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富含Cu、Ni的硫化物矿床,可用于区域构造演化和岩浆过程示踪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最初人们认为其形成于裂谷环境,而后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中不混溶硫化物液滴的熔离和汇聚作用,多与地幔柱作用及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事件有关。近年来,伴随着中亚造山带中一系列小岩体型岩浆铜镍矿的相继发现,铜镍矿与构造背景间的内在联系日益模糊。幔源岩浆应该具有怎样的属性才能更有利于形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或者说,地幔部分熔融在岩浆铜镍矿床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迄今对这一过程的认知均基于Naldrett(2011)建立的原始地幔等压批式熔融模型(图1),其中幔源岩浆中的Ni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Cu、Pt和Pd则主要受地幔中残余硫化物相的控制(当硫化物完全耗尽时达到极大值,随后逐渐降低)。该模型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已经运用于众多矿床的解释之中。但是,地幔部分熔融受源区成分和热力学状态、熔融类型和机制、温压条件、以及挥发组分含量等众多因素的控制,这些因素不仅控制着地幔部分熔融的程度和产物,而且在不同构造背景(洋中脊、地幔柱和俯冲带)下有着不同的呈现,已有的等压熔融模型显然无法精细刻画元素的分配行为。
图1 针对Ni、Cu、Pd和Pt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分配行为的既有认识(Naldrett, 2011)
为清晰厘定不同因素(温度、压力、含水量以及地幔的热力学状态)对原始幔源岩浆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姚卓森博士与其导师秦克章研究员及加拿大卡尔顿大学James E. Mungall教授,针对地幔部分熔融生成初始岩浆这一个过程,采用热力学模拟的手段探究不同构造背景对于Ni和Cu元素分配行为的控制作用,首次建立与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相关的地幔部分熔融正演模型(图2)。
图2 Ni和Cu元素在洋中脊、地幔柱、岩石圈地幔和俯冲带地幔楔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分配行为
他们的研究发现主要如下:
(1)洋中脊和地幔柱背景下,地幔减压熔融所产生的熔体中镍元素的含量随着熔融程度增加而递减,与既有认识截然相反,因为减压熔融中温度、压力下降以及熔体中MgO含量的降低都会导致分配系数升高。而俯冲带地幔楔等压条件下的加水熔融中,较高温度可促进更多的镍释放进入熔体。原始岩浆中镍元素的含量与其所处的构造背景间有着密切联系:Ni俯冲带(100 ppm -300 ppm)< Ni洋中脊(320 ppm -450 ppm)< Ni地幔柱(500 ppm -1300 ppm)。
(2)地幔熔融中铜元素的分配行为也不同于现有认识,在深部地幔的减压熔融和等压熔融过程中铜元素含量并不完全受控于硫化物的耗尽与否,且俯冲带与斑岩铜矿间的密切联系并不来自于源区的部分熔融过程。另一方面,源区含水量仅对原始岩浆中金属元素含量产生微弱影响。
(3)地幔柱熔融过程中,熔体中镍元素含量主要受控于压力大小,因此上覆较厚岩石圈更有利于产生富镍熔体(Deep Melting = Good Ore Potential)。同时,地幔潜能温度愈高,生成熔体中 MgO和Ni含量愈高。而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对于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中混合岩浆内金属元素含量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提升作用。
该研究工作纠正了等压批式熔融模型的简化与误导,首次全面而细致地描绘了Ni和Cu元素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分配行为,极大地更新了现有认识。
研究成果发表于American Mineralogist, 并被推荐为“Notable paper”。(Yao Z S, Qin K Z, Mungall J E. Tectonic controls on Ni and Cu contents of primary mantle-derived magmas for the formation of magmatic sulfide deposits[J]. American Mineralogist, 2018, 103(10): 1545-1567.)(原文链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姚卓森等-AM:构造背景对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分配行为的控制作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过程 矿床
田恒次等-GCA:Mg同位素揭示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相关的深部碳循环过程
深部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板片俯冲将地表的沉积碳酸盐岩带入到深部地幔,火山活动把深部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地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碳酸盐岩在深部地幔的储存位置是核心问题,它决定了再循环碳的滞留时间。例如,在岛弧地区,俯冲深度大概<120 km,主要是富Ca方解石的溶解,其滞留时间只有5-1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钟俊等-ApJL:水星空间的强驱动磁场重联过程
磁场重联是天体物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量快速释放的基本物理过程,也是太阳风向行星磁层传输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机制。由于行星空间内部环境及太阳风条件的差异,太阳风通过磁场重联控制行星磁层的程度迥异,研究不同行星的磁场重联对于检验和深入理解地球磁层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梳理行星磁层的一般变化规律,探索系外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高新勃等-QSR:成壤过程中赤铁矿生成的主控气候要素
古气候要素的定量重建是古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土壤磁学性质与气候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古土壤古气候要素定量重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过去学术界对我国北方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土壤磁学性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定性-半定量古气候重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很多****对土壤磁学的兴趣从亚铁磁性矿物转向赤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申萍等-GR:中亚成矿域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和成矿模式新认识
斑岩型铜矿床为世界提供了大部分的铜而备受关注。世界上环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等三大成矿域均发育斑岩铜矿床。前人已对太平洋和特提斯成矿域的斑岩铜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普遍认为,大型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厚的下地壳有关,成矿岩浆主要为埃达克质岩浆,成矿岩浆源于地幔楔、俯冲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刘传周等-Geology:贵金属元素Os在俯冲脱水过程中的活动性
物以稀为贵,地球早期发生核幔分离时,部分元素随着铁镍合金进入地核,从而造成它们在硅酸岩地球(包括地幔和地壳)中的含量极低,因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元素,包括Os和其它七个元素(即Ir, Ru, Rh, Pt, Pd, Ag和Au)。相对于硅酸岩相,这八个元素加上元素Re都强烈倾向于进入金属相和硫化物相,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佳敏等-CMP:独居石在泥质麻粒岩等温降压过程中的行为
独居石是应用于造山带高级变质岩石定年的一种重要副矿物((Ce, La, Th)PO4),它在高温变质和深熔过程中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年龄环带。但是对其成因解释,尤其是建立变质反应和独居石变质年龄/成分的关系,一直是一项挑战。基于此研究背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佳敏博士后及其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晓群组与合作者研究揭示人类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2020年5月7日,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retina identifie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nd species-specific mechanisms control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生命活动的中心法则是由遗传物质DNA转录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理功能。然而,细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细胞)内还存在着大量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被称为非编码RNA。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等关键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以及疾病发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周政课题组揭示DSB修复过程中SHLD3招募REV7的分子机制
2019年12月3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政课题组与美国克利夫兰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 的Zihua Gong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for shie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卫涛涛、李明等应用单分子技术解析促凋亡蛋白tBid引发膜通透的动力学过程
2019年10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卫涛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明课题组题为“Detection of tBid Oligomerization and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by Graphene-Bas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