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近代宪政的文化基点:儒家群己观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中国近代宪政的文化基点:儒家群己观
刘小妹;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内在超越的,因而,"己"与"人"之间是均衡关联的反向性关系结构。从"人"的视角看群己关系,即"仁"。"二"加之于"人"表明,"仁"就是个体拓展并融入整体,而且这一融合只能通过共同语境下的人际交往才可获得。从"民"的视角看群己关系,即(被君)"群"。民可以"学"为介,通过修齐治平而成人、成圣;不然,民亦可被君主教化,通过"安身"与"交心"的共赢交易,群聚于君之下。从"政"的视角看群己关系,即"正"。其中,民、人、君都是"大一统"政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借助"学"(习)和"修"(养)可以实现从民到人到君的转化,但无论是民、人还是君,都不需要也不应该有明确的"自我"疆界,而应通过心与心、身与心的交换融合成一个统一体,并在其中各安其位。

关键词(KeyWords): 儒家;;仁;;群;;正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小妹;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转引自[美]J.范伯格:《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王守昌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①举如孙隆基认为“一统”是从上而下控制的权力结构,相反,蒋庆认为“一统”是自下而上的立元正始。其实都有失片面。中国的哲学是反向性概念之间的相互内在性和相互依赖、相互转换。参见[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页;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28页。②转引自何信全:《儒学与现代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1][美]郝大维、安乐哲:《通过孔子而思》,何金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梁涛:“郭店竹简‘[身心]’字与孔子仁学”,载《中国思想史研究通讯》2005年第5辑。[3]李景明:《“仁”辨释》,载《孔子儒学与当代社会文集》,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会、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编,齐鲁书社1991年版。[4]《经传考证.论语》。[5]白奚:“‘仁’字古文考辨”,载《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3期。[6][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彭国翔、张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7]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8][美]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0]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相关话题/儒学 结构 社会 曲阜师范大学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