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刑事和解与控辩协商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基于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274-276条的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刑事和解与控辩协商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基于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274-276条的分析
汪建成;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公诉案件中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订的一大亮点,然而与刑事和解相呼应的控辩协调制度并没有引起本次修订的足够重视。刑事和解与控辩协商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才能真正实现刑事案件的合理分流。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和解;;控辩协商;;衔接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汪建成;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刑事和解实证研究观点撷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4月卞建林教授发言。①第(1)(2)(3)(5)参见卞建林、封利强:“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载卞建林、王立主编:《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作者将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达成协议,并基于此对被追诉人刑事责任进行相关处置的制度界定为“刑事和解”,而将被追诉人与犯罪人之间达成意在解决刑事纠纷的协议的行为称为“刑事谅解”,分别对应本文所指的控辩协商和刑事和解。①参见陈光中:“传统和谐法律文化与当事人和解”,载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1年会论文集。②杨明、路军:“实体法‘出罪’授权模式之程序启示”,载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1年会论文集。[1]卞建林、封利强:“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载卞建林、王立主编:《刑事和解与程序分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葛琳:《刑事和解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冀祥德:《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白建军:《关系犯罪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5]玉秀、陈志辉合编:《不移不惑现身法与正义——许乃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贺许乃曼教授六秩寿辰》,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6]王一俊:《刑事和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7]黎宏:“刑事和解——一种新的刑罚改革理念”,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4期。[8]陈兴良:《陈兴良刑法学教科书之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9]冯仁强、谢梅英:“刑事和解‘反悔’行为的认定与处理”,载宋英辉主编:《刑事和解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0]宋英辉主编:《刑事和解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话题/刑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法学 程序 基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国际海商事公约的效力基础
    国际海商事公约的效力基础 胡绪雨; 1:南开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国际海商事公约制定,实质是功利主义的合目的理性需求而脱离了法律的价值立法,即采用实证主义,实际是把法律效力来源寄予主权者的命令,而由于不存在这种类似国家的主权者,因此,最终最大多数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近代法学期刊:司法改革的“推手”
    近代法学期刊:司法改革的“推手” 张仁善; 1: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近代法学期刊最主要的宏旨之一就是关注司法改革,倡导司法改革,反映司法改革成果,进而推进司法改革,成为描绘司法改革图景的平台,预测司法改革走向的风向标,司法主权的捍卫者,重大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无偿合同:民法学与社会学之维
    无偿合同:民法学与社会学之维 宁红丽;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作为典型合同体系例外和特别规则存在的无偿合同,无论在成立(生效)要件、终止方式,还是在债务人承担的义务标准等方面,其制度设计都与有偿合同迥异。制度差异的背后隐藏着对不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认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
    刑事诉讼认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 韩阳;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性制度知识、教义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刑事诉讼法哲学应当探讨的问题域和基本范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性知识和教义性知识的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学新品图书推荐
    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学新品图书推荐 摘要(Abstract): 高铭暄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完善高铭暄先生1981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为我国刑法学理论研究的"源头"性著作,集我国刑事立法理论研究之大成,承前启后,为后来者研究新中国刑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之质疑
    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之质疑 陈光中; 1: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共有9条规定中有"司法机关"一词,其含义均包括了公安机关,这种把公安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易延友; 1:清华大学法学院 2:清华大学证据法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无罪推定在证据法上的含义在于将证明责任分配于控诉方,其诉讼法上的含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约束政府权力,体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并非基于事实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完善的基本方向——以人权保障为重心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完善的基本方向——以人权保障为重心 闵春雷;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完善应当彰显人权保障的主旋律,并将这一立法目的贯穿始终。基于刑事诉讼活动的特殊力量对比关系,应特别需要加强对公权力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刑事和解价值之辩
    中国刑事和解价值之辩 曾友祥; 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在中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缺位,被害人财产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借助表面的提高诉讼效率、解决疑难案件、促进社会和谐的光环,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的改革探索。由于刑事和解恶化司法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证明困难解决体系视野下的刑事推定
    证明困难解决体系视野下的刑事推定 褚福民; 1: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Abstract): 变更待证事实方式、严格责任、阶梯型罪名体系都具有解决犯罪构成要件证明困难的功能,它们与刑事推定一起构成解决犯罪构成要件证明困难的体系,三种方式的存在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