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人工磁导体对无线能量传输空间场的调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为了提高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 将正六边形人工磁导体结构引入非共振双线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中, 展开对空间场调控的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 在人工磁导体介入非共振双线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后, 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的电磁场发生了变化, 这是由于近磁场激发了人工磁导体的多个谐振模式, 同时人工磁导体屏蔽了磁场也对空间场的变化有所贡献. 空间场的变化实现了传输效率的提升, 在工作频率为27 MHz、传输距离为3 cm时, 实验验证传输效率提高了22%. 另外, 该系统中人工磁导体多个谐振模式的激发, 可以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提供多模式和可便捷调频的工作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 人工磁导体成本较低, 且易于实现.
关键词: 人工微结构材料/
人工磁导体/
无线能量传输

English Abstract


--> --> -->
家居、城市、交通和太空智能等物联网器件[1]的在线, 需要灵活实时的能量供应, 这类能量供应的需求迅速增加和扩大了对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技术的应用需求和范围. 例如, 无线充电技术[2]已经被应用在生物医学植入[3]、消费电子产品[4]、电动汽车[5]、无线传感器网络[6]等领域.
1914年, Tesla[7]提出WPT的最初设想; 1963年, Brown[8]实现了微波远场的WPT; 2007年, Kurs等[9]验证了磁谐振耦合感应式WPT, 其可以适用于近距离和中距离的能量传输; 随后有多种谐振子和传输路径设计方案被用来提高WPT的传输效率[10]. 2011年, Wang等[11]将人工微结构材料引入WPT系统中, 利用超材料(metamaterials)构造的特异表面结构放置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中间, 放大电磁场传输过程中的倏逝波, 从而增强了WPT系统的传输效率. 为了提高WPT的传输效率, 有多种微结构材料被应用在WPT系统[1217], 进行近电磁场调控.
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s, AMC)是由人工设计的特异表面结构[1824], 通过覆铜板刻蚀后实现, 同时也是一种高阻抗表面结构. 该结构被应用于天线, 由于高阻抗表面有抑制表面波和零相位反射的性质, 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天线的方向增益性, 同时有利于天线体积微型化[2224]. 2013年, Wu等[25]提出将理想磁导体作为反射面用在WPT系统中, 仿真计算得到了传输效率增强的结果. 2015年, Lawson等[26]将加载了电容的AMC应用于磁感应式WPT系统中, 证实AMC结构具有电磁屏蔽的效果.
本文将加载贴片电容的正六边形AMC结构引入到WPT系统中, 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了WPT的传输效率, 得到了效率增强的结果, 并从物理上解释其原因. 相较于文献[25, 26], 我们不仅在实验上验证了效率的提升, 同时分析了引入AMC结构后空间电磁场的变化, 找到了WPT效率增强的物理原因.
文中采用的WPT系统结构设计如图1(a)所示, 从上而下依次是接收线圈、发射线圈和AMC, 两个线圈的直径相同, 且AMC的表面与线圈平行放置. 线圈的线直径是2 mm, 环直径是150 mm. AMC结构属于蘑菇型结构, 是由介质基板上周期排列的正六边形小贴片组成, 每个小贴片在其中心均通过镀铜过孔接地, 并在相邻单元的间隙焊接贴片电容. 取横向周期数为8, 在倾斜方向取两个单元为一个复式单元, 在纵向此复式单元的周期数为5; 正六边形铜贴片的边长为20 mm, 相邻贴片间的缝隙宽度为1 mm; 贴片电容的电容值均为4.7 nF; 镀铜过孔直径是1 mm; 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所用介质为介电常数4.4的FR4, 厚度为3 mm, 如图1(b)所示.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PCB介质的介电常数对该结构在此应用的性能影响很小, 所以可以选择成本最低的材料.
图 1 (a) WPT结构示意图; (b) AMC单元结构示意图
Figure1. (a) Schematic of the WPT structure; (b) schematic of the AMC unit cell structure.

图1(a)还可以看到, AMC结构放置在发射线圈的一侧, 而接收线圈则被安排在另一侧, 这样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把发射线圈和AMC结构集成在一起, 而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中间没有任何遮挡物, 这样的结构在实际产品中比较容易实现.
仿真软件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CST MWS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microwave studio)三维电磁仿真软件. 发射线圈的开口处为离散源端口, 接收线圈的开口处为离散负载端口. 当离散源端口通电, 发射线圈会产生磁场, 其中一部分磁场能量由于电磁感应被接收线圈所接收, 另一部分磁场能量作用于发射线圈一侧的AMC结构. AMC结构中横纵方向都有多个单元, 每个单元由介质、贴片电容、铜片、镀铜孔和底铜构成, 如图2所示, 其中贴片电容的电容值为C, 连接贴片与接地板的过孔则提供等效电感L, 这样每个单元就形成了LC等效电路, 即每个单元相当于一个谐振子. 由于AMC并非无限大, 导致它的不同位置谐振子的谐振频率略有差别, 部分谐振频率相同的谐振子则有能级分裂的情况, 同时各谐振子之间会相互耦合, 最终导致AMC整体结构有多个共振频率和多种耦合模式.
图 2 AMC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
Figure2.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the AMC structure.

图3图4均为仿真结果图, 实线对应有AMC结构, 点划线对应无AMC结构. 图3给出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在有AMC结构和无AMC结构时效率曲线变化情况的对比图, 其中对应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距离为30 mm. 从图3可以看到, 共振频率27.67 MHz处出现了最高峰值, S21达到了60%, 与无AMC结构时的S21相比提高了40%. 图4给出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在有AMC结构和无AMC结构时S21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可以看到, 有AMC结构时的S21比无AMC结构时的S21整体都提高了40%左右, 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距离10 mm处, S21达到了74%. 另外, 从图3还可以看到, 由于近磁场激发了AMC结构中的多个谐振模式, 所以出现了多个峰值. 因此, 加入AMC结构的WPT系统, 可以进行多频率能量传输. 同时, AMC结构中的谐振频率可以通过结构参数来调节, 主要由贴片电容的容值、相邻贴片的缝隙宽度、镀铜孔的高度决定, 其中贴片电容的容值是对谐振频率影响最大的参数, 其他参数则可以进行微调.
图 3 仿真的效率图
Figure3. S21 plot from the simulation.

图 4 仿真效率随距离的变化
Figure4. S21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the coil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为了更好地说明效率提升的物理原因, 图5(a)—(e) 5幅图分别给出了图3中标注的5个峰所对应频率的磁场侧面分布图, 图5(f)给出了无AMC结构时磁场侧面分布图. 从图5(f)可以看到, 非共振双线圈WPT系统中, 无AMC结构时, 能量有很大一部分分布在发射线圈的另一侧, 到达接收线圈的能量很有限. 然而, 当加入AMC结构时, 近磁场不同程度地被该结构屏蔽, 但是磁场屏蔽并不是传输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而是由于AMC结构使附近空间的磁场分布发生了变化, 如图5(a)图5(f)所示. 从图5(a)—(e)还可以看到, 对应不同的共振频率处, 对近磁场的屏蔽程度不同, 而且5个模式分布对应着正六边形AMC结构的不同阶模式, 所以传输效率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 AMC结构有屏蔽MHz频段磁场的功能, 而传统磁材料一般低于1 MHz, 且现有的MHz磁屏蔽材料造价昂贵.
图 5 (a)?(e)分别对应图3中的5个共振频率处的磁场侧面分布图; (f)对应无AMC结构时磁场侧面的分布图
Figure5. (a)?(e) Side distribu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associated with the five resonance frequencies shown in Figure 3; (f) the side distribu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absence of an AMC structure.

实验配置如图6所示, 实验测试所用仪器为矢量网络分析仪, 型号为Keysight E5063A, 发射和接收的线圈用漆包圆铜线制成, 线圈端口焊接SMA头, 然后通过同轴线连接到矢量网络分析仪.
图 6 实验配置图
Figure6. Experimental configuration.

图7图8均为实验结果图, 实线对应有AMC结构, 虚线对应无AMC结构. 图7给出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在有AMC结构和无AMC结构时曲线变化情况的对比图, 其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距离为30 mm. 从图7可以看到, 共振频率27 MHz处出现了最高峰值, S21达到了39%, 与无AMC结构时的S21相比提高了22%. 图8给出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在有AMC结构和无AMC结构时S21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可以看到, 有AMC结构时的S21比无AMC结构时的S21整体都提高了25%左右, 在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距离10 mm处, S21达到了56%. 另外, 从图7也可以看到出现了多个峰值; 与图3相比其峰值数量减少, 第2个和第3个峰融合; 30—35 MHz内, 峰的数量大量减少, 曲线走势趋于平缓.
图 7 实验的传输效率图
Figure7. S21 plot from the coil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s.

图 8 实验效率随距离的变化
Figure8. Change in S21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from the coil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s.

实验仿真所用AMC的单元较多, 同时各谐振单元之间会相互耦合, 从而会存在多个谐振频率. 实验中峰的个数减少主要是因为焊接贴片电容时产生的串联电阻, 串联电阻会影响各谐振单元之间的耦合, 导致一些峰值大幅降低甚至消失, 峰值最受影响的是AMC边角位置数量较少的谐振单元对应的频率较高的模式. 对CST仿真计入损耗进行修正, 在加载AMC的WPT的系统中, 给AMC中的每个贴片电容串联一个电阻, 当电阻值较小时, 可以得到S21峰的数量减少、峰值降低的结果, 当电阻值较大时, AMC的作用将会消失. 加电阻进行修正的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 当加载电阻为0.01 Ω时, 其S21曲线与实验所得S21曲线非常相近; 当加载电阻为3 Ω时, AMC的作用不再显现.
图 9 贴片电容与电阻串联时的仿真效率
Figure9. S21 plot from the simulation of each chip capacitor with a resistor in series.

本文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研究了AMC结构应用在WPT系统中的效率增强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AMC结构的介入, 多个谐振模式被激发, 同时达到磁屏蔽效果, 得到了效率增强的多模式工作方式. AMC结构的共振频率, 可以通过贴片电容的电容值来调节, 工作频率范围可以根据需求去设置. 同时, 由于AMC结构处于发射端的一侧, 比附加结构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中间的情况更容易实现.
相关话题/结构 系统 实验 材料 空间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薄膜与Helmholtz腔耦合结构低频带隙
    摘要:设计了一种含薄膜壁的Helmholtz型声子晶体,该结构利用了空气和薄膜的耦合振动,一方面将刚性壁转变为柔性壁,降低了一阶振动时的等效刚度,使第一带隙下限分别低于同参数下的普通Helmholtz型声子晶体和薄膜,另一方面基于局域共振原理,由于薄膜的出现和腔口空气通道长度的增加,使得结构在低频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薄膜底面Helmholtz腔声学超材料的隔声性能
    摘要:针对低频噪声的隔离问题,设计了一种薄膜底面Helmholtz腔声学超材料,该超材料由薄膜底面Helmholtz腔附加质量单元构成.使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超材料在20—1200Hz频段内的传输损失曲线与各阶共振频率,并在实验中验证了数值计算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表明,超材料在20—1200Hz频段内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塑料类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水中目标声学参数反演
    摘要:塑料类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3D打印领域的一类主要材料,在水下声学模型和结构成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类新材料的声学参数直接影响着3D打印的水下声学模型和结构的声学性能.基于水中目标声散射的Rayleigh简正级数解及塑料类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心球中亚音速Rayleigh波低频共振机理分析,获取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利用海洋环境噪声空间特性估计浅海海底分层结构及地声参数
    摘要:海洋环境噪声场中包含了海洋中的诸多信息,海底地声参数是影响海洋环境噪声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不同的海底分层结构,海底反射损失会根据沉积层厚度和各层声速呈现出不同的临界角和干涉条纹结构.本文利用Harrison能流理论,从理想反射系数出发,分别考虑了声速、密度、衰减系数、沉积层厚度等几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全固态磁制冷系统物理模型的研究进展
    摘要:磁制冷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制冷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主动磁回热循环的磁制冷系统被广泛研究并诞生了多个原型制冷机.然而,这些系统主要采用流体换热,导致系统存在工作频率低、回热损失大、子部件设计复杂等问题,使得制冷机成本升高和效率降低.针对上述问题和难点,引入固态传热增强机制和全固态磁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Li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炔在B, N掺杂调控下的储Li性能优化
    摘要:一种理想的Li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具有较高的储Li容量和较低的体积膨胀比.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二维多孔石墨炔在B,N原子掺杂调控后作为Li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的储Li性能.计算结果表明,B在石墨炔结构中的掺杂可以增强Li与石墨炔之间的吸附作用,储Li容量可以增加到2061.62mAh/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V-4Cr-4Ti/Ti复合材料界面的辐照损伤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高能Fe10+离子注入后V-4Cr-4Ti/Ti复合材料界面辐照硬化、辐照缺陷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根据样品成分和微观结构的特征,将该复合材料分成V-4Cr-4Ti基体、界面I、界面II和Ti基体四个区域.纳米压痕结果表明,辐照后样品均发生了辐照硬化,但界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缺陷离子调控对BiFeO<sub>3</sub>-BaTiO<sub>3</sub>基钙钛矿材料的铁电光伏特性影响
    摘要:BiFeO3-BaTiO3铁电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和铁电性能,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材料既保持了BiFeO3体系高的自发极化强度Ps的优点,也克服了BiFeO3体系难以合成纯钙钛矿相等缺点,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铁电、压电以及光伏材料.本文采取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i(Fe0.96Mg0.02–xT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结构光照明技术在二维激光诱导荧光成像去杂散光中的应用
    摘要:背景杂散光信号的干扰制约了激光片光成像技术的发展,本文将结构光照明技术应用到激光片光成像测量中来消除杂散光的干扰.介绍了基于结构光照明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测量系统,基于Matlab软件理论分析了相位移动结构光照明技术具有完全消除杂散光的作用,并针对稳定罗丹明B溶液进行了二维激光诱导荧光成像实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多维混沌系统的多过程图像加密方案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常常在各类计算机硬件以及多种网络之间进行,传统的信息加密方案已逐渐不再适用.因此,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密算法近年来逐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结合小波包变换、压缩感知、混沌系统等理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和多维混沌系统的多过程图像加密方案被提出.该加密方案实现了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