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代驳审制度考论——以《驳案新编》所载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清代驳审制度考论——以《驳案新编》所载案例为中心的考察
王志林; 1:重庆大学法学院 2: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驳案新编》为解读清代司法的一个侧面——驳审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文本素材与研究视角。对重大案件进行审拟覆核的驳审制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地方官员(以督抚为主)、以刑部为中心的中央司法机关和皇帝参与司法的活动。驳审程序在整体上是将司法裁判的专门活动融解于行政体制之下,典型地反映出司法行政合一的传统法律特征。当与地方官员就案件审理出现分歧时,刑部通常会运用专业优势和行政强势来推行自己的观点,以实现对地方官员司法活动的监督与引导。驳审制度是传统司法遗产的一部分,但司法依附于行政的特征则成为现代法治进程的一份历史重负。

关键词(KeyWords): 驳案新编;;驳审;;清代司法;;律学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志林;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一凡、徐立志主编:《历代判例判牍》(第7册.驳案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2卷.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3]《清史稿.刑法志》。[4]徐忠明:“明清刑事诉讼‘依法裁判’之辩正”,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5][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6]徐忠明、杜金:“清代司法官员知识结构的考察”,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①台湾学者那思陆先生在考察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时,将“驳审(驳令再审)判决”视为中央司法机关三种基本判决形式之一。另外两种判决为“依议之判决”和“径行改正之判决”;“驳审之判决”是指三法司(或刑部)认为各省具题或具奏的各类案件,如认定事实不清楚或适用律例不当时,将案件驳令发回重审的判决。参见那思陆:《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18—122页,128—131页。①台湾学者那思陆认为,“自动复核”是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的特征之一,即重大案件不论被告是否不服判决,督抚均应上报刑部(或三法司)复核,并经皇帝批准。参见那思陆著:《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221-222页。自动复核制度在体现“慎刑”思想的同时,也是司法被行政所吸纳的体制保证。②将案件事实分为“客观”的案件事实和“经过法律评价”的案件事实,是受到德国法学家卡尔.拉伦茨先生《法学方法论》一书中将案件事实分为“作为事件的案件事实”和“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区分的影响。参见[德]卡尔.拉伦茨著,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第1版,第160-162页。①如“杜五因戏推跌岳三碰伤抽风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15-17页。②如“张必相等殴死黄么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398-402页。③如“袁良义挪用官钱、候审期间私自潜出复归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60-62页。④如“葛继荣图产强嫁孀嫂关氏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82-84页。⑤如“农成英等抢夺梁上吉财物,杀死挑夫蔡福珍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132-133页。⑥如“赵白儿行窃拒捕殴伤事主之妻薛氏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179-180页。⑦如“芮忝等谋死蒋金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242-244页。⑧如“黎情贵等捉奸殴伤张克进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312-314页。⑨陈灵海在《刑部渊源考》一文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君主独揽最高司法权之下,作为其代理人的高官也有极大权力,中下级官员便会惟命是从,无法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方式。参见陈灵海:“刑部渊源考”,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②如“胡二与堂叔胡七争殴,被姜暖拉跌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402-406页。③如“陈龙用石掷伤马二抽风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10-12页。④如前引“陈相礼等听从故父陈嘉旦强抢韩九姐为妻奸污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75-79页。⑤如前引“王四儿射伤军官满仓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232-234页。⑥如“陆玉贵等殴伤王世耀、王二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368-371页。①如“孙六等殴伤嘉美荣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377-381页。②如前引“史其传手推周张氏碰跌病孩周六宝受伤身死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381-383页。③如“沈其生因疑窃将沈文升拴缚致缢一案”,参见《驳案新编》,第506-508页。

相关话题/司法 中央 行政 法学 法学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清末民初行政诉讼制度中的本土因素
    清末民初行政诉讼制度中的本土因素 宋玲; 1: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宋玲主持的司法部2008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证据法学视域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
    证据法学视域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 胡常龙; 1:山东大学法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检察官客观义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证据义务,检察官证据收集和运用的全过程都受制于检察官客观义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国证据立法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司法实践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关系及其处理
    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之关系及其处理 张红; 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行政赔偿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关系包括竞合与混合两种情况,应当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责任竞合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国家赔偿法》与《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之竞合,建议修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 戚渊;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是两个既有外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同等范畴。法律方法是应用法律的方法,表现为创制、执行、适用、衡量、解释、修改等,法学方法是研究法律和法律应用的方法,表现为分析、批判、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透析
    国际商事仲裁中适用司法解释的悖论性现象透析 丁伟; 1:上海市人大法制委 2: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3: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如果当事人以司法解释为依据提出仲裁请求或发表抗辩意见,仲裁庭在应当适用中国法律而相关法律未作具体规定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 张仁善; 1: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1843年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到1943年司法主权的基本收复,历时百年。百年之中,除去列强在华司法特权的耻辱印记,争取司法主权独立,一直是国人特别是法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第二届中国法治论坛暨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会议综述
    第二届中国法治论坛暨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会议综述 柳经纬;曹伟峰;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
    隔阂与落寞:分析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其命运 陈锐; 1: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分析法学派是19世纪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之一,在清末民初开始传入中国。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五四运动"之前,它只是处于初步传入阶段;"五四运动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从三法司到司法院——中国中央司法传统的断裂与延续
    从三法司到司法院——中国中央司法传统的断裂与延续 聂鑫;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背景下形成、完善了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制。中国法制(包括司法)近代化以来,历经清末司法改革后的(法)部(大理)院分权;北洋时期大理院、平政院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和谐司法——在传统与现实之间
    论和谐司法——在传统与现实之间 龙大轩;孙启福; 1:西南政法大学 2: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摘要(Abstract): 古往今来,法与理、公正与效率、援弱济困与法律平等保护、诉讼至上与多元解纷之间的文化冲突,从未断绝,和谐司法正是化解其间矛盾的价值统率。在中国古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