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电极材料及偏压极性对氧化物介质击穿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忆阻器和能量存储电容器具有相同的三明治结构, 然而两个器件需要的操作电压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同一个器件中, 研究操作电压的影响因素并对操作电压进行调控, 实现器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一个工作. 本文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ITO导电玻璃、Pt/Si基底上生长了多晶ZrO2和非晶TaOx薄膜, 选用不同金属材料Au, Ag和Al用作上电极构建了多种金属/氧化物介质/金属三明治结构的电容器, 研究了器件在不同偏压极性下的击穿强度. 结果发现: 底电极是ITO的ZrO2基电容器在负偏压下的击穿电场比Pt电极器件稍大. 不管底电极是ITO还是Pt, Ag作为上电极时器件的击穿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偏压极性依赖性, 正偏压下的击穿电场减小了一个数量级; 相反, 在Al作为上电极的Al/TaOx/Pt器件中, 正向偏压比负向偏压下的击穿电场增加了近2倍. 上述器件的不同击穿行为分别可以由氧化物电极和介质界面层间氧的迁移和重排、电化学活性金属电极的溶解迁移和还原以及化学活性金属电极与氧化物界面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解释. 该实验结果对有不同操作电压要求的器件, 如忆阻器和介质储能电容器等在器件设计和操作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氧化物薄膜/
电极材料/
偏压极性/
击穿机理/
忆阻器/
电容器

English Abstract


--> --> -->
在四种基本的无源元件中, 电容器和忆阻器具有相同的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 MIM)三明治结构[1]. 其中电介质电容器由于具有非常高的功率密度和超快的充放电速率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其能量存储密度还无法和其他储能技术(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等)竞争[2]. 电介质电容器能量密度(J )的计算公式为: $J=\dfrac{1}{2}{\varepsilon }_{0}{\varepsilon }_{\rm{r}}{E}_{\rm{b}}^{2}$, 其中ε0, εrEb分别为真空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和击穿电场, 要提高其能量密度, 需要器件具有高的Eb[3-5]. 忆阻器的阻变是需要电介质薄膜在限制电流保护下的软击穿过程(电形成(electroforming)或置位(set)过程)触发并随后展示反复的电阻状态变化[6-8], 为了降低器件功耗, 通常需要低的操作电压[9-11]. 因此, MIM结构器件的应用场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击穿强度的大小. 图1显示了MIM结构器件用于阻变和能量存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自器件合适的工作电压. 前者通过外加偏压下导电细丝的形成和破裂来实现电阻的转变, 需要低的操作电压以降低其功耗; 后者则通过外加电场使介质材料中的电荷分离和排列而产生的电位移(或极化)以静电场的形式存储能量, 需要大的操作电压以提高其储能密度.
图 1 MIM器件用于阻变及储能电容器时的机理图以及对工作电压的要求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IM devices for resistive switching and energy storage with different operation voltages.

介质材料的击穿机制主要有三类(本征击穿、电机械击穿和热击穿), 符合本征击穿时击穿强度和介电常数有$ {E}_{\rm{b}}={{\varepsilon }_{\rm{r}}}^{-0.65} $的倒置关系, 这是因为高介电材料中存在的高局域电场, 倾向于扭曲/弱化极性分子键, 使其更容易断裂从而降低了击穿强度[12]. 但是因为材料的带隙、孔隙度、晶粒尺寸、厚度等因素的影响, 介质材料的击穿行为往往偏离本征击穿性质[13]. 除了介质材料本身的因素, 器件的外部条件也是影响击穿性能的重要因素, 例如电极材料的类型、施加电压的方式等. 电极材料不仅可以充当载流子的传输路径, 还可以参与载流子的传输过程[14,15]. 例如, 在电化学金属化型忆阻器(electrochemical metallization memories, ECM)中, 导电细丝的形成过程包括正偏压下的电化学活性金属(Ag, Cu)的阳极溶解、迁移、还原和生长[16,17]. 另外, 氧离子还可以在电极和电介质界面发生电迁移, 使其具有高氧亲合力的金属自形成一层活性金属氧化物; 或者使氧空位(VO)重新分布, 这两个现象在击穿行为中起重要作用[18-22]. 并且上述多种机制中离子迁移、界面反应都与外加电压的极性紧密关联. 因此, 选用不同的电极类型及改变电压极性将可以灵活地调控MIM器件的电性能. 然而, 由于不同机制的复杂性, 关注这一点的系统工作还比较缺乏.
氧化锆(ZrO2)和氧化钽(Ta2O5)是两类重要的电介质材料, 由于它们在简单氧化物中具有高的介电常数(ZrO2~20, Ta2O5~26)和宽的带隙(ZrO2~5.8 eV, Ta2O5~3.7 eV), 所以既可用作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中的高k介质层, 也可用作忆阻器中的阻变层[23-29]. 半导体器件的高k介质层类似于介质储能应用, 也同样要求高的击穿电场; 忆阻器中的阻变层则要求较低的工作电压. 在降低ZrO2和TaOx基忆阻器工作电压方面近些年多有报道, 如在Au/ZrO2/Ag器件结构中, 获得了无形成过程、操作电压低至0.2 V的阻变性能[30], 而低至0.1 V的操作电压忆阻器在ITO/TaOx/TiN结构器件中得以实现[31]. 此外, Atanassova等[32]报道了不同电极材料对Ta2O5基电容器击穿强度的影响, 发现在使用W和Al电极时电容器的击穿值高达10 MV/cm. Kindsmüller等[33]通过测试分别用Pt, Ta和Hf作为上电极的ZrO2和Ta2O5基忆阻器的形成电压, 发现ZrO2基器件的形成电压和电极材料的类型无关. 然而Ta2O5基器件强烈依赖于电极材料, 对比Pt和Ta电极, Hf作为上电极时, 器件的形成电压明显增大. 本文研究了电极材料和偏压极性对ZrO2和TaOx基电容器击穿强度的影响, 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选用商业Sn掺杂In2O3(ITO)涂覆玻璃和Pt/Ti/SiO2/Si(以下均写作Pt/Si)作为基底. 在沉积介质薄膜前, 对基底进行超声清洗处理, 清洗剂依次为丙酮、无水乙醇和超纯水, 每次超声时间均为10 min, 随后用氮气吹干备用. 采用脉冲直流电源(Pinnacle + Advanced Energy)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分别沉积了大约100 nm的ZrO2和200 nm的TaOx薄膜, 所用靶材为直径3 in (1 in = 2.54 cm)金属靶(锆靶纯度: 99.95%; 钽靶纯度: 99.99%), 沉积过程中固定电流为0.3 A, 溅射气氛为Ar和O2的混合气体(ZrO2: Ar∶O2 = 20∶1; TaOx: Ar∶O2 = 1∶1). 随后,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在金属硬质掩膜板的辅助下沉积了直径为100 μm, 厚度约为100 nm的Au, Ag和Al金属电极. 制备的所有样品, 薄膜的厚度均采用台阶仪(Bruker Dektak-XT)进行测量. 电极沉积之前, 薄膜的相结构和形貌特征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荷兰帕纳科X'pert pro, Cu Kα1 (λ = 0.154 nm))、原子力显微镜(AFM, 日本精工公司SPA-300 HV, 扫描探针: NSC15, 曲率半径 < 10 nm)以及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Zeiss Sigma 300)进行测试表征. 在制备电极后, 利用Keithley 4200A半导体参数分析仪测试器件的电学性能, 测试过程中, 在Au, Ag或Al上电极施加正负偏压, 下电极ITO或Pt接地, 限制电流设为1 mA.
图2为ZrO2和TaOx薄膜的XRD, AFM以及SEM图谱. 图2(a), (b)中XRD图显示, 两个ZrO2样品中除了ITO导电玻璃或Pt/Si衬底的特征衍射峰外, 只在28.03°附近出现ZrO2的特征衍射峰, 与标准卡片比对发现, 样品的特征衍射峰与单斜相ZrO2 (JCPDS card No. 37-1484)相符, 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单斜相ZrO2, 位于28.03°的特征衍射峰对应单斜相ZrO2的(–111)晶面, 薄膜沿$\left\langle {111} \right\rangle $方向择优生长. 图2(c) TaOx薄膜的衍射图中除了基底Pt/Si的衍射峰以外, 没有发现其他的衍射峰, 表明生长的TaOx薄膜为非晶相. 对比图2(a),(b) ZrO2薄膜的AFM图, 发现以ITO为基底的ZrO2样品平均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大约为3.1和3.8 nm, 而Pt/Si上的样品约为1.3和2.1 nm, 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ITO氧化物基底能够促进同为氧化物的ZrO2薄膜的生长, 这从SEM结果中得到了证实, 即ITO基底上的样品(平均粒径为80 nm)具有比Pt/Si样品(平均粒径为30 nm)明显更大的颗粒尺寸. 然而图2(c) Pt/Si基底上TaOx薄膜的AFM中, 没有发现明显的晶粒, 这与薄膜的非晶相结构相一致, 薄膜的均方根粗糙度约为1.2 nm, AFM和SEM图均显示其具有更加平整光滑的表面.
图 2 ZrO2和TaOx薄膜的XRD, AFM和SEM图 (a) ITO基底上沉积的ZrO2薄膜; (b) Pt/Si基底上沉积的ZrO2薄膜; (c) Pt/Si 基底上沉积的TaOx薄膜
Figure2. XRD, AFM and SEM patterns of the ZrO2 and TaOx thin films: (a) The ZrO2 thin film deposited on ITO/glass; (b) the ZrO2 thin film deposited on Pt/Si; (c) the TaOx thin film deposited on Pt/Si.

选用Ag和Au作为ZrO2基电容器的上电极, 分别比较了4种结构器件在正负偏压下的击穿性能(图3). 图3(a)为Ag/ZrO2/Pt和Au/ZrO2/Pt的电流-电场(I-E)特性曲线, 图3(b)为Ag/ZrO2/ITO和Au/ZrO2/ITO的I-E特性曲线. 从图3可以发现, 无论底电极是ITO或是Pt, 以Ag作为上电极的器件, 击穿电场在正负偏压下具有近一个数量级的差异, 击穿性能显示强烈的偏压极性依赖性. 当Au作为上电极时偏压极性对器件的击穿特性影响较小, 当上电极相同且在低于击穿电场区时, ITO作为底电极器件的漏电流远高于(近两个数量级) Pt作为基底的器件, 如图3(b)所示, 这可能与ITO/玻璃基底上生长的薄膜样品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有关.
图 3 ZrO2基电容器的I-E特征曲线 (a) Ag/ZrO2/Pt和Au/ZrO2/Pt器件; (b) Ag/ZrO2/ITO和Au/ZrO2/ITO器件
Figure3. I-E characteristics of ZrO2 based capacitors: (a) Ag/ZrO2/Pt and Au/ZrO2/Pt; (b) Ag/ZrO2/ITO and Au/ZrO2/ITO.

图4显示了4种结构器件在正负偏压下Eb的统计分布箱式图, 其结果与图3基本一致. Ag/ZrO2/ITO和Ag/ZrO2/Pt 结构器件在正负偏压下的Eb显示出明显差异. 以Ag/ZrO2/ITO器件为例, 在负偏压下最大的器件为3 MV/cm, 平均值为2.13 MV/cm; 而在正向偏压下器件最大的Eb为0.25 MV, 平均值为0.17 MV/cm, 两个数值均低了超过一个数量级. 对比Au/ZrO2/ITO和Au/ZrO2/Pt两个器件, 发现正负偏压下具有相反的差异, 即正偏压下Pt作为底电极的器件有较大的Eb, 平均值为2.85 MV/cm, ITO器件的平均Eb为1.88 MV/cm; 然而在负偏压下, ITO作为底电极的器件平均Eb为2.76 MV/cm, Pt作为底电极的器件平均Eb为2.43 MV/cm. 在不考虑Au的电迁移和电化学反应的前提下, 两个器件在正偏压下击穿的差异和不同基底上薄膜的晶粒大小有关(图2(b)(d)); 负偏压下则与 ITO在偏压下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形成新的阻挡层有关.
图 4 ZrO2基电容器在正负偏压下的击穿电场统计图
Figure4. Statistical char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breakdown electric field of ZrO2-based capacitors.

为了验证电极和偏压极性对材料击穿影响的普适性, 随后对Pt/Si基底上TaOx基器件的击穿性能做了测试(图5). 图5(a)分别为Ag, Au和Al作为上电极时对其施加偏压的I-E特征曲线. 对比器件的Eb可以发现与ZrO2基器件中类似的规律, 即Ag作为上电极对其施加正偏压, 器件具有明显偏小的Eb, 约为0.17 MV/cm, Au, Al作为电极的器件, Eb值分别为1.66和3.6 MV/cm. 对比Ag, Au电极器件, Al电极器件在正偏压的击穿值明显增强. 然而, 在负偏压下三种器件的Eb相差不大, 分别为Ag(1.32 MV/cm), Au(1.58 MV/cm)和Al(1.81 MV/cm). 对每个器件的多个测试单元进行击穿测试, 并对测试结果做了统计箱式图(图5(b)). 对比Au电极器件, Ag和Al电极器件在正向偏压下的平均Eb分别为0.06和近4 MV/cm, 分布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 表现出明显的减弱和增强. 负向偏压下, 三个器件的Eb分布差别不大, 平均击穿值分别为Ag (1.16 MV/cm), Al (1.13 MV/cm)和Au (1.33 MV/cm).
图 5 Pt/Si基底上TaOx基器件 (a) I-E特征曲线; (b)正负偏压下击穿电场值统计图
Figure5. Positive and negative breakdown electric field of TaOx based devices: (a) I-E characteristics; (b) statistical charts.

通过上述器件的击穿行为, 可以总结相关击穿机制如下: 1)有电极参与的击穿减弱; 2)无电极参与的击穿; 3)有电极参与的击穿增强. 如图6(a)所示, 在Au/ZrO2/ITO器件中, ITO能够起到蓄氧池的作用[34], 施加负偏压时VO向介质层中迁移, O2–被ITO吸引并与其中的Sn4+反应生成含有Sn2+的新的界面层, 该界面层起到串联电阻的作用, 导致器件的Eb较大[35,36]. 当对以Ag作为上电极的器件施加正偏压时, 击穿过程与前文所述的正偏压下Ag电极发生ECM过程有关[16,17], Ag电极失去电子生成Ag+, 然后Ag+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对电极迁移并在对电极处得到电子还原成Ag. 在此过程中, Ag不断积聚最终形成导电通道(图6(b)). 为了进一步判断该过程的主导机制, 测试器件在低阻态时的输运性质: 如为金属性质, 则为ECM机制; 如为半导体性质, 则为VCM机制. 对Ag/ZrO2/ITO器件在施加保护性的限制电流后, 使其发生形成过程, 然后对其进行了变温I-V测试. 结果显示, 器件在低阻状态时, 其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说明器件为金属性传导, 也进一步证明了导电途径为Ag金属细丝. 另外Ag离子在ZrO2薄膜中具有大的扩散系数, 而离子流与扩散系数和离子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因此大的扩散导致离子流的增加有利于得到一个小的Eb[30], 类似的现象也在其他材料体系的器件中被观察到[10,37,38]. 以Au作为上电极的器件在正负偏压下和以Ag, Al作为上电极的器件在负偏压下的击穿过程符合价态改变机理, 即导电通道由介质层固有的缺陷VO在电场下的迁移形成(图6(c)). 当对Al/TaOx/Pt施加正偏压时, Al电极会发生阳极氧化, 自形成一层AlOx层(图6(d)). 新形成的介质层一方面作为阻挡层能够抑制漏电流的增加; 另一方面也起到串联电阻的作用, 能够分担一部分的偏压, 从而增强了击穿性能[21]. 最近类似的结果也在Hf/Ta2O5/Pt体系中进行了报道[33].
图 6 器件在施加偏压下的击穿机理示意图 (a)负偏压下的Au/ZrO2/ITO器件; (b), (c) 正负偏压下的Ag/ZrO2/Pt器件; (d) 正偏压下的Al/TaOx/Pt器件
Figure6. Schematic diagrams of the breakdown mechanisms of the devices under different applied biases: (a) The Au/ZrO2/ITO device under negative bias; (b), (c) Ag/ZrO2/Pt devices und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biases, respectively; (d) the Al/TaOx/Pt device under positive bias.

本文组装了ZrO2和TaOx基电容器, 并研究了电极材料(Au, Al, Ag和ITO)和偏压极性对器件击穿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Ag作为上电极时器件的Eb值存在明显的偏压极性依赖性, 这与正负偏压下的击穿过程有关; 在正偏压下Ag电极发生ECM过程, 由于Ag离子在薄膜中具有大的扩散系数, 因此导致Eb值较小; 而在负偏压下, 击穿由薄膜本身的缺陷特征主导. 另外, ITO作为电极的ZrO2基电容器在负偏压下的Eb比Pt电极器件稍大, 这可能是ITO中的Sn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与介质层的界面处形成绝缘界面层的结果. Al/TaOx/Pt器件在正偏压下的Eb值几乎是Au电极器件的2倍, 这与自形成的AlOx氧化层有关, 该氧化层一方面能够抑制漏电流的通过,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串联电阻的作用, 能够分散部分偏压使得器件的击穿增强.
相关话题/电压 材料 金属 过程 结构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原子系综中光学腔增强的Duan-Lukin-Cirac-Zoller写过程激发实验
    摘要:原子系综中的Duan-Lukin-Cirac-Zoller(DLCZ)过程是产生光与原子(量子界面)量子关联和纠缠的重要手段.当一束写光与原子发生作用时,将会产生斯托克斯(Stokes)光子的自发拉曼散射,并同时产生一个自旋波(spin-wave)存储在原子系综中,上述过程即为DLCZ量子记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不同周期结构硅锗超晶格导热性能研究
    摘要:构造了均匀、梯度、随机3种不同周期分布的硅/锗(Si/Ge)超晶格结构.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模拟了硅/锗超晶格在3种不同周期分布下的热导率,并研究了样本总长度和温度对热导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梯度和随机周期Si/Ge超晶格的热导率明显低于均匀周期结构超晶格;在不同的周期结构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相变材料与超表面复合结构太赫兹移相器
    摘要:利用相变材料嵌入超表面组成复合结构实现太赫兹移相器,该器件自上而下依次为二氧化钒嵌入金属层、液晶、二氧化钒嵌入金属层、二氧化硅层.通过二氧化钒的相变特性和液晶的双折率特性同时作用实现对器件相位调控.随着外加温度变化二氧化钒电导率发生改变,器件的相位随之产生移动,同样的对液晶层施加不同的电压导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新型超宽带微结构光纤传感器研究
    摘要: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微结构光纤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免标记和实时监控等优点.如今,由于此类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控制、环境检测、生物分子分析物检测等诸多领域而受到大量研究.然而,目前所报道的绝大多数此类传感器只能应用于可见光或近中红外传感.因此,对可应用于中红外传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结构光纤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环形磁场金属等离子体源冷却流场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摘要:环形磁场金属等离子体源作为一种全新的等离子体源结构,可用于产生高度离化、无大颗粒、高密度的离子束流,但传统流道结构不能保证其高效、均匀散热,大功率工作时可能引起密封胶圈的烧蚀失效,需对其冷却流场进行优化设计.利用SolidworksFlowSimulation软件对等离子体源冷却流道进行模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惯性约束聚变靶丸内杂质气体抽空流洗过程的数值模拟
    摘要:低温冷冻靶是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confinementfusion,ICF)的关键部件之一.低温靶靶丸内杂质气体的去除程度和效率对低温靶燃料冰层的在线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低温靶物理对冰层杂质含量的设计要求,在计算靶丸内杂质气体最大允许分压的基础上,建立了靶丸内气体在微米级充气管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晶格匹配InAlN/GaN异质结肖特基接触反向电流的电压与温度依赖关系
    摘要:测量了晶格匹配InAlN/GaN异质结肖特基接触的反向变温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研究了反向漏电流的偏压与温度依赖关系.结果表明:1)电流是电压和温度的强函数,饱和电流远大于理论值,无法采用经典热发射模型解释;2)在低偏压区,数据满足$\ln(I/E)\text{-}E^{1/2}$线性依赖关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垂直各向异性Ho<sub>3</sub>Fe<sub>5</sub>O<sub>12</sub>薄膜的外延生长与其异质结构的自旋
    摘要:垂直磁各向异性稀土-铁-石榴石纳米薄膜在自旋电子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使用溅射方法在(111)取向掺杂钇钪的钆镓石榴石(Gd0.63Y2.37Sc2Ga3O12,GYSGG)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了2—100nm厚的钬铁石榴石(Ho3Fe5O12,HoIG)薄膜,并进一步在HoIG上沉积了3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二维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摘要:自石墨烯发现以来,大量二维层状材料被相继发现.二维材料中载流子被限制在界面1nm空间内,使其对化学掺杂非常敏感,有望引起生物传感领域的技术变革.生物传感过程无论基于何种传感机制,都包含了检测物识别和信号转化过程.检测物识别通常依靠传感界面的生物探针来完成,信号转换依靠二维材料来实现信号输出.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原子尺度材料三维结构、磁性及动态演变的透射电子显微学表征
    摘要:原子表征与操控是实现原子制造必须突破的物理瓶颈之一.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学方法因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为实现原子精细制造提供了有力的表征手段.因此,利用电子显微学手段,在原子尺度对原子制造的材料及器件进行三维结构和性能的协同表征,对于深入理解原子水平材料操控的物理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纳米团簇及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