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2011考研专业课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8-30

三  峡  大  学

                         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问答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的回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 自己。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 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要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 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 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 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第二,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 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 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割裂两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会犯什么样的错误?

答案要点: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不仅互相区别,而且 又互相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因素,理 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

(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于感性认识。实际工作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是犯了类似这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4、为什么说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要点:

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效应,又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第一、全球化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和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二、全球化进一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巨大力量,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威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第三、全球化打破了禁锢人们的思维方式,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另一方面,它又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第一、 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和挑战。第二、全球化给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冲击。第三、全球化背景 下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挑战。社会主义国家面对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同在。我们对这两个方面都要有清 醒的认识。

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答案要点: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是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实现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第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维护自身利益和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最重要的政治成果。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

第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实质只能是一种十分有限的、具有欺骗性的、虚伪的、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

二、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答案要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错误。“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 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 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3、垄断价格的出现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案要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 作用。 (1)垄断价格的制定不能无限抬高到极大脱离价值的地步。(2)垄断的形成并不能增加价值总量,全社会商品价格的总额仍然只能等于商品价值总额。垄断价格 对价值的偏离,必然和另外一些非垄断企业或小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格对价值的反向偏离相对应。(3)通过垄断价格所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是雇佣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所以,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4、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先验论。

答案要点:正确。因为:一切唯心主义认识论都主张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客观精神的产物,都将认识当作先于物质和实践经验的东西;在认识路线上,一切唯心主义都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

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要点:正确。唯物辨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 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客观事物的普遍 联系和永恒发展,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如果,我们偏听偏信,则必然不能够获得对于事物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只有“兼听”才是 获得对于人和事物比较全面和客观认识的方法。

三、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联系实际,合乎逻辑。(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说明掌握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

(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物质 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人口的数 量,密度和增长速度,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

(2)正确认识人口因素的社会作用,对于我国尤为重 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要顺利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除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外,还必须重视 人口因素,做到切实贯彻党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政策,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人口的生产和人口的质量与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任何忽视人口因素的社会作用的思想和观点都是不利于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

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谈谈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

(3)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

(4)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胜利。

     

                 三  峡  大  学

                      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A卷)

         考试科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要求准确理解概念。(每小题10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要点: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 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 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矛盾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真理的绝对性

答案要点:

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 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 理。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5、上层建筑

答案要点: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 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 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 设施。

二、问答题:要求按题意作出正确的回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社会生活是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答案要点: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自 己的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因为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目的的人;另一方面,人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因为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

这就决定了人们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3、如何理解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4、如何理解“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要点:

所谓具体的统一,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统一,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5、如何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答案要点: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 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 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三、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联系实际,合乎逻辑。(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结合现实谈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答案要点:

(1)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的观点。我们只有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顺利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结合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论述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一定的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相关话题/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