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
李麒; 1:山西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清代山西河东地区围绕争夺水资源使用权而展开的水权诉讼时有发生。这些水案由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利益的重大性、案情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法律规范的不明确性等而成为"麻烦案例"。水案的处理过程,展现了清代地方司法的某些特征。从观念上来看,民众提起诉讼,可视为权利的一种追求与维护;对于将"无讼"奉为信条的地方官员来说,也不得不作出现实的回应。从制度上来看,调判结合、多级复审构成了清代司法在制度上的基本特征。调判结合加强了案件处理结果的可接受性,多级复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地方司法权威。从司法技术上来看,查明真相以及裁判依据上的"情理法"特征,表现出实用理性的精神。

关键词(KeyWords): 清代;;山西河东;;水利碑刻;;水案;;地方司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政法大学张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法制文明的传承与创新”(项目批准号10JZD002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李麒;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参见行龙:《从共享到争夺:晋水流域水资源日趋匮乏的历史考察》;张俊峰:《明清介休水案与地方社会》,载行龙主编:《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2]参见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本文所用碑刻资料均见该书,谨致谢忱。[1]石泰峰:《跨越文明的误区——现代西方法律人类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2]田东奎:“水利碑刻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3]陈弘毅:“权利的兴起:对几种文明的比较研究”,周叶谦译,载陈弘毅:《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5]夏勇:《中国民权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6]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日]寺田浩明:“明清时期法秩序中‘约’的性质”,载《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9]张学会主编:《河东水利石刻》,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0]张晋藩主编:《清代法制史》,中华书局1998年版。[11][日]滋贺秀三:“清代诉讼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载《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等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1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13]成中英:“中国哲学的特性”,载姜义华等编:《港台及海外学者论中国文化》(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14]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话题/山西 司法 水利 中国政法大学 社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
    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 杨道波; 1:聊城大学法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Abstract): 各国对于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立法规制主要有允许型和禁止型两种模式,但明确区分相关营利活动和无关营利活动而实施不同约束政策和激励政策却成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司法改革理论研讨会发言纪要
    中国司法改革理论研讨会发言纪要 1: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2010年7月18日~20日,由我校科研处和证据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0年度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工作会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重点研究基地9+1主任联席会议暨中国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
    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 苏亦工;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孔子曾将诗的社会功能表述为"兴"、"观"、"群"、"怨"。其中的"怨",汉儒多解释为"刺上政",即以政治批评为核心形成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信息交流和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
    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 徐昕;黄艳好;卢荣荣; 1: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2:司法高等研究所 3: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基于对2010年司法改革措施的系统梳理,报告力图从综合性改革、法院改革、检察改革、司法行政改革等方面对年度司法改革进行客观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陈寿灿;何历宇; 1: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 2: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Abstract):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依法治国不仅成为政治精英治国方略的不二选择,也逐步成为绝大多数民众的共识。但是,选择什么样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以社会文化事实为分析点
    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以社会文化事实为分析点 青维富; 1:西华师范大学 摘要(Abstract):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法律变迁,社会的现代化必然导致法律的现代化。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法律时,就必须把握法律所面临的社会语境,将它纳入社会关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说者”与“听者”角色转换——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程序性思考
    “说者”与“听者”角色转换——司法判决可接受性的程序性思考 聂长建; 1: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司法判决中,"说者"意味着行使权利的人,"听者"意味着履行义务的人。现代司法判决体现民主原则,实现由不平等的主客间性的"独白式"走向平等的主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满文与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刑科史书”为例
    满文与清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刑科史书”为例 李典蓉;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面对美国"新清史"的"冲击",研究清史者了解档案之外最好也要掌握满文的观点在近年影响力渐增。清代的司法档案中有不少是用满文书写的材料。以清乾隆朝的刑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林喜芬; 1: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在治理刑事司法错误方面主要包括防治与认知两个层面。在防治策略上,主要采取变法路径,依赖法治化的制度变革求取冤假错案的减少,但却遭遇本土制度语境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