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四方结构GaN纳米线制备、掺杂调控及其场发射性能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作为最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之一, 纳米氮化镓(GaN)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本文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icrowav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PCVD)系统, 成功地制备出了四方截面的GaN纳米线, 其纳米线半径为300—500 nm, 长度为15—20 μm. 研究发现, 通过调控掺杂Mg的比例, 可以实现其截面结构从三方向四方转变. 通过进一步地研究Mg掺杂调控其截面结构的物理机制, 提出其三方-四方截面结构的转变应该来源于其纳米线的气-液-固(VLS)生长向自催化气-固(VS)生长模式的转变. 对所制备的纳米线进行了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光谱分析, 结果表明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发光峰红移至386 nm. 采用所制备的纳米线进行了场发射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开启电场为5.2 V/μm, 并能保持较高电流密度, 相较于三方结构未掺杂GaN纳米线场发射性能有一定提高, 进而分析掺杂以及形貌结构对GaN纳米线场发射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不仅给出了一种四方结构GaN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同时也为纳米线结构调控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将为新型纳米线器件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氮化镓(GaN)/
四方结构纳米线/
Mg掺杂/
场发射

English Abstract


--> --> -->
GaN 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典型代表, 具有电子迁移率高, 击穿电压高, 抗腐蚀性能强等优点, 其纳米线材料兼具小尺寸效应以及量子效应等优势, 在微型电子元器件领域有巨大应用前景[1-4]. 随着人们对于半导体器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 通过对GaN纳米线进行掺杂改性及形貌调控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法[5,6]、金属有机物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metallic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法[7,8]以及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法[9,10] 制备GaN纳米线[11]. CVD法制备GaN纳米线多采用NH3作为N源, 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 尾气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MOCVD和MBE两种方式生长条件可控性高、样品纯度及形貌较好, 但其工艺较为复杂, 制备成本较高. 近年来, 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的无氨法制备GaN纳米线[12-14]工艺, 采用N2取代NH3作为N源, 降低NH3对设备的损伤, 简化纳米线制备流程, 有效降低其制备成本. GaN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15], 所以目前制备的GaN纳米线形貌多为三方结构以及六方结构[13,16], 四方结构纳米线较难制备. 纳米线形貌可以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的衬底种类[17], 催化剂[18,19], 气体环境[13]等方式进行调控. Schoo等[6]通过调节GaN纳米线升温速度以及N源浓度, 调控GaN纳米线形核过程, 使之生长为特殊形貌, 进而得到三方结构、六方结构以及四方结构的GaN纳米线. 由于四方结构GaN纳米线制备难度较大, 缺乏实验制备基础, 故当前主要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Srivastav等[20]通过对比生长方向为[$ 1\bar{1}00 $]的三方结构GaN纳米线与长方向为[$ 1\bar{1}20 $]的四方结构GaN纳米线单原子结合能, 发现四方结构GaN纳米线相较三方结构更稳定. 延[$ 1\bar{1}00 $]方向生长的四方GaN纳米线有更强的金属性能, 可以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的连接领域[21]. 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GaN纳米材料结构调控及其对于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Wang等[22]采用无氨法制备出了GaN纳米线并测试其场发射性能, 纳米线开启电场最低可达0.86 V/μm, 纳米线表面吸附的O有效降低了功函数, 在电场强度过高情况下, 过大的焦耳热会损坏GaN纳米线结构, 降低其场发射性能. Feng等[14]采用无催化剂方法制备出层状金字塔结构的GaN纳米线, 其场发射开启电场最低可达4.8 V/μm, 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归因于金字塔结构的高比表面积. 通过对GaN纳米线进行掺杂, 可以有效提高其电学性能[23,24]. Mg原子有着与Ga原子相近的原子半径且有较低的形成能, 易于取代Ga原子进入GaN晶格[25], 并且Mg掺杂激活能较低[26], 可以大幅提升GaN材料的空穴浓度, 因此Mg是最适宜制备p型GaN材料的元素. 然而在制备过程中仍存在H钝化[27,28]以及Mg自补偿效应[29-31]等限制因素, 因此探索高质量Mg掺杂GaN纳米线的制备方法一直是半导体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此研究基础上, 我们采用碳粉还原Ga2O3粉末和MgO粉末作为Ga源和Mg源, 采用微波激发N2形成的N等离子体作为N源, 以绿色低成本的手段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 通过调节Mg掺杂比例实现纳米线三方-四方截面结构的转变, 也是首次采用掺杂手段制备出四方结构GaN纳米线. 通过测试Mg掺杂四方结构GaN纳米线的光致发光性能及场发射性能, 研究了掺杂以及形貌调控对于纳米线带隙结构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按一定物质的量比例充分混合研磨碳粉(99.99%)、Ga2O3粉末(Alfa, 99.99%)和MgO粉末(Alfa, 99.99%)作为前驱粉体, 称取0.3 g前驱粉体置于石墨坩埚内, 将预先制备的溅射Au催化剂的Si(100)衬底放置在石墨坩埚的正上方, 衬底距离前驱粉体约为5 mm. 然后把石墨坩埚转移到MPCVD的加热台的中心, 将一枚上方开口石英罩扣置在石墨坩埚上方, 通入13标准立方厘米/分钟(sccm)的N2 (99.99%), 腔体压力保持10 Torr (1 Torr = 133.322 Pa), 调节加热台20 min升温至870 ℃, 微波功率为300 W, 反应一定时间后, 关闭微波功率电源, 停止通入N2并冷却至室温, 衬底表面黄色物质即为所需样品.
使用Hitachi S4800型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对样品形貌进行分析; 使用BRUKER D8 ADVANCE型号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对样品结晶质量及纯度进行分析; 使用ESCALAB 250 Xi型号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对样品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使用透射电镜对样品微观形貌及原子排布进行分析; 最后对样品进行PL性能测试及场发射性能测试.
2
3.1.Mg掺杂调控GaN纳米线结构
-->为了探究Mg掺杂对于GaN纳米线生长的影响, 将不同摩尔配比的原料在玛瑙研体中充分研磨30 min制备成为前驱粉体, 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编号N2/sccm气压/TorrT/℃t/min微波功率/WC∶Ga2O3∶MgO
A-a13108703030012∶1∶0
A-b13108703030012:1:0.2
A-c13108703030012∶1∶0.5
A-d13108703030012∶1∶1
A-e13108703030012∶1∶1.5


表1不同原料配比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实验参数
Table1.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 of preparing Mg doped GaN nanowiresat different source materials ratio.

图1为不同原料配比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FESEM图. 如图1(a) 所示, 前驱粉体中没有引入MgO所制备的样品A-a直径约为60—100 nm, 长度10—20 μm, 形貌为细长的三角锥状纳米线, 纳米线表面光滑且没有弯曲扭着现象. 纳米线顶端未观察到催化液滴, 是由于腔体内高能N等离子刻蚀催化剂液滴, 使其逐渐消失[32]. 如图1(b) 所示, 引入少量Mg掺杂的样品A-b相较于样品A-a直径增长为200—250 nm, 纳米线形貌大多为三方金字塔结构, 少部分为四方结构纳米线. 随着MgO的投入比例增加, 纳米线直径增大, 样品中三方结构纳米线比例逐渐降低而四方结构纳米线比例逐渐上升, 推测其形貌转变与Mg元素掺杂有关. Lymperakis等[33]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出非极性GaN表面对于N原子吸附不稳定, 使得GaN在生长过程中在趋于向极性生长, 生长过程中沉积在衬底及纳米线侧壁的Ga原子和N原子延纳米线轴向进行迁移至顶部. 而Mg掺杂对N原子起到稳定作用, 降低了GaN纳米线生长的各向异性[34], 使得其径向生长速度上升, 对纳米线侧壁生长产生促进作用. Mg掺杂同时降低GaN中Ga原子的结合能, 使其在Mg掺杂表面更容易附着[30,35], 因此纳米线侧壁变厚并改变其截面形貌. 如图1(c) 所示, 样品A-c形貌均匀一致且生长笔直, 纳米线延孪晶界非对称生长, 孪晶界一侧为三棱柱状结构, 另一侧延孪晶界面向上呈三角形阶梯状结构, 纳米线侧壁有锯齿状边缘, 直径为300—400 nm. 如图1(d) 所示, 样品A-d直径为350—400 nm, 长度10—20 μm, 截面形貌为四方形结构, 侧壁有较多锯齿状沟槽; 如图1(e) 所示, 样品A-e直径为400—450 nm, 长度10—20 μm, 其形貌呈现四方形堆叠结构, 侧壁锯齿结构较为均匀, 顶端为四方形金字塔结构, 纳米线保持笔直生长.
图 1 不同原料配比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FESEM图 (a)样品A-a; (b)样品A-b; (c)样品A-c; (d)样品A-d; (e)样品A-e
Figure1. FESEM images Mg doped GaN nanowires prepared at different source materials ratio. (a) Sample A-a; (b) sample A-b; (c) sample A-c; (d) sample A-d; (e) sample A-e.

表2为不同生长时间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实验参数, 进一步探究Mg掺杂GaN纳米线的形核和生长过程.
编号N2/sccm气压/TorrT/℃t/min微波功率/WC∶Ga2O3∶MgO
B-a13108701030012∶1∶1.5
B-b13108702030012∶1∶1.5
B-c13108703030012∶1∶1.5
B-d13108704030012∶1∶1.5


表2不同生长时间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实验参数
Table2.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 of preparing Mg doped GaN nanowiresat different growth time.

图2是不同生长时间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FESEM图. 如图2(a) 所示, 样品B-a直径为30—50 nm, 生长较为稀疏, 纳米线顶端存在球形催化剂液滴, 这是由于N等离子体刻蚀时间较短, 催化剂液滴未被完全刻蚀, 同时也表明在纳米线的形核阶段为气-液-固(VLS)生长机制[36]. 如图2(b) 所示, 样品B-b尖端几乎观查不到球状Au催化液滴, 这说明Au被等离子体完全刻蚀. 纳米线呈现锥形生长, 其截面形貌大多为四方形, 并存在较少部分三方截面. 如图2(c)(d)所示, 样品B-c和样品B-d形貌均匀, 纳米线截面形貌为四方形, 长度为20—25 μm, 直径为450—500 nm. 反应体系中N等离子体对纳米线存在一定的刻蚀作用[37], 表现为纳米线侧壁产生凹槽结构[38]. 纳米线顶端形貌由三角锥形结构转变为四方金字塔结构, 是在Au催化液滴被刻蚀消失的情况下, Mg掺杂诱导GaN纳米线侧壁生长速度上升, 纳米线进行自催化生长, 金字塔结构可以有效释放纳米线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39], 故纳米线顶端形貌自发向金字塔形貌转变.
图 2 不同生长时间制备Mg掺杂GaN纳米线的FESEM图 (a)样品B-a; (b)样品B-b; (c)样品B-c; (d)样品B-d
Figure2. FESEM images Mg doped GaN nanowires prepared at different growth times. (a) Sample B-a; (b) sample B-b; (c) sample B-c; (d) sample B-d.

图3为样品A-e的XRD图谱. 从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三个强度高且尖锐的衍射峰, 其2θ角度分别为32.3°, 34.5°和36.8°, 对应于六方纤锌矿结构GaN纳米线的(100), (002)和(101)晶面(JCPDS 50-0792). 图谱中没有观察到Ga2O3或MgO的峰值, 表明纳米线纯度较高, 并且衍射峰半峰宽度较小, 表明纳米线具有良好的结晶性. 在此XRD图谱中未能观察到Mg元素对应的特征峰, 其原因是Mg元素掺杂含量较低且其特征峰对应衍射角度与GaN的(101)晶面对应衍射角度接近[40, 41]. 同时在XRD的图谱中也未观察到Au催化剂对应的特征峰, 表明经过30 min高能量的N等离子体不断轰击, 衬底及纳米线顶端的Au催化液滴被持续剥离, 最终被完全被刻蚀. 样品 A-e 的 XPS 图谱如图4所示.
图 3 样品A-e的XRD图谱
Figure3. XRD spectra of sample A-e.

图 4 样品A-e的XPS图谱
Figure4. XPS spectra of sample A-e.

图5(a) 可知, TEM图谱表明样品A-e沿轴向垂直生长, 直径约为400 nm. 由图5(b)可知,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RTEM)图像表面纳米线原子排布整齐, 由于Mg原子半径为0.65 ?, 与原子半径为0.62 ?的Ga原子十分接近, 在掺杂过程中Mg原子发生取代掺杂, 对晶格结构影响较小[25]. 垂直轴向方向原子层间距为0.258 nm, 近似于GaN的(002)方向晶面间距. 由选区电子衍射(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图可知, 纳米线衍射光斑清晰整齐, 纳米线生长方向为[$ 0\bar{1}10 $], 其[$ 0\bar{1}11 $] 晶向与[0002]晶向夹角为61.4°, 表明纳米线为结晶性良好的六方GaN结构.
图 5 样品A-e的(a) TEM图; (b) HRTEM图插图为样品A-e的SAED图
Figure5. (a) TEM image; (b) HRTEM image and SAED pattern (inset) of sample A-e.

2
3.2.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生长机制
-->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时间制备样品的FESEM图(图2)可知, Mg掺杂纳米线的形核过程是遵循VLS生长机制, 由Au形成的催化液滴参与纳米线形核以及一定时间的生长过程. 当Au催化液滴被N等离子体完全刻蚀, 纳米线VLS生长过程结束. 随反应时间延长, 纳米线直径增大, 表明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Mg掺杂GaN纳米线可以进行自催化气-固(VS)生长. 通过分析不同投料比例制备样品的FESEM图(图1)可知, 没有引入Mg掺杂的GaN纳米线为纤细的三角锥型形貌, 而随着前驱粉体中MgO投入比例的增加, 纳米线截面形貌由三方转变为四方结构, 且直径也增长了近10倍左右, 表明纳米线自催化VS生长能否实现与Mg掺杂含量有关, 只有在引入Mg掺杂的体系中, GaN纳米线才会出现自催化VS生长. 进而我们提出四方结构GaN 纳米线的成核和生长机制的模型, 其示意图见图6. 成核和生长机制详细分为如下步骤.
图 6 四方结构GaN纳米线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示意图
Figure6. Schematic diagram of nucleation and growth for square-shaped GaN nanowires.

1) 在Si衬底表面的Au薄膜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 裂解为Au催化液滴, 分散在衬底表面.
2) 前驱粉体受热还原出Ga原子和Mg原子, 与N等离子体一同被Au催化液滴吸收, 当Au催化液滴内溶解度达到饱和, 在小液滴与衬底接触位置析出为纤细的三方纳米线. 与此同时高能量的N等离子体轰击Au液滴, 使Au液滴体积逐渐减少.
3) 随着Au催化液滴体积下降, 其与纳米线接触角度逐渐增大, 液滴表面张力促使其维持原始接触角度, 因而在Au催化液滴与纳米线顶端的液-固接触面产生一个向内的应力, 这个向内的应力作用于纳米线顶端, 减少了催化剂对于侧壁的润湿, 抑制了纳米线侧壁的生长速度, 使其直径逐渐变窄.
4) 随着N等离子体将Au催化液滴完全刻蚀, 纳米线VLS生长机制结束, 其形貌为三方金字塔状. 腔体中高浓度的Ga、Mg原子接触衬底以及纳米线表面, 通过VS生长机制, 在低形核势垒位点沉积来降低其自由能. 本征GaN纳米线趋向于延轴向生长, 其侧壁形核势垒较高, 不利于自催化生长, 而纳米线金字塔尖端难以拓展为平面产生稳定形核位点, 故本征GaN纳米线维持三方金字塔形貌. 而Mg掺杂降低了GaN纳米线生长的各向异性, 降低了侧壁生长的势垒, 使得纳米线可以延径向自催化VS生长, 纳米线直径也逐渐增大. 与此同时, 纳米线侧壁充当孪晶界面, 与衬底平面接触角位置提供了较低的形核势垒[42,43], Ga、Mg原子和氮等离子体延孪晶界径向堆积成为三角形平面. 在此新形成的平面之上, 势垒更低的形核位点在孪晶界夹角处产生, 纳米线将保持这种延孪晶界面逐层堆叠的方式向上自催化生长.
5) 随着纳米线孪晶界两侧完全对称, 其截面形貌由三方转变为四方形. 随着纳米线顶端孪晶界的消失, 轴向生长速度降低, 侧壁生长速度逐渐提升. 由于自催化生长过程中各晶向生长速度不一致, 导致纳米线侧壁出现择优取向生长, 形成锯齿状结构[44]. 随着Mg掺杂浓度的上升, 纳米线各向异性降低, 其侧壁锯齿状结构也就更加均匀一致.
2
3.3.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PL性能研究
-->图7(a)可知, 样品A-a发光峰波长约为360 nm, 对应于GaN本征发光峰[45], 其峰值强度较高, 380 nm附近存在微小凸起, 表明存在一定含量O杂质峰[14], 除外几乎观察不到其他波段的发光峰, 表面纳米线缺陷较少, 结晶质量较高. 样品A-e在波长为386 nm处有明显的发光峰, 相较于A-a的发光峰出现了明显的红移, 并且其峰值强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可见光区范围内有明显的发光峰, 表明有较多杂质能级产生. 将样品A-e的PL谱线置换为对应带隙图谱, 并采用高斯函数对其进行分峰拟合, 其结果如图7(b) 所示, 从图中可以明显观察到3.21 eV带隙, 这是由于Mg掺杂形成的MgGa受主能级对应的带隙[46], 使得纳米线发光峰红移, 对应发光峰位置为386 nm. 在3.39 eV存在GaN本征发光峰, 由于元素掺杂使得其峰值强度较低. 在生长过程中一定数量的Mg受主会与掺杂进入GaN晶格的MgGa结合, 形成能级更深的施主受主对, 其发光峰位置约为400—440 nm, 对应图中2.96 eV带隙[47,48]. Mg-O共掺杂形成2.47 eV的施主能级, 其发光峰位置约为502 nm[46]. 2.12 eV附近的缺陷能级可能为GaN纳米线自催化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缺陷[49], 其发光峰位置为584 nm. 1.87 eV附近带隙可能为Mg掺杂产生的红光带隙, 其形成原因为电子由深能级施主向深能级受主跃迁而产生, 其发光峰位置约为663 nm[46,50,51].
图 7 (a)样品A-a及样品A-e的PL图谱;(b)样品A-e的带隙分析图
Figure7. (a) PL spectra of sample A-a and sample A-e; (b) band gap analysis spectra of sample A-e.

2
3.4.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场发射性能研究
-->图8为样品A-a和样品A-e的场发射性能测试结果. 依照分析惯例, 我们规定样品的开启电场为其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0 μA/cm2时所对应的电场强度. 如图8(a) 所示, 样品A-a和样品A-e开启电场分别为6.4 V/μm和5.2 V/μm. 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 样品A-e可以产生更高的电流密度. 如图8(b) 所示, 样品A-a和样品A-e的 F-N曲线在较高场强可以拟合为一条直线, 这表明电子通过量子遂穿效应逸出样品表面. 采用经典F-N (Fowler-Nordheim)理论[52]来对样品的场发射性能进行分析, 其表达式如下:
图 8 样品A-a及样品A-e的(a) J-E曲线; (b) F-N曲线
Figure8. (a) J-E curves; (b) F-N curves of sample A-a and sample A-e.

$J = \frac{{1.56{{\left( {\beta E} \right)}^2}}}{\varPhi }{\rm{exp}}\left( { - \frac{{6.44 \times {{10}^3}{\varPhi ^{\frac{3}{2}}}}}{{\beta E}}} \right)$
其中: J为发射电流密度(μA/cm2); β为场增强因子; E为外加电场(V/μm); Φ为功函数(eV).
由(1)式可以得到F-N曲线中的直线部分斜率的表达公式[53]:
$K = \frac{{{\rm{d}}\left( {{\rm{ln}}\left( {J/{E^2}} \right)} \right)}}{{{\rm{d}}\left( {1/E} \right)}} = - \frac{{6.44 \times {\rm{}}{{10}^3}{\varPhi ^{3/2}}}}{\beta }.$
GaN的功函数为4.1 eV, 代入(2)式可以得到样品A-a和A-e场增强因子分别为1364和1674, 表明样品A-e表现出更好的场发射性能. 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可以表现出更良好的场发射性能, 其主要原因如下: Mg元素的引入改变了GaN纳米线的形貌, 并导致了能带结构的变化, 影响其场发射电流密度的变化. 由于在生长过程中Mg掺杂诱导GaN纳米线自催化生长, 使其侧壁产生锯齿状边缘. 在场发射测试过程中, 纳米线侧壁锯齿状边缘可以提高电子集聚密度, 在锯齿状尖端形成强电场, 降低了表面势垒[38], 有可能增大了纳米线的有效发射面积[22,54], 提升了纳米线场发射过程中的电流密度. 在场发射测试过程中随着电场强度的逐渐增大, 较大的焦耳热会导致纳米线结构破坏[22], 使其场发射性能下降, 而四方结构纳米线有着较好的热稳定性[21,55], 使得四方结构GaN纳米线在高场强下表现出更好的场发射性能. 通过XPS分析可知, 样品A-e表面有较多的O存在, 其中一部分进入GaN晶格与Mg形成共掺杂的杂质O, 另一部分为纳米线表面吸附O[22], 使得纳米线表面与其内部形成异质结构, 产生带隙弯曲[56], 降低材料表面功函数, 提高了场发射性能. 通过PL分析可知, 样品A-e存在Mg-O共掺杂能级, 相较未掺杂GaN纳米线Mg-O共掺杂会导致导带低下移, 降低材料的电子亲和势, 降低了场发射表面势垒[57]. 综上所述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表现出更好的场发射性能.
本文采用MPCVD系统制备出四方形截面的Mg掺杂GaN纳米线. 通过调节Mg掺杂比例, 可以将GaN纳米线在截面形貌间调控. Mg掺杂GaN纳米线长度为15—20 μm, 随着Mg掺杂比例升高, 纳米线直径可由50 nm增长为300—500 nm, 其截面形貌也由三方转变为四方结构. 纳米线直径增长以及截面形貌转变是由于Mg掺杂提高了纳米线侧壁的生长速度, 使其在VLS生长模式结束后进行自催化VS生长. 并且孪晶界面处提供了较低的形核位点, Ga、Mg原子以及N等离子体延孪晶界逐层堆叠, 与三方结构纳米线对称生长, 最终形成四方结构纳米线. Mg掺杂导致GaN纳米线PL图谱中主发光峰红移至386 nm, 在可见光区可观察到Mg掺杂及O杂质形成的深能级发光峰. 四方结构Mg掺杂GaN纳米线开启电压为5.2 V/μm, 表现出优于三方结构未掺杂GaN纳米线的性能, 可能由于Mg元素掺杂改变GaN纳米线结构, 其侧壁锯齿状表面增加了有效发射面积, 以及Mg-O共掺杂导致的功函数降低. 研究结果为GaN纳米线形貌的可控生长以及新型纳米线器件设计与制作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关话题/纳米 结构 比例 过程 微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无催化剂条件下长达毫米级的超宽Ga<sub>2</sub>O<sub>3</sub>单晶纳米带制备及特性
    摘要:氧化镓(Ga2O3)单晶纳米带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质在电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然而目前过小的接触面积使得基于这种纳米材料的器件制备变得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本文利用碳热还原法,在无催化剂条件下使氧化镓粉末与碳纳米管在高温下反应,生长出不同结构的氧化镓纳米材料,发现了反应温度影响纳米结构的直径和比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含双曲超构材料的复合周期结构的带隙调控及应用
    摘要:等频面的拓扑结构强烈影响光在材料中的行为.通常组成光子晶体原胞的材料都是介电材料,其等频面都具有相同的封闭拓扑结构.结构最为简单的光子晶体是由两种介电材料交替组成的一维光子晶体.然而,这种传统的光子晶体在横磁和横电偏振下的光子带隙将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向短波方向移动,既不利于全向带隙的产生与展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平带光子微结构中的新颖现象:从模式局域到实空间拓扑
    摘要:近年来,凝聚态物理中平带局域与拓扑等概念与光学体系的有机结合,使得平带光子学系统的研究迎来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颖的光物理现象与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平带结构在光子晶体、光学超构材料以及光子晶格(倏逝波耦合的光学波导阵列)等多种人工光子微结构中得到了实现,并在其中观察到了很多凝聚态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等离激元能带结构与应用
    摘要:近些年来,表面等离激元因其具有强局域、亚波长和高场强等特殊的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在化学、生物、通信、纳米能源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为了更好地控制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传播和辐射,具有能带结构的周期性表面等离激元结构被广泛的研究.本文全面综述了具有等离激元能带的微纳结构、能带的产生机制与其特殊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偏置磁场方向对磁性光子晶体能带结构的影响及其在构建拓扑边界态中的作用
    摘要:光子晶体中的拓扑相变源自于其能带结构中带隙的打开-闭合-再打开,其中伴随着能带结构中带序(或本征态)之间的交换.本文探讨了偏置磁场方向对磁性光子晶体能带结构的影响,它在构建拓扑边界态中的作用以及对边界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转偏置磁场方向会导致能量不同但宇称相同的本征态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SeH<sup>+</sup>离子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跃迁性质的理论研究
    摘要:采用内收敛多组态相互作用及Davidson修正方法精确地计算了SeH+离子能量最低的3个离解极限对应的12个Λ—S态的势能曲线.计算中考虑了芯-价电子关联、标量相对论修正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在30000—40000cm–1处Ω态的曲线存在许多避免交叉,导致a2,b0+,A12,A2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氟化镁高压萤石结构稳定性及热物性的数值模拟
    摘要:氟化镁(MgF2)是工业用途广泛的重要碱土金属氟化物,也是矿物质氟镁石的主要成分,相比于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研究,人们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给予MgF2高压热物性的研究明显不够,而组成地球下地幔矿物的高压熔化、热膨胀等热物性预测对理解地球的结构、动力学、演化及起源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强电负性配体诱导CsPbBr<sub>3</sub>纳米晶蓝光出射
    摘要: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因其出色的光学性能(量子产率高、发射带宽窄、吸收截面大等)与简单便利的制备过程等特点受到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目前,制备的无机钙钛矿纳米晶主要集中在绿光和红光波段,蓝光无机钙钛矿纳米晶研究较少,且存在荧光量子效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选用强电负性2-丙烯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自组织结构的控制: 从平衡过程到非平衡过程
    摘要:自组织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自发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从晶体的生长到生物功能结构的形成,自组织过程的影响和作用无处不在.生物功能结构通常是具有多尺度特征的复合结构.其中纳米结构的形貌及其空间排列方式对生物功能的实现起着关键作用.功能结构有两大类:平衡结构和非平衡结构.本文总结了功能结构和人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Ni<sub>60</sub>Al<sub>20</sub>V<sub>20</sub>中熵合金沉淀过程微扩散相场法模拟
    摘要:纳米级L12结构的γ′有序相形态、析出过程和原子排布等对镍基中熵合金强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微扩散相场动力学模型探究Ni60Al20V20中熵合金沉淀过程微观机理,以原子占据晶格位置的几率为场变量描述微结构变化,结合反演算法,通过分析γ′相和θ相原子图像演化,序参数变化,体积分数变化等,探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