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4-01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05300)

 

根据《安徽医科大学学授予位实施细则》,制定本培养方案。

第一条 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而献身;

二、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能力,能独立处理本专业领域内的常见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掌握疾病预防、环境与职业卫生、妇幼保健、学校卫生、卫生管理与监督、食品安全等专业方向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四、能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学习并掌握公共卫生问题的基本研究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二条 培养方向与要求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与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才能。坚持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坚持课堂教学与公共卫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结合我国公共卫生实际需要进行论文选题,坚持学校责任导师与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

一、专业方向

1.疾病预防

2.环境与职业卫生

3.妇幼保健与人口健康

4.学校卫生

5.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

6.卫生管理与卫生监督

7.食品安全

二、各专业方向基本要求

1.掌握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和公共卫生调查报告撰写、公文写作能力;

2.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定量、定性调查技术;

3.掌握常用医学统计方法及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具备将调查研究结果正确地运用统计图表呈现的能力;

4.掌握健康促进的理论和行为干预方法;

5.熟悉我国卫生行政法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6.熟悉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教育、食品安全、妇幼保健、采供血等公共卫生业务机构的运行和工作内容;

7.熟悉三级预防策略及基本手段在预防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8.了解循证医学理论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

9.了解国际卫生的发展趋势。

三、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一)疾病预防方向

疾病预防(Disease Prevention)专业方向要求完成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暴力与伤害预防、卫生信息管理、健康促进研究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1.掌握疾病监测和社区健康诊断技术;

2.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独立开展疫情的现场,并能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分析;

3.掌握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研究方法,能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4.掌握开展慢性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课题设计、现场调查、质量控制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能制定慢性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5.熟悉我国疾病控制系统,疾病信息系统;

6.了解我国人群疾病谱及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的发病趋势。

7.了解病原学的检查方法。

(二)环境与职业卫生方向

环境与职业卫生(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专业方向要求完成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检验基础等课程。

1.掌握环境卫生及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方法;

2.掌握健康监护的内容和工作方法;

3.掌握预防性卫生学评价的技术;

4.熟悉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分析、干预规划制定和评价过程;

5.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妇幼保健与人口健康

妇幼保健与人口健康(Maternal,Child Healthcare and Population Health)专业方向要求完成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老年保健学以及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健康社会学、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循证卫生服务等课程。

1.掌握妇女生命全程保健内容和主要健康问题的监测与研究方法;

2.掌握胎儿、婴儿、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保健内容和主要健康问题的监测与研究方法;

3.掌握妇幼保健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4.熟悉健康社会学研究方法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

5. 熟悉行为干预技术在妇幼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6.了解生殖健康国家发展;

7.了解性别理论和男性参与在促进妇幼健康中的作用。

(四)学校卫生

学校卫生(School Health Service)专业方向要求完成儿童少年卫生学、青少年医学、健康促进理论、行为干预、健康心理学、健康社会学等课程。

1.掌握儿童生长发育基本规律和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影响因素;

2.掌握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监测、评价方法;

3.掌握学校环境卫生监测技术与监督法律法规;

4. 掌握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途径与措施;

5.熟悉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指标和目标;

6.了解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了解青春期发动时相提前的健康危害效应;

5.了解青春发动神经内分泌机制。

(五)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方向

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Community Health and Heath Promotion)专业方向要求完成全科/家庭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社区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课程。

为临床与预防医学专业人员提供人群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课程强调能开展资料收集和分析、卫生资源的管理,咨询、沟通、社区卫生。倡导临床医务人员进入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培养。

1. 掌握分析社区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资源及其分布,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康特点来制定、实施和评价社区卫生干预计划。

2. 熟悉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社区预防服务、临床预防医学和卫生服务项目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知识。

3. 熟悉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管理和以预防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4. 了解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六)卫生服务管理卫生监督

卫生服务管理与卫生监督(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and Public Health Supervision)专业方向要求能完成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分析、卫生经济、健康保险、医院管理学、医学技术准入与评估方法等课程。

1. 掌握卫生管理学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

2. 掌握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卫生事业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3. 掌握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功能,熟悉公共政策研究对象的主体和客体,政策的基本类型。掌握我国的卫生工作方法;了解我国的卫生改革政策。

4. 掌握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定义、特点,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5. 了解卫生组织及其分类、各类卫生组织的特点,熟悉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

6. 熟悉计划及其相关概念,熟悉计划的特点、种类和意义。掌握制定计划的原则,熟悉制定计划的依据。熟悉制定计划的程序。掌握区域卫生规划的原则及其意义。

7. 了解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评价研究的基本类型,经济学评价方法。

(七)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质量与安全(Food Quality & Food Safety)专业方向要求能完成生产加工、食品监督与管理、食品检验与检测等课程。

1.掌握食品监督与管理学的概念及其主要职能。

2.掌握影响食品监督与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其常用研究方法。

3.熟悉食品监督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4.熟悉监督与管理的定义、特点。

5. 了解与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督的主体、客体及其职责,各级监督机构主要职能。

第三条 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一、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2~4年),其中理论课程学习半年,现场能力训练两年半(含论文工作)。 时间安排如下:

第1学期:集中授课,完成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在不影响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开始进入导师所在学科进行科研能力训练。

第2学期:完成选修课学习和现场实践的准备,并进入现场实践/社会实践阶段,在现场实践单位开始科室轮转及卫生事件处理能力训练,完成相应的考核;

第3~5学期:现场实践单位具备完成研究生科研能力时,研究生在责任导师和现场导师共同指导下,继续留在现场实践单位开展科研活动,择机开题(开题报告最迟在第4学期内完成并上报)后实施科研计划,适时开展中期评估,直至完成学位论文。社会实践报告主要在现场导师指导下于本阶段内完成。

第6学期:撰写学位论文和综述,通过双盲送审评阅,按公共卫生硕士毕业程序申请答辩。

二、培养方式

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责任导师和现场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专业学位特色。统招型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实行科主任负责管理、责任导师和现场导师联合培养、小组成员分工指导,加强集体培养,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四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程(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进展课)和非学位课程(含选修课、实践教育、文体活动)。选课原则是研究生必修范围的公共课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和其他(课题涉及到的必选课程)组成,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及专业进展课15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实践教育)3-7学分、文体活动1分,累计不低于33学分(参见附件)。

二、学位课程达到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

三、公共卫生专业技能训练至少3个月,并提交1份社会实践报告,由现场实践单位组织相关专家考核,合格者给予3-7学分。

第五条 公共卫生专业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教育

在规定期间MPH应完成社会实践报告1篇。选题上应以反映我国社会基层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题材,以学员在本职工作岗位、教学基地及有关机构进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为基础,内容可以涉及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和方法、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社会实践报告要求字数5000字以上,由现场导师指导撰写,现场导师和责任导师共同评阅并签字。

社会实践报告不合格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应继续进行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半年或一年后重新进行考核。

 第六条 教学能力训练与考核

通过参加教学实践,使研究生了解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公共卫生专业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研究生参与教学3-4学时或举办学术研讨讲座至少1次。

第七条 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

一、公共卫生硕士在责任导师和现场导师共同指导下,制定具体的论文工作计划,独立掌握论文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答辩前须完成含文献综述不少于5000字,并经责任导师审校。

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要求

在责任导师和现场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的兴趣和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课题计划和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要求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硕士生应侧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符合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要求。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工作结束报告和学位论文评阅制度。

第八条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要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至少1篇,要求第一作者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责任导师为“通讯作者”,其他事项参见安徽医科大学相关文件规定。

第九条 管理与待遇

一、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必须在入学后三个月内由责任导师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个人情况制定,由指导小组、学院学位分委会审批后执行。

二、培养过程中的各类表格均汇编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手册》,一式三份,由公共卫生学院负责管理,一份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必需材料之一,其它两份分别留公共卫生学院所和各学科教研室存档备查。

三、公共卫生学院科教办与各学科负责人在尊重导师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培养管理制度,并要注重教书育人。

四、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参照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寒暑假,具体休假时间由所在学科系和社会实践单位安排。

第十条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行,解释权属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未尽事宜将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补充和修订。

 


附件

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类别

序号

课程

学时

学分

 

 

 

 

模块1:公共必修课(10学分)

1

学术英语综合与听说

80

4.0

2

医用统计方法/医学多元统计分析

60

3.0

3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4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选一)

18

1.0

模块2: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

实验室生物安全

28

1.5

2

公共卫生原理与方法

36

2.0

3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50

2.5

4

医学科研设计

40

2.0

5

医学研究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软件

48

2.0

模块3:专业进展课程(5学分)

1

专业进展

 

2.0

2

学术报告

 

3.0

模块4: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从课程设置名单中选修)

1

 

 

 

2

 

 

 

3

 

 

 

4

 

 

 

5

 

 

 

实践教育(3~7学分)

1

公共卫生实践

至少3个月

2.0

2

社会实践报告(必备)

3.0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报告撰写

2.0

文体活动

1.0

 

全日制MPH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名单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1

仪器分析

42

2

2

临床流行病学

40

2

3

循证医学

40

2

4

行为理论与行为干预实践

40

2

5

表观遗传学原理与方法

36

2

6

疾病发育起源与进化

36

2

7

环境与健康评价方法

40

2

9

分子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40

2

10

分子生物标志

32

1.5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