01模和理想光束的环围桶功率半径位置, 从图中可看出, 与理想光束相比, LP01模的环围功率桶半径在V较小时略大于理想光束, 随着LP01模归一化频率V增大, 其环围功率桶半径逐渐小于理想光束, 远场能量集中度逐渐大于理想光束.
图 2 不同归一化频率V下, LP01模(蓝色实线)和理想光束(洋红色虚线)在出射面 ((a1)—(a4))和焦平面((b1)—(b4))的一维光强分布
Figure2. For different values of normalized frequency V, 1D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of LP01 mode (blue solid line) and ideal beam (magenta dotted line) in the initial plane ((a1)?(a4)) and focal plane((b1)?(b4)).

当远场半径采用不同定义方式时, β因子随归一化频率V的变化曲线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 当理想光束选取包含LP01模99%能量的圆形实心均匀光束时, LP01模的β值随着V的增大而减小, 当到达极小值后β值又缓慢增大. 该变化趋势说明随着归一化频率的增大, LP01模的远场聚焦能力迅速提高, 后以微小的幅度逐渐减弱, 当V > 5时, LP01模的光场分布被限制在纤芯中并趋于稳定. 图3β取最小值的位置(V = 7.6)已用实心圆点标识出来, 该点处LP01模的远场聚焦能力最强, 当以二阶矩束宽定义远场半径时βmin = 0.7439; 当以环围功率半径定义远场半径时βmin = 0.7119. 在V > 5时LP01模有着较好的远场聚焦能力, 并且此时的β值变化幅度较小, 在二阶矩束宽和环围功率半径定义下的β值分别处在0.75和0.72附近. 此外, 以二阶矩束宽定义的β值略大于环围功率半径定义的β值, 实际测量中, 可以根据测量方法和误差大小选取合适的远场光斑光束半径定义方式. 特别地, 当V > 1.8时, β值小于1(见图3绿色区域), 结合图1可知, 当V小于1时, 表示LP01模的远场能量集中度大于理想光束, 随着归一化频率V的增大, LP01β值减小, 远场能量集中度增大, 光束质量越好. 值得说明的是, 本文中LP01模小于1时并不是超衍射的情形, 该结果是由于理想光束选取标准的不同所造成的. Yan等[27]曾分析了双包层光纤在理想光束分别以均匀平面波和高斯光束定义下的光束质量因子β取值, 两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其光束质量β值差别较大, 在均匀平面波作为理想光束时其β值小于1, 这是由于高斯光束与平面波传输特性的不同造成的.
图 3 不同半径定义下β因子随归一化频率V的变化关系
Figure3. β factor versus normalized frequency V for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radius.

接下来, 分别研究纤芯半径a和数值孔径NAβ因子的影响. 图4(a), (b)分别为β因子随纤芯半径a和数值孔径NA变化曲线图. 由图4(a)可知, 固定数值孔径NA不变时, β因子随纤芯半径a增大先减小后缓慢增大. 当纤芯半径a小于20 μm时, 纤芯半径的变化对β因子的影响较大. 由图4(b)可知, 固定纤芯半径a不变时, β因子随数值孔径NA的增大而减小. 纤芯半径a越小, 数值孔径NA的变化对β因子的影响越大. 事实上, 归一化频率V与纤芯半径和数值孔径成正比, 纤芯半径或数值孔径的增大都会造成归一化频率V的增大, 因此β因子随纤芯半径和数值孔径的变化趋势和β因子随归一化频率V的变化趋势一致.
图 4 β因子随纤芯半径a (a)和数值孔径NA (b)的变化关系图
Figure4. β factor versus core radius a (a) and numerical aperture NA (b).

β因子评价角度来看,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光纤激光LP01模的光束质量β因子随着归一化频率V先减小后缓慢增大, 当V > 1.8时β值小于1, 并且在V > 5时基本保持不变; 从M 2因子评价角度看, LP01模的M 2因子始终大于1(图5(a)), 并且M 2因子随着归一化频率V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与文献[32, 39]的结果一致. 这就表明当选用不同的理想光束和光束质量评价标准时, 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将图5(a)中同一归一化频率V所对应的M 2β值表示在图5(b)中, 得到β因子随M 2因子的变化关系图, 由图可知LP01模的β因子和M 2因子的变化关系图呈非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 M 2因子和β因子并无一一对应关系.
图 5 (a) 光束质量因子随归一化频率V和(b) β因子随$ M^2 $因子的变化关系图
Figure5. (a) Beam quality factor versus normalized frequency V and (b) β factor versus $ M^2 $ factor.

众所周知,$ M^2 $因子是以基模高斯光束作为理想光束评判实际光束的光束质量, $ M^2 $因子越接近1, 光束的传输特性越接近基模高斯光束, 一般认为其光束质量越好. 而β因子是评价光束能量集中度的物理量, 其远场发散角越小, 认为其光束质量越好. 因此, 对于非基模高斯光束来说, 两种评价标准无绝对的联系, 具体应采用哪种评价标准评价光束质量需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讨论. 对于高功率激光能量输运、对靶目标进行损伤、惯性约束核聚变驱动器、工业材料激光加工等应用场合中, 考虑采用β因子作为光束质量评价标准; 对于激光通信、光束经过望远镜系统等应用中, 考虑采用M2因子作为光束质量评价标准.
本文研究了阶跃折射率光纤中LP01模的光束质量β因子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当理想光束选取包含LP01模99%能量的圆形实心均匀光束时, 随着归一化频率V的增大, LP01模的β值先减小后缓慢增大, 能量集中度增大. 特别地, 当V > 1.8时, LP01模的β值小于1, 其光束质量要优于理想光束; 当V > 5时, β值基本保持不变. 固定数值孔径NA不变时, β因子随纤芯半径a增大而减小, 并且在纤芯半径a小于20 μm时, 纤芯半径的变化对β因子的影响较大; 固定纤芯半径a不变时, β因子随数值孔径NA增大而减小, 纤芯半径a越小, 数值孔径NA的变化对β因子的影响越大. 此外, 本文研究了LP01β因子和M 2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β因子和M 2因子呈非线性关系, 即LP01模的β因子和M 2因子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 以上结果可为高能光纤激光系统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关话题/质量 激光 光束 计算 测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国产长锥形光纤实现400 W单频单模激光输出
    摘要:高功率单频光纤激光在引力波探测、非线性频率变换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需求,其输出功率的提升面临横向模式不稳定和非线性效应等因素带来的技术挑战,而长锥形增益光纤具有综合抑制横向模式不稳定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潜力.为进一步提升全光纤结构单频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了一段长度为2.2m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飞秒激光辐照二硫化钨的超快动态响应及时域整形调制
    摘要:飞秒激光加工作为一种高效可控的调制手段,其辐照所引起的材料电离可以对激光脉冲在材料内部的能量传递和沉积产生重要影响,进而调控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组分.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飞秒激光辐照二硫化钨的烧蚀特性并利用等离子体模型对辐照过程中材料的超快响应以及能量的传递、吸收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发现,烧蚀坑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空间约束结合梯度下降法提高铝合金中Fe成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检测精度
    摘要:铝合金中Fe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合金的塑性、耐热性、强度及抗应力腐蚀性能,其成分的定量分析是合金成分在线检测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铝合金中Fe元素定量分析精度,把空间约束纳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与梯度下降法相结合.通过采集激光诱导铝合金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发现在平板空间约束下的等离子体辐射强度有明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混合时钟驱动的自旋神经元器件激活特性和计算性能
    摘要:自旋神经元是一种新兴的人工神经形态器件,其具有超低功耗、强非线性、高集成度和存算一体等优点,是构建新一代神经网络的强有力候选者.本文提出了一种磁场辅助磁弹应变驱动的混合时钟自旋神经元,利用OOMMF微磁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该神经元器件的微磁学模型,基于LLG方程建立了其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所设计的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磁制冷材料LaFe<sub>11.5</sub>Si<sub>1.5</sub>基合金成分与磁相变温度关系的高通量计算
    摘要:获得具有不同磁相变温度的La(Fe,Si)13基合金对拓宽磁制冷工作温区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第一性原理模拟软件AMS-BAND模块并结合平均场理论对LaFe11.5Si1.5基磁制冷合金的磁相变温度进行了高通量计算.研究了Mn,Co,Ni,Al和Fe缺位掺杂对LaFe11.5Si1.5基合金体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X射线荧光CT成像中荧光产额、退激时间、散射、偏振等关键物理问题计算与分析
    摘要:X射线荧光CT(X-rayfluorescencecomputedtomography,XFCT)是一种使用X射线荧光(X-rayfluorescence,XRF)实现功能性成像的新技术,在生物医学成像中表现出较大潜力.但是,X射线穿过生物体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康普顿散射光子,对XRF信号的采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天光一号”驱动的聚苯乙烯高压状态方程测量
    摘要:聚苯乙烯等CH材料的高压状态方程研究对于ICF聚变点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天光一号”长脉冲激光装置开展了聚苯乙烯高压状态方程研究,理论模拟了靶内的冲击动力学过程,采用侧向阴影成像技术实验测量了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平面靶和飞片靶,获得了靶内的冲击波速度与粒子速度等状态方程参数.结果表明:长脉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皮秒激光驱动下的背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光谱结构
    摘要: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LPI)是激光等离子体相关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皮秒激光的出现为在皮秒时间尺度内更加细致地研究LPI过程提供了可能.LPI相关的时间尺度通常是皮秒量级的,这一研究有望从更精细的角度来获得认识.依托神光-Ⅱ升级及皮秒激光装置,开展了皮秒激光驱动LPI的实验研究.实验给出了背向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Si<sub><i>n</i></sub>团簇/石墨烯(<i>n</i> ≤ 6)结构稳定性和储锂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摘要:目前,硅/碳复合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高容量负极材料之一,硅与碳材料的界面状态是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作为碳材料结构单元的石墨烯表面构建了Sin(n≤6)团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Sin团簇/石墨烯(Sin/Gr)的几何构型、结构稳定性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时域剪切干涉的纳秒脉冲相位测量技术
    摘要:提出一种时域剪切干涉技术测量纳秒激光脉冲的时间相位分布,该方法将待测脉冲分为彼此之间有数百个皮秒延迟量的两个脉冲;并在对其中一个脉冲加入适量的频移后和另一个脉冲合束,得到时域干涉条纹;最后采用相适应的算法,从记录的时域条纹计算得到纳秒激光脉冲的时间相位分布,并进一步计算得到激光脉冲的精细光谱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