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经脉——以分配为视角
张守文;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分配的路径是贯通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经脉,从分配的视角审视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个体的利益分配和国家的财政分配是推动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因;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是"从重产品分配向重权利分配"转变的过程,也是经济法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国家的财政收入分配与国家的经济职能、经济政策、经济法制等是正相关的,在发展轨迹上都体现为"U形曲线",由此进行拓展研究,可以揭示经济政策、经济法的制度建设以及经济法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关规律。

关键词(KeyWords): 经济法;;分配视角;;发展路径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守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②在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每个十年,学界都有不少回顾文章,如20世纪80年代末有马洪的《十年来经济法学基本理论问题争鸣述评》,《财经研究》1989年第12期;谢次昌的《经济法学的十年及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中国法学》1989年第3期,等等。20世纪90年代末有多位学者参加的中青年学者笔谈会《经济法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以及《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法学——中青年学者笔谈会》《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等等。①摩莱里、德萨米等思想家早在18、19世纪,就分别在其著作《自然法典》、《公有法典》中提出了“分配法或经济法”的问题。可参见黄建华、姜亚洲合译的《自然法典》和《公有法典》(均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的相关部分。此外,德国一战时期的战时统制法和美国30年代的危机对策法,其实都与分配直接相关。我国的经济法学者也较为重视分配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分配非常重要,并把关于分配方面的法律规范作为与宏观调控法等相并列的独立部分。参见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解决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3-405页。②马斯格雷夫认为,瓦格纳(Wagner)在1893年提出的预言被证明是正确的,公共部门的增长已经成为西方世界在20世纪决定性的特征。参见布坎南、马斯格雷夫:《公共政策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类承曜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③黄仁宇式的“大历史”的研究方法,强调对不同时期的历史问题的归纳和综合,这对于时空跨度较大的问题进行整体化的研究可能是更合适的。参见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三联书店1997年版。③“诺斯悖论”关注的是国家的财政分配,而这里的反向拓展则更关注个体的利益分配,其实也可以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历史上看,英国和荷兰在200年间的发展快于法国和西班牙,正是对个体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的差异造成的。参见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1页。②实质上的不公平还会有很多,即使在新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中仍然对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规定。可参见张守文:《企业所得税法的统合及其局限》,《税务研究》2008年第2期。①王汉斌曾指出,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国家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等纵向经济关系或者行政管理关系,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主要由有关经济法、行政法调整,民法基本上不作规定。参见王汉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草案)>的说明》。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进行过经济法理论的热烈讨论,许多部门法领域的著名学者都加入了这场大讨论,并形成了当时的中国经济法诸论。可参见编写组编著:《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以及其他大量的研究论文。1994年以后,由于经济法领域的一些代表性观点陆续出现,学界称这些观点为中国经济法学的“新诸论”。可参见肖江平:《中国经济法学说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等等。③对于经济法的现代性和政策性的论述,可参见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此外,经济法对于促进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经济法学与社会法学同属于新兴的法学分支——发展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见张守文:《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1][法]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2][法]德萨米:《公有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3]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解决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何帆:《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5][美]布坎南、马斯格雷夫:《公共政策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类承曜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6]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1997年版。[7]张守文:“宏观调控法的周期变易”,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8]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9]张守文:“企业所得税法的统合及其局限”,载《税务研究》2008年第2期。[10]肖江平:《中国经济法学说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11]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2]张守文:“发展法学与法学的发展”,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

相关话题/经济法 法学 经济法学 财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