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第十一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5月19日,第十一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受博雅翻译文化沙龙委托,此次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和北京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杜鹏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各位参会老师同学和业界朋友们的欢迎和感谢,并强调了翻译在不同文化交往中以及文明传播中的特殊作用,预祝活动顺利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在开幕式上介绍了我国翻译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欢迎翻译职业教育界的朋友齐聚人大。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荣誉院长柴明熲提出翻译永远走在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前方,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译员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指出产学融合的重要性。博雅翻译文化沙龙理事会主席王继辉认为DTI和语言服务学的建设都具有可行性,并简述了理事会沙龙的三年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翻译人才培养等工作计划。
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国应用翻译论文专辑(第二辑)》的新书发布仪式。中译出版社代表范伟受社长张高里委托,介绍了新书和“中国文化外译教育联盟(5+2)” 项目,并与嘉宾分享了中译出版社的翻译出版计划。
开幕式的最后环节是年会交接仪式。会议宣布第十二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将由中央民族大学承办。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马士奎从年会主办方代表王继辉的手中接过了象征会议举办权的博雅塔,并邀请来宾参加下一届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霞、中译出版社社长张高里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翻译职业教育界的老师、学生、企业家等300余人与会。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朱源主持开幕式。
随后举办的对话活动上,与会****和企业界人士均为国内语言服务业各方面的领军人物,围绕语言服务学学科建设、语言服务企业国际市场的开发与人才培养、民族企业的世界之路、中国文化外译出版、产学研结合与跨校教育、MTI专业与职场需求、翻译行业的机器与人,以及DTI教育的设想与准备八个话题进行对话交流。
第一场对话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立非主持。主持人向各位嘉宾分别提问,就语言服务学作为学科建设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梳理。之后,就DTI的设置方向、生源构成以及它对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司显柱谈了语言服务学科上存在的若干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法连谈了涉外法律方面的人才缺口;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柴明熲谈了该学科对当下人才需求和未来人才的前瞻性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崔启亮谈了语言服务学的边界以及多年发展给这个学科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场对话由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月强主持。大家围绕着“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探讨了学界与业界的产、学、研如何融汇成合力,襄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有更好的表现。讨论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田力男提出:专业教学要与时俱进,加强学界与业界在培养学生方面的深度融合。双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提出,应该更加注重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注重生产和设计的标准化意识。创思立信集团董事长魏泽斌提出,应该实施双学位,让学生通晓外语的同时,再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创凌翻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颖波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商务意识,主动进行国际融合。这场交流注重产业与学界的互通互融,主旨在于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尽快化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场对话由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和平主持,围绕文化、企业文化、民族企业文化的内涵探讨了民族企业如何成功迈向世界。刘和平认为文化是民族企业的魂。天使投资人陆宏伟认为要体现“和”文化,求得共同发展。四达时代集团传媒事业部常务副总孟力认为要将诚信、勤俭、敬业、节约等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输出国外,做好管理团队、产品等本地化工作。山西省翻译协会秘书长吴红星认为民族企业要发挥独特的地域特色,发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走得行稳致远。上海文化贸易语言服务基地总经理毛隽认为民族企业走出去时最大障碍不仅是语言不同,更是思维意识差异。刘和平总结表示,民族企业要成功走出去,文化问题最重要,要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打造成高端精致的文化,向世界传播。如果谷堆是中国文化,每个人做为一粒谷子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让中华民族企业文化在世界发光、发彩。

第四组对话主要探讨中国文化外译出版问题,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源主持。朱源首先概括了中国文化外译的范围以及如何界定国学。中译出版社社长张高里介绍了中国文化著作对外传播面临的最大挑战,并指出其中首要问题是汉译外高端人才的极度缺乏。五洲传播中心对外传播中心副主任李缅分享了不同时期我国影视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和翻译的关系,以及今年所取得的成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生动的实例。朱源和北二外美籍专家刘宇飞就中国文化在美国传播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李正栓简要介绍了中国典籍外译史,提出****要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促进中国典籍翻译及民族典籍翻译的实践和研究相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塔简要介绍了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译介情况和自己的译诗经验。最后,朱源认为中国文化外译是一项重大、严肃的事业,应该本着兼收并蓄、各显其能的原则,鼓励国内外译者加入其中,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化外译实践的巨大挑战,牢牢把握底线。

在第五场对话里,北京师范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王广州作为主持人,与各高校MTI负责人探讨产学研结合与跨校教育经验。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李春姬介绍了该院“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理念,并且高度重视校企融合、产学融合。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松冈荣志介绍了日本的翻译教育情况,同时指出由于国情与文化缘故,跨校教育与产学研结合在日本仍有许多需求和困难。北京大学教授王继辉指出,在MTI教育中,应该重视汉译英人才的培养,以配合国家战略。为此目的,跨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王继辉所发起的“中国文化外译教育联盟5+2”正朝这个方向发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马士奎提出,学生培养的质量要靠市场来检验,跨校教育可以具体细化到多校合作的课程设置中。

在第六场对话里,北京大学MTI毕业生白艺茹作为主持人,与知识产权出版社翻译事业部主任胡新华和已有职场经验的毕业生及在校生,从市场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了MTI专业与职场需求。胡新华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外语+”的概念,指出目前翻译方向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不仅要有基本语言能力,还要有对其他行业的知识。中国人民大学MTI毕业生曾添添提出,对毕业生而言,除了本身高级翻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相关行业背景,并熟悉工作标准和流程。北京师范大学MTI毕业生郝曲潇潇指出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除以上提到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翻译技术的学习和沟通协调能力。北京师范大学MTI学生陈高翔指出,毕业生需要凸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在独特的技能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面。北京大学MTI学生程芷薇提出,MTI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语言能力所赋予的全球视角,同时在校期间应该用心做事,踏实做人。

在第七场对话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建华作为本场的主持人与来自高校和业界的嘉宾以“翻译行业的机器与人”为主题展开交流互动。在对话过程中,各位嘉宾均对机器翻译的出现和突破性发展表示乐观态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周玉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政回顾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周玉提出希望机器翻译和专业译员在未来能对接起来,来为译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随着硬件设备的精进,机翻可以帮助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译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专业的鸿沟。张政认为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地看待工具的意义,人类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工具,要拥抱机器翻译。小牛翻译的CEO肖桐则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翻译需求会激增,机器翻译的应用也会激增,在译员拥抱机器翻译的同时,机器翻译也应当拥抱译员。中国技术传播联盟秘书长、北京大学教师高志军老师和北京语言大学教师韩林涛从机器翻译与教学方面畅谈了他们的想法。高志军介绍了北大作为大陆地区首个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学科的情况,该学科近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学生的良好就业前景。韩林涛则认为在课程开设方面,高校应当用更加长远的目光分析市场的用人需求,更加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

在第八场对话中,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任文主持了以“DTI教育的设想与准备”为主题的对话。其中所有对话嘉宾都是既从事教学研究,又从事口笔译实践工作的业内人士。任文表明,在18日举办的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中,就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的设置,专家们已经在DTI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语言服务行业需要的人、培养方式和招收学生几个方面达成共识。因此,本次对话主要围绕,“DTI导师的资格认定”以及“如何要求DTI学生”展开。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王铭玉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和中央编译局联合培养博士为例,为DTI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打造,国家需要的高端人才”这两条可行性思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韩子满则结合自身丰富的翻译实践和多年教学经验提出DTI的毕业论文只是一种形式,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对实践的反思。DTI的导师应该是兼顾学术和实践的双栖型人才,但由于当代的翻译工作都是团队式的工作模式,为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引入业界的管理型人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刘和平提出,从课程设置而言,中国高等翻译教育可以借鉴国外翻译课程开设模式,开设定向课程,实行团队导师制,着力培养适应于业界发展的学生综合能力。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徐珺表示,DTI的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赞同高校老师为主导师,行业专家为副导师,多方合作的导师设置模式。

以上的分组对话由中国人民大学MTI教育中心副主任江小丽和牛云平总主持。
本届大会对于产、学、研融合形成发展合力,对于学界和业界联合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对于促进中国翻译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对于翻译职业交流大会的办会形式,都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将助力我国翻译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十二届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将于2020年在中央民族大学举办。

相关话题/翻译 语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外国语学院举办“翻译认知与语言研究协同创新高层论坛”
    4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翻译认知与语言研究协同创新高层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各兄弟院校和相关机构的专家****与会交流。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威,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伟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建华、杨敏共同主持。刘元春首先对各位专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7
  • 文学院孙郁教授“中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4月18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牌匾和证书颁发活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等27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作为代表参加了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洁宇教授代表孙郁教授“中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领取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牌匾和证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7
  • 人大学子在第三十一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中获奖
    11月9日,第三十一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举行。在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教师王维东的指导下,学院翻译硕士王凯获得英译汉三等奖,陈晓铭、匡闯、薛珂获得汉译英优秀奖;在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教师龙艳的指导下,研究生公共英语拔尖班学生陈一愚获得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外国语学院举办“翻译与认知实证研究”系列讲座
    10月14日—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和翻译认知与语言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翻译与认知实证研究”的系列讲座分别在明德国际楼310讲堂和明德新闻楼302教室举行。本次讲坛主讲人为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翻译过程研究专家IsabelLacruz博士。外语学院王建华教授主持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批准新设湖南大学哲学等3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通知》(人社部发〔2019〕105号),经人才办审批提交,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研究决定,批准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北京市人才办致信感谢外国语学院老师江晓丽的翻译工作
    近日,外国语学院收到北京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隶属于北京市委组织部)致学院英语系副教授江晓丽的感谢信,对江晓丽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高标准地完成了“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宣传片”的翻译解说词工作表示感谢。2017年4月,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京津冀三地党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中国译释学暨翻译理论与翻译史研究高端论坛(2019)举办
    6月1日,中国译释学暨翻译理论与翻译史研究高端论坛(2019)在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共聚一堂,就佛经翻译、中外典籍翻译、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中西文化比较、翻译史、翻译理论、认知与翻译等领域的话题展开研讨。中国人民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中国语言服务四十人论坛”在人民大学举行
    5月18日,由“博雅翻译文化沙龙”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LanguageServiceChina40,LSC40)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位专家****以圆桌对话的形式,围绕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教育的设想与准备和语言服务学科建设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生胡颖获第三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一等奖
    4月7日上午,第三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在杭州紫金港举行颁奖典礼。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琚朝晖、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澳大利亚著名诗人DennisHaskell、俄罗斯著名诗人Ю.М.Кублановский以及国内众多知名诗人、****、翻译家等特邀嘉宾出席。本届大赛共收到世界各地5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
  • 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文学翻译沙龙”举办
    12月9日下午,“文学与文学翻译沙龙”在举办。鲁迅文学院首届文学翻译班的学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及人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30余名文学与文学翻译博士生参加沙龙。沙龙由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主持。郭英剑以文学与文学翻译的当代价值为题,简要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