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应力主轴旋转下砂土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实际工程中的地基土在交通、地震、波浪等往返荷载作用下应力状态变化复杂,通常不仅主应力幅值会随时间往复变化,主应力的方向亦会循环旋转[1].目前应力主轴旋转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采用方向剪切盒、空心圆柱扭剪仪等试验设备开展了较为系列的试验研究[2, 3, 4, 5, 6, 7, 8, 9, 10, 11].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砂土的主要试验规律可总结如下:①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可产生与应力主轴固定单调剪切处于同一数量级的塑性变形.②应力主轴旋转导致砂土产生体缩趋势,在不排水条件表现为正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不断累积,可导致液化等破坏发生.③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塑性应变增量主轴与应力主轴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共轴现象.④中主应力对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体缩应变(不排水条件下为正超静孔隙水压力)趋势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土体宏观上表现出的力学特性与细观组构及演化规律密切相关.离散元法具有可保证初始试样完全相同以及可获得任意加载时刻颗粒的空间分布和接触特征等优点,已成为分析岩土材料细观变形机理的有效工具.值得指出的是,至今为止的离散元数值模拟主要基于颗粒材料双轴压缩、三轴压缩、直剪试验、单剪试验等单调加载的模拟.Li和Yu[12]在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颗粒材料的离散元数值模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采用六边形的试样,有效实现了纯应力主轴旋转的加载,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颗粒材料非共轴的细观物理机制.但在他们的研究中,试样的颗粒形状均为圆形,无法反映试样沉积过程中颗粒形状产生的初始各向异性的影响.为了合理反映颗粒形状及试样初始各向异性的影响,本文的离散元数值模拟采用椭圆形的颗粒材料,且模拟重力作用下颗粒的沉积过程生成试样.在验证应力主轴旋转离散元数值模拟有效性的基础上,对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颗粒材料的细观组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以望对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颗粒材料的细观物理机制研究有所裨益.
1 离散元数值模拟本文离散元数值模拟采用现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从事岩土工程数值分析研究工作的付鹏程博士开发的PPDEM.付鹏程和Dafalias[13, 14]对直剪试验和双轴压缩试验进行了系列的数值模拟,充分证实了该离散元程序在单调加载条件下的有效性.而相比于单调加载,应力主轴旋转加载的实现要复杂很多.为了实现应力主轴旋转,Li和Yu[12]数值模拟中的应力通过伺服控制动态边界条件的方式施加.本文中应力主轴旋转的加载摒弃了伺服控制动态边界条件的方法,而是开发了一种可施加任意边界应力状态的新方法.图 1所示为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应力边界的施加模式.该方法能自动识别加载过程中处于边界上的颗粒,沿主应力方向作用的力则直接施加在边界颗粒上.这种应力边界条件施加方法具有允许试样自由变形、且可保证所施加应力场的均匀性等优点.
图 1 应力主轴旋转边界应力的施加方式说明Fig. 1 Illustration of applied mode of boundary stress under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图选项


离散元数值模拟采用长短轴比均为3.0的椭圆形颗粒,颗粒长轴变化范围为0.30~1.00 mm.制样过程采用付鹏程和Dafalias[13, 14]相同的方法,即先生成20 000个椭圆颗粒,对椭圆颗粒施加重力模拟实际工程土体的沉积过程,将20 000个椭圆颗粒沉积在一个方形试样盒中.然后用一个圆形覆盖截取出图 1所示的圆形试样,即可进行接下来的固结和应力主轴旋转加载.本文采用的圆形覆盖半径为15 mm,包含6 000个左右的椭圆颗粒.
数值模拟试验施加的应力路径为:先对试样进行不等向固结,然后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加载.具体加载过程为:对截取出的圆形试样沿图 1所示的v轴和h轴施加大小主应力σ1σ3进行不等向固结,此时大主应力σ1v轴之间形成的大主应力方向角ασ=0°.试样固结完成后即进行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加载:保持大小主应力幅值不变,而大主应力方向角ασ在0°~180°之间连续旋转.由于主应力幅值在应力主轴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因此试样的变形仅由主应力方向变化产生.数值模拟试验方案如表 1所示,所施加的球应力均为200 kPa,对初始孔隙比不同的4个试样进行了多种不同应力比的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试验,共计14组.数值模拟采用的主要细观参数为:颗粒之间的摩擦角为30°,颗粒之间的切向刚度为2 100 MPa,切向刚度与法向刚度的比值取0.33.
表 1 数值模拟试验方案 Table 1 Test schem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初始孔隙比e0 施加的应力比
R=(σ1-σ3)/(σ1+σ3)
球应力p/kPa
0.275 0.05/0.10/0.15/0.20/0.25/0.30200
0.251 0.10/0.15/0.20/0.25/0.30/0.35
0.235 0.30
0.210 0.30

表选项


2 数值模拟有效性验证以试样初始孔隙比e0=0.251,应力比R=0.3的数值模拟试验为例,图 2所示为一个循环周期内实际施加在试样上的应力路径,其中的应力通过计算颗粒之间的接触力而得.分析图 2可知,在一个循环周期内,大小主应力幅值保持不变,大主应力方向角ασ从0°线性增加到180°,与设计的加载路径一致.由此可见,新开发的数值模拟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应力主轴旋转加载路径.
图 2 数值模拟实现的应力路径Fig. 2 Achieved stress path for numerical simulation
图选项


基于开发的数值模拟方法,图 3和图 4分别给出了上述典型数值模拟试验中正应变分量与循环周数的关系曲线以及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曲线.张建民和童朝霞等[9, 10, 11]采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对饱和砂土进行了较为系列的纯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排水试验,分析了中主应力系数对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当中主应力系数b=0.1时,径向应变较小,近似于平面应变.本文数值模拟是二维的,将图 3与他们论文中b=0.1的试验成果对比发现:数值模拟能较好地反映物理试验中正应变的发展规律.2个正应变分量(εvvεhh)随循环周数的增加,均呈周期性循环变化.竖向应变分量εvv主要为拉伸应变,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向出现压缩应变的方向发展.产生的水平应变分量εhh为压缩应变,随循环周数的增加,压缩应变不断累积,但累积速率呈递减趋势.如图 4所示,数值模拟试验中同样观察到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曲线构成的滞回圈.在循环初期,滞回圈为未封闭的,随循环周数的增加,滞回圈趋向于一闭合的椭圆.由于应力主轴循环旋转下砂土不断硬化,双幅剪应变呈递减趋势.
图 3 正应变分量与循环周数的关系曲线Fig. 3 Relation curve of normal strain components changing with cycle number
图选项



图 4 剪应力-剪应变关系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shear stress and strain
图选项


应力主轴循环旋转下体应变的发展规律如图 5和图 6所示.其中图 5主要反映应力比对体应变发展规律的影响,各试样的初始孔隙比e0=0.251.图 6主要反映初始孔隙比的影响,各试样施加的应力比R=0.3.将图 5和图 6与张建民和童朝霞等[9, 10, 11]的物理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数值模拟能较好地反映物理试验中观察到的体应变发展规律.譬如,应力主轴旋转下颗粒材料表现为体缩趋势,体缩应变随应力主轴循环旋转呈周期性波动变化;随循环周数增加体缩应变不断累积,但累积速率呈递减趋势;同时,应力比越大、初始孔隙比越小,体应变的累积速率越大.
图 5 应力比对体应变发展的影响(e0=0.251)Fig. 5 Effects of stress ratio on development of volumetric strain (e0=0.251)
图选项



图 6 初始孔隙比对体应变发展的影响(R=0.3)Fig. 6 Effects of initial void ratio on development of volumetric strain (R=0.3)
图选项


3 细观组构演化规律分析应力主轴旋转下颗粒材料的宏观变形特性与细观组构及其演化规律密切相关.颗粒材料长轴定向及粒间接触法线的空间分布常用组构张量进行表述.在参考已有研究[14, 15]基础上,本文采用式(1)、式(2)分别计算颗粒长轴定向组构张量(Fp)和粒间接触法线组构张量(Fc):


式中:NpNc分别为颗粒数量以及颗粒接触数量;uk为第k个颗粒长轴定向的单位向量;nk为第k个粒间接触的单位法向向量;为2个矢量的张量积.
颗粒长轴定向组构张量(Fp)和粒间接触法线组构张量(Fc)是对称的,它们的积等于1.本文采用以下4个量定量描述颗粒材料的组构特征:
αp:颗粒长轴定向组构张量(Fp)两主值的差,用于反映颗粒定向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该值变化范围在0~1之间,αp=0表示颗粒长轴定向为各向同性,αp越大则颗粒长轴定向各向异性程度越强.
θp:颗粒长轴定向组构张量(Fp)的主方向,可认为是所有颗粒的平均定向角.
αc:粒间接触法线组构张量(Fc)两主值的差,用于反映颗粒接触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与αp类似.
θc:粒间接触法线组构张量(Fc)的主方向,可认为是所有颗粒间接触法线的平均定向角.
仍以试样初始孔隙比e0=0.251及应力比R=0.3的数值模拟试验为例,图 7所示为循环周数N=1,12和22时颗粒组构4个特征变量(αpθpαcθc)在一个完整循环周内的演化规律.
分析图 7可知,反映颗粒长轴定向各向异性程度的变量αp在大主应力方向角ασ从0°旋转到180°的单个循环周内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循环周数对αp亦无明显影响.颗粒长轴定向角θp在单个循环周内呈正弦式周期性变化,随循环周数增加θp的变化幅值呈递减趋势,但总体θp的变化幅度非常小.这表明颗粒长轴定向组构特征在应力主轴旋转过程中变化非常小.相比于颗粒长轴定向组构,粒间接触法线组构在应力主轴旋转过程中变化较明显.反映粒间接触法线分布各向异性程度的变量αc在单个循环周内呈余弦式变化,约在ασ=90°时达到最小值,而在ασ=0°和180°时达到最大值.αc的变化幅度随旋转周数增加有增大的趋势.粒间接触法线角度θc在竖轴(v轴)附近摆动,在一个循环周内呈正弦式变化规律.随循环周数增加,θc的变化幅度呈递减趋势,但远小于应力主轴旋转幅度(180°).
图 7 颗粒组构特征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Fig. 7 Evolution of fabric properties of granules in a single cycle
图选项


图 8所示为配位数的变化规律.由图 8可知,配位数在单个循环周内变化幅度较小,随循环周数增加而增加,这表明颗粒材料在应力主轴循环旋转过程中不断硬化.
图 8 配位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Fig. 8 Evolution of coordination number in a single cycle
图选项


以粒间接触法线组构张量的特征变量αcθc为例,图 9和图 10分别给出了初始孔隙比相同、应力比不同以及应力比相同、初始孔隙比不同2种情况下αcθc随循环周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图 9和图 10可知,应力比越大,αc越大,即粒间接
图 9 应力比对αcθc的影响(e0=0.251)Fig. 9 Effects of stress ratio on αc and θc(e0=0.251)
图选项



图 10 初始孔隙比对αcθc的影响(R=0.3)Fig. 10 Effects of initial void ratio on αc and θc(R=0.3)
图选项


触法线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更强;同时粒间接触法线角θc的变化幅度亦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加.当试样初始孔隙比不同,而施加的应力比相同时,初始孔隙比主要影响前几个循环周的αcθc;试样密度越松,αcθc的变化幅度越大;但随着循环周数的增加,αcθc的变化幅度趋向于相同,与初始孔隙比关系不大.
4 结 论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特性复杂,其宏观力学响应与细观组构及其演化规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将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在正应变分量发展、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曲线、体应变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验证离散元数值模拟有效性的基础上,对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颗粒材料的细观组构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颗粒长轴定向组构在应力主轴循环旋转过程中基本无变化,这表明颗粒长轴定向引起的试样固有各向异性对应力主轴旋转条件下的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
2) 粒间接触法线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在单个循环周内呈余弦式变化规律,其变化幅度随循环周数增加有增大的趋势.
3) 粒间接触法线角度θc在单个循环周内呈正弦式变化;随循环周数增加,θc的变化幅度呈递减趋势,但远小于应力主轴旋转幅度.
4) 粒间接触法线分布的各向异性程度及法线角度θc均随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加.在应力比相同的条件下,试样初始孔隙比主要对前几个循环周次的粒间接触法线组构有影响;随循环周数的增加,初始孔隙比不同的试样趋近于达到相同的粒间接触法线组构.
致谢 感谢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付鹏程博士在数值模拟中给予作者的大力帮助!
参考文献
[1] Ishihara K, Towhata K.Sand response to cyclic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s as induced by wave loads[J].Soils and Foundations, 1983, 23(4):11-2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2] Symes M J, Gens A, Hight D W.Undrained anisotropy and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in saturated sand[J].Geotechnique, 1984, 34(1):11-27.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3] Syme M J, Gens A, Hight D W.Drained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in saturated sand[J].Geotechnique, 1988, 38(1):59-81.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Miura K, Miura S, Toki S.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nisotropic sand under principal stress axes rotation[J].Soils and Foundations, 1986, 26(1):36-5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Gutierrez M, Ishihara K, Towhata I.Flow theory for sand during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J].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1, 31(4):121-132.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Nakata Y, Hyodo M, Murata H, et al.Flow deformation of sands subjected to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J].Soils and Foundations, 1998, 38(2):115-12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7] 郭莹, 栾茂田, 何杨, 等.主应力方向循环变化对饱和松砂不排水动力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4):403-409. Guo Y, Luan M T, He Y, et al.Effect of vari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during cyclic loading on undrained dynamic behavior of saturated loose sand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5, 27(4):403-409(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49)
[8] Yang Z X, Li X S, Yang J.Undrained anisotropy and rotational shear in granular soil[J].Geotechnique, 2007, 57(4):371-38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9] Zhang J M, Tong Z X, Yu Y L.Effects of cyclic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 and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parameter 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ands[C]//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oil Dynamics IV Congress 2008-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oil Dynamics.Reston: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08:181.
[10] 童朝霞, 于艺林, 张建民, 等.中主应力系数对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6):946-952. Tong Z X, Yu Y L, Zhang J M, et al.Effects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parameter o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ands under cyclic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9, 31(6):946-952(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13)
[11] Tong Z X, Zhang J M, Yu Y L, et al.Draine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nisotropic sands during cyclic rotation of principal stress axe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136(11):1509-151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2] Li X, Yu H S.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 behavior under rotational shear[J].Geotechnique, 2010, 60(5):381-394.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3] Fu P C, Dafalias Y F.Study of anisotropic shear strength of granular materials using DEM sim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1, 35(10):1098-1126.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4] Fu P C, Dafalias Y F.Fabric evolution within shear bands of granular materials and its relation to critical state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2011, 35(18):1918-1948.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15] Oda M, Iwashita K.Mechanics of granular materials:an introduction[M].Rotterdam:A A Balkma Publishers, 1999:1-100.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相关话题/材料 应力 物理 过程 力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SIMP法的周期性传热材料拓扑优化
    传统的材料微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均以材料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极限性能为设计目标,求解在宏观尺度上均匀分布的微结构构型,即周期性“功能”材料设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Sigmund首先使用逆向均匀化技术获得具有某些良好特性的复合材料[1,2].之后,张卫红等[3]提出性能预测与敏度分析效率更高的“能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合材料开孔层板压缩渐进损伤分析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及可设计的特点,在飞机结构中的使用日益增多[1].复合材料对损伤极为敏感,损伤会导致复合材料层板剩余强度严重降低,故设计时需考虑损伤容限性能.复合材料开孔层板作为一种典型的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许用值确定、损伤容限性能评估中.特别是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开孔压缩强度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改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电导机理分析
    空间高真空、高温差和复杂辐射环境会导致介质材料中产生大量的电荷注入与静电荷释放,从而导致脉冲放电和高频电磁波,严重危害航天器敏感电子系统的正常工作[1,2,3].因此,研究介质带电防护技术对于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寿命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航天器典型聚合物介质材料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机械性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合材料应用对客机DOC影响的分析方法
    在飞机总体设计阶段,确定采用哪些先进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决策[1].判断一项新技术是否值得应用,需要评估这项新技术是否能够提高飞机的经济性,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其经济性.这是因为经济性是决定民机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2],是评估民机总体技术方案的一个重要判据.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较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过渡状态下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材料断裂韧性被看作常数,为平面应变状态下的断裂韧性值.实际上,断裂韧性的值是随着试样厚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断裂韧性是一个与应力状态有关的量,并不是仅与材料性质有关的常数.在一些航空技术先进国家,已经通过大量的试验给出了许多常用材料的KC-B曲线,即断裂韧性-厚度曲线,而中国基本没有建立航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力约束管材自由胀形试验研究与材料性能测试
    管材充液成形技术(tubehydroforming)是指管材在内部液压力和轴向推力作用下充满模具型腔并贴模,进而成形具有一定复杂型面的空心薄壁零件高压柔性成形工艺,也被称为内高压成形或液压成形工艺,鉴于其特别适用于成形整体、复杂、薄壁的空心零件,及其成形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该技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利用气动力的大气制动过程中近心点高度控制
    利用大气阻力实现制动变轨可以节省燃料.已有多次星际探测任务用到了大气制动技术,如Magellan,MarsGlobalSurveyor,MarsOdyssey及MarsReconnaissanceOrbiter[1,2,3].从实际探测任务来看,大气制动技术的确可以节省可观的燃料.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分层缺陷对复合材料层板压缩性能的影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及可设计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设计中.复合材料对外来低速冲击敏感,冲击导致的分层损伤使复合材料结构承压时发生局部子层屈曲和分层损伤扩展等现象[1,2],严重影响复合材料结构的压缩性能和剩余强度.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通过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研究了含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摩擦力作用下电液伺服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
    伺服系统中,实现运动转换与传递的活塞和缸壁之间普遍存在着摩擦力,它在低速时表现出的强非线性作用,会导致爬行和振荡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的控制效果劣化[1].因此,摩擦力对伺服系统动态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针对非线性摩擦力作用下电液伺服系统动态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对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一般采用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变体飞行器的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
    近年来军用和民用航空对飞行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飞行器既要适应飞行环境的变化、执行不同任务,又要保证飞行性能.显然固定翼飞行器技术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变体飞行器技术应运而生.变体飞行器指一种为了实现多任务飞行,大尺度地改变气动外形的航空飞行器[1,2,3].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与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