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机与电器》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掌握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技术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及生产实际问题,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本学科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及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创新能力。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推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有责任全面关心学生成长,既教书又育人。导师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给每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

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要使学生既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和技能。

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8 学分 ,学位论文 33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电力传动及其控制系统

 

从事电力传动运动及其控制规律,以及电力电子传动及其控制装置的研究。弱电与强电相结合,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相结合,研究各类电力和电气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电力电子、电力传动及其控制技术和设备。

戴文进

2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品质交、直流电源,电力系统、变频调速、新能源发生及各种工业与民用电器等领域,成为现代高科技领域的支撑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高频变流技术、微机和数字化控制技术等。

黄玉水

项安

3

电力电子系统与控制技术

电力电子系统组装、集成理论和仿真,有限元分析和集总参数方法集成,电力电子系统故障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电力电子系统信息与网络化。智能控制在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中的应用,运动、伺服控制、电力电子集成系统控制。

江智军

4

电力系统分析与经济运行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各种潮流算法及经济运行方式。电力系统分析及经济运行是电力系统运行特性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各种算法的改进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陈恳

5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及系统网络的可靠性分析。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有较好的实用性。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分析是电力系统网络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各种网络优化方法及可靠性分析对系统的网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王淳

杨胡萍

6

电力系统自动检测与控制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对电力系统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徐敏

张忠会

7

 

电机电磁场与CAD

 

 

本研究方向是研究适用于分析电机物理场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特色在于紧紧围绕电机物理场分析与计算这一研究主题,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值分析的能力,针对电机物理场的耦合性、媒质的复杂性展开研究,重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并向其他领域拓展。力争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理论与应用上的突破。

季国瑜

徐龙权

8

 

电机电子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该方向包括理论分析和系统控制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说,其涉及到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朴处理、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电力电子电路的谐波分析及其对电机电器的影响、电机电子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和分析方法,这是电机电子系统应用中基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控制方面来说,其涉及到各种最新技术,它对改造国民经济中的传统产业、建立现代化的产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劭刚

9

 

电气测控与智能电器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以MCU和DSP为核心的数字化仪表和智能电器以及以PLC、现场总线为基础的电气控制系统。智能化是当前和今后电器技术发展的热点、重点,是21世纪经济技术的制高点。它是将计算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仪表和电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开发价值。

汪庆年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9008

矩阵分析

54

3

1

数学系

考试

 

6121001

高等电路分析

54

3

1

汪庆年

考试

 

6121002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54

3

1

项 安

考试

 

6121003

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

54

3

1

黄劭刚

考试

 

6121004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54

3

1

张忠会

考试

 

 

 

 

 

 

 

 

 

 

 

 

 

 

 

 

 

选修

 

 

 

 

 

 

 

 

 

 

 

6122005

现代电气工程导论

36

2

2

戴文进

考查

 

6122006

数字信号处理★

36

2

2

武和雷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07

现代控制理论

36

2

2

王时胜

考查

 

6122008

现代交流调速

36

2

2

戴文进

考查

 

6122009

特种电机传动系统

36

2

2

戴文进

考查

 

6122010

电力电子新器件及其应用技术★

36

2

2

黄玉水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11

电力电子装置仿真

36

2

2

项 安

考查

 

6122012

嵌入式技术

36

2

2

江智军

考查

 

6122013

以太网与现场总线技术

36

2

2

江智军

考查

 

6122014

能量管理系统

36

2

2

王 淳

考查

 

6122015

电力市场理论与开发

36

2

2

张忠会

考查

 

6122016

电力系统计算

36

2

2

王 淳

考查

 

6122017

电力系统高次谐波★

36

2

2

刘爱国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18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36

2

2

杨胡萍

考查

 

6122019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

36

2

2

刘爱国

考查

双语教学

6122020

DSP原理及应用

36

2

2

徐龙权

考查

 

 

6122021

现代测试技术

36

2

2

徐龙权

考查

 

6122022

电机电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36

2

2

黄劭刚

考查

 

6122023

电机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36

2

2

黄劭刚

考查

 

6122024

电机电磁场理论

36

2

2

季国瑜

考查

 

6122025

电机电磁场的数值分析

36

2

2

季国瑜

考查

 

获得的奖励学分可计为本类课相应学分

公共选修课: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社会实践

60

2

 

 

 

 

 

外语学术论文

 

1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应在阅读50篇以上国内外与论文课题相关的重要文献后,在对前人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完成。研究计划拟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开题报告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进行答辩,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并给予相应学分。

学术活动(2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国内外、省内外学术会议或讲座等学术活动十次,其中至少做一次报告。活动结束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作相关登记,经导师考查合格后给予相应学分。硕士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多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抵参加学术活动1次。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2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1.必须参加并完成60学时工作量的教学实践;2.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1-2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为参加企事业、科研单位的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等活动。实践考核以实习单位出具的证明为准。经考核合格,给予相应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其相关的外文学术论文,经导师签字认可后给予相应学分。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或省级以上学术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论文一篇。发表时,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作者排名可以是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也可以是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必须是学术性论文,其由中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已发表论文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

(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            至少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本学科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系统设计、开发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并重,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深入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鼓励进行集体指导,可与企业或专门科研部门联合培养,必要时可聘请对方专家参加指导。导师应多方面了解所指导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帮助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计划,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研究生的学术潜力。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 学分),必修环节8 学分 ,学位论文33 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大系统智能化理论及应用

实际上有很多大型工业对象,目前还无法用数学方程描述。这类对象常常具有强耦合,强非线性,多不确定因子及滞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的鲁棒稳定和优化控制变得十分困难。解决这类对象的建模和控制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利用人的知识和经验,用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等工具来寻找智能建模方法和智能优化控制策略。近年来,这已成为一个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对解决一大类难以用常规方法来实现控制的工业对象的优化运行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张肃宇

武和雷

万晓凤

2

计算机控制与嵌入式智能仪表技术

对计算机控制中各种先进控制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以建立统一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各种嵌入式智能仪表、装置,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视或管理等功能。注重控制技术的应用、推广。

龙 伟

万晓凤

曾明如

王时胜

3

系统可靠性分析与事故预报、诊断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特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困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迫问题。因而预测、预报与诊断工业生产过程的突发事故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根据生产现场的测量信号(公有知识)和人的知识和经验(私有知识),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工具进行事件推理(前向推理和反向推理机)自学习、把事故、故障准确地预报、报告出来,指导操作人员预防、分析和处理事故及故障。近年来已成为一个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它对于减少设备、人身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

王时胜

武和雷

曾明如

 

4

运动控制与智能机器人

本方向主要研究运动控制中各种先进控制方法、系统优化、功率电子装置,嵌入式智能控制器。重点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特种机器人机构设计、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机器人视觉信息处理、机器人轨道跟踪智能控制和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等方面。

张 华(博导)

武和雷

万晓凤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 注

 

 

 

 

必修

 

0020005

英 语

144

6

1、2

 

考试

 

002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0

1

1

 

考试

 

0020003

自然辩证法

42

2

2

 

考试

 

0020008

矩阵论

54

3

1

 

考试

 

6121026

随机过程及系统辨识与建模

54

3

1

束志恒

考试

 

6121027

优化理论与优化控制

54

3

1

王时胜

考试

 

6121028

计算机控制系统

54

3

1

龙 伟

考试

 

 

 

 

 

 

 

 

 

 

 

 

选修

 

 

 

 

 

 

 

 

 

 

6122006

数字信号处理

36

2

2

武和雷

考试

 

6122029

线性系统理论

36

2

2

胡凌燕

考查

 

6122030

机器人控制技术

36

2

2

张 华

考查

 

6122031

神经网络控制

18

1

2

张肃宇

考查

 

6122032

模糊控制

18

1

2

张肃宇

考查

 

6122033

专家系统

18

1

2

张肃宇

考查

 

6122034

自适应控制

18

 1

2

束志恒

考查

 

6122035

鲁棒控制

18

1

2

张肃宇

考查

 

6122036

智能故障诊断技术

18

1

2

王时胜

考查

 

6122037

预测控制

18

1

2

束志恒

考查

 

6122038

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

18

1

2

张肃宇

考查

 

6122039

嵌入式系统设计

18

1

2

万晓凤

考查

 

6122040

模式识别及应用

18

1

2

武和雷

考查

 

6122041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36

2

2

曾明如

考查

 

6122042

图象处理与分析

36

2

2

武和雷

考查

 

公共选修课

二外、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36

2

2

 

考查

至少选修一门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36

2

2

 

考查

至少选修一门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考查

 

 

学术活动

 

2

 

 

考查

 

 

社会实践

60

2

 

 

考查

 

 

外语学术论文

 

1

 

 

考查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作出论证。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研究生业务档案。

实践环节(2学分):

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完成一定量的教学实践或工程实践或管理实践或勤工助学,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一门本科以上课程教学者或委培、定向的硕士生可免去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

答辩前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的外文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研究生为第2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申请号(研究生为第1发明人或导师为第1发明人,研究生为第2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学位论文形式:

2.5年制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学术性论文。学术性硕士学位论文由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已发表文章目录、致谢等部分组成。涉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学位论文可在论文主体中增加理论部分。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选题应努力体现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

(4)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

(5)论文正文的篇幅在1万至3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