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机械工程领域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13-12-01

 工程领域名称:机械工程      领域代码:085201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的文件精神,同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办法》(学位〔2010〕49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学位[2011]13号)、《关于下达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名单的通知》(学位[2011]69号)、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在机械工程等十个领域试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通知》(教指委[2011]9号)等 文件精神,本着“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指导思想,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技术现 状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参照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色,特制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希望在培 养方案的约束、规范和引领下,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推动科研和教学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断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石油石化等国家能源支柱产业和首都社会经济建设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学科领域简介
机 械工程领域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 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 畴,并促进机械产品和生产过程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 基于多年来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还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领域密 切相关、密切交叉融合。现拥有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能源工程先进连接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与教学机构;既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团结协作的稳定师资队伍,又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队伍。现有教授15人,副高级职称33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将近50%,其中多名教师入选或荣获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科技新星等,有12位专职教师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兼职硕士生导师、16位专职教师被聘为北京化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9名专职教师被聘为北京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另有2名专职教师被聘为北京化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每年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课题,年均科研经费600万元以上,年均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主要面向国家机械工程行业以及相关工程部门,尤其是瞄准能源工程装备行业及其相关工程部门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培养诚实守信、勤奋实干、基础扎实、知行并重、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很强的自学,即自我更新和补充知识的能力;能借用相关方法和途径获得各种载体的知识素材,并通过学习、合理分类归档、比较与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与再制,形成为己所用的知识。应该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科技资料与文献。
(2) 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 过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阶段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材料先进连接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械性能分 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熟悉能源工程传热传质与多相分离技术、过程装备设计与安全评价技术,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 制造安装调试能力、生产设备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 组织协调能力
对所从事的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深刻的认识,能从技术及管理层面合理规划并分解工作;能充分了解所在单位的技术能力、管理风格和人事背景;善于听取意见、勇于修正错误;能明晰和策略地表达自己的技术或管理见解及建议。
3.素质要求
(1)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2) 应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3) 应遵守科学道德、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4) 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培养模式
1.学制与培养方向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在校脱产学习方式,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部分来自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基本学制为3年,原则上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5年。主要培养方向如下:
水下连接工艺与设备;
焊接装备自动化与智能化;
高效油气水多相分离技术与设备;
过程流体装备设计与减振降噪技术;
光电检测与机器人应用技术;
应用摩擦学与表面工程技术;
机械产品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2.基本原则
(1) 在指导方式上必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名学生配备一名教授或副教授作为校内导师,同时确定一名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导师(校内外导师的资格由学校相关部门审定)。在指导方式上,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2) 培养过程采取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需求出发,为其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3) 必须累计完成不低于半年的企业实践环节,可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合作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也可认为由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部分组成。其中,学位课程(Degree Courses)是指申请学位者必须通过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的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技术学位课三类;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非学位课,可以根据研究方向进行选择。课程设置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1 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开课单位
备注
公共学位课
HS101
自然辩证法
18
1.0
秋季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
必修
修够不低于19学分
HS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秋季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
必修
EN101
硕士生综合英语
72
3.0
秋季
外语系
必修
MA101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40
2.0
秋季
数理系
至少
选修
2门
≥4学分
MA102
数值分析
50
2.5
秋季
数理系
MA103
数学物理方程
50
2.5
秋季
数理系
MA104
应用数理统计
40
2.0
秋季
数理系
专业基础学位课
ME101
应用弹塑性力学
48
3.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至少
选修
2门
≥5学分
ME102
高等流体力学
48
3.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103
高等传热学
48
3.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104
焊接冶金学
48
3.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105
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
48
3.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106
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32
2.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107
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
32
2.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技术
学位课
ME201
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48
3.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至少
选修
2门
≥4学分
ME202
CFD数值计算与应用
48
3.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203
多相流及其应用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204
焊接结构学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205
机器人技术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206
应用摩擦学与流体密封技术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ME207
机电液传动与控制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必修环节
ME301
参加学术活动10次以上,本人公开做学术报告1次
1.0
机械工程学院
必修
1.0
ME302
企业实践
5.0
机械工程学院
必修
5.0
ME3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0
机械工程学院
必修
1.0
ME401
先进连接与切割技术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选修不低于6学分
ME402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3
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4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
32
2.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5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6
过程设备失效分析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7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32
2.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8
数字图像处理
32
2.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09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10
计算机接口技术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11
先进制造系统(CIMS/FMS)理论与技术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12
机械工程领域前沿讲座
32
2.0
春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E413
表面工程技术
32
2.0
秋季
机械工程学院
选修
MA201
材料性能测试分析技术
32
2.0
春季
材料工程系
选修
EM201
工程经济学
32
2.0
春季
经济管理学院
选修
EM202
工程项目管理
32
2.0
春季
经济管理学院
选修
注:①若学位论文需要,也可选修其他领域开设的相关课程,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学分;②开题报告和论文中期报告及其评定成绩应存入学生学习档案;③调整课程须经机械工程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批并在学校研究工作管理办公室备案。
2.学分要求
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规定学制内至少应完成总计32学分的学习任务,其中要求研究生完成学校公共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专业基础学位课不低于5学分、专业技术学位课不低于4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6学分(如下图所示)。导师可以根据企业特点、生源类型、培养基地要求、岗位资质、就业去向等因素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而非以系统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 
 
五、教学要求与运行安排
1.理论教学环节
(1)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注重运用合作学习、案例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现场研讨、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平台,创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2) 搞好“先进连接与切割技术”、“机器人技术”、“有限元分析及应用”、“CFD数值计算与应用”、“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等特色课程建设,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可以依托现场环境,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承担完成;此外,通过翻译英文专著、组织编写等方式搞好教材建设。
2.实践教学环节
(1) 校内实践环节
构建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基地,承担理论课程配套开设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和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
(2) 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企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该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结合实践内容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内容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协商决定后,需填写《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计划表》,认真组织开展相应的企业实践活动,并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考核评估,获得相应的学分。
3.运行安排
从时间进程安排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0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 课程学习与校内实践阶段。以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技术学位课、非学位课学习为主,理论学习、校内实践相结合,以充分利用校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2) 第二阶段(0.5年,第三学期) —— 企业实践与部分非学位课学习阶段。在该阶段以企业实践为主(简称为企业实践I),也可依托企业现场环境,同步安排部分专业技术学位课或非学位课的学习。除依托企业开展的相关课程学习要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之外,该阶段的其他具体要求如下:
①研究生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从企业实际问题中选择具有一定技术先进性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课题,并围绕该问题系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现场相关数据。撰写文献综述,完成选题论证和开题报告等工作。根据文献综述的质量和开题报告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1个学分。
②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联系海外公司企业完成“企业实践I”,也可联系到海外相关高校攻读相关课程,以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方向的国际最新技术进展,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3) 第三阶段(第四~第六学期,1.5年) —— 学位论文与企业关联学习阶段。以完成学位论文为主,根据课题需要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根据课题需要深入企业完成技术方案的实施、技术问题的解决、技术产品的研发等工作。将该过程中涉及到的企业实践训练简称为“企业实践II”,要求每位研究生在企业的时间累计不低于0.25年。除按照学位论文各环节的要求开展工作之外,该阶段的其他具体要求如下:
①该阶段即将结束时(学位论文预审期间),要求研究生根据与企业联系接触总计不低于0.75年期间的实际情况,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企业实践总结报告,并填写《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然后进行评审答辩,并将企业实践I期间的表现、论文环节与企业联系的密切程度、所取得的收获或成果等,综合考虑后计入总成绩,考核合格后获得5个学分。未取得该环节相应学分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②为了给机械工程领域相关企业在人才选择上提供一个客观评价标准,并推进国际技术资格互认、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国际化。组织在校研究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的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Accreditation & Certification for Mechanical Engineers,简称ACME)或相关专业资质认证工作。
六、学位论文环节
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在科研工作方面接受较为全面的训练,培养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保证至少有一年的论文工作时间。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写作、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1.论文选题与形式
论文选题应源于机械工程生产实际,应着重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研究结果应该能对行业,特别是所在单位的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 制造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 机械工程领域新装备、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或新应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3)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制造先进技术;
(4) 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基础性理论研究、应用基础性实验研究、预研专题;
(5) 与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与实施项目;
(6) 较为完整的机械工程技术项目或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7) 制造技术标准或规范制定;
(8) 与制造相关工程的需求分析与技术调研;
(9) 其他与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的课题。
可以将以上不同的论文选题归纳为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试验研究等四种形式。应用研究类是指直接来源于机械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机械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工程设计类是指综合运用机械工程的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设计工具等,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所从事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类是指来源于机械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试验研究类是指针对某个试验对象或试验任务开展的专门大型或特殊试验研究,或目前尚无标准规范的试验方法研究。
论文选题都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要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确立选题后,便可依其所属的形式开展工作。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论文工作开始的标志,是整个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
(1)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进行开题报告前,学生要通过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了解,科技文献阅读数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10篇;在此基础上写出与论文选题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
(2) 开 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存在的技术难点、拟形成的创新或特 色、时间进度安排等。当研究的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时,需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本人在其中承担的内容和估计工作量。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5000字,其中还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3) 开题报告会由校内导师负责组织召集,开题报告审查专家组应由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3~5位高级职称人员组成(应为单数),其中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最后给出具体的评定意见。
(4) 开题报告通过专家组审查后才能进入课题研究。
3.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要由3~5位(应为单数)具 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老师组成中期检查小组,依照开题报告的内容,进行论文的中期检查。检查包括:听取研究生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汇报、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后续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及拟采用的技术路线、课题计划结束日期等。中期检查小组要根据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写出评语,要及时反映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学生遇到的困难,并给出具体的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包括通过和不通过两种。
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指导老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对于在具体研究中发现某环节的技术方案确实不可行,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允许作适当调整或内容补充,若对开题报告内容不存在颠覆性的改变,则可继续论文研究工作,否则应重新开题。
4.论文内容与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要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和足够的工作量,对所研究课题应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生产工艺、指导工程实践等方面中的1~2个方面上提出一定的新见解。论文研究要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理论以及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学位论文原则上应包括如下组成部分:①封面——题目、作者、校内外导师等信息;②中英文摘要、关键词;③诚信与知识产权声明;④论文主体部分(含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等);⑤参考文献;⑥必要的附录(如成果证书、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发表论文等);⑦致谢。
对于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试验研究等四种不同类型的选题,其论文主体部分相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和撰写要求。
(1) 应用研究类
应 用研究类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针对研究命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对拟解决问题所进行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数值仿真,要求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研究方法应综合运用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 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能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具体撰写体例示范如下:
①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命题的背景及必要性,对应用研究命题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应用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②研究与分析: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或实验研究,或者进行数值分析。
③应用及检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或进行检验,并对成果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局限性等工作性能进行分析。
④总结:系统地概括应用研究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研究中的新思想或新见解;简要描述成果的应用价值,并对未来改进研究进行展望或提出建议。
(2) 工程设计类
工 程设计类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文献综述及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设计说明三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及设计方案包括在对国内、外同类工程设计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 设计方案,可以是工程图、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设计报告包括基本的设计思路、设计分析和设计依据等。设计说明 是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各类辅助性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具体撰写体例示范如下:
①绪论:阐述所开展的工程设计的背景及必要性,重点阐述设计对象的技术要求和关键问题所在,对设计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并简述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②设计报告:详细描述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技术原理等;对比分析国内外同类设计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工程设计项目,还可包括科学计算与分析、技术经济分析、测试分析、仿真实验分析、结果验证等具体描述。
③总结:系统地概括工程设计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及其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在设计中的新思想或新见解;简要描述给出的工程设计的优缺点,并对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④附件:给出设计方案及设计说明。
(3) 产品研发类
产 品研发类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文献综述及研发内容、研发方法和产品成果三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及研发内容包括在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综述的基础上对所研发产品进 行的功能及需求分析,提出论文研发产品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指标;阐述研发的技术思路与技术原理,给出研发的方案设计、产品详细设计、分析计算或数值仿真等; 对产品的试制或量产,以及所进行的各种性能测试等。研发方法包括产品研发的完整工作流程,所采用的科学原理、技术规范和技术手段等。研发成果包括对所研发 产品的详细描述,产品所达到的行业规范,以及产品生产所需满足的相应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等。具体撰写体例示范如下:
①绪论:阐述所研发产品的背景及必要性、国内外同类产品研发和应用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阐述本产品研发的主要工作内容。
②研发理论及分析: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功能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确定性能技术指标,给出设计思路与技术原理,采取科学、合理地方法对其进行详细设计和校核计算,并对其性能进行数值仿真及分析。
③实施与性能测试:对所研发的产品进行开发或试制,并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对照产品设计指标进行比较,必要时进行改进或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④总结:系统地概括产品研发中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其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作者产品研发中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对所研发产品的应用前景,以及进一步改善、提高产品性能的方法、手段进行展望。
(4) 试验研究类
试 验研究类学位论文可以试验报告的形式体现,一般应包括在国内、外同类试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完成试验设计、试验数据处理及试验结果分析等部分 内容。试验方案包括试验对象、试验目标、试验条件、试验规范、试验技术思路。试验设计包括试验方案的技术实现,即试验平台的设计和测试方法的设计。试验数 据处理及试验结果分析包括数据处理的数理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对试验结果作客观评价。论文要求试验方法具有先进性,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具体撰写体例示范如下:
①绪论:对所要进行的试验问题有清晰的描述,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客观的综述,重点分析国内外解决此类实验的代表性方法,阐述所进行试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论文的主要内容。
②试验方案:在绪论综述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提出本论文的试验方法或方法体系,并阐述获取试验参数的科学原理和试验的技术思路。
③试验设计:详细描述实验方案的技术实现,给出试验平台的设计和测试方法的设计依据和设计结果。
④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阐述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针对试验目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⑤总结:系统地概括试验中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及其主要结论,重点描述试验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新规律,简要描述该项试验工作的价值,同时简要给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5.论文评阅和答辩
(1) 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企业实践、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等所有环节,在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初审同意,认为其达到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后,方可提出答辩申请,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研究生管理部门批准后,组织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答辩者,必须在三个月前由本人和导师提出因故延期答辩申请,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延期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
(2) 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应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一人是来自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论文作者的学校导师及企业导师均不得作为论文评阅人。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及工程技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不同形式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指标参见附录。
(3) 两位专家评阅均认为论文合格并同意答辩后,由导师出面组织论文答辩委员会,并举行学位论文公开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3的同行专家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的成员。导师可以在正式答辩前组织进行论文的预答辩,预答辩委员会由3~5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导师可以作为预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 答辩秘书应选择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中级职称及以上教师担任。答辩秘书负责协助组织论文评阅及答辩的相关工作。论文答辩委员名单及评阅人在答辩前应对申请者保密;申请者本人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织接待工作,也不得直接送论文及聘请书函。
(5) 论 文答辩工作一般在第六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期间进行。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负责主持答辩会,论文答辩会应有记录。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 专业学位的标准,对论文的水平、答辩情况进行认真讨论、表决,作出是否同意通过论文答辩的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获全体答辩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票数者方可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七、学位授予
机 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企业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完成学位论文工作,通过论文答辩后可以提出学位申 请,经过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被授予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同意,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颁发。

 

附录一、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参考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9月1日颁布了《关于在机械工程等十个领域试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通知》(教指委[2011]9号)、《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教指委[2011]11号),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审,针对不同类型的论文,评审内容及权重可略有不同。参考如下:
【应用研究类学位论文评价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15)
1.1选题背景
·来源于工程实际
·系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
5
1.2文献综述
·文献资料的全面性、新颖性
·总结归纳的客观性、正确性
5
1.3目的及意义
·目的明确
·具有必要性
·具有应用前景
5
(40)
2.1研究内容的合理性
·研究内容全面,具有一定广度
·研究内容细致,具有一定深度
·研究资料与数据全面、可靠
15
2.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思路设计合理
·资料与数据分析科学、准确
15
2.3工作的难易度及工作量
·研究工作量饱满
·研究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10
(30)
3.1研究成果的价值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5
3.2研究结果的新颖性
·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15
(15)
4.1摘要
·表述简洁、规范
·能够反映应用研究的核心内容
4
4.2文字论述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文字表达清晰,图表、公式规范
8
4.3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的真实性、权威性、规范性
3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总分≥85;良好:84≥总分≥70;合格:69≥总分≥60;不合格:总分≤59。
 
【产品研发类学位论文评价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选题
(15)
1.1选题背景
·来源于工程实际
·系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
5
1.2文献综述
·文献资料的全面性、新颖性
·总结归纳的客观性、正确性
5
1.3目的及意义
·目的明确
·具有必要性
·具有应用前景
5
内容
(40)
2.1研发内容的合理性
·基本原理正确
·产品功能先进、实用
·分析计算正确
15
2.2研发方法的科学性
·方案科学、可行
·技术手段先进
·采用了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
15
2.3工作的难易度及工作量
·研发工作量饱满
·研发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10
成果
(30)
3.1研发产品的效益和应用
·研发产品经过检验或认证
·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5
3.2研发产品的新颖性
·有新思想或新见解
·有自主关键技术
15
写作
(15)
4.1摘要
·表述简洁、规范
·能够反映产品研发的核心内容
4
4.2文字论述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文字表达清晰,图表、公式规范
8
4.3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的真实性、权威性、规范性
3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总分≥85;良好:84≥总分≥70;合格:69≥总分≥60;不合格:总分≤59。 
【工程设计类学位论文评价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选题
(15)
1.1选题背景
·来源于工程实际
·系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
5
1.2文献综述
·文献资料的全面性、新颖性
·总结归纳的客观性、正确性
5
1.3目的及意义
·目的明确
·具有必要性
·具有应用前景
5
内容
(40)
2.1设计内容
·方案合理,依据可靠
·合理采用了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
·综合应用了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
15
2.2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科学、合理
·技术手段先进、实用
15
2.3工作的难易度及工作量
·设计工作量饱满
·研发工作具有一定难度
10
成果
(30)
3.1设计成果
·完整规范
·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10
3.2设计成果的实用性
·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0
3.3设计成果的新颖性
·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10
写作
(15)
4.1摘要
·表述简洁、规范
·能够反映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
4
4.2文字论述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文字表达清晰,图表、公式规范
8
4.3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的真实性、权威性、规范性
3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总分≥85;良好:84≥总分≥70;合格:69≥总分≥60;不合格:总分≤59。 
【试验研究类学位论文评价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权重
选题
(15)
1.1选题背景
·来源于工程实际
·系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范畴
5
1.2文献综述
·文献资料的全面性、新颖性
·总结归纳的客观性、正确性
5
1.3目的及意义
·目的明确
·具有必要性
·具有应用前景
5
内容
(40)
2.1试验内容的合理性
·内容全面,具有一定广度
·内容细致,具有一定深度
·资料与数据全面、可靠
15
2.2方法的科学性
·过程设计合理
·资料与数据分析科学、准确
15
2.3工作的难易度及工作量
·工作量饱满
·具有一定难度
10
成果
(30)
3.1试验成果的可靠性
·成果明确、具有可信度
·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10
3.2试验成果的实用性
·成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对策或建议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未来可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10
3.3成果的新颖性
·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10
写作
(15)
4.1摘要
·表述简洁、规范
·能够反映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4
4.2文字论述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文字表达清晰,图表、公式规范
8
4.3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的真实性、权威性、规范性
3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优秀:总分≥85;良好:84≥总分≥70;合格:69≥总分≥60;不合格:总分≤59。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