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s of whole soil-plastic mulching with hole-sowing on soil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yield of buckwheat in aridlands
FANG Yan-Jie, ZHANG Xu-Cheng,*, YU Xian-Feng, HOU Hui-Zhi, WANG Hong-Li, MA Yi-FanInstitute of Dry-Land Agriculture,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High Water Utilization on Dryland of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70, Gansu, China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8-12-14接受日期:2019-04-15网络出版日期:2019-04-18
基金资助: |
Received:2018-12-14Accepted:2019-04-15Online:2019-04-18
Fund supported: |
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PDF (591KB)元数据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方彦杰, 张绪成,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旱地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田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研究[J]. 作物学报, 2019, 45(7): 1070-1079. doi:10.3724/SP.J.1006.2019.81089
FANG Yan-Jie, ZHANG Xu-Cheng, YU Xian-Feng, HOU Hui-Zhi, WANG Hong-Li, MA Yi-Fan.
荞麦是中国主要的小宗杂粮作物之一, 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及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1]。西北地区降水不足且分配不均, 适宜种植抗旱性强且耗水量小的作物[2,3], 荞麦具备这些特点[4]。受自然干旱和传统种植观念等的影响[5,6], 荞麦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制约了荞麦产业发展和效益提高[1]。为此, 在中国荞麦主产地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研究旱地荞麦高产高效技术及其机制, 对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膜覆盖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产解决土壤水分问题的最有效措施, 能够显著提高作物对资源的利用效率[7], 可以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再分配, 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0%~16.4%[8], 提高土壤温度1.8℃[9], 提早出苗8~11 d [9,10], 促进生长发育[11], 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8.0%~27.0%[12,13], 显著增加产量29.13%~ 220.00%[8,9,10,11,12,13,14,15]。
受荞麦为耐瘠作物的传统观念影响, 一般不注重土壤水分管理。然而, 研究认为荞麦是一种对水分较敏感的作物, 充足的水分供应对提高荞麦产量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16]。干旱模拟试验表明, 干旱缺水对荞麦种子的萌发和发育有显著影响[17]。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一项集全地面平铺地膜+膜上覆土+穴播种植为一体的旱地作物高效栽培技术[15], 在西北黄土高原被广泛应用[13]。目前,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保墒和增产效应基本明确, 但关于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为此,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将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应用到旱地荞麦栽培中, 以期改善荞麦麦田水热特性, 提高荞麦生长热量和水分需求与生育周期的吻合度, 建立适用于旱地荞麦的高效生产技术。本研究测定荞麦全生育期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生长状态指标, 旨在阐明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及其对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 为寻求半干旱区旱地荞麦高产高效的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唐家堡村, 104°36′E, 35°35′N), 海拔1 970 m, 年平均气温6.2℃, 年辐射总量5898 MJ m-2, 年日照时数2500 h, ≥10℃积温2075.1℃, 无霜期140 d, 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作物一年一熟, 为典型旱地雨养农业区。年均降水量415 mm, 6月至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8%, 降水相对变率为24%, 400 mm降水保证率为48%。试验区土壤为黄绵土, 0~30 cm土层平均容重1.25 g cm-3, 田间持水量为21.18%, 凋萎系数为7.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NH4+-N、NO3-N、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 11.99 g kg-1、1.16 g kg-1、0.25 g kg-1、17.3 g kg-1、4.8 mg kg-1、0.8 mg kg-1、8.67 mg kg-1和121.50 mg kg-1, pH 8.35。试验田为旱川地, 前茬作物为马铃薯。1.2 试验设计
以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为供试材料, 品种为云荞2号。设置全膜覆土(FMS, 地膜平铺整个地面, 在膜上覆细土1~2 cm)和传统露地穴播(CK) 2种种植方式, 每个处理3次重复, 小区面积35 m2 (5 m × 7 m),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FMS每年均在3月下旬整地施肥覆膜, 2个处理均用穴播机播种, 播深3~4 cm, 每穴5~7粒, 行距30 cm, 穴距12 cm, 密度180万株 hm-2。施肥量为纯N 40 kg hm-2、P2O5 30 kg hm-2、K2O 20 kg hm-2, 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2015年5月6日播种, 8月31日收获; 2016年5月29日播种, 9月5日收获; 2017年5月26日播种, 9月12日收获。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土壤水分 分别在苗期、分枝期、现蕾期、盛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深度为 0~300 cm, 每20 cm为步长于荞麦穴间取土。1.3.2 土壤温度 用曲管地温计在两穴植株间定位测定5、10、15、20和25 cm处地温。每7 d在8:00、14:00、20:00各测定一次。
1.3.3 生物量测定 分别在苗期、分枝期、现蕾期、盛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从每小区随机采样10株, 采用烘干法测定地上部分的干物质累积量。
1.3.4 土壤贮水量 0~300 cm土壤储水量, SWS = 10×h×a×θ式中, h代表土壤深度(cm), a代表土壤容重(g cm-3), θ代表体积含水量(m3 m-3)。
1.3.5 土壤耗水量 0~300 cm耗水量ET = P+WSs-WSh, 式中, P为降水量(mm), WSs和WSh分别是播种前和收获后的0~300 c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mm)。
1.3.6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kg hm-2 mm-1) WUE = Y/ET, 式中, Y为作物籽粒产量(kg hm-2), ET为作物耗水量(mm)。
1.4 数据处理
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作图, DPS数据处理软件统计分析, 用Tukey法检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和P<0.01)。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年份荞麦生育期降雨量及气温变化
根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气象资料统计, 荞麦生育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9.3 mm, 多年平均气温为16.78℃。2015年荞麦生育期平均气温为16.32℃, 降低2.76%, 降雨量为193.4 mm, 为同期多年平均的102.19%, 且各关键生育期降雨分布较均匀, 属平水年。2016年荞麦生育期平均气温为19.04℃, 增加13.46%, 降雨量为149.3 mm, 为同期多年平均的78.89%, 属干旱高温欠水年。2017年荞麦生育期平均气温为17.80℃, 增加6.08%, 降雨量为242.9 mm, 为同期多年平均的128.34%, 灌浆前干旱, 降雨偏少, 灌浆期降雨146.7 mm, 占全生育期的60.4%, 对荞麦生育有影响, 属丰水年, 但降雨分布不均衡(图1)。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1荞麦生育期降雨和气温变化
Fig. 1Dynamics of rainfall and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during growth stages of buckwheat
2.2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生育进程有显著影响(图2)。与CK相比, FMS能够延长荞麦生育期1.3~2.3 d, 苗期提前2.0~2.7 d, 分枝期提前2~3 d, 现蕾期提前0~1.7 d, 而灌浆期延长4.7~7.0 d。可见, FMS能够延长荞麦生育期, 缩短营养生长和延长生殖生长。图2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2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生育进程的影响
FMS: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CK: 露地穴播种植。
Fig. 2Effects of plastic-soil mulching and bunch seeding on buckwheat development
FMS: whole field soil-plastic mulching with hole-sowing; CK: hole-sowing on bare soils.
2.3 全膜覆土穴播对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的影响
2.3.1 土壤贮水量动态变化 土壤贮水量受降水影响差异明显(图3)。2个处理土壤贮水量在平水年和欠水年均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 且FMS高于CK。丰水年播种至花前土壤贮水量随荞麦生长而减少, 花后随着降雨量增加(7月22日至成熟降雨164.2 mm)而增加; 分枝前FMS的土壤贮水量高于CK, 而分枝后则低于CK。平水年FMS的土壤贮水量与CK达显著差异(P<0.05), 平均增加16.9 mm, 提高2.91%。除灌浆期外, 欠水年FMS较CK平均增加25.59 mm, 提高5.79%, 差异显著(P<0.05)。丰水年FMS与CK的土壤贮水量在分枝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 播种至苗期FMS较CK分别高54.57 mm和43.77 mm, 但分枝期后FMS土壤贮水量显著低于CK。图3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3荞麦生育期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变化
FMS: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CK: 露地穴播种植。
Fig. 3Dynamics of soil water storage in 0-300 cm soil layer during buckwheat growth stage
FMS: whole field soil-plastic mulching with hole-sowing; CK: hole-sowing on bare soils.
2.3.2 全膜覆土穴播对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的影响 荞麦生育期内0~30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与地膜覆盖、生育进程及降雨分布密切相关(图4)。平水年播前和苗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FMS均高于CK, 苗期0~60 cm差异显著(P<0.05), 花期0~60 cm则低于CK, 差异显著(P<0.05)。欠水年播前、苗期和分枝期处理间土壤含水量表现相似, 0~1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FMS高于CK, 差异明显, 成熟期100~200 cm FMS低于CK, 但200 cm以下高于CK, 且差异显著(P<0.05)。丰水年播前和苗期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FMS高于CK, 且0~100 cm差异显著(P<0.05), 分枝期80~10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 花期140~18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 灌浆期120~180 cm FMS低于CK, 差异显著(P<0.05), 260~300 cm差异显著(P<0.05)。
图4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4荞麦不同生长时期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
FMS: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CK: 露地穴播种植。
Fig. 4Dynamics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0-300 cm soil layer during buckwheat growth stage
FMS: whole field soil-plastic mulching with hole-sowing; CK: hole-sowing on bare soils.
2.4 全膜覆土穴播对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两个处理0~25 cm土层的土壤平均温度和平均气温变化总体趋势相似(图5)。在平水年和丰水年, FMS 0~2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均高于CK, 分别增加2.27℃和2.20℃, 并且在荞麦生殖生长阶段的增温效果更为明显。欠水年在播种至苗期阶段, FMS比CK增加2.07℃; 分枝后FMS低于CK, 并且在分枝期至灌浆期的降温效果尤为明显, 下降了0.14℃。可见, 全膜覆土穴播对0~25 cm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图5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图5荞麦生育阶段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变化
FMS: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CK:露地穴播种植; SO~SE: 播种到苗期; SE~BR: 苗期到分枝期; BR~FL: 分枝期到花期; FL~FI: 花期到灌浆期; FI~MA: 灌浆期到成熟期。
Fig. 5Dynamics of soi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0-25 cm soil layer during buckwheat growth period
FMS: whole field soil-plastic mulching with hole-sowing; CK: hole-sowing on bare soils; SO-SE: sowing-seeding; SE-BR: seeding-branching; BR-FL: branching-flowing; FL-FI: flowing-filling; FI-MA: filling-maturing.
2.5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荞麦单株干物质积累有显著影响(表1), 3年内各生育期FMS的单株干物质均显著高于CK (P<0.05)。平水年FMS在苗期~成熟期较CK分别增加了13.46%~103.53%, 欠水年增加了80.95%~292.35%, 丰水年增加了18.40%~181.55%。说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显著促进荞麦干物质积累, 并且在干旱年份更加明显。Table 1
表1
表1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单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Table 1
年份 Year | 处理 Treatment | 苗期 Seeding | 分枝期 Branching | 花期 Flowering | 灌浆期 Filling | 成熟期 Maturity |
---|---|---|---|---|---|---|
2015 | FMS | 0.61 a | 2.82 a | 6.43 a | 13.05 a | 20.09 a |
CK | 0.30 b | 1.40 b | 4.66 b | 10.88 b | 17.71 b | |
2016 | FMS | 0.69 a | 2.92 a | 6.37 a | 11.47 a | 17.69 a |
CK | 0.27 b | 0.75 b | 2.57 b | 6.34 b | 7.44 b | |
2017 | FMS | 0.99 a | 2.37 a | 6.67 a | 11.48 a | 20.04 a |
CK | 0.42 b | 0.84 b | 3.71 b | 6.80 b | 16.93 b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6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叶片LAI的影响
两个处理LAI在花期最高(表2), 而且丰水年>平水年>欠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处理间的LAI在各生育期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 FMS 较CK分别高5.35%~56.19%和36.52%~118.43%; 欠水年2个处理在分枝期无显著差异, 其余生育时期FMS 较CK高9.62%~112.16%, 差异显著(P<0.05)。表明全膜覆土穴播能促进荞麦的群体发育, 显著提高LAI, 这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Table 2
表2
表2不同生育期荞麦叶面积指数(LAI)
Table 2
年份 Year | 处理 Treatment | 分枝期 Branching | 花期 Flowering | 灌浆期 Filling | 成熟期 Maturity |
---|---|---|---|---|---|
2015 |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FMS | 3.28 a | 5.51 a | 5.31 a | 3.71 a |
露地穴播种植CK | 2.10 b | 5.23 b | 4.70 b | 3.29 b | |
2016 |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FMS | 1.94 a | 4.63 a | 3.36 a | 2.02 a |
露地穴播种植CK | 1.59 a | 2.18 b | 3.07 b | 1.84 b | |
2017 |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FMS | 3.24 a | 5.55 a | 4.81 a | 3.85 a |
露地穴播种植CK | 1.48 b | 3.62 b | 3.52 b | 2.82 b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7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全膜覆土种植对荞麦生长和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表3)。FMS成穗数较CK降低3.19%~4.32%, 但无显著差异。FMS的株高较CK增加了12.78%~ 48.91%, 并在欠水年达到显著差异(P<0.05)。FMS的籽粒位高显著低于CK (P<0.05), 有利于高产并降低倒伏率。FMS的单株粒重较CK增加33.39%~ 60.90%, 差异显著(P<0.05)。处理间的籽粒饱满率无显著差异。表明全膜覆土穴播荞麦在不同年份均有利于荞麦生长, 但株高增加可能会导致倒伏, 影响产量。Table 3
表3
表3荞麦生育期生长性状特征
Table 3
年份 Year | 处理 Treatment | 成穗数 Spike number (1×104 plant hm-2) | 株高 Plant height (cm) | 籽粒位高 Ear height (cm) | 单株粒重 Grain weight per plant (g) | 籽粒饱满率 Full grain rate (%) | 倒伏率 Lodging rate (%) |
---|---|---|---|---|---|---|---|
2015 | FMS | 175.19 a | 157.35 a | 30.62 b | 7.11 a | 89.20 a | 76.67 a |
CK | 180.97 a | 139.52 a | 61.47 a | 5.33 b | 81.73 a | 0.00 b | |
2016 | FMS | 188.23 a | 127.35 a | 29.42 b | 5.31 a | 57.32 a | 0.00 a |
CK | 196.73 a | 85.52 b | 37.39 a | 3.30 b | 52.84 a | 0.00 a | |
2017 | FMS | 203.29 a | 125.88 a | 24.50 b | 6.42 a | 80.58 a | 0.00 a |
CK | 212.47 a | 104.64 a | 46.10 a | 4.01 b | 74.01 a | 0.00 a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8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显著影响(表4), 对3年荞麦产量和WUE的综合分析表明, 种植方式(P<0.01)、年份(P<0.01)及二因素交互作用对荞麦产量和WUE影响极显著(表5)。3年试验中FMS产量显著高于CK (P<0.05)。平水年FMS产量为2774.52 kg hm-2, 较CK增加7.26%; 欠水年为2158.22 kg hm-2, 较CK增加95.25%; 丰水年为2712.78 kg hm-2, 较CK增加11.46%。3年FMS较CK平均增产638.41 kg hm-2, 增加33.42%。在平水年和欠水年, 荞麦耗水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丰水年FMS 耗水量较CK增加11.46%, 差异显著(P<0.05)。FMS的WUE在平水年、欠水年和丰水年较CK分别增加了7.59%、87.08%和19.41%, 差异显著(P<0.05)。Table 4
表4
表4不同处理荞麦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Table 4
年份 Year | 处理 Treatment | 耗水量 Evapotranspiration (mm) | 产量 Grain yield (kg hm-2) | WUE (kg hm-2 mm-1) |
---|---|---|---|---|
2015 |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FMS | 416.95 a | 2774.72 a | 6.65 a |
露地穴播种植CK | 418.23 a | 2587.01 b | 6.19 b | |
2016 |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FMS | 303.27 a | 2158.22 a | 7.12 a |
露地穴播种植CK | 290.56 a | 1105.31 b | 3.80 b | |
2017 |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FMS | 237.69 a | 2712.78 a | 11.41 a |
露地穴播种植CK | 213.25 b | 2038.16 b | 9.56 b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le 5
表5
表5年份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WUE的方差分析
Table 5
项目 Item | 变异来源 Source of variation | 自由度 df | 平方和 Sum of squares | 均方 Mean square | F值 F-value | P值 P-value |
---|---|---|---|---|---|---|
产量 Yield | 年份Year (A) | 2 | 3493929 | 1746965 | 129.2720 | 0.0001 |
种植方式Planting patterns (B) | 1 | 1834078 | 1834078 | 135.7190 | 0.0001 | |
A×B | 2 | 564370 | 282185.1 | 20.8810 | 0.0001 | |
水分利用效率 WUE | 年份Year (A) | 2 | 85.3929 | 42.6965 | 129.2720 | 0.0001 |
种植方式Planting patterns (B) | 1 | 15.9989 | 15.9989 | 135.7190 | 0.0001 | |
A×B | 2 | 6.1080 | 3.0540 | 20.8810 | 0.0001 |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3 讨论
3.1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荞麦农田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
水热条件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技术能显著调节土壤水热状况[18], 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13,14,15]。本研究2015—2016年FMS能够使农田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在荞麦不同生育阶段均高于CK, 分别增加16.9 mm和25.59 mm, 提高2.91%和5.79%, 差异显著(P<0.05), 这一结果与在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种植的研究一致[19], 但在丰水年减小了4.07 mm, 降低0.85%, 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 全膜覆土穴播能够有效增加平水年和欠水年荞麦农田0~300 cm土壤贮水量, 为荞麦生长提供较好的土壤水分环境, 有利于荞麦根系吸收利用[20]。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荞麦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 此期降雨少, 气温较高,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有效改善了土壤水分, 对保证荞麦苗齐苗壮意义重大[8,9,10]。本研究荞麦生育期对全膜覆土穴播荞麦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无论何种降水年份, 由于休闲期覆盖作用, 抑制土壤棵间蒸发, 减少无效耗水, FMS播前、苗期和分枝期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CK (P<0.05)。可见, FMS通过提高生育前期贮水量, 为荞麦花前正常生长提供土壤水分保证。已有研究表明,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 FMS 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欠水和丰水年份均比CK低[11]。然而, 本研究2015年和2016年0~3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FMS分别较CK高3.60%、5.33%, 而2017年低3.34%[9], 这种不一致可能是覆盖方式和作物种类差异所致。2017年, 荞麦灌浆期26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FMS均显著低于CK (P<0.05), 表明FMS利用了26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 对荞麦农田0~300 cm土壤水分有影响, 这与前人对小麦的研究结果相似[10]。
地膜覆盖通过增加吸收太阳辐射达到增温作用[21,22], 可缓解低温对种子萌发和苗期形态建成的不利影响[8]。对全膜覆土穴播的土壤温度效应研究表明, FMS能够使西北春小麦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露地种植提高1.8℃ [9], 冬小麦10 cm深土壤日均温度较露地种植平均增加3.8%。本研究中, FMS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生育期0~25 cm平均温度较CK分别增加2.27℃和2.20℃, 体现了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23]。本研究在生育期平均气温19.04℃的欠水年, FMS分枝期至灌浆期0~25 cm平均温度明显低于CK, 全生育期内0~25 cm平均温度FMS较CK降低0.14℃。分析认为FMS在气温较低及降雨较多丰水年份可以增加0~25 cm土壤平均温度, 促进根系活力, 而在高温干旱欠水年份, 可以降低土壤平均温度, 延缓根系衰老。可见, 全膜覆土穴播荞麦可以根据不同的降雨及热量条件, 调节土壤温度, 使其均有利于荞麦根系生长。
3.2 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荞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通过提高作物生育前期土壤积温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加快作物生育进程, 延长作物生殖生长阶段[24]。本研究3年结果表明, FMS较CK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均提前, 整个生育期延长1.3~2.3 d, 灌浆期延长4.7~7.0 d。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能够使荞麦提早花前各生育阶段, 延长花后生殖生育时间。植株干物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形成[25], 叶面积指数、株高、成穗数、单株粒重等性状指标与产量息息相关[26,27]。本研究认为, 由于全膜覆盖荞麦生长快、生长旺盛, 干物质量和LAI均较CK差异显著(P<0.05), 2015—2017年, 成熟期干物质量FMS较CK增加13.46%~137.87%, 叶面积指数增加16.22%~52.55%, 株高增加12.78%~ 48.91%, 单株粒重增加33.39%~60.90%, 籽粒饱满率均提高8.48%~9.14%。但是荞麦成穗数则表现为FMS较CK减少3.19%~4.32%, 认为主要原因是全膜覆土穴播荞麦部分幼苗与穴孔错位, 发生烧苗, 降低了成穗数。3年试验中, FMS较CK在不同年份都有利于荞麦生长性状表现, 有利于荞麦产量形成, 但应控制全膜覆土穴播荞麦的株高, 以防发生倒伏。国内关于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研究中, 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共同的认识, 但因年份、地域和覆盖方式而有差异[28,29,30]。侯慧芝研究得出, 半干旱区不同降水年份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10], 本研究结果得出, 2015—2017年种植方式(P<0.01)、年份(P<0.01)与对荞麦产量和WUE影响极显著, 表明在半干旱区旱地条件下, 荞麦产量和WUE的高低是由不同年份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和种植方式共同影响的。在本试验条件下, FMS与CK产量和WUE差异显著(P<0.05), 在平水年、欠水年、丰水年产量分别增加7.26%、95.25%、11.46%,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59%、87.08%、19.41%, 生育期0~300 cm耗水量平均高11.95 mm, 增加3.89%。荞麦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后, 前期减少土壤无效蒸发, 后期由于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增加, 植株蒸腾耗水增加, 使更多的干物质转化为籽粒产量。虽然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 但差异不显著(P>0.05), 而产量和WUE提高差异显著(P<0.05)。可见,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可以显著增加荞麦经济产量, 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并且在高温干旱的欠水年份表现尤为突出。
4 结论
全膜覆土穴播种植可增加荞麦生育期的土壤温度, 提高播前土壤含水量, 促使提早出苗, 缩短营养生长并延长生殖生长, 调节土壤水分时空分布, 为荞麦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 增加株高、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 以及提高成熟期的经济性状, 这对荞麦高产高效有利, 使产量增加7.26%~95.2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59%~87.08%, 而且在干旱年份效果更为明显。因此,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可以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荞麦适宜的种植方式。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
Magsci [本文引用: 2]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Magsci [本文引用: 2]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Magsci [本文引用: 1]
简介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集水型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改善土壤水分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水型生态农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Magsci [本文引用: 1]
简介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集水型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改善土壤水分是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集水型生态农业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4]
[本文引用: 4]
,
[本文引用: 6]
[本文引用: 6]
,
[本文引用: 5]
[本文引用: 5]
,
[本文引用: 3]
[本文引用: 3]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
[本文引用: 4]
[本文引用: 4]
,
[本文引用: 2]
[本文引用: 2]
,
[本文引用: 3]
[本文引用: 3]
,
Magsci [本文引用: 1]
品种和施肥对苦荞麦产量和水肥利用影响的试验表明,“黑 丰1号”、“黔威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寿阳灰苦荞”,且以“黑丰1号”最优。施肥后3品 种产量明显增加,且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各半量处理最优。种植优良品种和合理施肥可提高苦 荞麦的水肥利用效率。
Magsci [本文引用: 1]
品种和施肥对苦荞麦产量和水肥利用影响的试验表明,“黑 丰1号”、“黔威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寿阳灰苦荞”,且以“黑丰1号”最优。施肥后3品 种产量明显增加,且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各半量处理最优。种植优良品种和合理施肥可提高苦 荞麦的水肥利用效率。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DOI:10.1007/BF00334651URL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Magsci [本文引用: 1]
过去30 a,田间微集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主要耕作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同田间微集雨及覆盖(地膜、砂石和秸秆)栽培技术在黄土高原不断更新换代,先后经历了垄沟无覆盖技术、平地覆盖技术、垄沟半覆盖技术和垄沟全覆盖技术等发展过程,特别是沟垄地膜全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西北旱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本文综述了田间微集雨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归纳了垄沟和覆盖模式及播种方式对作物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生理生态、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杂草、病虫害、覆盖物残留和作物物候等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技术的高产高效和生态风险以及两者的互作关系。文章最后还对该技术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对雨养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Magsci [本文引用: 1]
过去30 a,田间微集雨技术逐渐发展成为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主要耕作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不同田间微集雨及覆盖(地膜、砂石和秸秆)栽培技术在黄土高原不断更新换代,先后经历了垄沟无覆盖技术、平地覆盖技术、垄沟半覆盖技术和垄沟全覆盖技术等发展过程,特别是沟垄地膜全覆盖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西北旱区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本文综述了田间微集雨技术的演变历程及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机理,归纳了垄沟和覆盖模式及播种方式对作物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生理生态、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杂草、病虫害、覆盖物残留和作物物候等的影响,并分析了该技术的高产高效和生态风险以及两者的互作关系。文章最后还对该技术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进行了讨论,旨在对雨养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
,
[本文引用: 1]
[本文引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