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激荡社会中的冷静思考者——读《忘山庐日记》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激荡社会中的冷静思考者——读《忘山庐日记》
韩丽雯;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2:北京印刷学院 摘要(Abstract):

<正>1901年11月《北京新闻汇报》登载了一篇文章,文章既指出新党观点的偏失,又指出旧党学说之弊,"旧党固未尽明新党所持之理,而新党亦大谬。……无父无君诚一群之内所不容者也。但我国数千年来偏重于君父而无臣无子,固大有弊。"[1]作者孙宝瑄在后来的日记中记录了其所持观点的缘由"一以救新旧两党之弊,一以平旧党之心,免新党之祸"[2]。孙君的用心良苦跃然纸上!这篇简短的文章辉映出孙君在整部《忘山庐日记》中的态度——冷静而又理性。整部著作孙君记录了1893年、1894年、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韩丽雯;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宝瑄:《忘山庐日记》,载于《北京新闻汇报》1901年11月。[2]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3]梁启超:“自由书·俾士麦与格兰斯顿”,载《饮冰室合集·专集》第2册2卷,中华书局1932年版。[4]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1孙宝瑄,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终年50岁。他的父亲诒经,是光绪朝户部左侍郎;兄宝琦,曾任清廷驻法、德公使暨顺天府尹等官,入民国后一度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其岳父李瀚章,即李鸿章之兄,任清两广总督。宝瑄以荫生得分部主事,继得保补员外郎,历工部、邮传部及大理院等职。民国初,任海关监督。(选自《忘山庐日记》前言第1页。)1“出使法国大臣孙上政务处书”,载《东方杂志》第1年第7期。1“人人有自主之权”是戊戌维新时期非常流行的对民权的解读,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到何启、胡礼垣,后来成为维新志士的共识,并得到广泛的传播。梁启超在《中国积弱在于防弊》一文中对其进行了解读,“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主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孙君在这里所使用的对民权的解读正是借用了维新派的民权观念。

相关话题/法学院 传播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社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企业产品责任“社会性”之探讨
    企业产品责任“社会性”之探讨 郑佳宁;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企业最基本的产品法律义务是生产或销售合格的产品,产品责任是保障这一基本法律义务得以实现的制度设计。随着企业在社会活动中地位的扩张,产品责任除了传统理论认定的民事责任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
    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 刘仁文;焦旭鹏;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厘清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与现代刑法的社会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是把握风险刑法真义的重要认识起点。风险社会理论有其内在的基本逻辑,借鉴既有的风险社会理论并认清中国风险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信息时代侵权作品传播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
    信息时代侵权作品传播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 于志强; 1: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摘要(Abstract): 侵权作品传统传播行为的定罪处罚标准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中的适用性,但信息时代的网络传播侵权作品行为不能照搬适用这一传统标准,传统标准的外延在传播行为新阶段或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试论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试论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侯登华; 1: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民事原告主体资格。在基本法+单行法模式下,社会组织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条件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在单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关于法律和社会科学的一种非典型性误读——与陈景辉先生商榷
    关于法律和社会科学的一种非典型性误读——与陈景辉先生商榷 王博阳; 1: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律中社会科学知识的广泛运用破坏了诠释法理学所构筑的"完美"体系。《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一文通过方法论的绑定批判,导致了对法律和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干分嫁娶”及其法律实践——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下的规则之治
    “干分嫁娶”及其法律实践——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下的规则之治 顾元;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干分嫁娶"是指中国古代违反辈份原则和亲属间名分的婚姻。干分嫁娶立法是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考察古代干分嫁娶的主要类型及其立法的历史变迁,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社会权保障视野下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转型
    社会权保障视野下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转型 姚国建;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社会权的保障依赖于国家的财政给付,包括财政给付的制度构建和资金给付。财政制度的价值选择、财政决策机制、财政收入分配取向以及财政给付责任在央地政府间的分配影响着公民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 何志鹏;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从历史发展上看,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辟了国家之间签订契约的可能,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则进行了全球性国际社会契约的两度试验。国际社会契约在各方面、各层次的实践凝聚了国家的共识,积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陈景辉; 1: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张吕好;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宪法是近现代国家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宪法以极具根本性的条文与结构形式,为国家政权规定一整套根本性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国家特定的政体与国家结构、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