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造山带还是克拉通背景的铜镍矿床,硫化物往往赋存于富橄榄石的小岩体中。经典的堆晶理论认为橄榄石堆晶岩是岩浆房中橄榄石通过重力沉降作用在底部堆积形成的,也有****提出堆晶岩可以在岩浆房边部原地成核并生长形成。两种成因机制均基于大型层状岩体的研究提出,经历了几十年的争论质疑与反复验证,至今仍未有定论。铜镍矿床相关的小岩体,与大型层状岩体具有显著的侵位与冷却过程差异,且大量硫化物往往只在小岩体相关的橄榄岩中聚集。小岩体中橄榄石堆晶岩的形成机制探讨较少,且硫化物富集过程仍不清晰,亟待开展相关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的金川矿床作为世界第三大镍矿,是小岩体成矿的典型,其成矿过程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针对该科学问题,矿产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毛亚晶博士后和合作导师秦克章研究员、Steve J. Barnes研究员,与长安大学段俊、焦建刚、CSIRO的Belinda M. Godel等合作,选择金川铜镍矿床,开展了橄榄石与硫化物的粒度分布特征研究,通过矿物粒度分布这一新的视角,探讨金川矿床的橄榄石堆晶过程与晶间硫化物的富集机制(图1)。研究者借助X射线荧光扫描(XRF)图像与显微镜照片复原了橄榄石的边界和形态,统计了16件不同硫化物含量样品中几万颗橄榄石颗粒的形态和粒度分布特征(包括面积、长轴长与晶体方向、空间位置等),发现金川两个岩体(I号和II号)具有截然不同的橄榄石粒度分布特征(CSD分布图,图2左)和空间分布特征(SDP图解,图2右)。粒度特征指示其I号岩体橄榄石经历了次生生长和压实作用并可能存在两期成核生长事件(折线型CSD),指示II号岩体橄榄石以原地次生加大为主且只存在一期成核生长事件。这些特征暗示橄榄石以当前岩浆房结晶为主。更为重要的是,单斜辉石包裹的橄榄石(较晚成核)与其它堆晶的橄榄石(较早成核)具有相同的成核密度和结晶条件,说明早期堆晶与晶间熔体中结晶的橄榄石具有相同的结晶条件。据此,研究者推断金川橄榄岩中大部分橄榄石形成于就地结晶与晶间生长(图3)。
图1 金川矿床I号岩体和II号岩体海绵陨铁状矿石照片(上)与通过XRF扫描图像还原的橄榄石颗粒分布图(下),海绵陨铁状矿石是橄榄岩赋矿矿床的典型矿石
图2 金川矿床I号岩体和II号岩体橄榄石的粒度分布图解(左,CSD图解,详见Marsh et al., 1988),与橄榄石空间分布图解(右,SDP图解,详见Jerram et al., 1996)
研究者系统对比了金川矿床不同矿体中不同硫化物含量矿石的橄榄石粒度特征,发现橄榄石的粒度大小、分布与硫化物含量无关,且不同硫化物含量的矿石具有相同的橄榄石粒度特征(图2左),指示海绵陨铁状矿石的橄榄石晶间原来为硅酸盐熔体填隙,而橄榄石结晶之后硅酸盐熔体被硫化物熔体所取代。硫化物的3D扫描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绝大部分硫化物均以连通的不规则状为主,表明硫化物在晶体间具有极强的运移能力。根据这些观测结果,研究者提出了金川海绵陨铁结构矿石可由硫化物置换晶间硅酸盐熔体而成(图3)。该认识不同于矿浆贯入模式,暗示成矿并不需要携带巨量硫化物的岩浆,指示硫化物矿浆并不一定从深部贯入到浅部岩浆房,而更可能由晶间连通的硫化物熔体向下贯入到岩体—围岩接触带、围岩裂隙等薄弱部位而成。这一认识预示海绵陨铁状矿石与成矿构造恢复可用于指示块状矿体的可能产出部位。
图3 海绵陨铁状矿石形成过程模式图:在橄榄石结晶之后,晶间连通的硫化物熔体通过重力作用向下压滤运移并置换晶间的硅酸盐熔体形成海绵陨铁状矿石
该研究对于金川矿床以及其它铜镍矿床具有以下几方面指示:
(1)XRF扫描结合镜下观测是矿物粒度分析的有效方法,可以应用于弱蚀变岩石的粒度特征还原;
(2)堆晶过程与原地结晶在金川橄榄岩形成中都起作用,但以原地结晶与晶间生长为主;
(3)金川海绵陨铁状矿石由硫化物熔体置换晶间硅酸盐熔体形成,块状贯入矿可由晶间聚集的连通状硫化物熔体通过重力作用侵位于构造薄弱部位而成。
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Petrology。(Mao Y J, Barnes S J, Duan J, et al.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Olivines and Sulphides in the Jinchuan Ni–Cu Sulphide Deposit: Evidence for Sulphide Percolation in a Crystal Mush[J]. Journal of Petrology, 2018, 59(9): 1701-1730. DOI:10.1093/petrology/egy077)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毛亚晶等-JP:矿物粒度分布对金川矿床硫化物富集过程的指示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30
相关话题/矿床 过程
曹明坚等-EG&JP:菲律宾Baguio矿集区和黑山斑岩铜矿深部岩浆过程及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斑岩铜(金)矿床是全球铜、金的重要来源,研究其深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斑晶(如斜长石和角闪石等)形成于深部岩浆房,因此可用来探讨深部岩浆过程,已在火山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受到高温成矿流体的改造,许多矿物斑晶发生了明显的蚀变,加上多期岩相发育,至今一直缺少对其深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姚卓森等-AM:构造背景对Ni和Cu元素在地幔部分熔融过程中分配行为的控制作用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超镁铁岩相关的富含Cu、Ni的硫化物矿床,可用于区域构造演化和岩浆过程示踪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最初人们认为其形成于裂谷环境,而后研究表明其形成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中不混溶硫化物液滴的熔离和汇聚作用,多与地幔柱作用及相关的大火成岩省事件有关。近年来,伴随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田恒次等-GCA:Mg同位素揭示俯冲带超临界流体相关的深部碳循环过程
深部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板片俯冲将地表的沉积碳酸盐岩带入到深部地幔,火山活动把深部碳以CO2的形式释放到地表,在这个循环过程中,碳酸盐岩在深部地幔的储存位置是核心问题,它决定了再循环碳的滞留时间。例如,在岛弧地区,俯冲深度大概<120 km,主要是富Ca方解石的溶解,其滞留时间只有5-10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钟俊等-ApJL:水星空间的强驱动磁场重联过程
磁场重联是天体物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量快速释放的基本物理过程,也是太阳风向行星磁层传输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机制。由于行星空间内部环境及太阳风条件的差异,太阳风通过磁场重联控制行星磁层的程度迥异,研究不同行星的磁场重联对于检验和深入理解地球磁层物理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梳理行星磁层的一般变化规律,探索系外行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高新勃等-QSR:成壤过程中赤铁矿生成的主控气候要素
古气候要素的定量重建是古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土壤磁学性质与气候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进行古土壤古气候要素定量重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过去学术界对我国北方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土壤磁学性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定性-半定量古气候重建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年来很多****对土壤磁学的兴趣从亚铁磁性矿物转向赤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申萍等-GR:中亚成矿域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和成矿模式新认识
斑岩型铜矿床为世界提供了大部分的铜而备受关注。世界上环太平洋、特提斯和中亚等三大成矿域均发育斑岩铜矿床。前人已对太平洋和特提斯成矿域的斑岩铜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普遍认为,大型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厚的下地壳有关,成矿岩浆主要为埃达克质岩浆,成矿岩浆源于地幔楔、俯冲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刘传周等-Geology:贵金属元素Os在俯冲脱水过程中的活动性
物以稀为贵,地球早期发生核幔分离时,部分元素随着铁镍合金进入地核,从而造成它们在硅酸岩地球(包括地幔和地壳)中的含量极低,因此它们被称为贵金属元素,包括Os和其它七个元素(即Ir, Ru, Rh, Pt, Pd, Ag和Au)。相对于硅酸岩相,这八个元素加上元素Re都强烈倾向于进入金属相和硫化物相,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佳敏等-CMP:独居石在泥质麻粒岩等温降压过程中的行为
独居石是应用于造山带高级变质岩石定年的一种重要副矿物((Ce, La, Th)PO4),它在高温变质和深熔过程中往往具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年龄环带。但是对其成因解释,尤其是建立变质反应和独居石变质年龄/成分的关系,一直是一项挑战。基于此研究背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佳敏博士后及其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30王晓群组与合作者研究揭示人类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2020年5月7日,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human retina identifies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nd species-specific mechanisms control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生物物理所合作研究揭示microRNA生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
生命活动的中心法则是由遗传物质DNA转录生成信使RNA,再由信使RNA翻译成蛋白质,从而完成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各项生理功能。然而,细胞(尤其是高等生物细胞)内还存在着大量不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被称为非编码RNA。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等关键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以及疾病发生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