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毫米级高分辨率的混沌激光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近年来, 随着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各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们对能够实现毫米量级精准定位和监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的高分辨率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 实验通过改变光反馈混沌源的偏振匹配态和反馈强度等外部参数, 产生了–3 dB线宽约为7.5 GHz的宽线宽混沌激光, 并在300 m传感光纤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为7.05 mm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同时, 为了抑制光源线宽增加造成的布里渊增益谱恶化, 在泵浦路中引入了时间门控技术, 其中经脉冲调制后的泵浦光峰值功率提高了约9.5 dB, 同时脉冲调制使混沌互相关锁定于脉冲持续时间内, 从而布里渊增益谱的信号背景噪声比由约2.28 dB提升为4.55 dB, 最终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为3.12 mm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关键词: 宽线宽混沌激光/
毫米级空间分辨率/
布里渊光相干域分析/
温度测量

English Abstract


--> --> -->
目前,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温度和应变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土木建筑结构的健康监测[1-3],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 例如传感系统空间分辨率难以突破毫米量级, 导致无法精准定位和监测. 在众多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中,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 BOTDA)[4-6]具有测量距离长的优势, 例如基于光脉冲编码的BOTDA技术[7], 其传感距离可高达120 km, 然而空间分辨率因受限于声子寿命难以突破1 m. 为了提高系统的空间分辨率, 研究者们先后提出差分脉冲对技术[8]、暗脉冲技术[9]等, 实现了亚米量级空间分辨率的测量, 但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且测量耗时长.
布里渊光相干域分析技术(Brillouin optical correlation domain analysis, BOCDA)[10,11]具有测量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 例如, 韩国Song等[12]在正弦调制光源的基础上引入时域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多传感点的并行测量, 在1530 m传感光纤上实现了空间分辨率小于3 cm的分布式应变测量; 以色列Thevenaz等[13]通过使用高速的伪随机码对泵浦光和探测光进行相位调制, 在40 m传感光纤上实现了1 cm空间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测量等. 然而此类通过对光源进行频率或相位调制的技术受被调制激光器特性的限制, 导致其空间分辨率难以突破毫米量级. 理论上, BOCDA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光源的相干长度, 即光源的线宽越宽, 系统的空间分辨率越高. 所以, 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低相干态光源的BOCDA传感技术, 例如以色列AviZadok课题组[14]提出将自发辐射放大(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噪声作为BOCDA系统的光源, 使得传感系统免受电光调制器、微波信号源、信号发生器带宽的影响, 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为4 mm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但是由于ASE光源的光谱密度和输出功率较低, 导致系统信噪比较差, 传感距离不超过2 m. 我们课题组也提出将低相干态、类噪声的混沌激光应用于传感系统[15], 并在BOCDA系统中实现了传感距离为906 m、空间分辨率为4 cm的分布式温度测量[16], 后通过时延特征抑制[17]并引入时间门控技术, 最终在10.2 km的传感光纤上实现了9 cm空间分辨的分布式温度测量[18], 为解决传感距离与空间分辨的矛盾提供了方案. 但由于受限于光源的线宽较窄, 其空间分辨率仍没能突破毫米量级.
为了实现毫米级高分辨率的测量,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的布里渊光相干域分析的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 实验通过改变光反馈混沌的外部参数, 在最佳偏振匹配状态且反馈强度为0.12时获得了–3 dB线宽为7.5 GHz宽线宽混沌光源, 其理论空间分辨率为3 mm, 并在300 m的传感光纤上实现了7.05 mm空间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即混沌布里渊光相干域系统突破了毫米量级高分辨率的测量, 但与系统空间分辨率的理论值之间存在差异. 进一步, 我们通过引入时间门控技术使系统测量增益谱的信号背景噪声比(signal-to-background ratio, SBR)[19]由约2.28 dB提升为4.55 dB, 最终实现了3.12 mm空间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与系统的理论空间分辨率一致.
本文采用光反馈法产生宽线宽的混沌激光, 其动态特性满足Lang-Kobayashi速率方程[20,21], 理论表达为:
$\begin{split}\frac{{{\rm{d}}E\left( t \right)}}{{{\rm{d}}t}} =\, & \frac{1}{2}\left( {1 + {\rm{i}}\alpha } \right)\left[ {G\left( t \right) - \frac{1}{{{\tau _{\rm{p}}}}}} \right]E\left( t \right) \\ &+ {k_{\rm{f}}}E\left( {t - {\tau _{_{\rm{f}}}}} \right)\exp \left( { - {\rm{i}}\omega t} \right),\end{split}\tag{2a}$
$\frac{{{\rm{d}}N\left( t \right)}}{{{\rm{d}}t}} = \frac{I}{{qV}} - \frac{1}{{{\tau _n}}}N\left( t \right) - G\left( t \right){\left| {E\left( t \right)} \right|^2},\tag{2b}$
$G\left( t \right) = \frac{{G\left[ {N\left( t \right) - N} \right]}}{{1 + \varepsilon {{\left| {E\left( t \right)} \right|}^2}}}.\tag{2c}$
其中, (2a)式中最后一项${k_{\rm{f}}}E\left( {t - {\tau _{_{\rm{f}}}}} \right)\exp \left( { - {\rm{i}}\omega t} \right)$为反馈光; EN分别是半导体激光腔中的复合电场振幅和载流子密度; α, G分别是线宽增强因子、微分增益系数; ${\tau _{\rm{p}}}$是光子寿命, ω是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角频率; (2b)式中q, V, ${\tau _n}$分别是电荷量、有源区体积和载流子寿命, I是半导体激光器的泵浦电流密度. 实验中可通过改变反馈光的偏振匹配态及反馈光强度得到不同混沌状态, 在偏振匹配态不变时, 改变反馈光强度得到一系列不同状态的混沌激光, 同时发现其自相关曲线中时延特征信号的大小会随反馈强度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时延特征信号在非峰值引起的受激布里渊放大会引起额外的噪声,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混沌BOCDA系统的性能, 所以取时延特征信号最小时的反馈强度为最佳反馈强度[17]. 如图1即为最佳反馈强度0.12时两种典型偏振匹配态下的混沌激光特性, 可以看出从偏振匹配态a到b, 光谱 –3 dB线宽由约3.12 GHz变为7.59 GHz, 频谱变得更加平坦且–3 dB带宽由3.88 GHz变为8.53 GHz, 自相关曲线内中心相关峰的半高全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从0.114 ns减小到0.029 ns, 即该系统的理论空间分辨率由约1 cm提高到约3 mm, 意味着我们通过改变反馈光偏振匹配态和反馈强度, 使混沌BOCDA系统的理论空间分辨率实现了从厘米量级到毫米量级的重要突破.
图 1 两种典型偏振匹配态下混沌激光的特性 (a1), (b1) 光谱; (a2), (b2) 频谱; (a3), (b3)自相关曲线
Figure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otic light at two typical polarization matching states: (a1), (b1) Optical spectra; (a2), (b2) power spectra; (a3), (b3) autocorrelation curve

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毫米级分辨率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其中红色虚线框内为宽线宽混沌激光源, 是由无内置隔离器的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istributed feedback laser diode, DFB-LD, WTD, E21239)、光环形器(optical circulator, OC1)、光纤偏振控制器(polarization controller, PC1)、可调光衰减器(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VOA)和50:50光纤耦合器四个分立光学器件构成的单反馈外腔. 其中, DFB-LD的输出通过OC1进入反馈环, 通过调节DFB-LD的偏置电流以及反馈光路中的光纤PC1, VOA, 改变反馈光的偏振匹配状态和反馈强度, 使得DFB-LD进入混沌状态并产生宽线宽混沌激光, 随后宽线宽的混沌激光经光隔离器(isolator, ISO1)进入90:10的光纤耦合器后分成两路, 其中90%的一路为探测光路, 经过光纤PC2进入由微波信号源(KEYSIGHT N5173B, scan range 9 kHz—13 GHz)驱动的电光调制器(electro-optical modulator, EOM, EOSPACE, 12.5 Gb/s)进行双边带调制以及载波抑制, 其中正弦信号的调制频率约等于布里渊频移${\nu _{\rm{B}}}$. 经调制后的宽线宽混沌激光依次经过可编程光延迟发生器(programmable optical delay generator, PODG, General Photonics ODG-101, MDL-002)、掺饵光纤放大器(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EDFA1, Connet VLSS-980-B)、扰偏器(polarization scrambler, PS, General Photonics PCD-104)及光隔离器(ISO2)注入到待测光纤(fiber under test, FUT)的一端. 其中, PODG用于相关峰的定位, EDFA1将探测光功率放大为11 dBm, PS用于消除布里渊增益信号对偏振态的依赖性. 10%一路为泵浦光路, 先后经过光纤PC3, 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2, Keopsys CEFA-C-PB-HP)以及OC2注入到FUT的另一端, 其中EDFA2将泵浦光功率放大为33 dBm. 两路光在待测光纤中发生受激布里渊放大后, 经OC2输出端进入可调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 BPF, Yenista XTM-50, 带宽4—80 GHz), 滤出的斯托克斯光功率由带有积分球光电二极管功率探头(Thorlabs S145C, power range 1 μW—3 W, resolution 1 nW)的数字光功率计(optical power meter, OPM, Thorlabs PM100D)进行采集. 其中, FUT为单模光纤(SMF, G.655), 总长约为300 m(末端20 cm放置在恒温箱内), 实验可通过调节可编程PODG将待测点定位于光纤不同位置处, 从而进行FUT沿线温度信息的采集.
图 2 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BOCDA系统的实验装置图
Figure2. The experimental setup of broadband chaotic BOCDA

2
4.1.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的BOCDA技术
-->实验选择DFB-LD在最佳反馈强度0.12且偏振匹配态b时的输出作为BOCDA系统光源, 此时混沌激光的–3 dB线宽约为7.5 GHz, 系统的理论空间分辨率约为3 mm. 设置探测光的扫频范围为10.55—10.75 GHz, 扫频步进为1 MHz, 获得待测光纤末端布里渊增益谱(Brillouin gain spectrum, BGS)随温度变化的结果如图3所示. 显然, 与室温下(23 ℃)测量得到的布里渊增益曲线(蓝色)相比, 加热到55 ℃时的布里渊增益曲线(红色)产生了约32 MHz的频移, 和布里渊频移(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BFS)对温度的灵敏度(1 MHz/℃)相吻合, 且此时测量增益谱的信号背景噪声比约为2.28 dB.
图 3 不同温度下待测光纤末端的布里渊增益谱
Figure3. The BG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end of FUT

进一步测量得到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的分布如图4所示. 其中, 图4(a)为300 m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的整体分布图, 可以看到在室温区(23 ℃)布里渊频移稳定在约10.653 GHz, 光纤末端加热区(269 m处, 55 ℃)见图中红色曲线标示, 布里渊频移发生明显变化; 图4(b)为加热位置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加热区(20 cm)内平均布里渊频移约为10.685 GHz, 布里渊频移变化量约为32 MHz, 与前述实验结果一致, 而且布里渊频移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td)[18]约为 ± 1.8 MHz即测量温度误差约为 ± 1.8 ℃, 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测量准确性.
图 4 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分布图 (a)整条光纤沿线的布里渊频移分布; (b)加热位置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Figure4. The map of BFS distribution along the FUT: (a) Measured along the entire FUT; (b) the local enlargement near heated zone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调出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的分布曲线如图5所示. 由于BOCDA系统的实验空间分辨率可以用上升沿和下降沿10%—90%所对应的光纤长度的平均值来表示[8], 如图中上升沿和下降沿对应的光纤长度分别为6.62 mm和7.48 mm, 取其平均值为7.05 mm. 所以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BOCDA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约为7.05 mm, 突破了毫米量级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图 5 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分布曲线
Figure5. Measured distribution of the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along the FUT

2
4.2.基于时间门控的宽线宽混沌BOCDA技术
-->上述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的BOCDA系统, 其空间分辨率的理论值为3 mm, 但实验测量值仅有7.05 mm与理论值相比存在较大的误差. 从误差来源分析, 考虑到本文中所使用的光源为宽线宽混沌激光, 与窄线宽的混沌激光相比其在光纤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变大[22], 这里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阈值可表示为[23]
${P_{{\rm{th}}}} \approx 21\frac{{{A_{{\rm{eff}}}}b}}{{{g_{\rm{B}}}{L_{{\rm{eff}}}}}}\left( {1 + \frac{{\Delta {\nu _{{\rm{source}}}}}}{{\Delta {\nu _{\rm{B}}}}}} \right),$
式中, ${P_{{\rm{th}}}}$为布里渊散射阈值;${A_{{\rm{eff}}}}$为光纤有效面积; 修正因子b介于1和2之间, 取决于泵浦光于斯托克斯光的相对偏振方向; $\Delta {\nu _{{\rm{source}}}}$为光源线宽;${L_{{\rm{eff}}}}$为光纤有效作用长度;${g_{\rm{B}}}$为布里渊增益系数. 此时如果入射泵浦光功率较低则会导致测量布里渊增益信号减弱; 同时随着光源线宽的增加, 泵浦光和探测光在光纤中作用产生的相关峰变窄; 而且混沌信号本身含有时延特征, 其在非峰值引起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放大会引起额外的噪声且在沿光纤传播过程中不断积累, 即光纤越长噪声积累越多. 这些均导致布里渊增益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极易被噪声淹没, 从而影响系统的测量性能. 因此, 为了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实现理论空间分辨率值的测量, 一方面通过引入时间门控技术使泵浦光功率提高的同时实现时延特征的有效抑制, 另一方面通过缩短光纤, 将光纤从300 m变为160 m, 以减少噪声沿光纤的积累, 进而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图6所示为时间门控技术[17]的实验装置图, 泵浦光经过EDFA3和PC3进入另一个由脉冲信号驱动的EOM进行强度调制, 后经EDFA2将功率放大为33 dBm, 最终经OC2入射到FUT的一端.
图 6 时间门控技术装置图
Figure6. The setup of time-gated

实验设置调制脉冲的持续时间?τ = 100 ns, 周期为T = 1.5 μs, 幅值电压为2.8 V, 此时被调制EOM的消光比达到最大约为20 dB[18]. 脉冲调制前后泵浦光的时序变化如图7所示, 其中蓝色曲线为脉冲调制前泵浦光的时序, 红色曲线为脉冲调制后的泵浦光时序, 可以看到脉冲调制后泵浦光的峰值功率提高了约9.5 dB, 理论上有效提高了测量增益谱的信号背景噪声比.
图 7 脉冲调制前后泵浦光时序图
Figure7. The time series of the chaotic pump waves (red) and pulse amplitude-modulated (blue)

图8所示为引入时间门控技术前后待测光纤中发生受激布里渊散射的示意图. 图8(a)为前述系统待测光纤中发生受激布里渊散射示意图, 可以看到两路光在待测光纤中间位置产生稳定的相关峰(即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声波场), 但由于混沌信号在外腔时延处发生弱幅自相关导致在主峰附近存在残余次峰[17], 并在受激布里渊散射放大时会引起额外的噪声并沿着光纤不断积累, 最终导致增益信号被噪声淹没而影响测量精度. 图8(b)为引入脉冲调制后两路光在待测光纤中发生受激布里渊散射示意图, 由于脉冲调制使两路光的相互作用被限制于脉冲持续时间内, 非中心峰放大和非零基底噪声被有效抑制.
图 8 引入时间门控技术前(a)后(b)两路光在待测光纤中发生受激布里渊散射示意图
Figure8.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SBS in the previous system (a) and the time-gated system (b)

此时待测光纤中布里渊增益谱随温度变化的测量结果如图9所示. 因为在泵浦路中引入时间门控技术后, 测量的布里渊增益谱是泵浦光光谱和与待测光纤中布里渊谱的卷积, 经脉冲调制的泵浦光光谱在一定程度上被展宽, 导致布里渊增益谱被展宽, 最终布里渊频移量出现了1 MHz的测量偏差[18], 如图9(a)所示, 此时的布里渊频移量约为33 MHz. 但该偏差对温度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图9(b)所示为加入时间门控技术前后待测光纤中混沌布里渊频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可以看出加入时间门控技术后, 系统的温度系数由原来的1.03 MHz/℃变为1.09 MHz/℃, 所以33 MHz的频移量与32 ℃的实际温差相匹配. 同时相比于前述系统此时测量增益谱的信号背景噪声比由约2.28 dB提升为4.55 dB.
图 9 混沌布里渊增益谱和温度的关系 (a)待测光纤中随温度变化的布里渊增益谱; (b)加入时间门控技术前后待测光纤中随温度变化的布里渊频移量
Figure9.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aotic BGS with temperature: (a)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the BGS in the FUT; (b) that of the BFS in the chaotic BOCDA systems with (blue) and without (red) the time-gated scheme

进一步得到此时系统中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的分布如图10所示. 图10(a)为布里渊频移沿130 m待测光纤的整体分布情况, 可以看到, 在室温区(23 ℃)布里渊频移稳定在约10.653 GHz, 在加热区(125 m处, 55 ℃)布里渊频移发生明显变化. 图10(b)为加热位置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在加热区(约3 m)内布里渊频移约为10.686 GHz, 且此时布里渊频移的标准差约为 ± 1.7 MHz.
图 10 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分布图 (a)整条光纤沿线的布里渊频移分布; (b)加热位置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Figure10. The map of BFS distribution along the FUT: (a) Measured along the entire FUT:(b) the local enlargement near heated zone

同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调出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的分布曲线如图11所示. 图中上升沿和下降沿对应的光纤长度分别为3.06 mm和3.15 mm, 取其平均值得到此时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为3.12 mm. 如前所述,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BOCDA系统的理论空间分辨率约为3 mm, 可见在系统中引入时间门控技术后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 使系统的实验空间分辨率达到了其理论值.
图 11 优化后系统中待测光纤沿线布里渊频移分布曲线
Figure11. Measured distribution of the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along the FUT in the setup after optimization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宽线宽混沌激光布里渊光相干域分析的分布式温度传感系统. 实验通过改变光反馈混沌源的反馈光强度及偏振匹配态获得了–3 dB线宽为7.5 GHz的宽线宽混沌光源并将其应用于BOCDA系统中, 在300 m传感光纤上实现了7.05 mm空间分辨率的测量. 后通过引入时间门控技术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案, 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 最终实验实现了3.12 mm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测量. 与前面提到的基于ASE噪声的布里渊光相干域系统相比, 本文中的宽线宽混沌光源与ASE噪声源类似, 均具有低相干、类随机的特性, 可使系统免受被调制激光器特性的限制, 从而易实现毫米级高分辨率的测量, 但宽带混沌光源不受光谱密度和输出功率低的限制, 所以传感距离不局限于2 m. 然而在该系统中采用数字光功率计进行信号的采集与解调, 会引入较高的测量增益谱背景噪声导致传感距离仅有数百米. 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 一方面通过对采集系统的改进和优化, 旨在数公里传感光纤上实现毫米级高分辨率的分布式温度或应变的测量. 另一方面通过连续光注入混沌激光器或者利用混沌激光器产生的混沌信号注入另一个自由运行激光器, 产生带宽进一步加强的混沌信号, 旨在进一步提高分布式温度测量的精度. 综上, 该研究结果为一些基础设施结构的高精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关话题/测量 系统 空间 技术 激光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飞秒激光直写光量子逻辑门
    摘要:量子比特在同一时刻可处于所有可能状态上的叠加特性使得量子计算机具有天然的并行计算能力,在处理某些特定问题时具有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明显优势.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因其具有单步骤高效加工真三维光波导回路的能力,在制备通用型集成光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量子逻辑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硅基光波导开关技术综述
    摘要:硅基光波导开关技术是公认的低成本光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领域中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硅基光波导开关技术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首先对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型、微环谐振型和微电子机械系统驱动波导型三种硅基光波导开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不同原理的光开关技术的应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色散
    摘要:群速度色散会限制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稳定以及频谱宽度.对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其色散主要由器件增益、波导损耗、材料损耗引起.研究基于4.2THz量子级联激光器双面金属波导结构,通过建立德鲁德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激光器的波导损耗;器件未钳制的增益由费米黄金定则计算得到,结合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曲波域统计量自适应阈值探地雷达数据去噪技术
    摘要:非线性、非平稳探地雷达数据常掺杂各种复杂噪声源,其对精确提取弱反射波信号、识别绕射波双曲线同相轴特征具有严重影响,忽略噪声影响给探地雷达探测数据全波形偏移成像及后续解译造成较大误差.采用传统阈值函数的曲波变换去噪需要根据数据噪声水平人为确定合理阈值控制系数.对此,本文开展自适应阈值函数的曲波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K分布强湍流下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案
    摘要:研究了K分布强湍流下自由空间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模型,采用阈值后选择方法来减少大气湍流对密钥生成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使用阈值后选择方法前后协议的密钥率和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使用阈值后选择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协议的密钥生成率,尤其是在高损耗和强湍流区域,而且其最佳阈值与湍流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线极化Bell-Bloom测磁系统中抽运光对磁场灵敏度的影响
    摘要:利用适用于线极化Bell-Bloom测磁系统的布洛赫方程和含有自旋弛豫的速率方程,以铯原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抽运光对磁场灵敏度的影响,并在实验上分别采用与铯原子D1线和D2线共振的线偏光作为抽运光和探测光,用充有缓冲气体的气室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均表明只有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增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靶相互作用提高强流电子束产额模拟研究
    摘要:利用二维粒子模拟方法,本文研究了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镀层靶相互作用产生强流电子束问题.研究发现泡沫区域产生了百兆高斯级准静态磁场,形成具有选能作用的“磁势垒”,强流电子束中的低能端电子在“磁势垒”的作用下返回激光作用区域,在鞘场和激光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多次加速过程,从而显著提升高能电子产额.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复杂大气背景下机载通信终端与无人机目标之间的激光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云层、气溶胶和大气分子是大气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逐次散射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建立了复杂大气背景下机载无线光通信终端与地空无人机目标之间的激光传输模型.考虑真实大气背景中卷云、大气分子和气溶胶存在的情况下,数值计算了1.55μm激光经机载通信终端发出后通过大气背景的直接传输和一阶散射传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级联四波混频系统中纠缠增强的量子操控
    摘要:各类系统中的纠缠操控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热原子蒸气的级联四波混频过程中产生的纠缠增强及纠缠增强的相位敏感特性.研究表明,该级联四波混频过程第二级输出的探针光和共轭光的量子纠缠较第一级明显增强,最大可达5dB以上,且随着强度因子的增大可实现完美纠缠.文中还详细讨论了量子关联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束流参数的初步测量
    摘要: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已于2018年5月建设完工,随后进行了试运行.其中的反角白光中子束线(Back-n)可用于中子核数据测量、中子物理研究和核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实验.本文报道对该中子束的品质参数测量实验过程以及最终实验结果.实验主要采用中子飞行时间法,利用235U,238U裂变室和6Li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