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北斗/GPS组合导航选星算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由多个系统支持的组合导航成为了可能。组合导航使得可见卫星数大大增加,获得远比单一星座更优的卫星几何结构和更多的导航冗余信号,同时也加大了接收机的信号处理负担[1-2]。此外,导航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受到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建筑物遮挡、电磁波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接收机很难接收到全部可见卫星。为此,根据导航需求,在定位之前粗略判别接收机所在位置的可见卫星分布,从中选择一个卫星子集进行定位解算。通过最小化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 GDOP)来获得最佳卫星子集的算法称为最优选星算法;以使接收机与可见卫星构成空间体积尽可能大,选择卫星子集最佳的算法称为最大体积算法。对于单一系统,由于定位和时钟偏差,定位所需的卫星最小数目为4颗[3],而对于组合导航,由于不同系统的时钟偏差有所差异,用于定位的卫星数目最少为5颗[4]。因而,对于组合导航选星算法通常选择超过5颗卫星来尽可能提高定位精度。
现有的快速选星算法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①从所有可见卫星中选择最佳卫星几何分布的某些可见卫星。研究者根据最优选星方案的卫星分布特点,利用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信息实现卫星的区域划分,并对如何分配高仰角和低仰角的选星数目展开讨论[5-6]。②GDOP的计算。GDOP通常可看作是接收机测量误差与定位误差之间的放大倍数,是用来衡量从m颗可见卫星(m>n)中选择出的n颗卫星子集是否具有较好的空间几何分布的重要指标。GDOP的计算存在矩阵相乘和求逆过程,明显增加了选星的计算量。若实现快速选星,可通过求逆引理等方法简化求解GDOP的计算公式[7],也可以采用优化算法尽可能减少GDOP的计算次数[8-10],二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减选星耗时。2010年,Mosavi和Divband[8]提出用遗传算法(GA)实现选星,通过GA的快速寻优能力减少GDOP的计算次数。然而GA选星存在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研究者又对算法进行大量改进,提高了算法选星结果的准确性[9-10]。但由于GA的计算过程需要调节的参数过多,所以在保证选星准确性的条件下,GA选星速度也会随着可见卫星数目的增加而减慢。
与GA类似,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是一种随机寻优算法。目前该算法已经在目标跟踪、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11-12],但在多星座选星方面少有文献提及。本文针对PSO算法在组合导航选星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建立了PSO选星算法模型;引入混沌序列改进算法,提高选星有效性;通过实际的导航数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性能。
1 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 在多星座组合卫星导航系统中,为了降低接收机的运算量,需要从可见的所有卫星中选出空间结构较优的一组用于定位。精度因子(DOP)常用来衡量卫星空间几何分布情况,其计算公式中存在矩阵相乘和求逆,是选星中比较耗时的运算。而PSO算法能够通过有限次迭代,从全部解空间中快速搜索到符合条件的目标解。因此,运用PSO算法的快速寻优能力,从全部可见卫星组合中快速选取空间几何分布较好的卫星组合,能够减少DOP的计算次数,从而减少选星的耗时。
PSO算法是Eberhart和Kennedy通过模仿鸟类的觅食行为而产生的[13],搜索空间的个体通过比较自身所经过的最优位置和种群中其他粒子最优位置,不断调整自身速度,使其向最优解靠拢。个体被称为“粒子”,每个粒子为d维空间的一个点,第i个粒子可以表示为xi=[xi1, xi2, …, xid],粒子在运动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经验产生个体极值pbest=[pi1, pi2, …, pid],同时在种群中会产生全局极值gbest,粒子通过2个“极值”不断调整自身位置,位置更新如式(1)所示,使其不断趋近全局最优值。第i个粒子的位置变化速度被表示为vi=[vi1, vi2, …, vid]。
(1)

(2)

式中:t为当前迭代次数;N为种群中粒子的总数;ω为惯性权重;c1c2为加速常数,分别调节向pbestgbest方向的运动速度;r1r2为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另外,通过设置微粒的速度范围[vmin, vmax]和位置范围[xmin, xmax],可以对粒子运动的步长进行适当的限定。
惯性权重ω对全局和局部搜索的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值通常是从0.9~0.4线性递减的[14]。在迭代过程中,表达式为ω=ωmax-(ωmaxωmin)t/tmaxωmaxωmin分别为最大和最小惯性权重,tmax为总的迭代次数。
PSO算法的结果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为此引入混沌理论,提高结果的有效性。混沌搜索,即对于给定的优化函数,将变量从混沌空间映射到解空间,然后利用混沌变量进行搜索[15],可避免搜索结果陷入“局部最优”。
Logistic映射是较为常见的混沌序列产生方法,其表达式为
(3)

式中:zi∈(0, 1)。当z0?{0, 0.25, 0.5, 0.75, 1}、μ=4时,Logistic映射产生混沌序列。利用Logistic映射初始化均匀分布的初始粒子,能够增强PSO算法的稳定性[16]
首先生成(0, 1)的随机数zi,根据式(3)更新zi,然后根据公式xi=ximin+zi(ximaxximin),将混沌空间映射到待优化的解空间。
2 北斗/GPS组合导航选星算法 2.1 混沌粒子群优化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又称为目标函数,是用来评价粒子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适应度函数的选取直接影响算法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采用的适应度函数是各可见卫星组合的GDOP值,用于评价所选卫星组合的空间几何结构性能。
选星算法主要以用户与可见卫星组合的空间几何分布为衡量标准。针对用户与可见卫星组合的空间几何分布特性的表征,DOP是应用最广泛的参数,按照DOP进行选星可以保证定位精度[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DOP可用GDOP与用户等效测距误差(User Equivalent Range Error,UERE)的乘积来表示,即
(4)

式中:σp为导航定位位置/时间解的精度;σUERE为伪距测量值的标准差;GDOP与用户到卫星的几何结构有关。从式(4)可知,当σUERE确定时,GDOP越小,定位精度越高。
GDOP可定义为协方差矩阵的迹的平方根,即
(5)

式中:trace(·)表示矩阵的迹;H为观测矩阵。假设北斗/GPS组合导航接收机能接收到m颗GPS卫星、k颗北斗卫星,即可产生m+k个观测量,构成的观测矩阵为
(6)

式中:(ei, ni, ui)为接收机近似位置指向第i颗卫星单位矢量的方向余弦,下标G代表GPS星座,可见星数目为1,2, …,m, 下标B代表北斗星座,可见星数目为1,2, …,k
2.2 混沌粒子群优化选星算法设计 假设某时刻接收机接收到可见卫星总数为n颗,从中选取m颗,使其GDOP值尽可能小。在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算法选星中,每个粒子代表一种可见卫星组合,粒子的位置由m个元素决定,每个元素代表一颗可见卫星,CPSO选星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可见卫星提取。根据导航电文,提取当前时刻仰角大于遮蔽角的卫星(本文中的遮蔽角取值为5°),得到该时刻的可见卫星总数。
步骤2 ??编码。对当前时刻接收机观测到的所有可见卫星进行随机排列,然后将可见卫星从1, 2, …, n依次连续编码,编码与可见卫星一一对应。
步骤3 ??生成初始种群。将n颗可见卫星按照每m颗为一组进行组合,形成Cnm种可见卫星组合,每种组合方式被视为一个粒子。设定种群大小为M,根据式(3),从Cnm种可见卫星组合中混沌搜索M个组合,形成初始种群G0={x0i}(i=1, 2, …, M);种群中第i个粒子表示为x0i=[x0i, 1, x0i, 2, …, x0i, m],x为卫星编号,m为选星颗数;初始速度v0i=[v0i, 1, v0i, 2, …, v0i, m],v为卫星号的改变量,初始速度设置为[0, 0, …,0]。下标“0”表示粒子经过0次迭代,即为初始位置和速度。
步骤4 ??适应度的计算。本文采用的适应度函数是编码所对应的可见卫星组合的GDOP,记为粒子的目标值fti=GDOPi,下标“t”为粒子经过t次迭代。将初始种群中的粒子依次代入适应度函数中,得出各粒子的适应度值(即GDOP)。将种群中GDOP最小的粒子设置为初始种群最优位置gbest,每个粒子当前的位置gt, i为初始个体最优位置pbest
步骤5 ??更新。对于每个粒子,根据式(1)和式(2)不断修正种群中粒子的位置xti和速度vti,分别计算新位置对应的目标值fti,并更新粒子所经过的最优位置pbest和种群最优位置gbest。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终止迭代。
将CPSO算法应用到选星过程中,需要明确3个量:初始化粒子种群、选取适应度函数和速度位置的更新,其基本步骤流程如图 1所示。
图 1 CPSO选星算法流程 Fig. 1 Flowchart of CPSO satellite selection algorithm
图选项




在算法流程中,粒子更新时需注意2个关键点:①可见卫星编号为整数,因此更新过程中必须保证粒子位置中的每个元素都为整数,否则将找不到与编码对应的可见星;②选星颗数为m颗,如果粒子位置中的元素有相同的,选星颗数就会少于m颗。为了保证选星数目,每次更新都必须判断更新后的粒子位置中是否有相同元素。本文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在粒子进入迭代循环后,首先判断每个粒子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元素。如果存在相同元素,则对粒子中元素从小到大排序,找出相同元素的个数及位置,在与之重复的第k个元素值上加k,然后返回重新判断是否有重复元素,直到该粒子中无相同元素为止。
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CPSO选星是为了解决北斗/GPS组合导航下选星颗数大于5的选星问题。本文选取北斗/GPS接收机坐标为[-2 279 827.315 6,5 004 704.309 4,3 219 776.209 3]m,选星颗数为6。卫星位置由导航星历计算,卫星的截止高度角设为5°,仿真开始时间为2016-07-31 00:00:00,仿真时长为3 h,仿真步长为1 min。
本文将采用遍历法选星得到的GDOP值作为参考。假设全部可见卫星数目为n,从中选取m颗可见星,有Cnm种组合。所谓遍历法,就是逐个计算Cnm种组合的GDOP值,得出GDOP最小值。北斗/GPS可见卫星数目及其对应的GDOP最小值如图 2所示。
图 2 北斗/GPS可见卫星数及对应的GDOP最小值 Fig. 2 Number of BDS/GPS visible satellite and their minimum GDOP
图选项




图 2中可以看出,同一时刻,接收机接收到北斗/GPS可见卫星数目约为18颗,以从18颗可见卫星中选取6颗为例,需要进行C186=18 564次GDOP值的计算,单次选星耗时约为4 s左右。
按照PSO选星步骤,设定算法参数:迭代次数MaxIt=50,种群大小M=100,惯性权重ω=0.729 8,加速常数c1=c2=1.496 2,vmax=2。选取某一时刻进行GDOP值的计算,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GDOP值的变化如图 3所示。
图 3 PSO选星时GDOP值随迭代次数的变化 Fig. 3 Change of GDOP with iteration numbers of PSO satellite selection
图选项




通过遍历法得出该时刻的GDOP最小值为2.25。图 3中的结果显示,PSO算法的收敛速度很快,迭代次数在小于15次时就稳定在2.34附近,且在后续迭代过程中保持不变。很明显,PSO算法出现“早熟”现象,即陷入局部最优解。
采用CPSO算法对同一时刻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如图 4所示。
图 4 CPSO选星时GDOP值随迭代次数的变化 Fig. 4 Change of GDOP with iteration numbers of CPSO satellite selection
图选项




图 4中可以看出,CPSO算法同样在迭代次数低于15次时收敛,并有效改善了PSO选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在迭代次数为50次时,耗时约为1.5 s左右,如果按需求适当减少迭代次数,选星耗时也会有所减少。
遍历法、PSO和CPSO选星算法在相同历元的选星耗时及其对应的选星结果(最后一列数字代表卫星号)如表 1所示。
表 1 三种选星算法性能对比 Table 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hree satellite selection algorithms
选星算法 单次耗时/s GDOP 选星结果
遍历法 4.074 824 2.251 038 92127373839
PSO 1.665 020 2.347 418 92127373842
CPSO 1.435 994 2.333 044 92127333837


表选项






表 1中数据得知,基于PSO和CPSO的选星算法在单次选星所用时间约为遍历法选星的37.5%,但选星结果仍有偏差。为了充分验证算法性能,下面将给出仿真时长为3 h的PSO和CPSO选星GDOP计算误差,其误差定义为新算法所得到的GDOP值与遍历法选星所得到GDOP值的差值,结果如图 5所示。
图 5 PSO和CPSO选星的结果误差 Fig. 5 Result error of satellite selection by PSO and CPSO
图选项




图 5中可知,PSO和CPSO选星算法的GDOP计算误差均小于等于0.6。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CPSO选星的GDOP计算误差平均值为0.260 9,方差为0.042 4;PSO选星的GDOP计算误差平均值为0.263 2,方差为0.043 0。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PSO的北斗/GPS组合导航选星算法,利用CPSO算法的快速寻优能力,减少GDOP的计算次数,从而实现了北斗/GPS组合导航快速选星,通过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得到以下结果:
1) 在北斗/GPS组合导航下,选星颗数为6时,算法能够实现快速选星。该算法的单次选星时间约为1.5 s,约为遍历法选星的37.5%。
2) 利用混沌方程初始化种群粒子能够提高选星结果的准确性。
3) PSO和CPSO选星算法的GDOP计算误差均小于等于0.6,二者的平均计算误差约为0.26。
本文将CPSO算法应用于组合卫星导航选星过程中,为多星座组合导航快速选星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军. 空地协同的空域监视新技术[M].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 36-38.
ZHANG J. Air-ground collaborative airspace surveillance[M]. Beijing: Aviation Industry Press, 2011: 36-38. (in Chinese)
[2] 王尔申, 杨福霞, 庞涛, 等. BDS/GPS组合导航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 44(4): 684-690.
WANG E S, YANG F X, PANG T, et al. BDS/GPS combined navigation 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 algorith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8, 44(4): 684-690. (in Chinese)
[3] ZHANG M, ZHANG J. A fast satellite selection algorithm:Beyond four satellites[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2009, 3(5): 740-747. DOI:10.1109/JSTSP.2009.2028381
[4] SWASZEK P F, HARTNETT R J, SEALS K C, et al.Multi-constellation GNSS: New bounds on DOP and a related satellite selection process[C]//Proceedings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of the Satellite Division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ON GNSS+2016).Washington, D.C.: INST Navigation, 2016: 228-235.
[5] 丛丽, AHMED I A, 谈展中. 卫星导航几何因子的分析和仿真[J]. 电子学报, 2006, 34(12): 2204-2208.
CONG L, AHMED I A, TAN Z Z.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GDOP of satellite navigation[J].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2006, 34(12): 2204-2208. DOI:10.3321/j.issn:0372-2112.2006.12.017 (in Chinese)
[6] 陈灿辉, 张晓林. 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快速选星方法[J]. 电子学报, 2010, 38(12): 2887-2891.
CHEN C H, ZHANG X L. A fast satellite selection approach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J]. Acta Electronica Sinica, 2010, 38(12): 2887-2891. (in Chinese)
[7] PHATAK M S. Recursive method for optimum GPS satellite sele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 Electronic Systems, 2001, 37(2): 751-754.
[8] MOSAVI M R, DIVBAND M.Calculation of 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 using adaptive filtering technique based 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10: 4842-4845.
[9] 宋丹, 许承东, 胡春生, 等.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星座选星方法[J]. 宇航学报, 2015, 36(3): 300-308.
SONG D, XU C D, HU C S, et al. Satellite selection with genetic algorithm under multi-constellation[J].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2015, 36(3): 300-308. DOI:10.3873/j.issn.1000-1328.2015.03.008 (in Chinese)
[10] 霍航宇, 张晓林. 组合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选星方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 41(2): 273-282.
HUO H Y, ZHANG X L. Fast satellite selection method for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s[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5, 41(2): 273-282. (in Chinese)
[11] 徐小钧, 马利华, 艾国祥.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多星座选星方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7, 51(12): 1520-1528.
XU X J, MA L H, AI G X. Satellite selection with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GNSS constellations[J].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17, 51(12): 1520-1528. (in Chinese)
[12] EBERHART R C, SHI Y H.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s, applications and resources[C]//Proceedings of the 2001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02: 81-86.
[13] EBERHART R C, KENNEDY J.A new optimizer using Particle swarm theory[C]//Proceeding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 Machine and Human Science.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5: 39-43.
[14] SHI Y H, EBERHAR R.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8: 69-73.
[15] 胥小波, 郑康锋, 李丹, 等. 新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J]. 通信学报, 2012, 33(1): 24-30.
XU X B, ZHENG K F, LI D, et al. New chao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J]. 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2012, 33(1): 24-30. DOI:10.3969/j.issn.1000-436X.2012.01.004 (in Chinese)
[16] TIAN D P, SHI Z Z. MPSO: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J]. Swarm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2018, 41: 49-68.


相关话题/卫星 计算 空间 优化 系统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航空发动机转子结构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目前,中国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制正处于从测绘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过渡发展阶段,由于对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在设计上大多依赖于传统的工程设计经验。而对于一台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航空发动机来讲,单纯依靠长期积累的设计经验或测绘仿制不能满足其先进性的需求。所谓布局优化设计,即是结构构型的合理设计,只有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数字锁相解调器的优化设计*
    锁相解调器是一种抗噪能力强、高稳定性的微弱信号检测技术[1-9],常应用于多种检测系统[2-4]。一般情况下,微弱信号往往隐没在强噪声背景当中,而且其频率还会与谐波交叠在一起。如果不能有效快速地从强噪声中提取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的性能将会受到影响。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下,往往还需要考虑其跟踪信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空间两点的视觉自主着陆导引算法设计*
    垂直起降无人机(UAVofthetype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VTOLUAV)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动目标跟踪、紧急着降以及危险救援等任务[1-2]中,这对其导引效率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3]。由于GPS信号的局限性,基于视觉传感器的导引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航路点布局的多目标网络结构优化方法*
    中国空域呈现碎片化、多元化特征,且部分区域航路网络结构与飞行流量分布的矛盾十分突出[1]。为了规避障碍空域,同时避免因节点失效而导致的网络崩溃,需进行航路网络结构优化。航路网络结构优化指通过调整航路点及航段的数量和位置以改变原有网络的性质和布局,从而实现优化目标[2]。根据规模大小,航路网络结构优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临近空间风切变特性及其对飞行器的影响*
    临近空间是距离地面20~100km的空间范围,是航空和航天的结合区域[1]。临近空间环境特殊,在军事方面既可以减少地面攻击,也可以提高军事侦察和对地攻击的精度;另外,临近空间也可以应用于通信、天气预报、环境监控等民用领域。因此临近空间具有显著的战略优势,日益成为各国激烈争夺的制高点。近几年,临近空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面向气热耦合的涡轮叶片计算域模型建模方法*
    推重比是航空发动机重要性能参数,提高涡轮前燃气温度是提高推重比有效措施[1]。由于涡轮前燃气温度已远高于叶片常用材料的耐受温度,为保证叶片安全工作及寿命要求,在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复合冷却技术对叶片进行冷却,这使得涡轮叶片结构复杂[2]。准确预测涡轮叶片的温度场是提高冷却效率、延长叶片工作寿命的关键[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成分数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
    数据搜集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也带来了类型越来越复杂的数据,如函数数据[1-3]、成分数据[4]和符号数据[5-6]等。在这些类型复杂的数据中,成分数据由于关注部分在总体中的占比信息,受到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如Fry等[7]利用住户开支统计调查结果研究预算分配模型,Pawlowsky-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多轴同步控制的微尺度双向加载实验系统*
    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微型产品的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作为一种先进的微纳制造技术,微细成形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制件性能好等优点,是解决轻质耐高温材料和特殊薄壁微结构制造的最有效途径,在微电子、汽车、航空和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3]。微细成形虽然继承了传统塑性加工技术的优点,但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遥感图像飞机目标高效搜检深度学习优化算法*
    在现代战争和防御侦察中,由于飞机目标机动性强,威胁性大,附加值高,常被视为一类具有高战略价值的时敏目标。借助遥感图像对地面停靠的飞机目标实施高效精准的检测与定位对情报获取及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图像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上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如何利用海量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软件定义微纳卫星的多模式计算光学成像技术*
    面向未来智能卫星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实现有效载荷具备上载软件在轨定义多功能、软件可控多功能、参数可重构的软件定义微纳卫星需求,将重点围绕计算光学、认知成像、最优控制、强化学习、智能控制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问题,突破软件一体化、综合化、人机交互功能扩展化定义等新体制卫星载荷设计和研制的关键技术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