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适用补强证据规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党建军;杨立新; 1:最高人民法院 摘要(Abstract):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补强证据规则在一定范围内被运用。由于相关立法不甚完善以及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补强证据规则尚未能发挥应有的制度功能。死刑司法实践表明,许多因事实和证据上存在问题而不予核准的案件大都与审查判断证据不当有关,甚至可以说,与该规则适用不当直接相关。
关键词(KeyWords): 死刑;;补强证据;;立法修改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党建军;杨立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时进刚:“口供补强规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7年硕士论文。[2]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第2项规定:“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为有罪判决之惟一证据,仍应调查其他必要之证据,以察其是否与事实相符。”该立法的目的,同样是用补强证据担保自白的真实性,限制自白的证据力。在台湾,诉讼实务上采用实质说。例如,台湾“最高法院”73年台上字第5638号判例:被告之自白固不得作为认定犯罪之惟一证据,而须以补强证据证明其确与事实相符,然兹所谓补强证据,并非以证明犯罪构成要件之全部事实为必要,倘其得以佐证自白之犯罪非属虚构,能予保障所自白之真实性,即已充分。又得据以佐证者,虽非直接可以推断该被告之实施犯罪,但以此项证据与被告之自白为综合判断,若足以认定犯罪事实者,仍不得谓其非属补强证据。引自王兆鹏著:《刑事诉讼讲义》第362页,元照出版2005年版。[3]Criminal Procedure-An Analysis of Cases and Concepts,Third Edition,Charles H.White bread and Christopher Slobogin,University Textbook Series,1992,p.430,转引自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2]日本刑事诉讼理论持有相同观点。见[日]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刘迪译、卞建林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页。[1]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陈朴生:《刑事证据法》,三民书局1979年版。[3][日]铃木茂嗣:“刑事证据法的若干问题”,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李海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年版。[4][日]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刘迪译,卞建林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方文军:“供证关系与事实认定探微”,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12期。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死刑案件适用补强证据规则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刑事 日本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研究生院
半纯粹刑事程序公正的内涵——兼论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半纯粹刑事程序公正的内涵——兼论修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谢安平; 1: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半纯粹刑事程序公正理论认为,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和程序所生结果公正分别有独立的标准和内涵,在一般情况下公正的刑事诉讼程序也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它包括两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中国刑事司法错误的治理路径——基于转型语境的理论诠释 林喜芬; 1: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在治理刑事司法错误方面主要包括防治与认知两个层面。在防治策略上,主要采取变法路径,依赖法治化的制度变革求取冤假错案的减少,但却遭遇本土制度语境的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杨波;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事实发现理论围绕发现客观事实而构筑其理论框架,对于主体的地位和价值缺乏应有的考虑和关注。法律事实建构论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着眼于具有差异性的认识主体在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张建秋; 1:江苏省南京监狱 摘要(Abstract): 虽然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人格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不管人格的概念、含义多么丰富复杂,人格问题多么抽象神秘,它都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经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多元模式
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多元模式 谭志君; 1:湘潭大学法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摘要(Abstract):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有多种模式。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承担与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是传统的救济模式,但由于犯罪人赔偿能力的限制等诸多原因,刑事被害人很难从犯罪人那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始终秉承学校"推动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社会繁荣"的办学传统,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承载使命重新启航——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承载使命 重新启航——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Email: 参考文献(R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社会资本理论的入径及对刑事政策实施的意义
社会资本理论的入径及对刑事政策实施的意义 姜涛; 1:江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下中国,刑事政策实施正在遭遇着民众认同危机。社会资本因重点关注一般民众与国家政策之间的信任发生机理,不仅能以制度理性吸纳公民参与刑事政策实施,而且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事救济程序中律师辩护:从扩大参与面到检验有效性
刑事救济程序中律师辩护:从扩大参与面到检验有效性 陆而启; 1:厦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获得有效律师帮助制度不仅追求控诉方与辩护方攻防力量的平衡,更追求律师和当事人地位关系的平衡。对抗制国家未受有效律师帮助的救济制度建立在公平审判原则基础之上,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