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地区在新生代期间经历了广泛的构造变形,是研究板块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区域。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在鄂霍次克板块和欧亚板块下俯冲,形成边缘海、扩张带和广泛分布的岛弧。然而,由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该区域已有的层析成像结果仍然缺乏共识,了解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地球动力学特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院重点实验室的吕彦副研究员、李娟研究员与刘丽军教授、赵连锋研究员等,使用发展的地震波速度与各向异性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地幔顶部高精度的Pn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图像(图1),获得了较前人明显不同的成像新发现,为研究板块俯冲、地幔对流过程以及火山和弧后盆地下的结构提供了新的地震学依据。
研究揭示了日本海盆下方的低速异常,其空间范围与海洋地壳的分布相对应。结果表明30-15 Ma的年轻洋壳以下地幔顶部的P波速度比正常情况低4%-5%,这为研究洋中脊两侧地震波速度变化提供了新的地震学基础。前人成像研究中,日本以西大尺度的低速图像是其它方法相对低的成像分辨率造成的。Pn各向异性为研究该地区的动态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太平洋和菲律宾海俯冲带地区的Pn快波方向与碰撞边界平行,这种各向异性模式源于活动岛弧火山下占主导地位的B型橄榄石。在日本列岛的西部和西北部,Pn各向异性的快速方向总体上垂直于最近的沟槽,这种沟槽垂直快波方向显示了俯冲主导地幔流动诱导的橄榄石的晶格优选取向。目前日本海盆下方E-W的Pn快波方向表明橄榄石的晶格取向由海盆停止扩张后俯冲主导的地幔对流过程重新排列(图2)。
图1 西北太平洋地区地幔顶部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结构
图2 西北太平洋地区动力学过程示意图
该项研究提供了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地幔结构和变形的更多细节,也展示了发展的Pn波速度与各向异性成像方法的独特优势。
研究成果发表于JGR。(Lü Y, Li J, Liu L J, et al. Complex uppermost mantle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beneath the Northwest Pacific region[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 DOI:10.1029/2019JB017356)(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吕彦等-JGR:西北太平洋地区复杂的上地幔结构和变形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地球 过程
郭正府等-Geology: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岩浆活动的转型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不仅影响了欧亚大陆的构造格局,还对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般认为,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但要弄清楚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地球动力学的演变过程,尚有很多关键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如“印度大陆岩石圈能俯冲到什么深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毛亚晶等-CMP:斜方辉石内部环带揭示铜镍矿床的岩浆就位与结晶过程
矿物环带结构与组分记录岩浆成分变化、结晶条件和冷却历史等重要成矿信息。通常,在冷却速率相对较大的玄武质火山岩中,橄榄石和辉石呈斑晶产出且发育成分环带,记录了岩浆喷发前的地质过程;而在冷却速率较慢的侵入岩中,橄榄石和辉石呈堆晶相产出且缺乏成分环带。扩散平衡往往使堆晶橄榄石与辉石的成分均一化。受限于缺少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赵勇等-GRL: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中国东北部新生代玄武岩形成过程中的流体作用
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出露新生代玄武岩(图1),对于其成因,特别是其形成过程中的流体作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是否有流体作用以及流体的来源。 前人的研究通常根据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传统地球化学指标(例如Ba/Th)来探究中国东北部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对于流体作用分别得出了不同的结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李玮等-JGR:滑坡链式灾害过程的地震学研究
滑坡作为山区最危险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基于现代高精度对地观测技术,通过对比分析滑坡前后的地形、地物变化特征,即可很好地重建滑坡的滑移距离、体积等基本参数。然而,灾害性大滑坡具有速度快、规模大、机制复杂等特征,传统方法难以对滑坡的动态过程进行实时观测,从而阻碍了对滑坡致灾过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姜磊等-Geology:是什么造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碳同位素负漂事件?
560-550 Ma年前,地球发生了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δ13C)负漂事件(Shuram事件),其δ13C值变化范围从-12‰至+5.9‰。对于Shuram事件的成因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 (Grotzinger et al., 2011):由于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发现了记录Shuram事件的地层,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李昌昊等-OGR&JAES:哈萨克斯坦阿克斗卡超大型斑岩铜矿浅部成矿过程及其指示作用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重要矿床类型之一,为世界提供着巨量的Cu(~80%)、Au(~20%)和其他伴生金属元素(如Re),并因其规模大、易开采、伴生元素丰富长期受到矿床学家们的关注。前人根据中-新生代斑岩铜矿的研究提出了较为成熟的斑岩铜矿浅部成矿过程理论,但对于古生代斑岩铜矿(如中亚成矿域)的浅部成矿过程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毛亚晶等-JP:矿物粒度分布对金川矿床硫化物富集过程的指示
不论是造山带还是克拉通背景的铜镍矿床,硫化物往往赋存于富橄榄石的小岩体中。经典的堆晶理论认为橄榄石堆晶岩是岩浆房中橄榄石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在底部堆积形成的,也有****提出堆晶岩可以在岩浆房边部原地成核并生长形成。两种成因机制均基于大型层状岩体的研究提出,经历了几十年的争论质疑与反复验证,至今仍未有定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曹明坚等-EG&JP:菲律宾Baguio矿集区和黑山斑岩铜矿深部岩浆过程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斑岩铜(金)矿床是全球铜、金的重要来源,研究其深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斑晶(如斜长石和角闪石等)形成于深部岩浆房,因此可用来探讨深部岩浆过程,已在火山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受到高温成矿流体的改造,许多矿物斑晶发生了明显的蚀变,加上多期岩相发育,至今一直缺少对其深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姚卓森等-AM:构造背景对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分配行为的控制作用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富含Cu、Ni的硫化物矿床,可用于区域构造演化和岩浆过程示踪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最初人们认为其形成于裂谷环境,而后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中不混溶硫化物液滴的熔离和汇聚作用,多与地幔柱作用及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事件有关。近年来,伴随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高佳维等-JGR:地球磁尾电流片拍动的新机制
夜侧的地磁场会被太阳风拉伸形成“磁尾”。磁尾上、下部分磁场近似反向,其赤道附近磁场反向过渡的区域被称为磁尾电流片。地球磁尾电流片是磁层物理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也是地磁扰动的激发区域,因此通常不是处于静态,而是处于上下摆动,或“拍动”状态。 作为一种重要的磁层能量释放过程,磁尾电流片的拍动现象正吸引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