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超声反射/透射特性的有限元仿真*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在航空航天、新型汽车、大型风机叶片等应用领域中,具有厚胶层(数毫米厚)特点的复合材料黏接结构屡见不鲜[1-2]。例如,在大型风机叶片中,由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组成的厚胶层黏接结构几乎遍布叶片全身。针对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基于声学性能参数(如超声反射/透射系数)求解与分析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方法在其黏接质量的定性及定量表征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3]。但是,由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及胶层力学性能的各向同性,使得关于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声波传播特性的理论求解、有限元仿真及实验检测等内容比各向同性材料黏接结构时的情况更复杂。此外,厚胶层的存在将使黏接结构中出现黏接界面弱化、结构胶内聚弱化等复杂黏接问题,这势必增加黏接质量评价的难度[4-5]
目前,在利用声波的反射/透射特性来评价复合材料黏接结构的黏接质量方面,相应的研究大多是针对胶层较薄时的情形。例如,Vijaya Kumar等[6]利用超声波斜入射检测技术,对胶层厚度为0.7 mm的CFRP单搭接接头进行了扫查,通过提取反射系数频谱并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揭示了频谱曲线中极值点的偏移量与胶层弱化程度之间的潜在联系,其中,在理论上模拟黏接界面的弱黏接时,引入了具有零厚度的弹簧模型来代替中间的薄胶层。类似地,Leiderman等[7]为了获取用于黏接界面刚度检测的最佳实验条件(声波激励频率和入射角),通过在黏接界面处引入弹簧模型,发展了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黏接结构及各向异性材料黏接结构的超声反射/透射特性理论计算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弹簧模型的非完好界面等效处理方法最早由Baik和Thompson[8]提出,并由Rokhlin等[9-10]将其应用于各向同性介质间界面及各向异性介质间界面的数学建模上,且该等效模型的成立条件为:界面层的厚度远小于其中的声波波长。对于黏接结构中的薄胶层,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将其作为单一的黏接界面层来处理,进而可利用等效弹簧模型来对其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然而,对于厚胶层黏接结构而言,整个胶层与被黏基体材料之间存在2个黏接界面,且黏接界面之间还存在着结构胶的内聚层,故相应的力学等效模型较为复杂。Siryabe等[11]针对铝-环氧胶-铝黏接结构,考虑将胶层的上、下界面处理为具有非零厚度的薄层,建立了包括该薄层、结构胶内聚层及基体层在内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利用水浸超声纵波透射系数频谱分别对结构胶内聚层和薄界面层的弹性模量进行了预测,进而分析了其中的黏接界面弱化和胶层内聚弱化程度。与Siryabe处理胶层与基体层之间黏接界面的方式不同,Mori等[12]通过在厚胶层边界处引入弹簧模型,建立了包含该弹簧界面层、结构胶内聚层及基体层在内的理论分析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与仿真分析,研究了各向同性材料黏接结构中发生单黏接界面弱化及双黏接界面弱化时相应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曲线的变化规律,但并未对胶层的内聚弱化进行分析。
目前,上述处理厚胶层与基体层之间黏接界面的方式多见于理论推导方面,很少有将该方法应用于有限元仿真的研究报道。此外,考虑到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当前研究中也很少有将有限元法应用于厚胶层各向异性材料黏接结构中超声反射/透射特性仿真计算的内容。为此,本文参考文献[11-12]提到的厚胶层各向同性材料黏接结构中黏接界面的等效处理方法,开发出应用于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超声反射/透射特性求解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为复杂黏接界面条件、不同内聚弱化状态及多种材料组成类型时黏接结构中的声学仿真分析奠定基础。
1 有限元模型建立 1.1 2.5维模型 在利用有限元法计算黏接结构中的声波传播特性时,要先考虑仿真模型的建立问题。由于基体层复合材料为各向异性材料,故利用二维平面模型无法对材料属性的方向依赖性进行全面的考虑。相比而言,三维空间模型则考虑了整体结构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能。但是,为了获得足够高的计算精度,在三维建模时通常要进行大量的单元划分,这将带来仿真计算运行时间较长、占用内存较大的问题。为了平衡二维平面模型和三维空间模型之间的矛盾,选择采用2.5维有限元法对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进行建模分析[13]。以图 1中液体负载下的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为例,对2.5维仿真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阐述。在图 1中,具有0°纤维方向的T300/914-0板与具有45°纤维方向的T300/914-45板由环氧胶黏接在一起。T300/914是一种单轴向CFRP,由型号为T300的碳纤维与型号为914的环氧基树脂结合、固化而成,属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
图 1 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及声波传播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of composite bonded joint with thick adhesive layer and acoustic wave travelling
图选项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复合材料板的纤维方向角度是相对于x1轴方向的偏转角,T300/914-0板沿x3轴在x1-x3平面内旋转45°之后即为T300/914-45板。显然,这一操作在二维平面仿真模型中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根据坐标系旋转算法[14-15],T300/914-45在图 1中坐标系下的弹性常数可由三维坐标系下的矩阵运算获得。因此,将三维坐标系下获得的T300/914-45板的弹性常数代入图 1中的二维分析模型中,即可得到对应的2.5维仿真模型。
基于此,本文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水浸环境下图 1中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的仿真求解模型,如图 2所示。图中:k为入射波矢量,θ为声波入射角。另外,水的密度为1 000 kg/m3, 纵波波速cw为1 490 m/s;T300/914-0及环氧胶的密度、弹性常数Cij等如表 1所示(T300/914-45的弹性常数可由坐标系变换求得,这里不再详细说明)。整个仿真过程选择在频域条件下进行,所应用的计算接口为固体力学接口和声学模块下的压力声学接口。
图 2 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的仿真模型 Fig. 2 Simulation model of composite bonded joint with thick adhesive layer
图选项




表 1 T300/914-0与环氧胶的材料参数 Table 1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300/914-0 and epoxy adhesive
材料 密度/(kg·m-3) C11/GPa C12/GPa C23/GPa C44/GPa C22/GPa C55/GPa
T300/914-0 1 560 143.8 6.2 6.5 3.6 13.3 5.7
环氧胶 1 170 7.97 5.14 5.14 1.42 7.97 1.42


表选项






1.2 边界设置 如图 2所示,实体部分为一个仿真计算单元。其中,界面I1、I4为液/固界面,界面I2、I3为黏接界面。仿真模型中,黏接结构的各层厚度即为图 1中所示的厚度;水层的厚度设置为2 mm;仿真计算单元的宽度设置为5 mm。
为模拟无限大液体区域,在图 2中仿真计算单元的上、下表面处均设置了PML(完美匹配层),用于对模型上、下边界处的声波进行全吸收。其中,PML的厚度设置为水中波长λw(λw=cw/ff为频率)的三分之一。另外,在求解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超声波的反射/透射特性时,为了消除声波在黏接结构左、右边界处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常设定计算模型在x1方向上是无限延伸的。因此,在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时,也需要对其左、右边界进行适当的处理。为此,这里引入了Floquet周期性边界。由图 2可知,虽然该仿真计算单元的宽度为5 mm,但由于在其左、右两侧边界处引入了Floquet周期性边界,使得其在x1方向上是无界的。这样,在不失计算精确度的前提下,也可大大降低仿真计算量。
文献[11-12]中提到,在处理厚胶层黏接结构中的黏接界面时,可将其处理为具有非零厚度的等效薄层或具有零厚度的弹簧界面层。其中,当利用有限元法将黏接界面处理为非零厚度的等效薄层时,由于等效薄层的厚度大都在几微米,使得在对其进行网格划分时将面临局部网格密度倍增及运算效率下降的问题。为此,考虑将理论推导中经常采用的弹簧模型边界条件引入到厚胶层与基体层之间的黏接界面处,建立了用于模拟厚胶层黏接界面的分析模型,如图 3所示。
图 3 厚胶层黏接界面分析模型 Fig. 3 Analytical model of bonding interfaces in thick adhesive layer
图选项




当黏接界面处于完好黏接状态时,该界面处的位移、应力分量均连续;当黏接界面处于弱黏接状态时,该界面处的应力分量仍保持连续,而位移分量则不再连续,且界面两侧的位移差与对应的应力分量之间满足胡克定律。因此,通过引入具有零厚度的弹簧界面层来模拟黏接界面,建立了黏接界面处的边界条件:
(1)

式中:+σ13-σ13σ13为切向应力分量;+σ33-σ33σ33为法向应力分量;+u1-u1为切向位移分量;+u3-u3为法向位移分量;K13K33分别为黏接界面处的切向、法向弹簧刚度,N/m3;+、-分别对应界面处的上、下侧。
在利用有限元法对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进行建模时,无法直接将式(1)中的弹簧边界条件施加到黏接界面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选择利用弹性薄层物理场边界来对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的黏接界面进行模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弹性薄层不同于文献[11]中提到的黏接界面等效薄层。前者在几何上也是没有厚度的,这与理论推导中引入的弹簧模型(见式(1))相吻合。利用弹性薄层,黏接界面两侧固体层中的质点振动位移可以被耦合起来,并和相应的应力分量建立数学关系。基于此,在图 2所示的仿真模型中,将弹性薄层引入到了黏接界面I2、I3处。通过定义弹性薄层的弹簧类型及弹簧常数(即弹簧刚度),可对不同黏接状态下的黏接界面进行模拟。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与式(1)中引入的线性弹簧模型条件保持一致,在设置弹性薄层的属性时不考虑阻尼及黏滞效应。
1.3 网格划分 对于图 2所示的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仿真模型,在进行有限元网格单元划分时,需要根据不同位置选择合适的细化准则。例如,在界面I1~I4处,对应的网格应足够细化。同时,由于引入了Floquet周期性边界,在仿真计算单元的左、右边界处,网格的设置条件应保持一致。此外,在有限元仿真时,网格单元尺寸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较高的计算效率。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网格单元的尺寸应不超过计算域中最小波长的十分之一。对于图 2中的仿真模型,在计算频率一定的情况下,水中的波长λw最短。因此,将根据水中波长λw,对网格单元的尺寸进行定义。具体设置如下:
1) 选择自由三角形网格对整个黏接结构及两端水层进行分割,并设置其中的最大单元大小为λw/15。
2) 对于界面I1~I4,设置界面处自由三角形网格的最大单元大小为λw/40。
3) 对于模型的左、右边界,同时设置边界处自由三角形网格的最大单元大小为λw/15。
4) 对于模型中所有界面或边界的端点,设置端点处自由三角形网格的最大单元大小为λw/40。
5) 对于PML,设置其厚度范围内网格单元的层数为20,即每层厚度为λw/60。
6) 在2)的基础上,再次定义界面I1~I4处的边界层属性,设置边界层的厚度为λw/400。
1.4 超声反射/透射系数 如图 2所示,设入射平面波波矢为k,并沿入射角θ传播到黏接结构的上表面。波矢k的定义为
(2)

式中:ω=2πf为角频率。
所定义的入射平面波为
(3)

式中:x=(x1, x3)。
根据平面波入射的条件,定义了反射系数的表达式为
(4)

式中:Psc为界面I1上侧水中的散射压力场;Pin为界面I1上侧水中的入射压力场。
透射系数表达式为
(5)

式中:Pt为界面I4下侧水中的透射压力场。
因此,针对不同声波激励频率f和入射角θ的组合,可通过提取水层中的散射压力场、透射压力场和入射压力场,并根据式(4)和式(5),计算出相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或角谱。
2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利用图 2中建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对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发生黏接界面弱化和胶层内聚弱化时的超声反射/透射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本节中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了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吻合程度,而整体图则展示了在较宽的频带或角度范围内反射/透射系数曲线随黏接界面弱化或胶层内聚弱化而发生偏移的趋势。
2.1 黏接界面弱化 以图 2所示黏接结构中的界面I2处发生弱黏接为例,仿真研究界面弱化程度对其超声波反射/透射特性的影响。为此,此处设置界面I2处的切向弹簧刚度K13分别为∞、5×1013、2×1013、1×1013、5×1012 N/m3,法向弹簧刚度K33默认为∞。其中,界面I2处的K13为∞对应了完好黏接时的情况。另外,默认界面I3为完好黏接界面,故该位置处的K13K33均设置为∞。为了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将基于有限元法的仿真计算结果和基于理论推导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首先,在入射角θ为35°(任意角度)时,仿真计算了相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结果如图 4所示。可以看出,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与基于理论推导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提取仿真和理论计算结果中1.6 MHz附近的极小值点所对应的频率值,发现二者偏差约为0.001 MHz。
图 4 黏接界面弱化时的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频谱) Fig. 4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degradation on bonding interface (frequency spectrum)
图选项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界面处弹簧刚度的下降(即黏接界面弱化程度的加剧),反射及透射系数频谱曲线均向左(低频方向)偏移;同完好黏接状态相比,弹簧刚度下降的越多,计算结果中极值点的偏移量就越大。在不同的频率点处,弹簧刚度下降所引起的极值点偏移量也不相同。
在此基础上,采用与图 4中同样的弹性薄层设置条件,对相应的反射/透射系数角谱进行了仿真计算。其中,声波的激励频率f设置为0.5 MHz(任意频率),具体结果如图 5所示。可以看出,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与基于理论推导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提取仿真和理论计算结果中13°附近的极小值点所对应的角度值,发现二者偏差约为0.02°。同时,随着弹簧刚度的下降,对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角谱有向右(大角度方向)偏移的趋势,这与反射/透射系数频谱中的现象截然相反。同完好黏接状态相比,弹簧刚度下降的越多,对应的极值点偏移量就越大。同时,在不同的角度值附近,弹簧刚度下降所引起的极值点偏移量也不相同。
图 5 黏接界面弱化时的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角谱) Fig. 5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degradation on bonding interface (incident angle spectrum)
图选项




2.2 胶层内聚弱化 在黏接结构中,胶层固化不良或弱化程度加剧将导致其弹性常数的减小[16-18]。因此,为了在仿真计算时模拟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胶层的内聚弱化,本文选择以其弹性常数C66的下降来表示该弱化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选择分析弹性常数C66的原因为:对于胶层材料而言,C66对应了其剪切模量G,且同时影响着弹性模量E的大小。为便于比较,设置环氧胶层的弹性常数C66减小到初始值的95%、90%、85%和80%,并根据图 2中的仿真计算模型对相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和角谱进行了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在分析胶层的内聚弱化时,均默认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的黏接界面处于完好黏接状态。
首先,在声波入射角θ为35°(任意角度)时,仿真计算了相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结果如图 6所示。可以看出,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与基于理论推导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提取仿真和理论计算结果中0.66 MHz附近的极小值点所对应的频率值,发现二者偏差约为0.000 1 MHz。同时,随着C66的减小(即内聚弱化程度的加剧),相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有向左(低频方向)偏移的趋势。同完好黏接状态相比,C66下降的越多,对应的极值点偏移量就越大;而在不同的频率值附近,C66的下降所引起的极值点偏移量也不相同。
图 6 胶层内聚弱化时的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频谱) Fig. 6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degradation of cohesion in adhesive layer (frequency spectrum)
图选项




其次,采用与图 6中相同的参数设置,对黏接结构中发生胶层内聚弱化时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角谱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如图 7所示。其中,声波的激励频率f设置为0.8 MHz(任意频率)。可以看出,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与基于理论推导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提取仿真和理论计算结果中13°附近的极小值点所对应的角度值,发现二者偏差约为0.02°。同时,随着C66的减小,相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角谱有向右(大角度方向)偏移的趋势。同完好黏接状态相比,C66下降的越多,对应的极值点偏移量就越大;而在不同的角度值附近,C66的下降所引起的极值点偏移量也不相同。
图 7 胶层内聚弱化时的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角谱) Fig. 7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degradation of cohesion in adhesive layer (incident angle spectrum)
图选项




图 4~图 7可知,对于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而言,无论其中发生黏接界面弱化还是胶层内聚弱化,对应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或角谱曲线中极值点的偏移量均与弱化的程度直接相关。因此,针对具体的被检测黏接试件,可根据有限元仿真的计算及分析结果,选择其超声反射/透射特性因界面黏接强度或胶层内聚强度改变而发生剧烈变化时的声波激励频率或入射角度范围,以提高实验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3 结论 根据弹簧模型的适用条件,将弹性薄层物理场边界应用到了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的黏接界面有限元模拟之中。在平面波激励条件下,提取了仿真模型中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及角谱的计算结果,并分别对其中发生黏接界面弱化、胶层内聚弱化时的超声反射/透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无论是发生黏接界面弱化还是胶层内聚弱化,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频谱曲线均有向低频方向偏移的趋势,而超声反射/透射系数角谱曲线则均有向大角度方向偏移的趋势。
2)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超声反射/透射系数解均和基于理论推导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但是,相关的研究结果仍需要根据具体实验做进一步的检验。同时,为了更贴近于工程实际,厚胶层的黏弹性及声波在复合材料中的衰减行为也是后期研究要考虑的环节。
3) 建立的用于模拟厚胶层复合材料黏接结构中黏接界面和结构胶内聚层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也为解决具有其他基体材料类型的厚胶层黏接结构中超声反射/透射特性的求解提供了参考,如各向同性材料之间的黏接及各向同性、各向异性材料之间的黏接等。同时,该方法也可推广到层数更多、材料类型更多样的复杂黏接结构中超声反射/透射特性的仿真求解。

参考文献
[1] 罗书舟, 陈超, 伍乾坤, 等. 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低速冲击数值模拟[J]. 振动与冲击, 2019, 38(1): 142-148.
LUO S Z, CHEN C, WU Q K,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low velocity impact performance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single-lap adhesively bonded joints[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9, 38(1): 142-148. (in Chinese)
[2] BARNES R H, MOROZOV E V.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e wind turbine blade structures with variations of internal geometry configuration[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16, 152: 158-167. DOI:10.1016/j.compstruct.2016.05.013
[3] 王小民, 李明轩, 毛捷, 等. 单层与衬底胶接结构超声反射波谱的低频特征[J]. 声学学报, 2005, 30(4): 337-342.
WANG X M, LI M X, MAO J, et al. Low-frequency features of the ultrasound echo from an adhesively bonded layer-substrate structure[J]. Acta Acustica, 2005, 30(4): 337-342. DOI:10.3321/j.issn:0371-0025.2005.04.008 (in Chinese)
[4] 梁祖典, 燕瑛, 张涛涛, 等. 复合材料单搭接胶接接头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 40(12): 1786-1792.
LIANG Z D, YAN Y, ZHANG T T,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laminate adhesively bonded single-lap joints[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4, 40(12): 1786-1792. (in Chinese)
[5] 许昶, 刘志明. CFRP平-折-平连接接头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 45(11): 2207-2216.
XU C, LIU Z M.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CFRP flat-joggle-flat joints[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9, 45(11): 2207-2216. (in Chinese)
[6] VIJAYA KUMAR R L, BHAT M R, MURTHY C R. Some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degradation in composite adhesive joints using ultrasonic techniques[J]. Ultrasonics, 2013, 53(6): 1150-1162. DOI:10.1016/j.ultras.2013.01.014
[7] LEIDERMAN R, JUNQUEIRA B F, CASTELLO D A, et al. Identifying the ultrasonic inspecting fields that most strongly interact with adhesive bonding defects[J]. 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2018, 40(4): 1-13. DOI:10.1007/s40430-018-1151-3
[8] BAIK J M, THOMPSON R B. Ultrasonic scattering from imperfect interfaces: A quasi-static model[J].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1984, 4(3-4): 177-196. DOI:10.1007/BF00566223
[9] ROKHLIN S I, WANG Y J. Analysis of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elastic wave interaction with an interface between two solids[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1, 89(2): 503-515. DOI:10.1121/1.400374
[10] ROKHLIN S I, HUANG W. Ultrasonic wave interaction with a thin anisotropic layer between two anisotropic solids: Exact and asymptotic-boundary-condition methods[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92, 92(3): 1729-1742. DOI:10.1121/1.403912
[11] SIRYABE E, RéNIER M, MEZIANE A, et al. Apparent anisotropy of adhesive bonds with weak adhesion and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interfacial properties[J]. Ultrasonics, 2017, 79: 34-51. DOI:10.1016/j.ultras.2017.02.020
[12] MORI N, MATSUDA N, KUSAKA T. Effect of interfacial adhesion on the ultrasonic interaction with adhesive joints: A theoretical study using spring-type interfaces[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9, 145(6): 3541. DOI:10.1121/1.5111856
[13] WU C Y, WANG H, ZHAO J N, et al. Prediction of viscoelastic pavement responses under moving load and nonuniform tire contact stresses using 2.5-D finite element method[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 2020, 2020: 1-16.
[14] NAYFEH A H, CHIMENTI D E. Ultrasonic wave reflection from liquid-coupled orthotropic plates with application to fibrous composites[J].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1988, 55(4): 863-870. DOI:10.1115/1.3173734
[15] 宋国荣, 刘明坤, 吕炎, 等. 正交各向异性板液/固界面的声反射与声透射[J]. 声学学报, 2020, 45(1): 77-86.
SONG G R, LIU M K, LU Y, et al. Acoustic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orthotropic plate and liquid media[J]. Acta Acustica, 2020, 45(1): 77-86. (in Chinese)
[16] GAUTHIER C, GALY J, ECH-CHERIF-KETTANI M, et al. Evaluation of epoxy crosslinking using ultrasonic Lamb wav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2018, 80: 1-6. DOI:10.1016/j.ijadhadh.2017.09.008
[17] BROTHERHOOD C J, DRINKWATER B W, DIXON S. The detectability of kissing bonds in adhesive joints using ultrasonic techniques[J]. Ultrasonics, 2003, 41(7): 521-529. DOI:10.1016/S0041-624X(03)00156-2
[18] STEWART I, CHAMBERS A, GORDON T. The cohe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toughened epoxy adhesive as a function of cure lev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2007, 27(4): 277-287.


相关话题/计算 结构 材料 声学 实验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无人直升机系留气动载荷CFD计算分析*
    无人直升机停放在地面和舰船甲板等环境中时有可能被风吹动或倾覆,因此在地面或舰船甲板等停放时需要进行系留。在选取系留点和设计系留绳索时需先得到大风条件下无人直升机的系留载荷[1-5]。系留载荷的计算需要考虑无人直升机的自身重力、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系留绳索的预紧力和直升机受到的气动载荷等。其中,系留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吸湿行为研究*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质量轻、耐腐蚀性强及一体化成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飞机结构部件上[1-2]。尽管相比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研究发现,在总体或局部环境中由于温度、湿度等影响作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会发生湿热老化效应导致力学性能退化,进而甚至威胁到飞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改进加权响应面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在现有的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中,一次二阶矩法[1]、二次二阶矩法[2-3]的精度较低,并且在非线性程度较高的情况下还会遇到无法收敛的问题。蒙特卡罗法[4-5]虽然能够得到精确解,但需要大量的抽样和计算时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响应面法[6]采用多项式函数来近似极限状态函数,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且计算效率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载人航天器体装太阳电池阵有效发电面积计算方法*
    传统航天器一般采用太阳电池翼和蓄电池组合电源系统,入轨后太阳电池翼展开,阳照区通过驱动太阳电池翼对日定向为航天器供电、给蓄电池充电,阴影区由蓄电池为航天器供电[1]。航天器发电能力与轨道日照角、飞行姿态、太阳电池翼安装方式、驱动方式等密切相关,发电能力分析是航天器总体设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疲劳寿命预测及损伤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大多数航空飞行器都有着一定的寿命要求,这意味着其结构需要承受较长时间循环载荷的作用。早期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使用大都为非主承力结构,工作应力不高,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问题并不突出。随着复合材料逐渐应用到主承力结构,结构减重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复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导重法的自重载荷下悬臂梁结构拓扑优化*
    结构拓扑优化是指在一定的设计区域内,在满足特定的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情况下,寻求材料最优分配的过程。拓扑优化的问题自其被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包括载荷不确定问题[1-2]、传热学问题[3-4]、非线性问题[5]及工程应用问题[6-7]等。重力作为工程应用中无法避免的载荷,在很多结构设计中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涂覆吸波材料圆柱的RCS预估方法*
    雷达散射截面(RCS)是武器系统隐身性能的重要指标[1],相比于全尺寸测量,缩比模型测量具有成本低廉、测试方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2]。但由于经典电磁相似理论的限制,目前RCS缩比测量多见于目标为金属或无耗、低损耗介质的情况[3-6]。而在实际工程当中,在金属表面涂覆吸波材料又是最常使用的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合材料层压板低速冲击行为及剩余拉伸强度*
    由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腐蚀、耐疲劳和力学性能可设计等优点,其在飞机主要结构中的使用量不断增加[1-3]。然而,复合材料层压板对外来物低速冲击比较敏感,这些冲击可能使层压板产生严重的内部损伤,从而使其强度产生非常明显的下降[4-6]。众所周知,飞机机体结构在装配和运营过程中会难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BP神经网络预测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均匀性*
    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材料力学性能可设计性等优点,是轻质高效结构设计的理想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特性,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常见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有热压罐成型。热压罐成型指将单层预浸料按预定方向铺叠成的复合材料坯料放在热压罐内,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完成固化过程的工艺方法。固化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合材料飞机接地回流网络建模与阻抗分析*
    大规模使用复合材料是现代飞机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复合材料用量是当今全球航空业衡量飞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1-2]。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先进的复合材料对于飞机的减重、增加强度、耐腐蚀、简化维护都大有益处,但相应地也会在飞机电力系统的接地系统设计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全金属机身导电性能优良,在飞机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