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硅发光器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前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集成硅光电子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大众市场创造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的光子互连工具. 随着摩尔定律逼近理论极限, 集成芯片的金属互连越来越跟不上芯片体积微型化、频率高速化和功耗分配精益化的需求. 本文基于硅基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 详细论证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硅发光器件在未来集成电路中的合理应用, 提出了全硅光电集成电路在理论和工艺上的可行性. 这种电路突破了传统芯片电互连码之间串扰的瓶颈, 改善之后的互连速度理论可达光速, 有望成为新一代集成芯片的主流.
关键词: 硅光电子学/
光互连/
光源

English Abstract


--> --> -->
随着硅基微电子技术的成熟, 人们步入了由电子革命主导的信息时代. 硅工业的发展遵循着著名的摩尔定律, 该定律指出集成电路芯片中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一番.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 摩尔定律有了衰落的迹象[1]. 随着芯片集成度极限的逐渐逼近, 传统的金属互连因为其材料固有特性引起的互连延迟也越来越不可忽视, 人们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从大规模商业应用和技术发展来看, 基于光子元器件和光子集成技术的光通信经历了从国家级骨干网、光纤到户、设备间和板级光纤互连直至模块级光互连的长期演进之路. 随着超高速、超宽带、低功耗等通信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 光电融合一体化信息网络成为重大的技术发展趋势, 核心技术的发展开始聚焦于芯片级的光电集成, 这也为集成电路片上互连指明了新的途径.
硅材料是微电子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 也是光子集成、单片光电子集成中最具研究意义与研究前景的首选材料[2,3]. 硅基单片光电子互连系统具有传输速率快、抗干扰能力强、与现有的标准微电子工艺兼容等优点, 将成为解决目前高速集成电路信息互连速率与功耗问题的最佳途径. Soref和Bennett[4]提出了最早的硅基电光调制器件, 采用的PIN结构能够减小器件的损耗, 波导结构为单模脊形波导, 器件的掺杂浓度比较高, 器件的工作电流大, 但器件工作速度仅仅达到MHz量级. Snyman等[5]提出了一种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兼容的Si发光器件结构, 这种Si光源在CMOS集成电路的微光子系统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17年, Xu等[6]使用成熟的标准CMOS工艺制作出硅基发光二极管(Si-LED), 此器件的产量、可靠性、价格与集成在同一芯片的其他Si设备相同, 并且在标准IC技术中可用于GHz频段的传感应用(器件结构见图1).
图 1 (a) Snyman和Bennett[4]提出的器件结构图; (b) Xu等[6]使用CMOS技术制作的Si-LED结构图
Figure1. (a) The device structure diagram proposed by Snyman and Bennett[4]; (b) the Si-LED structure diagram produced by Xu et al[6], using CMOS technology

硅基光电集成最早是由Soref和Bennett[4]在1985年提出的, 并建议使用硅作为光学器件的材料. 在过去的30年里, 研究者已经在硅基光波导、光开关、调制器和探测器[710]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突破. 但是由于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 光子发射中有声子参与, 发光效率较低, 硅光源的相关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满足硅基光电集成的需要, 硅基光源必须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 并且要有低的工作电压和高的发光效率, 器件性能也应足够稳定. 最近, 研究者都在努力提高硅基光发射的效率, 例如使用多孔纳米硅结构, 制作与硅衬底兼容的Ⅲ-Ⅴ族混合集成激光器[11]和稀土离子掺杂材料[12]的发光器件(见图2). 虽然各个方向的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图 2 利用Ⅲ-Ⅴ族混合集成激光器制作的两种光电互连结构的集成芯片
Figure2. Integrated chip of two photoelectric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made by a Ⅲ - Ⅴ hybrid integrated laser.

对硅光发射的研究是从多孔硅开始的. 1990年, Canham[13]发现了多孔硅在室温下强烈的光致发光. 然而, 由于多孔硅发光不稳定、力学性能差以及与主流硅集成电路技术的不兼容性, 研究人员转向了氧化硅纳米晶[14]. 2000年, Pavesi等[15]对纳米硅的光学增益进行了报道, 这被视为硅激光器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自在硅衬底上成功生长了高质量锗[16]以来, 硅锗激光器已在近10年的时间里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引入拉伸应变和高浓度掺杂, 可以控制锗的能带结构, 增强直接带隙的光发射. 2012年,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室温下通过光电泵浦实现的硅锗激光器[17]. 此外, Ge量子点和应变补偿Ge/SiGe多量子阱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18].
但体硅器件、Ⅲ-Ⅴ族混合集成激光器和稀土离子掺杂等硅基光源都仍存在着与硅片晶格失配、与标准CMOS工艺不兼容或成本过高的问题. 硅光源是利用硅PN结耗尽区雪崩倍增现象实现电致发光的光源. 这种光源结构简单, 制作过程与现有的集成电路技术兼容, 避免了更换生产线, 减少了生产光电集成电路的成本, 是做全硅光电集成电路最好的选择. 目前, 这种硅光源主要有三种结构: 单PN结硅光源、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结构硅光源和MOS结构硅光源[1921](三种结构硅光源如图3).
图 3 (a)单PN结硅光源; (b) BJT结构硅光源; (c) MOS结构硅光源[1921]
Figure3. (a) Single PN junction silicon source; (b) BJT structure silicon source; (c) MOS structure silicon source[1921].

迄今为止, 只有当反向偏置PN结耗尽区近似为微等离子区时, 才能通过自由载流子等离子体色散效应来实现硅中的高速光电调制[22]. 硅中的热载流子发光主要依赖于间接复合过程, 其中载流子的能量和动量都转移到发射光子上, 形成宽带反向偏置PN结发射光谱[23]. 单PN结硅光源是利用PN结发光制作的光源, 后来研究人员对这种结构简单的器件做了很多优化改进. 例如Snyman等[24]从硅光源发光机理出发, 采用不同的思路来提高其量子效率和单位面积发光强度, 他们提出的P+NN+结构源具有非常宽的光谱范围, 波长在600 nm到800 nm之间. 但PN结硅光源的问题在于发光强度偏弱, 电极对光源的控制不稳定. 2011年, Wang等[25]提出了一个使用标准0.35 μ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三端硅基发光装置. 标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中器件第三端(栅极)对输出光强有明显影响, 所以在相同条件下MOS结构的光强更强且光源控制更加精准.
2012年至今, 我们团队对硅光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对类MOS结构的研究. 我们研究了用于光密度调制的三端硅-PMOSFET LED, 基于轫致辐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对三端硅-PMOSFET LED用于光强度调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26].
硅发光器件的理论功率转换效率由(1)式给出[27]:
${\eta _{{\rm{POWER,VIS}}}} = \frac{{A\sqrt {\sqrt {{V_{{\rm{BD}}}}} - \sqrt {{V_{{\rm{THR}}}}} } }}{{{V_{{\rm{BD}}}} + {V_{{\rm{SERIES}}}}}},$
其中VSERIES是器件的欧姆串联电阻上的电压降, VBD是p-n结的击穿电压, 而VBD = VTHR的截止是发光的阈值. 理论上计算出的最佳功率转换效率在10–7量级.
在N-MOSFET中, 通过改变负栅电压引起通道表面空穴积累载流子密度的调制来调节光强;而在P- MOSFET中, 栅极电压正向偏置使栅极下方P+源/漏区形成反转层, 从而在“P+源/漏”附近形成一个如图4所示的N++P+连接, 我们称之为场诱导结, 使电流聚集在重叠区域附近. 这种电流聚集实现了光强增强, 加上附加的最大电场相关的热孔注入, 使得三端硅-PMOSFET LED比双端器件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
图 4 PMOSFET Si发光器件在三端门控模式下的电特性[26]
Figure4. Simulated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MOSFET Si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 the three-terminal gated mode[26].

除了通过改变绝缘栅电位Vg来调节光强之外, Si-PMOSFET LED的一个关键特性是能够使用现有的CMOS技术制造出与微电子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LED(见图5). 因为它的设计灵活性, 低生产成本, 以及与其他组件(如波导和光探测器)的整体集成, 这种MOS发光器件成为了光电集成电路最好的选择之一. 光学互连也可以克服许多传统电气解决方案无法解决的瓶颈. 随后, 我们研究了Si-PMOSFET LED在雪崩光发射模式下的电光调制过程[28].
图 5 三端硅-PMOSFET LED的3D结构图[26]
Figure5. 3D structure of three-terminal silicon-PMOSFET LED[26]

在硅栅控制二极管LED中, 速度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容器放电时间的限制, 而不是受自然载流子寿命的限制. MOS电容的高频特性由两个分量(即氧化电容Cox, 与硅耗尽区基板电容串联)决定. 然后给出单位面积上最小的MOS电容[28]:
$\frac{1}{{{C_{{\rm{min}}}}}} = \frac{1}{{{C_{{\rm{ox}}}}}} + \sqrt {\frac{{4kT\ln \left ({{N_{\rm{d}}}/{n_{\rm{i}}}} \right)}}{{{\varepsilon _{{\rm{Si}}}}{q^2}{N_{\rm{d}}}}}} ,$
求得Cmin大约为10–8 F/cm2. 另一方面, 热载流子寿命由(2)式给出[29]:
$\frac{1}{{{\tau _{{\rm{th}}}}}} = \frac{1}{L}\sqrt {\frac{{kT}}{{2{\text{π}}{m^*}}}{\rm{exp}}\left ({ - \frac{{{\Delta }E}}{{kT}}} \right)} ,$
其中L为量子阱宽度, T为载体的有效温度, m*为载体的有效质量, E强烈依赖于局部电场. 在源漏与栅极的重叠区有最大的电场, 发光恰好发生在此处, 热载流子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将动态串联电阻考虑在内, 会发现硅栅控二极管LED在理论上具有几百GHz的固有频率特性. 单位功率增益频率为
${f_{\rm{T}}} = \frac{{{g_{\rm{m}}}}}{{2{\text{π}}{C_{{\rm{ov}}}}{l_{{\rm{ov}}}}W}},$
gm为源漏到衬底结的本征跨导, lov为源漏与栅极重合区域长度. 器件沟道宽度W为175.5 μm, fT约为20 GHz, 所以最大调制频率如下:
${f_{{\rm{max}}}} = \sqrt {\frac{{{f_{\rm{T}}}}}{{8{\text{π}}{R_{{\rm{gate}}}}{C_{{\rm{mos}}}}}}} ,$
式中Rgate约为0.35 Ω, CMOS最大为Cox × L × W, 最小为Cmin × L × W, 所以理论上fmax范围在50—90 GHz. 又因为3-dB截止频率略小于最大调制频率, 所以可以认为此器件有几十GHz的工作频率.
现在MOS结构发光器件在前期高发光效率硅光源结构研究的基础上, 从MOS电容结构两侧积累电荷量大小入手、以缩短MOS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为主要目标, 开展外加电场对硅光源电光调制速度提升研究. 提出与标准CMOS工艺兼容的MOS型场致硅基电光调制器件结构, 优化MOS电容结构两侧扩散区载流子浓度的分布, 降低在此区域的光损耗, 使MOS电容充放电过程逐渐向瞬态逼近, 载流子穿越耗尽区的时间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近一步降低, 从而大大提高了调制效率、提升了调制速度, 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硅基电光调制受硅材料自身特性限制的瓶颈, 为真正实现多端口可控硅电光调制, 高速响应、集成化发射光源提供有力支撑, 为未来集成光子集成器件发展带来新一轮技术变革.
从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来看, 现代信息处理中传统的金属互连已经无法满足处理器之间庞大数据吞吐量的需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带宽进一步降低功耗, 硅光子学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尽管基于硅的光调制检测技术和利用CMOS技术实现的低成本硅光电子集成器件取得了快速的进展, 但如何在大规模硅上实现高效可靠的硅光电子发射器件的整体集成仍然是一个科学难题[5], 而MOS硅发光器件的提出使得全硅集成电路成为了可能. MOS结构硅发光器件在集成电路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可预见的将来, 全硅光电集成电路将成为新一代电子革命的核心.
相关话题/结构 集成电路 光电 技术 光子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双旋光双反射结构的温度-辐射自稳定性原理和实验研究
    摘要:推导了双旋光双反射结构的反射光偏振态方程,仿真了在环境影响下的反射光偏振态变化情况,发现双旋光双反射结构的偏振无关反射自稳定性.从温度和辐射两个方面实验验证了双旋光双反射结构的偏振无关反射自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45℃—85℃之间变化时,双旋光双反射结构反射光的平均偏振保持度都能够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钡作为掺杂元素调控铅基钙钛矿材料的毒性和光电特性
    摘要: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材料(ABX3)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受到了材料、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卤化物钙钛矿存在两个明显阻碍其商业化应用的问题:热稳定性差和含有有毒的铅(Pb)元素.相比于有机-无机杂化卤化物钙钛矿,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通常拥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同时,采用一些无毒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空间电势与光电转换机制
    摘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和低成本制备的特点,是极具希望实现大规模应用的下一代光伏技术.然而,对该类器件的光电转换过程的认知仍然不够清晰,相关研究难以直接观测器件内部的空间电势及其对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影响.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技术能够直接探测出器件空间电势的分布,进而直接反映器件工作的状态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扭曲二维结构钝化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摘要: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是一种新兴的可溶液加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通过向钙钛矿中引入低维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其材料稳定性和器件稳定性.首先,探究了一种双阳离子2,2’-联咪唑(BIM)形成的铅基二维钙钛矿;然后,通过单晶衍射手段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扭曲二维结构;最后,通过一步旋涂方法将这种扭曲二维结构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n-i-p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钝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吸收系数高、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吸引了大批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目前在实验室制备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2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溶液法逐层制备,在此过程中由于退火温度、结晶速率等因素的影响,钙钛矿内部以及界面会产生大量的缺陷,这些缺陷会增加载流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结构的全向隐身
    摘要: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具有许多特殊的光学性质,对于新一代光学元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在硅盘中周期性嵌入金属条的结构,从而使得物体在任意方向的光散射均被抑制,实现了全方向隐身的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发现这种空心的人工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结构在一定频率下会出现强散射抑制现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系列CoMnZn<i>Z</i>四元Heusler化合物的结构和半金属铁磁性
    摘要:通过第一原理计算理论预测了CoMnZnZ(Z=Si,Ge,Sn,Pb)系列Heusler合金的弹性常数、电子结构和磁性,并根据弹性常数计算得到弹性模量等参量,计算了该系列化合物声速和德拜温度.计算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交换相关函数采用基于Perdew-Burke-Ernzerhof的广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sub>2</sub>FeO<sub>2</sub>的电子结构性质和Li扩散
    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Immm-Li2FeO2的声子谱、电子结构性质和Li扩散系数并与Li2MO2(M=Co,Ni,Cu)材料进行对比.计算结果显示,Immm-Li2FeO2材料具有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呈铁磁性,能带结构具有半金属的特征.Fe离子外层d电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宽禁带GaN基异质结结构的垂直型高温霍尔传感器
    摘要:目前市场主流的窄禁带材料霍尔磁场传感器主要工作在室温或低温环境,而新型的宽禁带GaN材料霍尔传感器虽然适用于高温,但器件结构主要是水平型,受制于异质结界面过高的纵向电场约束,能探测平行器件表面磁场的垂直型结构至今未见报道,因此技术上无法实现单一芯片三维磁场探测.针对该难题,本文提出基于宽禁带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微纳光子结构中光子和激子相互作用
    摘要:微纳光子结构中超强的光场局域给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带来了新的研究机遇.通过设计光学模式,微纳结构中的光子和激子可以实现可逆或者不可逆的能量交换作用.本文综述了我们近年来在微纳结构,尤其是表面等离激元及其复合结构中光子和激子在强弱耦合区域的系列研究工作,如高效可调谐及方向性的单光子发射,利用电磁真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