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讨论”一词的中国语境与政治意涵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讨论”一词的中国语境与政治意涵
张劲;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正>"讨论"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语词。八二宪法经常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也部分地因为这样一个值得夸耀的缘由:宪法草案经过了一个最广泛、最深入、最持久的"讨论"过程。①在事实上,"讨论"已经成了中国不成文的宪法程序,而这个程序也是证明宪法本身的正当性或民主性的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劲;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据参加八二年宪法起草工作的王汉斌同志回忆,“在起草这部宪法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过8次会议讨论,宪法修改委员会召开过5次会议修改,其中3次是逐章逐节逐条讨论修改,并在全民中进行了4个月的讨论,才提请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参见《百年潮》杂志文章:“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一)——王汉斌访谈录”,2011年第2期;许崇德先生也评价说,1982年宪法序言“无论是从构思还是从其内容,修辞来评价,都称得上是高水平的佳作。它出自无数高人之手,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许崇德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0页。[2]相关史实参见:“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一)——王汉斌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第2期。[1]参见:“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一)——王汉斌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第2期。[1]笔者认为,中国的其他八个党派之所以合称“民主党派”,首先不是因为这些党派比共产党更具“民主色彩”,而是这八个党派的存在证明了共产党的“民主胸怀”。所以,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委员中有大量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就是宪法修改中党的民主精神的体现,也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一种尊重。还有一个不应该被忽略的细节是:既是共产党的老朋友也是民主人士重要象征的宋庆龄同志被任命为副主任委员,随后,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的决定》。或许是和健康原因有关(在宪法讨论的过程中,宋庆龄同志已经重病在身),从能够公开看到的报道及回忆文章中笔者没有看到宋庆龄同志在在宪法讨论中发表意见。宋庆龄同志在讨论中是否发表了意见,笔者不确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共产党人对民主人士的极大尊重。[2]参见:“彭真与现行宪法的制定——许崇德教授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第3期。[3]参见:“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一)——王汉斌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第2期。[1]秦前红:“从历史的基点中寻找中国宪政的真知——评韩大元教授《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第二版)”,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秦教授的观感是对五四宪法的“讨论”而发,笔者认为,八二宪法的“讨论”也与之大体相当。[2]参见:“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一)——王汉斌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第2期。[3]同上。[4]如人民日报社论《全民动员讨论宪法草案》(1982、4、29),光明日报社论《大家都来讨论宪法草案》(1982、4、28),解放日报评论员文章《积极认真讨论宪法修改草案》(1982、4、30),解放军报社论《认真学习和讨论宪法草案》(1982、4、29);其后一些学者亦在相关杂志报刊发表文章,积极配合动员人民参加宪法讨论,如张友渔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宪法草案为何要交全民讨论”(1982、5、12),再如蒋碧昆在湖北日报发表文章“全民讨论宪法草案的重要意义”(1982、6、10)。[5]“王汉斌系列访谈——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http://www.hafxw.cn/Article/rwzx/yxfxj/201104/201908.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2-08-28。[1][美]S·施拉姆:《毛泽东同人民的谈话》,转引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页。[2]参见:“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一)——王汉斌访谈录”,载《百年潮》2011年第2期。[3]据许崇德先生回忆,仅在西南边陲的贵州省,就组织了2286次讨论。呼和浩特制锁厂有位叫王银祥的工人给全国人大写信,提出了有关土地利用问题的四点建议。信寄出之后,他又怕邮递行程太慢,错过时间,第二天便赶到邮局,用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发了一封近200字的电报阐述自己的建议。全国人大宪法工作小组收到王银祥的建议后,决定采纳他意见中的一点。http://history.inewsweek.cn/story-34.html中国新闻周刊。最后访问日期:2012-08-10。[4]秦前红:“从历史的基点中寻找中国宪政的真知——评韩大元教授《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第2版)”,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虽然,秦前红教授是分析五四宪法,但八二宪法在这个意义上和五四宪法是相通的。[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2]彭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载《宪法学资料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3]刘政:“邓小平与1982年宪法制定”,载《上海人大》2006年第3期。[4]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肖蔚云:《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7]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9]王人博:“宪法的中国性——对五四宪法发生过程的一种解释”,载《润物无声——中国宪政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冯克利校,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相关话题/宪法 过程 历史 政法 福建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含义与意义: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
    含义与意义: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 门中敬; 1:青岛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对于公共利益的解释而言,宪法解释是主要的和根本的方法。而解释的目的在于,让公共利益的宪法解释与合宪性解释能够互相通融、协调一致。作为这两种解释方法的链接点,公共利益的含义和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从政法传统看中国的地方变通——以宅基地流转试验为切入点
    从政法传统看中国的地方变通——以宅基地流转试验为切入点 何博;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2:西南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法人类学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宅基地制度的关键在于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收取"暗税",在不挑战这一实质立法目的的情况下,地方的变通行为是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政法论坛》2011年总目录
    《政法论坛》2011年总目录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合宪性推定与塞耶谦抑主义——读《美国宪法原则的起源和范围》
    合宪性推定与塞耶谦抑主义——读《美国宪法原则的起源和范围》 王书成; 1: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塞耶(James Bradley Thayer,1831-1902)在美国历史上深深影响了包括霍姆斯、布兰代斯、法兰克福特等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从证据到事实——比较法视角的证明过程分析
    从证据到事实——比较法视角的证明过程分析 张弘; 1: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事实认定是证据裁判的基础。如果将事实认定的过程比作建筑一座大厦的话,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犹如构建事实大厦的砖块,证据规则作为一条主线,扮演合理、科学、正当化构建大厦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有利被告原则的历史重考与当代应用释疑
    有利被告原则的历史重考与当代应用释疑 何诗扬;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有利被告原则的产生是罗马法时期诉讼世俗化、诉讼国家化、诉讼正义化以及基督教的传播等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结果。罗马法渊源中存在着大量直接体现有利被告原则的条文,它们也同时成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马小红;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西方宪政在近代能够影响中国并在中国发展,首先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与近代宪政相契合的因素,自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半个世纪,中国社会对西方议会制度的探讨和逐步接受,说明中国传统对西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历史维度的亲属相盗立法论考
    历史维度的亲属相盗立法论考 鲁昕; 1: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中国,亲属相盗作为盗窃罪的特殊形式,自上古三代就开始为刑法所特别关注,其立法传承演变数千年,中断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亲属相盗立法,奠基于以"礼治"为基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政法论坛》2010年总目录
    《政法论坛》2010年总目录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在艺术和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对《解读宪法》的再解读
    在艺术和巫术之间的宪法解释——对《解读宪法》的再解读 陈林林;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美国宪法被认为有三个反民主的属性:宪法本身有意地包含了反民主的因素;宪法通过的方式,在今日看来并不民主;宪法最终由一个极不民主的法院来解释。①不过,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