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反思与超越:公司社会责任诠释
周友苏;张虹; 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公司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是以厘清公法私法的相互融合,着眼于公司营利目的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诠释的一种超越——效率目标下的公平追求。也就是以尊重公司营利本位的目的为分析进路,寻求向尊崇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合约的转变,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共同演绎超越的进程。

关键词(KeyWords): 公司社会责任;;义务;;效率;;公平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周友苏;张虹;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有学者对与公司责任相对应的社会权利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社会权利与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社会秩序、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社会和谐等密切联系,社会权利应当包括组织权、环境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社会参与权、消费安全保障权等。参见李雪平:《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性质和效力》,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1]Doda,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45Harv.L.Rev.1160-1161(1932).转引自: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2页。[2]Clark,J.Maurice,1916,“The Changing Basi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24(3),p.229转引自: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1]刘黎明,张颂梅:《“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中国私法网,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5-08-29。[1]David Ruder,Public Obligation of Private Corporation,114.U.Pa.LawReview(1965).转引自李领臣:“公司慈善捐赠合法化的动因探究”,载《江淮论坛》2007年第3期,第79页。[1]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2]李雪平:“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性质和效力”,载《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3]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沈洪涛,沈艺峰:《公司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5][加拿大]布莱恩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林华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6]施天涛:《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7]周友苏:《新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8]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9]张立国:“论公司的社会责任”,载《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相关话题/社会 公司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法律 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