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法益保护和权利保障视域中的环境犯罪立法与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法益保护和权利保障视域中的环境犯罪立法与解释
赵星; 1:中国海洋大学 2:山东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益保护和权利保障是刑法的客观功能,强化法益保护要求我们设立环境具体危险犯和环境过失犯,完善权利保障要求我们不设立环境抽象危险犯,慎重在环境犯罪中规定严格责任。对于环境犯罪犯罪构成的解释应当持刑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相结合的立场以在实践中协调法益保护和权利保障。

关键词(KeyWords): 法益保护;;权利保障;;过失环境危险犯;;环境抽象危险犯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赵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本文所称“环境犯罪”,不仅包括刑法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6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所包括的环境犯罪,还包括诸如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6条“危险物品肇事罪”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损的罪名。①对此二概念的讨论可参见黄锡生、张磊:“生态法益与我国传统刑法的现代化”,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11期;简基松:“论生态法益在刑法法益中的独立地位”,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5期;白平则:“我国环境刑法法益论析”,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侯艳芳:“关于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设置危险犯的思考”,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0期;罗吉、杜万平:“环境刑法法益比较研究”,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等等,此不备举。①DavidoMoTrubek,Toward a Social Theory of Law:An Essay on the Study of Law and Development,The Yale Law Journal,Vol.82,No.1,P.20(1972).②如格林伯勒所言,“把法律作为一种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工具予以强调,则可能会消解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参见David.F.Greenberg.,Law and Development in light of Dependency Theory,in Anthony Carty eds.Law and Development,P.96(1997).[1]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2][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译,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3]周光权:《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4]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张光君:“环境刑法的革命”,载《我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6]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犯罪案例丛书》编委会:《刑事犯罪案例丛书》(破坏自然资源罪分册),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7][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8]谢杰、王延祥:“抽象危险犯的反思性审视与优化展望———基于风险社会的刑法保护”,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2期。[9][美]戴维杜鲁贝克:“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上),王力威译,潘汉典校,载《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2期。[10][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11][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2]郝艳兵:“风险社会下的刑法价值观念及其立法实践”,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7期[13][英]鲁伯特.克罗斯.菲利普.A.琼斯:《英国刑法导论》,赵秉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14][美]道格拉斯N.胡萨克:《刑法哲学》,谢望原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15]梁根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16]陈兴良:“走向学派之争的刑法学”,载《法学研究》2011年第1期。[17]刘艳红:《走向实质的刑法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8]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版。[19]陈兴良:“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刑法学的反思性探讨”,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6期。[20][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东京成文堂2009年版。[2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2]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相关话题/刑法 环境 法律 刑事 社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刑事诉讼认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
    刑事诉讼认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 韩阳;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知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基础性制度知识、教义性知识和反思性知识。刑事诉讼法哲学应当探讨的问题域和基本范畴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基础性知识和教义性知识的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指导思想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指导思想 王胜明;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摘要(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于2010年10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作为民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之质疑
    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之质疑 陈光中; 1: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共有9条规定中有"司法机关"一词,其含义均包括了公安机关,这种把公安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易延友; 1:清华大学法学院 2:清华大学证据法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无罪推定在证据法上的含义在于将证明责任分配于控诉方,其诉讼法上的含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约束政府权力,体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并非基于事实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完善的基本方向——以人权保障为重心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完善的基本方向——以人权保障为重心 闵春雷;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完善应当彰显人权保障的主旋律,并将这一立法目的贯穿始终。基于刑事诉讼活动的特殊力量对比关系,应特别需要加强对公权力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
    农村信用合作社:民主困境与法律突围 张德峰; 1: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当前的民主困境主要表现在民主管理主体缺失、民主参与利益丧失、民主管理外部环境缺乏三个方面。法律制度的合理安排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适用中的国家利益
    法律适用中的国家利益 孙建; 1:南开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国际私法法律适用中存在着不依国际私法规则适用法院地法以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合理性值得分析。通过对当代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的分析和对依国际私法规则与不依国际私法规则适用法律实现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以权利制约权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基本权利立法实践的发展
    以权利制约权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基本权利立法实践的发展 徐爽; 1: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2010年如期形成,标志着法律日益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保障公民权利的最重要的制度手段。从政策调控到法律体系——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债权出资的法律问题与对策探析——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
    债权出资的法律问题与对策探析——兼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6条 宋良刚; 1:北京邮电大学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随着公司制度改革,股东对公司的出资方式、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债权作为具有财产价值又具有可转让性的财产已经不断地出现在公司非货币出资形式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刑事和解价值之辩
    中国刑事和解价值之辩 曾友祥; 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在中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缺位,被害人财产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借助表面的提高诉讼效率、解决疑难案件、促进社会和谐的光环,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的改革探索。由于刑事和解恶化司法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