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学大纲《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暨南大学 /2011-07-24

《中国哲学史》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通过“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把握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对中国人在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服务。
教学内容:从先秦哲学到近代哲学,时间跨度二千余年。内容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南北朝哲学、隋唐哲学、宋明理学和近代哲学。
教学重点:先秦哲学、宋明理学、近代哲学。
教学时间:18周、共36学时。
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史教程》丁祯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哲学史纲要》萧蓵父主编、外交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哲学史通览》任继愈主编、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一章:先秦哲学
 
第一节:孔子传略与学术著作
第二节:孔子的社会观与“仁”的学说
第三节:孔子的天命观
第四节:孔子的伦理学及“成人”之道
第五节:墨子的“兼爱”与功利主义
第六节:墨子的认识论及“三表说”
第七节:“非命”思想与宗教迷信的矛盾
第八节:老子生平与“道德径”
第九节:老子的宇宙观与“道”的学说
第十节:老子的政治哲学与“无为”思想
第十一节:“反者道之功”的辨证法
第十二节:韩非事略及哲学著作
第十三节:韩非的法治思想及社会进化论
第十四节:韩非的认识论“反对前识重视参验”
思考题:
1、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为什么说墨子是一位平民思想之家?
3、人宇宙观的角度分析老子“道”的学说。
4、为什么说韩非是法家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两汉哲学
 
第一节:董仲舒与“春秋繁露”
第二节:“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
第三节:王充及其唯物史观
第四节:王充的形神观与认识论
思想题:
1、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说王充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
 
第三章:魏晋玄学
 
第一节:玄学思潮的由来及其流派
第二节:王弼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稽康、裴頠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向秀、郭象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葛洪和僧肇的哲学思想
思考题:
1、综述玄学家的宇宙观。
2、分析儒、释、道与玄学的关系。
 
第四章:隋唐哲学
 
第一节:隋唐时其佛、道哲学思想概述
第二节:韩愈与李翱的哲学思想
思考题
1、比较隋唐时期佛教哲学与道教哲学的异同。
2、韩愈“道德观”的实质是什么?
 
第五章:宋明理学
 
第一节:张载及其哲学
第二节:程颐、程颢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邵雍的象数之学
第四节:朱熹及其哲学
第五节:陆、王“心”学
思考题:
1、说明“理学”的由来及其实质。
2、分析程、朱理学的本质,说明程、朱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分析陆、王心学的宇宙观。
4、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第六章: 中国近代哲学
 
第一节:明清之际的哲学流派(王夫之、黄宗羲、颜元、戴震)
第二节:近代哲学的前驱——袭自珍、魏源的哲学
第三节: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洪仁轩的哲学思想
第四节: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和谭嗣同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第六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与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思考题:
1、说明中国近代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论争的主要问题。
2、分析袭自珍和魏源的认识论及变易史观。
3、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观?

4、说明谭嗣同“仁”学的思想内容。
5、综述孙中山哲学思想内容。
6、分析胡适的“实验主义”和“科学方法”。

相关话题/历史 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