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微孔板与折曲通道的亚波长宽带吸声结构设计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微穿孔板与折曲通道组成的亚波长宽带复合吸声结构, 对该复合吸声器低频宽带吸声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建立了该复合吸声结构的理论吸声解析模型与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 完成了吸声理论解和数值解的相互验证. 该吸声结构在整体厚度为60 mm时, 理论上实现了在200—500 Hz频段内平均吸声系数达0.8的低频高效吸声. 同时在整体厚度为90 mm时, 理论上实现了180—350 Hz频段内多处峰值达0.95的准完美吸声. 该复合吸声结构在低频噪声控制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微穿孔板/
折曲通道/
复合吸声结构/
低频降噪

English Abstract


--> --> -->
中低频噪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一直是舱室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 目前, 传统的吸声材料如多孔材料[1]已经被证明能对中高频噪声(>1000 Hz)进行有效地吸收, 但在低频范围内,则需要与波长相当的结构厚度,这阻碍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低频噪声的吸收问题亟待解决[2].
近年来, 深亚波长声学超材料在低频噪声(<500 Hz)控制工程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声学超材料(acoustic metamaterials, AMMs)概念的提出为解决低频噪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3-5]. 目前, 大量****基于共振吸声原理设计了许多深亚波长吸声材料和结构, 例如薄膜型共振吸声器[6-8] (decorated membrane resonator, DMRs), 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器[9,10](Helmholtz resonators, HRs)和Fabry-Pérot (FP)通道共振吸声器[11,12]. 这些吸声结构能在低频范围内展示出良好的吸声性能,但相对吸声带宽较窄。 目前, 已有研究人员对基于微穿孔板与折曲通道的低频宽带复合吸声结构[13-15]进行了研究, 其有效吸声带宽为232—533 Hz, 但该吸声结构的整体厚度达到了100 mm. 基于微穿缝板与折曲通道的低频宽带复合吸声器[16,17]厚度较小, 但其仍然存在吸声带宽较窄的问题, 实际应用场景受限.
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微穿孔板与多个折曲通道组合而成的复合吸声结构, 能够有效解决在限制吸声结构厚度的条件下200—500 Hz噪声难以吸收的问题.
减小吸声结构厚度的有效方法是引入空间盘绕或迷宫式结构[18]. 本文设计并验证了一种由微穿孔板(穿孔直径小于1 mm)和折曲FP通道组合而成的复合声学超材料. 该结构在传统微穿孔板的基础上, 将背腔进行折曲处理, 使其可以不增加总厚度而大大增强对低频噪声的吸收性能. 同时, 将共振频率不同的吸声单元结构并联设计, 使其能在不添加其他吸收性材料(吸声棉等)[19,20]的情况下获得较宽的吸收带宽.
图1所示, 该复合吸声结构由微穿孔板和折曲FP通道组成, 入射声波沿Z轴进入垂直于微穿孔板的通道. 为探究其吸声机理,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如图1(d)所示的5通道单元的二维模型, 声波在盘绕通道内的传播路径如蓝色虚线箭头所示. 其中, 微穿孔板的主要结构参数有孔径$d$、板厚$t$和穿孔率$p$, 周期性通道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长度$L$、宽度$W$和高度$H$, 等效吸声长度$D$, 内部隔板厚度$t$. 在理论分析中, 折曲FP通道可简化为串联的多个直同轴连接子通道, 各子通道内的有效传播长度表示为${L_{{\rm{eff}}i}}\left( {i = 1, 2, 3,\cdots} \right)$.
图 1 复合声学超材料的结构及理论模型 (a) 微穿孔板; (b) 折曲通道; (c)吸声结构三维模型; (d) 吸声结构二维理论模型
Figure1. 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model of composite acoustic metamaterial: (a) The top micro-perforated panel (thickness $t$, diameter $d$, perforation rate $p$); (b) multiple coiled FP channels; (c) schematic of the hybrid metamaterial absorber composed of a microperforated panel (MPP) as a top face sheet and coiled-up Fabry–Perot (FP) channels with folding number n; (d) an approximate analytical two dimensional (2 D) model of one unit cell of a space-coiled metamaterial. All the widths of the channels in the YZ plane are $L$. The height of the channel along the Z axis is $H$.

具有刚性背板的吸声系统的吸声系数$\alpha $可以根据阻抗理论计算公式得出[18]:
$\alpha = 1 - \left| \dfrac{( Z_{\rm S}' / Z_0 - 1)}{(Z_{\rm S}' /Z_0 + 1)} \right|^2,$
其中${Z_{\rm{S}}}'$指吸声结构的整体表面阻抗, ${Z_0} = {\rho _0}{c_0}$表示空气的特性阻抗, ${\rho _0}$${c_0}$分别表示空气的质量密度和声速. 吸声结构的整体表面阻抗可由阻抗并联公式计算得出:
$\begin{split}& {Z_{\rm{s}}'} \!=\! \frac{n}{{\left( {1/{Z_{{\rm{s}}1}} + 1/{Z_{{\rm{s}}2}} + \cdots + 1/{Z_{{\rm{s}}n}}} \right)}}, \\ & \qquad \quad {n \!=\! 3,4,5 \cdots } ,\end{split}$
${Z_{{\rm{s}}n}}$为第$n$个复合吸声结构的表面阻抗, 可以按下式计算:
${Z_{{\rm{s}}n}} = {Z_{\rm{M}}} + \xi \cdot Z_{{\rm{C}}1}^L,$
其中${Z_{\rm{M}}}$$Z_{{\rm{C}}1}^L$分别表示微穿孔板和单元第一通道入口处的表面阻抗. $\xi = {{{S_0}} / {{S_1}}}$为面积修正系数, ${S_0} = W \times L$${S_{\rm{1}}} = {W_0} \times {L_0}$分别指吸声单元和单元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 微穿孔板的表面阻抗可通过下式计算:
$\begin{split}{Z_{\rm{M}}} =\; & \frac{{{\rm{j}}\omega {\rho _0}t}}{{\tilde P}}{\left[ {1 - \frac{{2{J_1}\left( {\gamma \sqrt { - {\rm{j}}} } \right)}}{{\left( {\gamma \sqrt { - {\rm{j}}} } \right){J_0}\left( {\gamma \sqrt { - {\rm{j}}} } \right)}}} \right]^{ - 1}}\\ & + \frac{{\sqrt 2 \eta \gamma }}{{\tilde Pd}} + {\rm{j}}\frac{{0.85\omega {\rho _0}d}}{{\tilde P}},\end{split}$
其中, $t$, $d$, ${{\tilde P}} $分别为微穿孔板的厚度、微孔直径和微穿孔板的总穿孔率, 且${{\tilde P}} = p \times {{{S_{\rm{P}}}} / {{S_{{\rm{tot}}}}}}$, $p$为各单元微穿孔板的穿孔率, 其中${S_{\rm{P}}}$是穿孔部分的面积, ${S_{{\rm{tot}}}}$是微穿孔板的总面积. $\omega $为角频率, $\eta $指空气的动力黏度.
$\gamma = d \; \sqrt[{}]{{{{{\rho _0}\omega } / {4\eta }}}}$指穿孔直径与黏性边界层的厚度之比的$\sqrt {\rm{2}} {\rm{/2}}$倍; ${J_1}$${J_0}$指一阶和零阶Bessel函数. 第$n$个通道顶部入口的表面阻抗$Z_i^L$和通道内部声阻抗$Z_n^L$可由下式得出:
$\left\{ \begin{aligned}& Z_i^L = Z_{i + 1}^c\frac{{ - {\rm{j}}{Z_{i + 1}}\cot \left( {{k_i}{L_{{\rm{eff}}i}}} \right) + {\rm{Z}}_{i + 1}^c}}{{{Z_{i + 1}} - {\rm{j}}Z_{i + 1}^c\cot \left( {{k_i}{l_i}} \right)}},\\&~~~~~~~~\left( {i = 1,2,3,\cdots, n - 1} \right),\\& Z_n^L = - {\rm{j}}\sqrt {{{\rho _i^{{\rm{eq}}}} / {C_i^{{\rm{eq}}}}}} \cot \left( {\omega \sqrt {\rho _i^{{\rm{eq}}}C_i^{{\rm{eq}}}} {L_{{\rm{eff}}}}_i} \right), \\& \qquad\quad (i = n),\end{aligned} \right.$
式中${Z_{i + 1}} = {{Z_{i + 1}^L} / {{\xi _i}}}$, ${\xi _i} = {S_{i + 1}}/{S_i}$, ${S_i}$表示各通道的截面积, 最后的刚性壁的通道$\left( {i = n} \right)$可看作常规的FP通道; $\rho _i^{{\rm{eq}}}, C_i^{{\rm{eq}}}$分别指等效密度及可压缩性系数, 可由下式得出:
$\left\{ \begin{aligned}& \rho _i^{{\rm{eq}}} = {\rho _0}\frac{{\nu L_i^2{W^2}}}{{4i\omega }}{\left\{ {\sum\limits_{k = 0}^\infty {\sum\limits_{n = 0}^\infty {{{\left[ {\alpha _k^2\beta _n^2\left( {\alpha _k^2 + \beta _n^2 + \frac{{i\omega }}{\nu }} \right)} \right]}^{ - 1}}} } } \right\}^{ - 1}}\\& C_i^{{\rm{eq}}} = \frac{1}{{{P_0}}}\left\{ {1 - \frac{{4i\omega \left( {\gamma - 1} \right)}}{{{\nu '}L_i^2{W^2}}}\sum\limits_{k = 0}^\infty {\sum\limits_{n = 0}^\infty {{{\left[ {\alpha _k^2\beta _n^2\left( {\alpha _k^2 + \beta _n^2 + \frac{{i\omega }}{\nu }} \right)} \right]}^{ - 1}}} } } \right\}\end{aligned} \right.$
其中$\nu = {\mu / {{\rho _{\rm{0}}}}}$及其导数${\nu '} = {k / {{\rho _0}}}{C_v}$可由$\mu $, $k$${C_v}$(空气运动黏度、导热系数和恒容比热)计算得出; ${\alpha _k} = {{\left( {{{k + 1} / 2}} \right){\text{π}}} / W}$${\beta _n} = {{\left( {{{k + 1} / 2}} \right){\text{π}}} / L}$为常数, ${P_0}$$\gamma $分别为气压与比热值.
为了对复合吸声结构的低频宽带吸声机理进行研究, 本文进一步使用COMSOL Multiphsics 5.3内嵌的声-热黏性声学耦合模块建立了该复合吸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数值模型, 假设该复合吸声结构所有内壁都为硬声学边界. 建立如图1(c)所示的由微穿孔板和多个盘绕通道组成的复合声学吸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 为探究其低频吸声机理, 在图2(a)中绘制了频率为230 Hz的声波传入吸声器时通道内部的声粒子速度(红色箭头)分布情况. 在微穿孔板与第一通道入口处观察到较大的粒子速度, 可以判断出, 由于微孔处粒子振动速度较大, 入射波能量主要是由声波与小孔之间的较大摩擦而耗散的. 图2(b)中绘制了230 Hz声波传入吸声器时通道内部的多切面声压分布图, 可以观察到, 此时黑色虚线内的两个通道折叠数为5的吸声单元对声波的耗散作用最为明显, 即折叠通道数多的单元(等效吸声长度大)对低频声波起主要吸声作用, 而折叠通道数少的单元(等效吸声长度小)对相对高频声波起主要吸声作用.
图 2 230 Hz声波传入时吸声器内声速与声压 (a)声速分布(m/s); (b)声压分布(Pa)
Figure2. Sound velocity and sound pressure in a sound absorber when a 230 Hz sound wave is introduced: (a) Sou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m/s); (b) sound pressure distribution (Pa). The absorbers a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coiled-up channel with geometric parameters: $H = {\rm{59\;mm}}$, ${L_1} = {L_2} = {L_3} = {L_4} = {L_5} = 4.8{\rm{5\;mm}}$ and $W = 13.6\;{\rm{ mm}}$ and $d = {t_0} = {t_1} = 1\;{\rm{ mm}}$.

为了进一步研究所设计的复合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 使用图形法研究了该复合吸声结构在复频率表面内的反射系数$\gamma $的分布[18]. 一般地, 在无损情况下, 反射系数包含共轭零点和极点, 如果在某一频率下达到完美吸声, 则零点将恰好位于实轴上.
图3(a)中绘制了该复合吸声结构在复频率表面内的$\lg | r |^2$的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 200—250 Hz范围内的零点都落在实轴附近, 因此, 在共振频率下可获得近乎完美吸收. 而高于250 Hz的零点偏移实轴较远, 并没有达到完美吸声. 零点和极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表征吸声带宽, 随着共振频率的降低, 零点和极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的同时吸声带宽逐渐变窄.
图 3 复合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 (a) 反射系数零、极点分布; (b)吸声性能曲线; (c)声阻抗的实部与虚部
Figure3. Sou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a) Zero and pole distributions of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on complex frequency plane; (b)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curve. The dotted line i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and the solid line i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the black dotted line i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each unit (Gradually increase the equivalent sound absorption length from left to right); (c)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relative impedance.

图3(b)中绘制了复合吸声结构吸声系数的理论解、数值解及各主要单元吸声性能的理论解, 图中黑色虚线从左到右依次为等效吸声长度逐渐减小的单元的吸声系数理论解, 根据这一规律可通过调节折曲 FP通道的等效吸声长度来实现期望频率声波的吸收. 同时发现, 通过调整等效吸声长度可以容易地调节吸声系数和吸声带宽. 图3(c)展示了相对阻抗的实部Re(ZS/Z0)和虚部Im(Zs/Z0)分布情况. 当阻抗匹配时, 可实现完美吸声, 这意味着相对阻抗的虚部等于0, 而实部等于1. 图中虚部曲线在330 Hz处过零点, 表明在图3(b)中的吸收峰存在共振状态. 相对阻抗的实部不严格等于1, 吸收系数略小于100%.
理论解与数值解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由于理论模型由一维理论公式推导得来而数值分析模型为三维模型, 故二者有一定误差. 相对带宽达到143%(相对带宽指吸声系数最大值的一半处的整个带宽与共振频率的比值). 近完美吸声的峰值出现在260, 390和470 Hz. 吸收峰随着折叠数$n$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到更低的频率, 在共振频率230 Hz处, 该复合吸声结构厚度仅为工作波长的1/28, 具有亚波长吸声特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复合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 对其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调整后吸声结构总厚度为90 mm, 具体结构参数见表1, 进一步研究其低频吸声特性. 同样地, 运用MATLAB, COMSOL软件对该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进行了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 图4(a)中绘制了参数调整后吸声结构在复频率表面内反射系数的零点、极点分布情况, 可以观察到零点整体更加靠近0线, 吸声系数有所增大, 且工作频率相较于图3(a)有所下降, 表明调整后该吸声结构的低频吸声性能有明显提高.
序号${t / {{\rm{mm}}}}$${d / {{\rm{mm}}}}$${D / {{\rm{mm}}}}$$p$
1 1 1 360 0.048
2 1 1 360 0.048
3 1 1 360 0.048
4 1 1 360 0.048
5 1 1 270 0.035
6 1 1 270 0.035
7 1 1 270 0.060
8 1 1 240 0.030
9 1 1 180 0.023
10 1 1 180 0.038
11 1 1 180 0.035
12 1 1 180 0.040


表1准完美吸声结构各吸声单元结构参数
Table1.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each sound absorption unit of quasi-perfect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图 4 复合吸声结构的准完美吸声特性 (a) 反射系数零、极点分布; (b)吸声性能曲线; (c)声阻抗的实部与虚部
Figure4. Quasi-perfect sound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e sound absorption structure: (a) Zero and pole distributions of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on complex frequency plane; (b) sound absorption performance curve, The dotted line is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and the solid line i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c)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relative impedance.

图4(b)中绘制了该吸声结构的理论解与有限元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 理论解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在170—340 Hz的频率范围内理论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85. 相对带宽为121%, 相较于图3(b)中的结果, 有效工作频率范围明显向低频移动, 且在185, 235 和315 Hz等频响范围附近的吸声系数均大于0.95. 图4(c)为相对阻抗的实部与虚部分布情况, 其中虚部曲线在250和280 Hz处过零点, 而实部曲线在185和315 Hz处达到1, 与图3(b)中吸收峰值所对应声波频率一致, 达到准完美吸声.
本文设计了一种由微穿孔板与多个折曲通道组合而成的复合吸声结构, 对该复合吸声器低频宽带吸声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据此建立了理论解析模型与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 完成了理论解和数值解的相互验证. 该复合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主要是声波与微穿孔板开孔处内壁的摩擦损耗. 据此, 本文并联设计多个不同等效长度的复合吸声结构, 并分析了其声波吸收的高效性及可调吸收特性. 结果表明, 该复合吸声结构与传统吸声结构相比, 设计结构简单, 具有深亚波长特性, 对低频噪声(小于500 Hz)的吸收性能显著提高, 且吸声频带更宽, 在噪声控制工程当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实现了以下工程设计目标: 在复合吸声结构整体厚度为60 mm时, 实现了在200—500 Hz频段内, 理论平均吸声系数达到0.8的低频高效吸声. 在复合吸声结构整体厚度为90 mm时, 实现了在180—350 Hz频段内, 多处理论吸声峰值达到0.95的准完美吸声.
相关话题/结构 设计 声学 材料 计算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电磁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进展
    摘要:电磁吸波技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吸波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吸波材料新的需求,基于超材料的吸波体具有结构简单、轻薄、吸收率高等优点,并可以实现对电磁波的灵活调控,使得电磁吸波领域获得了飞速发展.本文针对电磁超材料吸波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电磁超材料吸波方法与机理,指出了研究中遇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蛋白质“液-液相分离”的理论和计算方法进展
    摘要:蛋白质分子的“液-液相分离”是近几年生物物理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蛋白质相分离在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分子序列和构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蛋白质分子的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多尺度理论模型和多分辨率计算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蛋白质分子的“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电流积分计算磁矢量势修正的低磁雷诺数方法
    摘要:针对低磁雷诺数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分析了当前低磁雷诺数条件应用上存在分歧以及全磁流体力学方法在高超声速领域局限性产生的原理.在低磁雷诺磁流体力学控制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感应电流积分计算磁矢量势,考虑截断因子对计算域的缩减,提出了一种考虑感应磁场修正的低磁雷诺数磁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氧化物玻璃中的类分子结构单元
    摘要:本文引入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来解析硅酸盐玻璃相关氧化物的结构,并给出了这些氧化物的最小结构单元——类分子结构单元.参与网络形成体的氧化物主要以三角形或者四面体的配位体形式存在,构建玻璃的三维网络状骨架.如基础的网络形成体SiO2,其类分子结构单元团簇式是为[Si-O4]Si,含有的价电子数为3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二维材料二硒化锡场效应晶体管的光电探测器
    摘要:以二硒化锡作为沟道材料,设计并制备基于二硒化锡场效应晶体管的光电探测器.以化学气相输运法制备的二硒化锡纯度高且结晶度良好,对二硒化锡使用机械剥离法制备出层状二硒化锡,薄膜的横向尺寸最大可达25—35μm,最薄厚度仅为1.4nm,使用图形转移法制备基于二硒化锡的场效应晶体管,表面光滑无褶皱,且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机械剥离β-Ga<sub>2</sub>O<sub>3</sub>的Ni/Au垂直结构肖特基器件的温度特性
    摘要:本文制备了基于机械剥离β-Ga2O3的Ni/Au垂直结构肖特基器件,对该器件进行了温度特性I-V曲线测试.器件表现出了良好的二极管特性,随着温度从300K升高至473K,势垒高度从1.08eV上升至1.35eV,理想因子从1.32降低至1.19,二者表现出了较强的温度依赖特性,这表明器件的肖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铁电材料中的电畴: 形成、结构、动性及相关性能
    摘要:铁电材料的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而铁电畴的存在是铁电材料最基本的微观结构特征.随着材料制备和表征技术的发展,铁电畴的排列组合方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凸显.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铁电畴及畴壁甚至能够作为各种微纳电子器件的独立功能单元,在信息存储、能量转换、机电驱动、量子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铁电材料中的极性拓扑结构
    摘要:调控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拓扑结构(流量闭合型、涡旋、半子(meron)、斯格明子(skyrmion)等自旋组态)可以改进材料的磁性和电磁性能,因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最近研究表明,在尺寸效应、界面耦合及其相互作用、外延应变等作用下,铁电材料中也会出现自发的极性拓扑畴结构,同时表现出新的铁电相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压电材料本征与非本征起源探究的研究进展
    摘要:钙钛矿铁电压电材料具有高介电压电常数和高机电耦合系数等特点,在工业、消费电子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压电性能起源的机理及与材料多尺度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铁电材料的压电效应主要来源于本征的场致晶格畸变以及非本征的畴翻转和畴壁运动,理解并区分这两种压电效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铁电材料中电场对唯象系数和电卡强度的影响
    摘要:由于电场强度能够影响铁电材料的极化强度和介电常数,因此唯象系数${a}_{0}$是电场强度的隐函数.在铁电相区域,唯象系数${a}_{0}$由铁电极化强度和介电常数倒数确定,是电场的非线性函数.在顺电相区域,唯象系数${a}_{0}$由介电常数倒数确定,也是电场的非线性函数.本文研究了铁电共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