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公共服务与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公共服务与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On the Public Service and the Exemption System of Anti-monopoly Law 祁欢; 1: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100088 摘要(Abstract):

公共服务业的发展体现着国家干预。公共服务适用反垄断法豁免的经济学基础为自然垄断,其法学基础为公共利益理论。但上述两个理论基础的演变,使公共服务领域适用豁免的制度正在受到限制。

关键词(KeyWords): 公共服务;;反垄断法;;豁免制度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祁欢;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立,肖光志.自然垄断理论演进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0,(6).[2]阎小龙.公用企业的政府管制和反垄断问题[J].河北法学,2001,(4).[3]姜欣.自然垄断行业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再思考[J].兰州学刊,2005,(3).[4]刘炎白.WTO体制下对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2).[5]唐慧敏.从库尔博一案看欧共体竞争法对中国的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6]高迎晖,皇甫婧琪.关于电信业的反垄断立法问题[J].理论探索,2005,(3).[7]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8]游钰.反垄断法价值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3).[9]胡建淼,邢益精.公共利益概念透析[J].法学,2004,(10).[10]时建中.经验与启示:电信市场发展与竞争立法关系[A].王晓晔,主编.经济全球化下竞争法的新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陈瑞莲,刘亚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行政:危机与重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3]王先林.WTO竞争政策与中国反垄断立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英]弗朗西斯.斯奈德.未竟的欧洲宪法:原则、进程和文化[J].詹福满,吴倩岚,译.欧洲研究,2004,(6)①Case C-280/00 Altmark.该案涉及一个叫做Regierungspra sidium的国家机构,将位于斯坦德尔镇(Stendal)定时公共汽车服务的执照发给了阿尔马克公司(Altmark Trans GmbH),这家公司的竞争者(Nahverkehrsgesellschaft AlmarkGmbH)也申请了这个执照,结果遭到拒绝,随即起诉了那家机构。理由是阿尔马克公司之所以能获得经营权是因为它从斯坦德尔镇获得了财政资助。该案的争论焦点是这笔未向欧共体委员会申报的,给予阿尔马克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成本的补偿,是否构成《欧共体条约》第87条第1款意义上的“非法援助”。参见Romano Subiotto,Robbert Snelders:Antitrust Developments in Europe 2003,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4,P.62。②TONY PROSSER:The Limits of Competition Law:Markets and Public Servic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P.25-27.③Antonio Bavasso:Communications in EUAntitrust Law:Market Power and Public Interest,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PP.351-352.①“效力优先原则”是由欧共体法院在1964年“Costa案”中确立的。参见Costa v.ENEL Case 6/64[1964]ECR 585.此外,还有1969年的“Wihelm案”,参见Case 14/68 Wihelm v.Bundeskartellamt[1969]ECR 1。①Antonio Bavasso:Communications in EUAntitrust Law:Market Power and Public Interest,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P.351.①C-320/91,Corbeau[1993]ECR1-2533,[1995]4 CMLR 621.②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该条约又称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马约》将“欧洲经济共同体”更名为“欧共体”;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随即更名为《欧共体条约》。根据《马约》规定,欧共体作为欧盟的主要支柱仍然存在,所以本文以下将欧盟对应的机构分别称为“欧共体委员会”和“欧共体法院”。③TONY PROSSER:The Limits of Competition Law-Market and Public Servic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177.

相关话题/北京 自然 法学 公司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