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差别性公民身份与差别权利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差别性公民身份与差别权利
耿焰; 1:青岛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国家通过立法给个体戴上统一的"面具",掩饰了个体不同的特质,从而形成个体统一的基本社会身份——公民身份。但个体基本的社会身份不仅经由国家等共同体形成,也由文化共同体铸就,是多重身份认同的同一。个体不仅作为公民而存在,也同时作为特定文化的成员而存在。文化识别对于个体的意义就在于其能满足个体完整自我认同的需要。如此,在公民身份中加入文化的因素,整齐划一的统一公民身份就成为"差别性公民身份","差别性"体现在个体所处的文化在国家等共同体的公共领域被反映的程度不同。其中,对于其所属的文化未能在公共领域得到充分反映的少数人而言,为肯定自己既定文化的价值以及其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自然产生了一种长期的"额外文化诉求",体现为一种文化权利主张,即主张其特定的文化身份应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国家应采取各种补偿性规则,使得他们能够维护、遵从和创造自己的既定文化。依靠统一的公民身份不能满足特定人的这种"额外文化诉求",理由在于公民身份所表达的国家在文化上的"善意忽略"不能满足这种诉求,公民的基本权利也不能涵盖这种诉求。特定人"额外文化诉求"只能在承认"差别性公民身份"的基础上通过差别权利来实现。

关键词(KeyWords): 文化识别;;差别性公民身份;;额外文化诉求;;差别权利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耿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霍布斯、边沁、密尔、洛克等都有此种叙述。有关古典自由主义关于平等假设的论证,可参见Amy Grtmann edited,Liberal E-quali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p.18。[1]实际上,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个人在社会中的基本身份的多样性因素不仅体现在公民身份与文化群体身份上,还体现在其他身份上,并且分析了在多重身份下,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交错情形,如作为公民权利和作为族裔文化群体成员权利的交错,基本人权与公民权利义务的交错等。参见Iris Marion Young,Polityand GroupDifference:ACritique ofthe Ideal ofUniversal Citizenship.Ethics,99/2.p.254-274以及Jennifer Jackson-Preece,The Role ofHuman and Minority Rights in Complex Power-shar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Leiden Boston2008,pp.632-635。[1]Michael Walzer,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New York:Marsilio Publisher Corp.1992.p.9.[2]Michael Walzer,‘Comment’,in Amy Gutmann(ed.)Multiculturalism andthe‘Politics ofRecogni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p.100-101.[1]Alan Patten and Will Kymlicka,Language Rights and Political Theory:Context,Issues,and Approaches,Will Kymlicka and Alan Patten(edited),Language Rights and Political The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20.[3]Iris Marion Young,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Differen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pp.165.[1]欧洲历史上,自由主义曾经与“帝国理论”经历了长期的奇怪的“精神分裂症式”的结合和纠缠,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中心主义”,不承认文化的平等,漠视文化的差异。(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New York,Vintage Books1994,p.81)。[2]Iris Marion Young,Justice and the Politics ofDifferenc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p.165.[3]Charles Taylor,Multiculturalism:Examining the Politics ofRecognition,Princeton,New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p.32.[4]根据民族的核心为文化共同体的观点,有人认为,理论上“两个人只要拥有共同的文化,那么他们就属于一个民族”。这里“语言”是文化的主要标识。参见Gellner,E.Nations and Nationalism,Oxford:Blackwell1983,p.7。[1]Government of Canada,Shaping Canada’s Future Together:Proposals(Supply and Services.Ottawa).p.3.[2][韩]崔京玉:“宪法视角的韩国多文化”,载《第四届东亚公法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05页。[1][德]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2][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3][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4][以色列]耶尔.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陶东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5][英]亚当.罗伯茨(Adam Roberts):“超越错误的民族自觉原则”,载[英]爱德华.莫迪默,罗伯特.法恩主编:《人民.民族.国家———族性与民族主义含义》,刘泓、黄海慧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6][加拿大]威尔.金利卡:《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邓红凤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8][加拿大]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话题/文化 民族 社会 公共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