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为刑事审限制度辩护——以集中审理原则之功能反思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为刑事审限制度辩护——以集中审理原则之功能反思为视角
于增尊;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针对废除刑事审限制度改采集中审理原则的建议,现有的回应主要从保留审限制度必要性的角度展开论述,缺乏对集中审理原则的正面检视。考察域外司法实践可知,集中审理原则并无明显的价值优势,不仅防范诉讼拖延、提高审判效率的功效未达,保障裁判者心证新鲜和判决公正的功能也遭到冲击。理性的做法,是在保留审限制度的基础上,吸收集中审理原则合理内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制。

关键词(KeyWords): 集中审理原则;;审限;;效率;;公正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于增尊;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万毅:“刑事审限制度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2]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3]叶肖华:“论集中审理原则在中国之采行——以刑事诉讼为视角”,载《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6期。[4]马静华:“刑事审限:存废之争与适用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5]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下册)》(各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蔡墩铭主编:《两岸比较刑事诉讼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7]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8]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9]宋英辉、孙长永、朴宗根等:《外国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0][美]伟恩·R·拉费弗、杰罗德·H·伊斯雷尔、南西·J·金:《刑事诉讼法》(上册),卞建林、沙丽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艾明:“实践中的刑事一审期限:期间耗费与功能探寻——以S省两个基层法院为主要样板”,载《现代法学》2012年第5期。[12]林俊益:“刑事准备程序中事实上之争点整理——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二〇四号判决析述”,载《月旦法学杂志》2007年第9期。[13][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第五版),张凌、于秀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4]陈运财:“《刑事妥速审判法草案》评释——由日本法之观点”,载《月旦法学杂志》2010年第2期。[15][德〗托马斯·魏根特著:《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6]武延平、刘根菊等编:《刑事诉讼法学参考资料汇编》(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7]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8][俄]K.Φ.古岑科主编:《俄罗斯刑事诉讼教程》,黄道秀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9]黄东熊、吴景芳:《刑事诉讼法论(上)》,三民书局2010年版。[20]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1]李荣耕:“简评新制定之刑事妥速审判法——以美国法制为比较”,载《法学新论》第40期。[22][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上卷),张凌、丁相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3]王兆鹏:“建构我国速审法之刍议——以美国法为参考”,载《台大法律论丛》第33卷第2期。[24]陈光中、沈国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25]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以刑事诉讼为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6]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以刑事诉讼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7]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28]谢德良:“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十戒’防止新的超期羁押”,载《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12月2日第4版。[29]徐朝阳:《中国古代诉讼法·中国诉讼法溯源》,吴宏耀、童友美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0]吴宏耀、种松志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百年》(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1]王梅英:“刑事审判之集中审理”,载林山田主持:《刑事程序法研讨会系列(一):刑事诉讼法改革对案》,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32]李知远:《刑事诉讼法释论》,一品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1 根据深圳市属3个看守所有关超期羁押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至2003年,侦查阶段的超期羁押率分别为16.42%、16.51 %、9.42%,审查起诉阶段超期羁押率分别为14.35%、20.14%、6.56%,审判阶段超期羁押率分别为52.91%、55.59%、43.38%。参见袁劲秋:“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7-28页。2 参见马静华:“刑事审限:存废之争与适用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张慧敏:“我国刑事一审审限问题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刘茜:“我国刑事一审审限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1 强化庭审对抗性与审判中心地位、探索羁押替代措施控制羁押适用率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重点。2 Janet BL Chan and Lynne Barnes,The Price of Justice?Lengthy criminal trials in Australia.Leichhardt:Hawkins Press,p.14(1995).1 RR Donnelley,The Modern Scottish Jury in Criminal Trials.Edinburgh:Scottish Government,p.29(2008).2 http://www.uscourts.gov/uscourts/Statistics/JudicialB usiness/2012/appendices/T02Sep12.pdf,最后访问日期:2014-05-02。3 See,Jason Payne,Criminal trial delays in Australia:Trial Listing Outcomes.Canberra: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pp.12(2007).4 RR Donnelley,The Modern Scottish Jury in Criminal Trials.Edinburgh:Scottish Government,p.29(2008).5 Markus Dirk Dubber,American Plea Bargains,German Lay Judges,and the Crisis of Criminal Procedure.Stanford Law Review,Vol.49,No.3,p.569(Feb.1997).6 Makoto Ibusuk,i“Quo Vadis?”:First Year Inspection to Japanese Mixed Jury Trial.Asian-Pacific Law and Policy Journal,Vol.12,p.38(2010).1 中值(median),又称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概念。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居于中间的数值即为中值。相比于平均值(average),中值受数据样本中极端(极大或极小)数值的影响更小,更能反映该组数据的中等水平。2 Dale Anne Sipes and Mary Elsner Oram,On Trial:The Length of Civil and Criminal Trials.Virginia:National Center for State Courts,p.19(1998).3 Id.,p.19.4 Gordon Van Kessel,Adversary Excesses in the American Criminal Trial.Notre Dame Law Review,Vol.67,no.3,pp.469-471(1992).5 Janet Janet BL Chan and Lynne Barnes,The Price of Justice?Lengthy criminal trials in Australia.Leichhardt:Hawkins Press,p.2(1995).6 Markus Dirk Dubber,American Plea Bargains,German Lay Judges,and the Crisis of Criminal Procedure.Stanford Law Review,Vol.49,No.3,pp.568-569(Feb.1997).1 Janet Janet BL Chan and Lynne Barnes,The Price of Justice:Lengthy criminal trials in Australia.Leichhardt:Hawkins Press,pp.1,51,52(1995).2 Thomas Church,Jr.,Alan Carlson,Jo-Lynne Lee,Teresa Tan,Justice Delayed:The Pace of Litigation in Urban Trial Courts.Virginia: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tate Courts,pp.14-15(1978).3 美、澳等英美法系国家对“审判”的定义与我国不同,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刑事审判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选择陪审团;开场陈述;证人作证与交叉询问;最后辩论;指示陪审团;陪审团评议和裁决。(http://criminal.findlaw.com/criminal-procedure/criminal-trial-overview.html)这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庭审阶段。因此为了对比的科学,必须将其“审判”时间和起诉至开庭的时间相加。4 英美正式审判程序耗时较长的问题,也得到“取消论”者的认可。如万毅教授认为,“在英美法系国家,只要进行正式程序开庭审理的案件,一般审理时间都拖得较长,尤其是一些比较有名的案件一般都长达数年”。但其进一步指出,“由于辩诉交易、罪状认否程序的存在,绝大多数案件已经先期分流,无须审理,因此总体上并不存在案件拖延的问题。”参见万毅:“刑事审限制度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笔者对此存有异议:首先,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实行法庭一次只审理一个案件直到终结的审判方式,因而实质上贯彻了集中审理原则。承认“只要进行正式程序开庭审理的案件,一般审理时间都拖得较长”,也就否定了集中审理原则的效率价值。其次,“绝大多数案件先期分流”能否与“开庭审理案件时间拖得较长”中和,进而换算出“总体上不存在案件拖延”的结论存在疑问,毕竟这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况且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防止正式审判程序进行过慢的问题,而不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整体效率,这一推导有偷换概念之嫌。如果承认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也就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扩大先期分流机制的适用即可,不必再引入集中审理原则。5 Makoto Ibusuki,Quo Vadis:First Year Inspection to Japanese Mixed Jury Trial.Asian-Pacific Law and Policy Journal,Vol.12,p.38(2010).1参见张慧敏:我国刑事一审审限问题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4页。1 http://jirs.judicial.gov.tw/FLAW/PrintF LAW02.asp?lsid=FL000872&ldate=19801103,最后访问日期:2014-06-02日。2 http://mywoojdb.appspot.com/j11x/j11x?id=795,最后访问日期:2014-06-02日。1沈德咏副院长在第六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相关话题/刑事 中国政法大学 程序 法学 学位论文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元照法学文库寻找新民法增订版
    元照法学文库 寻找新民法增订版 苏永钦; 1:政大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民法到了世纪之交,再度掀起了法典化与去法典化的争辩。荷兰民法典与俄罗斯民法典,一西一东,代表着资本主义西方社会和后社会主义东方社会两个新民法典的样板。中国海峡两岸刚好也兴起了重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集中管辖:一个反思性评论
    刑事诉讼集中管辖:一个反思性评论 张曙; 1: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近些年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频繁出现的集中管辖,虽有通过整合管辖资源以提升案件质量的制度目的,但其以案件数量决定案件管辖的内在逻辑进路,不符合管辖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合法性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晚清司法权概念考——以宪法学为视角
    晚清司法权概念考——以宪法学为视角 杨小敏; 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Abstract): "司法权"是清末西学东渐的舶来品。作为一个典型的宪法概念,司法权的内涵包括:其思想载体和宪政体制基础是三权分立;其追求的目标价值是保障人权;其经典含义是裁判权;其核心理念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程序与秩序:国际网购调整机制生成过程中的OArb
    程序与秩序:国际网购调整机制生成过程中的OArb 周立胜; 1:扬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作为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形式之国际网购,正在重塑着国际贸易结构。随着国际网购之兴盛而产生了OArb(在线仲裁)——它是一种根植于某种计算机网络、依托某一网站与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宪法学语境中的公共参与
    宪法学语境中的公共参与 魏健馨; 1:南开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宪法学语境中,公共参与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公共参与是宪政理论中人民主权原则从抽象到具体的现实转换。在公共生活领域,公共参与是启蒙公民性、培育公共精神的民主实践,促使社会成员从个体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自创生”系统论法学:一种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
    “自创生”系统论法学:一种理解现代法律的新思路 陆宇峰; 1:华东政法大学公民社会与法治发展比较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以"自创生"系统论法学重新诠释司法独立、程序正义、法律论证、法律移植等理论法学传统主题,探索软法治理、风险刑法、民法思维、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宪法学研究的“他山之玉”——读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
    宪法学研究的“他山之玉”——读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 苗泳;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摘要(Abstract): 刘禾是一位比较文学研究者,擅长跨文化、跨学科研究。其代表作,曾获得美国文学艺术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美国侵权法实体与程序(第七版)
    美国侵权法实体与程序(第七版) 小詹姆斯·A·亨德森;理查德·N·皮尔森;道格拉斯A.凯萨;约翰·A·西里西艾诺;王竹;丁海俊;董春华;周玉辉; 摘要(Abstract): 超越成文法经验享受判例法盛宴潘维大教授作序杨立新教授、陈聪富教授和陈现杰法官联袂推荐超越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主观程序正义对司法的意义
    主观程序正义对司法的意义 苏新建; 1: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与根据特定规范性标准来判定某个程序是否正义的客观程序正义不同,主观程序正义关注程序参加者或观察者对程序的主观感受,以及基于此对程序的公正性的评断。以民众对正义的感知和心理预期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再审程序改革检讨
    刑事再审程序改革检讨 李训虎; 1: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既往的刑事再审程序改革注重指导理念的革新、强化,聚焦于"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理念的批判与"依法纠错"理念的推行。然而,理念革新主导的刑事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