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翟婉明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09-26

翟婉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搜索热度
所属教研室:牵引动力实验室籍贯:江苏靖江
最后毕业学校:西南交通大学毕业专业:铁道车辆

教师寄语:
访问地址:http://yz.swjtu.edu.cn/~8982

wmzhai@swjtu.edu.cn
http://faculty.swjtu.edu.cn/zhaiwanming
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师信息导航基本信息
教学情况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荣誉奖励
科研团队
招生信息
学生名单
♣教师简介翟婉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8月出生,江苏靖江人。1985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获国家****科学基金,1998年受邀到丹麦技术大学(DTU)讲学,1999年受聘为教育部********。现任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科协主席,国际轨道交通学报InternationalJournalofRailTransportation(英国)主编。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与振动研究,开拓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研究新领域。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建立了车辆-轨道统一模型,在国际上被称为“翟-孙模型”或“翟模型”;构造了适合于大系统动力分析的快速显式数值积分方法,在国际上被称为“翟方法”而得到广泛引用与采用;提出了机车车辆与线路动力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及方法;主持研究建立了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安全评估技术。以上理论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铁路提速、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其中一项成果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其主持完成的“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个人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成就奖一等奖(全国工程科学领域首位)、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创新争优奖状。2017年当选十九大代表。
♣教师寄语
♣研究领域(1)铁路大系统动力学
(2)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3)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4)磁悬浮交通系统动力学
(5)轨道交通振动噪声及控制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博士牵引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1.车辆设计及理论
博士牵引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2.车辆系统动力学
博士牵引086100交通运输专业型01.交通载运装备及服役安全
博士牵引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型02.列车系统动力学
博士牵引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型03.列车与运行环境相互作用
硕士牵引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2.车辆系统动力学
硕士牵引080204车辆工程学术型04.车辆减震降噪及环境工程
硕士牵引086100交通运输专业型02.列车系统动力学
硕士牵引086100交通运输专业型03.列车与运行环境相互作用
硕士牵引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型02.列车系统动力学
硕士牵引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术型03.列车与运行环境相互作用
说明:硕士招生专业是由导师本人填写的,可能有部分老师没有设置,但不代表不招收硕士。

♣招生要求招收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专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教学经历 长期主讲研究生课程《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

♣教学成果 1.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围绕国家目标培养铁路车辆工程创新人才,200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证书号:**,主持,排名第一。
2.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引领轨道交通装备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高地,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证书号:**-10-4,排名第四(董大伟、吴鹿鸣、周仲荣、翟婉明、沈志云、王培俊、宁静、杨美传、吴晓、高宏力)。

♣科研团队 列车与线路研究所
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是以翟婉明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现有教师9名,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研究团队具有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铁道工程、桥梁工程、路基工程等学科背景,主要从事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轨交通、磁浮交通领域机车车辆与线路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技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科研课题80余项,包括2项国家973计划课题(1人任首席科学家)、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在我国高速、重载及城轨、磁浮交通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持完成的“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6年四川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获得2018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骨干成员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04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2年)和教育部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团队(2013年),2015年申请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论文成果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专利成果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出版专著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荣誉与奖励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软件著作权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标准规范编制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学术交流情况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其他成果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学生名单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相关话题/实验室 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