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硕士导师和研究方向简介(5)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24



5、指导老师:刘艳丽,女,200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至2014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科咨询服务部馆员,2014年至2016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科咨询服务部副研究馆员,2016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部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201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2011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学院、计通学院、地球学院承担信息检索、科学数据管理课程讲授,累计200余课时。

累计发表2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2篇,申请中国专利2项,授权1项,学术论文获得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学术年会二等奖一次。作为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协同负责人,承担10余项中国科学院情报能力专项子课题、中科院研究所委托横向课题等项目研究,组织和参与完成《3D打印专利技术态势分析报告》、《3D Systems公司专利布局分析》、《稀土领域专利技术分析》、《美国、印度软件产业政策调研分析报告》、《XX重点实验学术产出及竞争机构对比分析报告》等30余份报告。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战略前沿科技领域情报方法研究,重点关注:重要关键技术发现识别方法研究、前沿及热点技术预测与识别、基于论文与专利的文献计量方法研究、学科战略发展研究等。

6、指导老师:任真,女,副研究员。1993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14-2015年,俄罗斯伊万诺沃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1993年8月-2016年7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员、副研究员;2016年8月-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2017年10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

2006年以来,参加科技战略与政策情报研究课题共计30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10余部,独立撰写的3篇研究报告被中办《专报》采用,均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

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副主编,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中韩科技合作需求调查分析”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决策参考”项目执行负责人。

研究方向简介: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国外科技政策与管理情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包括:国外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点涉及国外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比较研究、科技投入与政策研究、科技战略与规划研究、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等;国外科技管理研究,重点涉及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国际科技合作的管理和评价等。

7、指导老师:杨艳萍,女,博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情报分析与知识产品研发中心副研究员,入选2018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01年~2008年,分别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

现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担任现代农业与生物团队负责人。科学研究及成果主要集中于学科战略情报方法与应用研究,重点关注农业和生物领域的学科发展前沿与热点研究、学科发展战略、科研机构竞争力比较分析、农业创新体系研究、学科融合的识别与评价等方面。

负责和参与了十余项院内外委托的研究课题和任务,研究内容涉及知识产权分析、领域战略规划、领域动态监测和领域态势分析等方面,相关工作获得用户的认可。近5年来,参与撰写了20余份研究报告和专著章节,共发表11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6篇;同时还参与撰写了多份对上专报。

研究方向:情报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注重情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采用文献计量和专利分析等情报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知识挖掘的技术与工具,围绕农业和生物领域开展学科战略情报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关注:农业和生物领域的学科发展前沿与热点研究、学科发展战略、科研机构竞争力比较分析、各国农业创新体系研究、学科和技术融合的识别与评价等方面。

8、指导老师:王丽,女,副研究馆员,2005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系,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系,获硕士学位;2015至今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7.1-2017.7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信息科学学院,访问学者。2008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现工作于中心情报分析与知识产品研发部。2013年至今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

现主要从事前沿科技等颠覆性领域战略情报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0 多篇,研究方向致力于大文本数据挖掘、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和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的优势解决多场景情报服务中的复杂问题,提升情报服务的前瞻性。已经开展文本挖掘、关联分析、技术扩散等相关研究,并取得了预期成效,并形成了一套文本挖掘、分析及可视化的方法体系和技术实现并运用于情报工作实践中。目前,正在主持NSTL情报项目“专题情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面向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情报服务”以及网信办等研究项目。在大数据情报分析和知识服务时代背景下,基于数据科学和计算科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为情报分析及信息服务带来新的活力,结合现有的先进的技术方法(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进行情报研究方法和模型的探索,形成中心自有、独有的方法体系,凸显在大数据时代情报分析工作的地位和价值。该方向侧重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研究深层次的情报分析方法技术,提升信息挖掘计算的实践能力,围绕多应用场景展开方法探索与改进,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持续探索信息挖掘和技术预测等方法技术体系,不断进行创新,形成核心技术力量。

9、指导老师:邓勇 男,研究员,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馆长,主要从事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领域战略情报研究、科技查新与信息咨询服务,承担或参与多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或专项研究项目,以及院地合作研究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20余篇。

学科情报分析与信息咨询研究探索深层次的学科战略情报分析与综合信息服务。本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学科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和分析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和建议,以及根据已有信息预测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面向管理决策、科学研究、以及市场经济等领域,侧重信息服务的最终目的。

10、指导老师:肖国华,男,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在专利情报、知识产权战略、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等领域研究与实践多年。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或执行负责人先后承担了近二十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包括中科院文献情报新增能力项目、中科院知识产权专项课题、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项目、中科院与西藏院区合作项目、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四川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四川省留学经费资助课题、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四十篇。曾作为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交流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工作,获康奈尔大学副教务长书面肯定。曾响应中科院援藏号召在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担任学术副所长,被评为中科院科技副职一等奖。现任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秘书与委员、业务处处长、区域合作发展部主任,主要从事科技管理、教育管理、院地合作等管理工作和知识产权情报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研究、区域发展服务等研究与开发工作。

研究方向介绍: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是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专利是知识产权范畴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内容。专利情报研究与技术转移情报研究即是利用情报计量法、引文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专利地图绘制法、功效矩阵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情报学和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理论、方法与工具进行的针对专利信息和技术转移信息中蕴涵的技术、法律和经济情报的分析研究活动。它既服务于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布局、管理、保护、实施等方面工作,也服务于选题立项、技术研发、技术监测、专利评估、专利组合、技术对接、技术许可、技术交易、技术融资、市场分析等方面工作。

11、指导老师:房俊民,男,硕士,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情报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战略情报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人员参加过多项情报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十余篇,曾分别到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目前承担信息化、信息科技领域的战略情报研究项目2项。

本方向主要侧重情报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的研究。注重基于专利分析、商业调查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应用。注重对机构核心竞争力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研究,注重实践同理论相结合的以商业调查为基础的竞争情报研究,注重依赖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和挖掘工具的竞争情报研究与实践。

12、指导老师:郑颖,女,博士,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馆员,“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战略情报研究和知识服务工作,负责和参与了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四川省科技厅、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等部门委托的20余项情报和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工作,共发表论文20余篇,撰写研究报告30余篇。

随着信息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需求从简单的文献信息转向对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的索取,而知识存储的分散化和无序化,严重制约了人们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为了优化知识获取途径,需要超越知识的外在呈现形式,对其内容做精细的分析与组织。因此,知识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已成为当今情报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本研究涉及情报学、图书馆学及计算机科学,着重于网络环境下新情报服务理论和方法的分析和探讨;知识组织和管理的原理、知识挖掘与集成工具、知识发现与分析技术、知识服务理论与模式,以及知识服务系统的建设与综合应用的研究。

13.指导老师:孙玉玲,女,生于1979年,生态学硕士,副研究馆员,中国科学院2014-2018年青促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专员,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会员。目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情报分析与知识产品研发中心生态文明团队负责人。2004年入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先后从事图书馆阵地服务转型模式与机制研究、科技查新联合服务与延伸服务模式研究、产业情报服务内容、方法与模式研究等。针对特定用户群体高新技术企业用户、省级科学院用户信息服务需求调研、服务模式设计与服务案例研究。

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从事产业技术情报、学科发展态势、技术发展态势、科技查新与检索研究与服务。重点开展产业发展战略、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产业核心技术挖掘、企业技术竞争情报等方面的研究。关注技术、政策、市场的多维分析方法在产业技术情报中的应用;研究生态文明理念和背景下绿色技术发展态势,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方法与评价理论等。

先后主持或作为骨干成员参与来自中科院、NSTL、大型企业、地方政府、院所协同项目等20余项。多年来负责并参与完成的产业技术情报研究、学科发展态势、文献计量分析、知识产权分析等研究报告共计 30余项,带领团队面向决策层、大型企业、地方政府提交决策咨询报告。发表论文20余篇,并联合主编专著一部。

14、指导老师:刘德洪,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副馆长,长期从事学科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等情报研究和信息咨询工作。曾参加和主持过多项院、省、市重点项目的情报研究、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如“四湖地区农业持续发展情报研究”、“武汉市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物理学发展态势研究”和“生物防御计划及进展研究”等等。并获得中科院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图书和文集2部,发表和撰写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20多篇。
相关话题/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