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household differentiation and land transfer behavior
SUQun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5-06-28
修回日期:2015-10-27
网络出版日期:2016-03-25
版权声明:2016《资源科学》编辑部《资源科学》编辑部
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
展开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0
PDF (743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1 引言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产业间的流动明显增强,农户技术水平,市场参与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农户的收入结构及就业结构出现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通过积累使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这种分化最直接的表现为纯农户比重下降,兼业农户和非农户比重上升[1].农户分化使得农户经济社会地位产生差异,这造成了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2],进而出现农户土地处置行为的差异.在以往的相关文献中,国内****通过采用一系列指标如职业类别,家庭非农就业人口,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农户人均年纯收入来衡量农户的分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3-6].尽管如此,以往研究中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农户分化的本质----兼业化,因此本文将直接以兼业程度的不同来划分不同农户的类型.然而对于兼业化是否会促进土地流转,目前学术界还未有定论.一种观点认为,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非农收入比重最高的非农户是主要的土地租出方,而非农收入比重较低的一兼户则是主要的土地租入者[7];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农户的家庭耕地资源有限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当非农就业出现时,家庭经营呈现兼业化,并不发生农地流转[8];还有研究认为,从总体上看农户兼业会降低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不能夸大农户兼业对土地流转的不利影响[9].
可以看出,以往研究着重探讨农户分化程度,兼业程度与土地流转的关系,但没有形成定论.这是由于分化后形成的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在家庭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造成其土地流转行为的不同,而过往研究对分化后的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关注较少.且以往的研究大多使用局部地区的截面数据,既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因素,也没有对2007年开始推行的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因此本文将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更好地引导农户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提供相关依据.
2 农户分化趋势与土地流转行为
2.1 数据来源与概念界定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7].该调查系统是1984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于1986年正式建立并运行至今,在全国各省份进行连续跟踪的农村调查.该数据库采用农户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目前调查农户有23 000户,调查村有360个行政村,样本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为了研究中国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广效果,本文选取调查口径一致的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对异常值和缺失值的处理,共获得107 081个样本.样本年度分布基本均匀,样本量的地区分布为东部占22%,中部占30%,西部占29%,东北部占19%.农户分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农户由同质性的经营农业户分化为经营农工商等异质性农户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农户由经营农业的纯农户逐渐分化出亦工亦农的兼业户及非农户,从而形成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并存且不断演化的局面[1].本文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2002年的划分标准,以农户家庭农业收入比重为标准将农户分为四类,即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95%以上为纯农户,农业收入比重在50%~95%之间的为一兼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5%~50%之间的为二兼农户,农业收入比重在5%以下的为非农户.中国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广土地流转,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也将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证明政策的作用效果,本文将2003-2007年认定为政策实施前,2008-2011年认定为政策实施后,将政策实施前后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对比.
2.2 农户分化趋势
中国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农户的非农收入比重迅速提高,根据固定观察点的数据统计显示(见图1),在2003-2011年间,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比重均下降约5%,而二兼农户和非农户比重相应上升了5%.这一变动趋势表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农户从 "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非农户"转化的过程.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 1农户分化的比重变化趋势
-->Figure 1The trend of the rural-households differentiation’s proportion
-->
显示原图|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 2区域农户分化比重
-->Figure 2The proportion of the regional rural-households differentiation
-->
从农户分化的区域特征来看,由于各地的产业结构及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因此各地的农户分化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别.从图2可看出,中国的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二兼户在各类农户中所占比重最大,东北部地区的纯农户及一兼农户占比相对最高,累计达到65%以上,在非农户方面,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因此其非农户比重相对较高.
Table 1
表1
表1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规模
Table 1The land transfer behavior and scale of different rural-households(%,hm2)
农户类型 | 转入土地占比 | 平均转入面积 | 转出土地占比 | 平均转出面积 | ||||
---|---|---|---|---|---|---|---|---|
政策前 | 政策后 | 政策前 | 政策后 | 政策前 | 政策后 | 政策前 | 政策后 | |
纯农户 | 11.300 | 14.340 | 0.165 | 0.217 | 3.650 | 3.640 | 0.015 | 0.013 |
一兼农户 | 9.920 | 10.350 | 0.072 | 0.090 | 4.520 | 4.280 | 0.013 | 0.013 |
二兼农户 | 5.560 | 5.470 | 0.026 | 0.015 | 6.700 | 8.150 | 0.013 | 0.017 |
非农户 | 2.670 | 2.370 | 0.007 | 0.013 | 14.45 | 17.800 | 0.039 | 0.054 |
总体 | 7.470 | 7.330 | 0.054 | 0.053 | 6.230 | 7.500 | 0.015 | 0.019 |
新窗口打开
Table 2
表2
表2不同区域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规模
Table 2The land transfer behavior and scale of the households in different regions
土地流转行为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东北部 | |
---|---|---|---|---|---|
纯农户 | 转入土地/% | 8.640 | 10.940 | 8.210 | 18.300 |
平均转入面积/hm2 | 0.042 | 0.049 | 0.027 | 0.456 | |
转出土地/% | 3.760 | 4.930 | 2.570 | 3.670 | |
平均转出面积/hm2 | 0.008 | 0.011 | 0.004 | 0.028 | |
一兼农户 | 转入土地/% | 11.800 | 10.200 | 7.770 | 11.460 |
平均转入面积/hm2 | 0.033 | 0.026 | 0.020 | 0.224 | |
转出土地/% | 5.370 | 5.130 | 4.140 | 3.540 | |
平均转出面积/hm2 | 0.009 | 0.011 | 0.008 | 0.023 | |
二兼农户 | 转入土地/% | 5.940 | 5.540 | 4.840 | 6.300 |
平均转入面积/hm2 | 0.011 | 0.029 | 0.009 | 0.043 | |
转出土地/% | 6.710 | 7.190 | 8.100 | 7.470 | |
平均转出面积/hm2 | 0.012 | 0.011 | 0.014 | 0.034 | |
非农户 | 转入土地/% | 2.590 | 1.890 | 3.010 | 3.300 |
平均转入面积/hm2 | 0.006 | 0.003 | 0.021 | 0.013 | |
转出土地/% | 15.760 | 15.970 | 15.810 | 17.420 | |
平均转出面积/hm2 | 0.025 | 0.029 | 0.041 | 0.155 |
注:转入(出)土地的比重即指该地区该类农户转入(出)土地的户数/该地区该类农户总数.
新窗口打开
2.3 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
由表1可以看出,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是各类农户最主要的耕地处置行为.在参与土地流转方面,纯农户选择转入耕地扩大规模的比重在政策实施后上升了约3%,转入面积有所增加,二兼农户及非农户选择转出耕地的比重显著上升,但在流转规模方面的变化不大,一兼农户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较小.从不同区域来看(见表2),东北地区的耕地资源丰富,适宜开展大规模经营,这一地区的纯农户转入土地的比例及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兼业农户外出务工的比重高,无暇兼顾农业生产,因此二兼户转出耕地的比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的一兼户转入耕地的比重在各类农户中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东部的一兼农户可以在家附近务工,在获得非农收入后选择转入耕地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3 模型选择及变量选择
3.1 模型选择
本文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假定农户是理性的,其以净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做出土地流转决策.土地,劳动和资本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要素,不同类型的农户在这些生产要素投入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土地产出不同,进而使得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10,11].对于由留守老人小孩组成的纯农户而言,其劳动能力弱,土地仅用来种植口粮,土地对其主要是起保障作用,因此其可能选择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对于生产经营大户型的纯农户而言,其更重视土地的生产性功能,更可能选择转入土地达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实现农业生产收益的净增长.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约束着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资本要素的投入[13],尤其是家庭现有的初始土地资源,种植结构等对农业生产中的种子,化肥,机械等资本要素的投入起到决定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营成本和收益,因此土地特征对农地流转起到重要影响.此外,土地流转行为不仅受到家庭内部资源禀赋的影响,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区特征和土地政策等方面.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包括是否流转和流转规模两方面:
(1)采用二元Logit模型来分析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具体模型如公式(1):
式中
(2)选用Tobit模型来分析农户的土地流转规模,具体模型如公式(2):
式中Y为观测到的被解释变量,即农户转入或转出土地的面积;
Table 3
表3
表3变量说明
Table 3Variable description
变量分类 | 变量名 | 变量解释 | 平均值 | 标准差 |
---|---|---|---|---|
因变量 | ||||
转入耕地 | 1=是,0=否 | 0.074 | 0.262 | |
转出耕地 | 1=是,0=否 | 0.068 | 0.251 | |
转入面积 | hm2 | 0.753 | 6.825 | |
转出面积 | hm2 | 0.251 | 1.713 | |
自变量 | ||||
家庭禀赋 | 家庭劳动力人数 | 3.220 | 1.310 | |
非农就业程度 | 非农劳动力人数/家庭劳动力人数 | 0.470 | 0.400 | |
户主年龄 | 年 | 51.150 | 10.570 | |
户主受教育程度 | 受教育年限 | 6.790 | 2.530 | |
土地特征 | 年初承包地面积 | hm2 | 7.230 | 11.100 |
地块数 | 土地细碎化程度 | 5.740 | 6.320 | |
种植经济作物 | 1=是,0=否 | 0.680 | 0.290 | |
地区特征 | 地势 | 1=平原,2=丘陵,3=山地 | 1.860 | 0.810 |
城市郊区 | 1=是,0=否 | 0.180 | 0.380 | |
经济发达程度 | 1=上等,2=中上等,3=中等,4=中下等,5=下等 | 2.800 | 0.860 | |
地区 | 1=东部,2=中部,3=西部,4=东北地区 | 2.450 | 1.030 | |
政策变量 | 土地流转政策 | 0=2003-2007年,1=2008-2011年 | 0.440 | 0.500 |
新窗口打开
3.2 变量选择
3.2.1 家庭禀赋家庭劳动力人数和非农就业程度反映了农户的劳动力结构,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非农就业程度越低意味着农户拥有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因此转入耕地扩大规模的可能性较大,转入的面积可能越多,转出耕地的可能性低[12];户主年龄可以反映其劳动能力和"念土情结";受教育程度高的户主更容易获得非农就业机会,转出耕地的可能性较大,但这样的户主可能更具产权意识,更倾向于地权的稳定,以期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14].
3.2.2 土地特征
年初经营耕地面积和地块数反映了农户的耕地资源禀赋.面积少的纯农户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可能转入耕地,转入规模也会更大,而面积多的二兼农户,非农户为了更好地从事非农工作可能转出耕地;地块数可以反映耕地细碎化程度,耕地细碎化会使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地块数多的农户可能会选择转入周边土地以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经济作物相对粮食作物更具收入增长效应,种植经济作物的纯农户,一兼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更大,但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多,缺乏农业劳动力且兼业程度高的农户可能会选择转出土地.
3.2.3 地区特征
丘陵,山地的耕地相对零散,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这些地区的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较低;城市郊区的非农就业机会多,农户转出耕地的可能性大,转出面积会更多[15],但城市郊区的耕地升值空间大,农户可能会选择保持现有耕地规模以期未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户一方面缺乏扩大经营规模的资本,另一方面其为了外出务工可能会转出耕地.中国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状况,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的农户耕地流转行为会存在差异[16].
3.2.4 政策变量
中国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试点推广土地流转,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及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也将存在一定的影响.
4 实证分析
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将107 081个样本户分成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和非农户,并运用STATA12.0软件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更好地引导农户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提供相关依据.4.1 对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相同的因素
从表4至表7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禀赋特征方面,户主年龄对各类农户转入土地及转入面积的影响系数为负,非农就业程度的影响系数为负,劳动力人数的影响显著为正,对转出土地的行为及规模的影响则相反,这说明在家庭劳动力人数多,劳动力年轻,非农就业程度低的情况下,各类农户都倾向于选择转入耕地,扩大生产规模.从土地特征来看,地块数对各类农户转入土地和转入面积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对于这一现象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地块数多的农户通过转入周边土地以整合家庭的土地资源来降低原有的细碎化程度,以方便后续的生产经营;二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农村也开展了一系列地块整理,土地互换的工作,各类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也会受这方面工作的影响.从地区特征来看,丘陵,山区等因素对农户转入土地的影响系数为负,对转出土地的影响系数为正,这是由于丘陵,山区的耕地资源质量对比平原地区相对较差,且耕地相对零散,耕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各类农户更倾向于转出土地,而不转入土地,因此所在地区的地势越崎岖农户越不可能转入耕地,而转出耕地的可能性明显较高,转出规模也随之增加.是否处于城市郊区这一变量对各类农户转出或转入土地的影响均为负,可能的原因是,位于城郊地区的各类农户为了保持耕地的稳定性以期将来获得更高收益,因此均倾向于选择保持现有耕种规模,不参与土地流转.4.2 对纯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不同的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劳动力人数对纯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影响不显著.耕地面积对纯农户转入土地面积的影响系数为0.262且高度显著,说明年初耕地面积越大的纯农户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实现规模农业,因此其转入耕地的面积也越大;是否种植经济作物对纯农户转入耕地的影响系数为正,并在1%水平上显著,原因是经济作物相对粮食作物更具收入增长效应,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纯农户转入更多的土地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以提高收入.经济落后地区的纯农户缺乏转入耕地的动机和资金,因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纯农户转入耕地及转入规模的影响系数均为负,这些地区的纯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及转入规模也较小.此外,中部和东北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具有农业生产的优势和传统,这些地区的纯农户转入耕地的可能性较高,转入面积也越大.从政策效果来看,政策因素对纯农户转入土地的行为及规模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国家推动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对纯农户转入耕地的行为和规模均产生积极的影响.4.3 对一兼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不同的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一兼农户转出土地的行为及规模影响系数均为负,说明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意识到保持土地的稳定性有利于未来的土地升值,因此其不倾向于转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对一兼农户转入土地或转出土地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可能的原因是,种植经济作物需要投入相对较多的劳动力,因此家庭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一兼农户会选择转入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来提高农业收入,而家庭劳动力资源匮乏的一兼农户则会选择转出土地.经济发达程度对一兼农户的影响与纯农户一致.西部地区的一兼农户更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土地流转市场发展不健全,耕地资源分散造成的.国家推动土地流转的政策对一兼农户转入耕地的行为和规模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这些政策对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Table 4
表4
表4纯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回归结果
Table 4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pure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自变量 | 转入耕地 | 转入面积 | 转出耕地 | 转出面积 | ||||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
家庭劳动力人数 | -0.032 | 0.031 | -0.769 | 0.757 | -0.023 | 0.049 | -0.182 | 0.343 |
户主年龄 | -0.023*** | 0.004 | -0.557*** | 0.087 | 0.004 | 0.006 | 0.037 | 0.041 |
户主教育 | 0.010 | 0.016 | 0.305 | 0.392 | 0.009 | 0.027 | 0.090 | 0.188 |
非农就业程度 | -0.317** | 0.137 | -0.395 | 3.160 | 0.702*** | 0.178 | 5.078*** | 1.324 |
耕地面积 | 0.001 | 0.003 | 0.262*** | 0.062 | -0.010* | 0.005 | -0.065* | 0.037 |
是否种经济作物 | 0.286*** | 0.079 | 0.822 | 1.891 | -0.168 | 0.127 | -1.148 | 0.898 |
地块数 | 0.084*** | 0.008 | 2.223*** | 0.155 | -0.012 | 0.015 | -0.070 | 0.010 |
丘陵 | -0.565*** | 0.094 | -16.030*** | 2.254 | 0.082 | 0.146 | 0.342 | 1.030 |
山区 | -0.600*** | 0.099 | -15.780*** | 2.388 | -0.110 | 0.165 | -0.976 | 1.148 |
是否是城市郊区 | -0.890*** | 0.119 | -19.880*** | 2.749 | -0.218 | 0.174 | -1.763 | 1.209 |
经济发达程度 | -0.301*** | 0.043 | -7.285*** | 1.052 | -0.103 | 0.073 | -0.600 | 0.494 |
中部 | 0.346*** | 0.124 | 6.127** | 2.983 | 0.269 | 0.179 | 1.870 | 1.294 |
西部 | 0.090 | 0.126 | 1.702 | 2.957 | -0.340* | 0.196 | -2.203 | 1.373 |
东北 | 0.968*** | 0.115 | 25.770*** | 2.809 | 0.169 | 0.188 | 2.714** | 1.304 |
政策 | 0.409*** | 0.074 | 12.730*** | 1.818 | 0.005 | 0.126 | -0.082 | 0.892 |
常数项 | -0.932*** | 0.296 | -32.740*** | 7.273 | -3.092*** | 0.507 | -28.660*** | 3.800 |
样本量 | 8 565 | 8 565 | 8 565 | 8 565 | 8 565 | 8 565 | 8 565 | 8 565 |
新窗口打开
Table 5
表5
表5一兼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回归结果
Table 5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type I part-time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自变量 | 转入耕地 | 转入面积 | 转出耕地 | 转出面积 | ||||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
家庭劳动力人数 | 0.066*** | 0.015 | 1.467*** | 0.240 | -0.105*** | 0.022 | -0.483*** | 0.119 |
户主年龄 | -0.015*** | 0.002 | -0.239*** | 0.030 | 0.005** | 0.003 | 0.028** | 0.014 |
户主教育 | -0.006 | 0.008 | -0.077 | 0.125 | -0.021** | 0.011 | -0.112* | 0.059 |
非农就业程度 | -0.148*** | 0.055 | -2.943*** | 0.903 | 0.190** | 0.077 | 0.968** | 0.427 |
耕地面积 | 0.001 | 0.001 | 0.217*** | 0.020 | -0.005* | 0.002 | 0.003 | 0.012 |
是否种经济作物 | 0.372*** | 0.047 | 2.723*** | 0.726 | 0.169*** | 0.064 | 0.784** | 0.342 |
地块数 | 0.068*** | 0.002 | 1.126*** | 0.039 | -0.005 | 0.004 | -0.034 | 0.024 |
丘陵 | -0.235*** | 0.045 | -6.166*** | 0.716 | 0.116* | 0.061 | 0.306 | 0.338 |
山区 | -0.364*** | 0.048 | -7.876*** | 0.762 | -0.234*** | 0.070 | -1.292*** | 0.374 |
是否是城市郊区 | -0.383*** | 0.060 | -6.778*** | 0.945 | -0.107 | 0.077 | -0.404 | 0.418 |
经济发达程度 | -0.118*** | 0.022 | -1.406*** | 0.351 | -0.167*** | 0.031 | -0.879*** | 0.167 |
中部 | -0.067 | 0.054 | -1.081 | 0.906 | -0.095 | 0.074 | -0.327 | 0.416 |
西部 | -0.469*** | 0.055 | -5.555*** | 0.897 | -0.205*** | 0.075 | -0.996** | 0.418 |
东北 | 0.297*** | 0.058 | 7.308*** | 0.945 | -0.312*** | 0.088 | -0.705 | 0.465 |
政策 | 0.137*** | 0.037 | 1.751*** | 0.591 | -0.049 | 0.053 | -0.343 | 0.287 |
常数项 | -1.922*** | 0.159 | -40.090*** | 2.618 | -2.307*** | 0.228 | -17.230*** | 1.287 |
样本量 | 37 606 | 37 606 | 37 606 | 37 606 | 37 606 | 37 606 | 37 606 | 37 606 |
新窗口打开
4.4 对二兼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不同的因素
如表6所示,在家庭禀赋方面,户主受教育程度对二兼农户转入或转出土地的影响系数均为负,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二兼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这是由于受教育程度高的户主更容易在非农部门获得工作机会,因此其不会转入耕地,同时这样的户主出于土地产权稳定性的考虑,因而也不会转出耕地.在耕地特征方面,年初家庭耕地面积对二兼农户转出土地的影响系数为0.027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年初承包地面积越多的二兼户越倾向于转出耕地,转出面积也越大,这是由于经营过多的耕地会影响其非农就业,理性的农户通过转出耕地来实现家庭收益的最大化;种植经济作物的二兼农户同一兼农户一样,其倾向于流转土地,流转规模也较大.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对二兼农户的影响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基本相同;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且地理位置偏僻,二兼农户的家庭劳动力更可能外出务工,因此其倾向于转出耕地,转出规模也较大,而东北地区的耕地资源丰富且质量高,部分二兼农户通过非农就业获得了扩大生产经营的资本,因此其可能选择转入耕地,转入规模也较大.土地流转政策对二兼农户转出土地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这些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二兼农户转出更多的土地.Table 6
表6
表6二兼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回归结果
Table 6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type II part-time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自变量 | 转入耕地 | 转入面积 | 转出耕地 | 转出面积 | ||||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
家庭劳动力人数 | 0.048*** | 0.016 | 0.226*** | 0.073 | -0.020 | 0.014 | -0.070 | 0.051 |
户主年龄 | -0.018*** | 0.002 | -0.086*** | 0.010 | 0.009*** | 0.002 | 0.032*** | 0.007 |
户主教育 | -0.033*** | 0.008 | -0.144*** | 0.039 | -0.020*** | 0.007 | -0.087*** | 0.027 |
非农就业程度 | -0.207*** | 0.054 | -1.194*** | 0.254 | 0.174*** | 0.047 | 0.487*** | 0.178 |
耕地面积 | -0.011** | 0.005 | 0.060*** | 0.012 | 0.027*** | 0.003 | 0.141*** | 0.009 |
是否种经济作物 | 0.459*** | 0.050 | 1.669*** | 0.222 | 0.384*** | 0.041 | 1.127*** | 0.151 |
地块数 | 0.030*** | 0.002 | 0.175*** | 0.011 | -0.029*** | 0.004 | -0.103*** | 0.013 |
丘陵 | 0.072 | 0.049 | -0.082 | 0.226 | 0.105** | 0.043 | 0.148 | 0.159 |
山区 | -0.103* | 0.054 | -0.703*** | 0.246 | 0.027 | 0.047 | 0.017 | 0.175 |
是否是城市郊区 | -0.613*** | 0.064 | -2.150*** | 0.275 | -0.168*** | 0.048 | -0.684*** | 0.177 |
经济发达程度 | -0.072*** | 0.024 | -0.264** | 0.112 | 0.003 | 0.021 | 0.022 | 0.078 |
中部 | -0.154*** | 0.051 | -0.772*** | 0.242 | 0.063 | 0.047 | 0.138 | 0.176 |
西部 | -0.441*** | 0.058 | -1.849*** | 0.268 | 0.248*** | 0.050 | 0.900*** | 0.187 |
东北 | 0.218*** | 0.073 | 1.932*** | 0.328 | 0.024 | 0.068 | 0.854*** | 0.240 |
政策 | 0.080 | 0.040 | 0.557 | 0.185 | 0.188 | 0.034 | 0.720*** | 0.130 |
常数项 | -1.835*** | 0.172 | -11.910*** | 0.821 | -3.350*** | 0.154 | -14.250*** | 0.604 |
样本量 | 51 703 | 51 703 | 51 703 | 51 703 | 51 703 | 51 703 | 51 703 | 51 703 |
新窗口打开
4.5 对非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不同的因素
如表7所示,从家庭禀赋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其转出土地的影响系数为负,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非农户越不倾向于转出耕地,转出规模也越小,这是出于产权稳定性和未来耕地增值的考虑.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农户,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对非农户转入土地的影响系数为负,对转出土地的影响为正,这是由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低的非农户为了更方便地外出务工,其越可能转出耕地,转出规模也越大.中部地区的非农户倾向于不转入土地,东北地区的非农户转出耕地的面积更多.土地流转政策对非农户转出土地的行为及规模的影响系数均为正,说明这些政策对非农户转出土地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Table 7
表7
表7非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回归结果
Table 7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non-farm farmers' land transfer behavior
自变量 | 转入耕地 | 转入面积 | 转出耕地 | 转出面积 | ||||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系数 | 标准误 | |
家庭劳动力人数 | 0.093* | 0.051 | -0.920* | 0.504 | 0.023 | 0.023 | 0.284*** | 0.108 |
户主年龄 | -0.013* | 0.007 | -0.004 | 0.070 | -0.003 | 0.003 | -0.017 | 0.015 |
户主教育 | -0.022 | 0.028 | -0.079 | 0.264 | -0.044*** | 0.012 | -0.170*** | 0.057 |
非农就业程度 | -0.690*** | 0.184 | -2.776 | 1.802 | 0.672*** | 0.093 | 2.280*** | 0.417 |
耕地面积 | -0.038** | 0.019 | 1.359*** | 0.057 | 0.087*** | 0.007 | 0.340*** | 0.019 |
是否种经济作物 | 0.695*** | 0.142 | 7.504*** | 1.356 | 0.273*** | 0.061 | 1.970*** | 0.288 |
地块数 | 0.046*** | 0.010 | 0.512*** | 0.137 | -0.169*** | 0.015 | -0.355*** | 0.041 |
丘陵 | -0.365** | 0.167 | -2.432 | 1.539 | 0.386*** | 0.073 | 0.375 | 0.334 |
山区 | -0.321* | 0.186 | -4.542** | 1.800 | 0.251*** | 0.084 | 0.052 | 0.390 |
是否是城市郊区 | -0.748*** | 0.186 | -8.641*** | 1.776 | -0.535*** | 0.075 | -2.383*** | 0.350 |
经济发达程度 | -0.147* | 0.077 | -1.990*** | 0.749 | 0.208*** | 0.033 | 1.064*** | 0.155 |
中部 | -0.353* | 0.184 | -8.742*** | 1.719 | -0.013 | 0.076 | 0.223 | 0.365 |
西部 | 0.0137 | 0.187 | -6.584*** | 1.782 | 0.101 | 0.086 | 0.773* | 0.405 |
东北 | 0.282 | 0.233 | -11.66*** | 2.220 | -0.220 | 0.114 | 3.413*** | 0.490 |
政策 | -0.037 | 0.139 | -1.426 | 1.341 | 0.248*** | 0.060 | 1.325*** | 0.284 |
常数项 | -2.217*** | 0.580 | -34.930*** | 5.703 | -2.216*** | 0.266 | -12.630*** | 1.253 |
样本量 | 9 207 | 9 207 | 9 207 | 9 207 | 9 207 | 9 207 | 9 207 | 9 207 |
新窗口打开
5 结论与启示
中国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城镇化和工业化迅速推动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这改变了农户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环境,为农户分化提供了最重要的背景,使农户表现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非农户"的转化过程.以往研究着重探讨农户分化程度,兼业程度与土地流转的关系,但没有形成定论,而且多数研究都是探讨兼业程度或农户分化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整体影响,没有考虑分化后不同类型农户在家庭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其土地流转行为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通过使用覆盖全国的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及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保持现有耕种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的主要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兼业化程度高的农户是否参与土地流转主要受其家庭劳动力结构和耕地资源禀赋影响.
(2)从家庭禀赋来看,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非农就业程度越低,户主年龄越小的各类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转入土地,转入面积也越大,反之其越倾向于转出土地,转出面积也越大.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其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即使参与流转,其流转面积也越小.
(3)从土地特征来看,地块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转入土地而不转出土地,且地块数越多的农户转入面积也越大.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家庭土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越易转出土地,且转出规模也越大.
(4)从地区特征来看,所在地区的地势越崎岖农户越倾向于转出土地,而不转入土地,而转出耕地的可能性明显较高,转出规模也随之增加.位于城郊地区的各类农户均倾向于选择保持现有耕种规模,不参与土地流转.所在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越低,纯农户,兼业农户越倾向于选择保持现有耕种规模,不参与土地流转,即使参与流转其流转规模也较小,但非农户则会选择转出耕地,土地的转出规模也越大.
(5)土地流转政策对不同类型的农户产生了差异性的政策效果,其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的转入土地的行为及规模,非农户转出土地的行为及规模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对二兼户的政策效果则体现在其转出规模上.
据此,政府应鼓励家庭劳动力少,非农就业程度较高,耕地资源丰富的二兼户和非农户积极地转出土地,促进家庭劳动力多,户主处于青壮年时期的纯农户和一兼户积极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同时,政府应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对这些地区的种粮大户进行补贴鼓励其扩大经营规模.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 [J]. , |
[2] | [J]. , [J]. , |
[3] | [J]. , [J]. , |
[4] | [J]. , [J]. , |
[5] | [J]. , [J]. , |
[6] | [J]. , [J]. , |
[7] | [J]. , [J]. , |
[8] | [J]. , [J]. , |
[9] | [J]. , [J]. , |
[10] | [J]. , [J]. , |
[11] | [J]. , [J]. , |
[12] | [J]. , [J]. , |
[13] | [J]. , [J]. , |
[14] | [J]. , [J]. , |
[15] | [J]. , [J]. , |
[16] | [J]. , [J]. , |
[17] | |
[1] | [J]. ,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