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灰石分布普遍,由于含有丰富的有用元素(F、Cl、S、Fe、Mn、Sr、REE)和同位素(Sr、Nd、O),已被广泛应用于示踪岩石成因。众多实验岩石学和矿床实例研究结果揭示出磷灰石结构和成分极易受到中高温(300℃-900℃)流体(包括卤水相流体、H2O-CO2流体、酸性流体)的改造,但对低温流体(<300℃)是否可以显著改变和影响磷灰石结构和Sr同位素,目前仍不清晰,相关研究将直接影响利用磷灰石组成探讨岩石成因及示踪中高温流体的可靠性。
前期研究揭示中亚造山带西段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矿岩体普遍受到低温富水柱沸石脉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斑岩成矿系统学科组曹明坚副研究员等对岩体主要岩性(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精细的矿物结构、原位微区成分和同位素研究。
他们通过柱沸石-方解石脉体和早期石英-硫化物脉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早阶段绿泥石形成温度,综合约束柱沸石有关流体为低温流体(190℃-260℃)(图1)。受到柱沸石脉体强烈改造岩石中锆石(U-Th)/He年龄为296.7±7.3 Ma,明显年轻于锆石U-Pb年龄(~320 Ma),指示柱沸石流体形成时代为~290 Ma。
图1 (a)包古图柱沸石-方解石脉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过程;(b)早阶段绿泥石形成温度和石英-硫化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直方图
他们首次利用原位LA-MC-ICPMS和TIMS两种方法,对柱沸石、磷灰石和全岩开展了Sr-Nd同位素分析,同时综合对比各阶段矿物(斜长石、榍石、绿帘石)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显示,受柱沸石低温流体影响的磷灰石显示出岩体到柱沸石过渡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中Sr同位素改造最为明显(图2)。同时,阴极发光图像明确指示磷灰石受到流体的改造,具有典型的溶解和再沉淀特征(图3),其中再沉淀的磷灰石显示出绿的荧光特征,具有类似柱沸石的Sr同位素组成,而未发生溶解的磷灰石具有蓝色的荧光特征,具有类似全岩的Sr同位素组成。结果明确显示,磷灰石结构和同位素(尤其是Sr)受到低温流体的显著改造。
图2 (a-b)包古图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各阶段矿物(磷灰石、柱沸石、全岩、绿帘石、斜长石、榍石)Sr同位素直方图;(c)各阶段矿物Sr-Nd同位素组成
图3 包古图受到柱沸石脉体显著影响的样品(ZK209-68)磷灰石阴极发光照片及原位Sr同位素结果
该研究系首次探讨低温含水环境下磷灰石Sr同位素行为,且首次报道了柱沸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同时提醒我们:在岩浆-热液系统中,对受到热液叠加影响的样品,利用磷灰石组成探讨岩石成因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GR-Solid Earth。(Cao M*, Evans N J, Qin K, et al. Open apatite Sr isotopic system in low‐temperature hydrous regimes[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2019, 124: 11192-11203.DOI: 10.1029/2019JB018085)(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曹明坚等-JGR:低温含水环境下磷灰石Sr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岩石 结构
高一帆等-JGR: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岩石圈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自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陆陆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广泛的陆内变形。青藏高原东缘和东北缘是研究高原隆升、外向扩展及其与周边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然而,当前对该区域的壳幔变形模式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提出了中下地壳流、岩石圈垂向一致性变形等不同的端元模型。 详细的地震各向异性结构信息是认识该区域壳幔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武澄泷等-EPSL&BSSA:青藏高原中部印度岩石圈板片撕裂和地壳流对共轭走滑断层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碰撞挤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青藏高原,多项研究认为印度岩石圈板片向北已俯冲至青藏高原中部,然而其俯冲的角度和几何形态还存在较大争议。在印度板片俯冲的前缘的上方,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大型共轭走滑断层,该断层系统对印度与欧亚的南北向挤压以及高原的东西向拉张起到关键的协调作用,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建等-JGR: 地震波各向异性揭示的俯冲带地区岩石圈地幔变形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洋板块在洋中脊形成并发生扩张,最终通过俯冲作用消亡,俯冲过程与地震、火山及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密切相关。因此,对俯冲带的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演化及其动力学系统的有效途径。地震各向异性记录了俯冲系统的重要动力学信息,是窥测地球深部构造变形及物质循环的探针,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吕彦等-JGR:西北太平洋地区复杂的上地幔结构和变形
西北太平洋地区在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广泛的构造变形,是研究板块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区域。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在鄂霍次克板块和欧亚板块下俯冲,形成边缘海、扩张带和广泛分布的岛弧。然而,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该区域已有的层析成像结果仍然缺乏共识,了解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武澄泷等-EPSL:青藏高原中部下方印度岩石圈板片的撕裂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碰撞挤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青藏高原,多种地震学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印度岩石圈板片已俯冲至青藏高原中部,然而其俯冲的几何形态还存在较大争议。地震波速各向异性是地球内部形变场的直接证据,研究高原中部的各向异性可以为印度俯冲形态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提供约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段武辉等-EPSL:石笋记录的华北倒二冰消期的时间和结构特征
20世纪50年代,Emiliani首次将δ18O分析方法应用到海洋沉积物中,并根据海洋沉积物有孔虫δ18O记录率先提出第四纪存在多次冰期旋回。随后,越来越多的深海岩芯、黄土沉积以及冰芯等古气候记录证实了这种“锯齿状”冰期-间冰期旋回:从间冰期向冰期转换的过程是缓慢的,而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的过程却是迅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范兴利等-JGR:长白山火山及其邻区的高精度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
长白山是一座规模巨大的板内层状复式休眠活火山,自形成以来曾发生多次剧烈喷发,发生在公元946年的“千年大喷发”被认为是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大的火山喷发事件之一,其飘散的火山灰在日本北海道地区沉降了数厘米厚,甚至在北极格林兰的冰芯中都有记录。此后,长白山又在1413年、1668年、1702年和19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刘通等-CMP:在西藏蛇绿岩中寻找“消失的”新特提斯大洋中脊岩石圈
新特提斯洋是中生代以来位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和北半球欧亚大陆之间的古海洋,它的构造演化直接塑造了现今洋陆格局,因此一直是地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存在诸多争议,关键一点在于其大洋岩石圈是否保存于现今大陆之上,这也直接限制了我们对特提斯基本问题的理解,如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俯冲时代、俯冲机制、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苏斌等-JGR: 克拉通岩石圈地幔起源于洋中脊
克拉通是地球早期长期稳定的大陆,通常具有>200km的巨厚岩石圈地幔。这种古老而巨厚的岩石圈地幔是如何形成的,仍是地球早期演化过程中的未解之谜,与之关联的重要科学问题有:(1)地球早期是先有洋,还是先有陆?(2)地球早期大洋岩石圈地幔和大陆岩石圈地幔有没有成因联系? 对于克拉通岩石圈地幔起源,目前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宋鹏汉等-JGR:秦岭造山带中下地壳存在北东—南西向低速结构
秦岭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在中国的中央造山带中心,西连昆仑、祁连造山带,东连大别苏鲁造山带 (图1)。秦岭形成于三叠纪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和秦岭微板块之间的汇聚、俯冲和碰撞过程。此后,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秦岭的构造活动在中生代由东向西被重新激活。新生代,秦岭被部分卷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生长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