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下的SF<sub>6</sub>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特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SF6作为气体绝缘介质广泛应用于气体绝缘设备中, 其电弧等离子体得到广泛研究, 但对SF6电弧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特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文在SF6环境中利用飞秒激光自聚焦产生的光丝引导高压放电, 诱导产生SF6等离子体; 利用光谱系统采集300—820 nm波长范围内的SF6等离子体光谱, 对光谱谱线开展了识别和归属研究, S和F谱线主要分布在300—550 nm和600—800 nm波段, 分析认为S和F原子主要由SF6被高能电子碰撞直接或间接产生, S离子由S原子被高能电子撞击产生. 给出了SF6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光谱, 等离子体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弱, 均由带状光谱和分立光谱叠加而成, 带状光谱主要是由轫致辐射和复合辐射共同作用导致, 基于时间分辨光谱得到了部分S和F的荧光寿命. 给出了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二者演化规律基本相同, 且都随延迟时间呈指数衰减. 最后, 利用Mc Whirter准则得到SF6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平衡. 研究结果对于开展SF6分解机理和高压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
时间分辨光谱/
电子温度和密度/
SF6

English Abstract


--> --> -->
SF6气体具有良好的绝缘和灭弧性能, 其作为绝缘介质广泛应用于气体绝缘设备中.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当气体绝缘设备由于内部绝缘缺陷发生放电时, SF6会发生分解, 分解产生的低氟硫化物会与设备内的微量水和氧气反应生成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副产物, 这些副产物会加速设备绝缘劣化, 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甚至危害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1,2]. 因此, 有必要开展SF6放电分解特性的研究, 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SF6分解机理和高压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SF6放电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上, 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利用色谱和质谱等检测方法测量SF6最终反应产物以反推SF6放电分解机理. Tang等[3,4]建立四种人工缺陷模型以模拟气体绝缘设备不同局部放电(PD)情况, 并提出利用分解物特征浓度比识别不同PD, 研究了微量H2O和O2对特征浓度比的影响; Zeng等[5]利用缺陷模型研究了PD下O2对SF6分解的影响; Liu等[6]利用针板模型和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了SF6分解的特征成分, 并研究了SF6在不同气体压力和电压水平下的PD分解特性和分解机理. 微观上,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SF6等离子体模型以研究SF6等离子体组分及其分解机理. Swarbrick[7]首先研究了SF6电弧等离子体的组成, 同时计算得到电导率和导热率; Gleizes等[8]和Girard等[9]几乎同一时间提出两温(2T)动力学模型用以计算SF6等离子体的组成, 同时Gleizes等进一步提出利用2T等离子体组成计算SF6等离子体的热力学参数; 由于温度模型在重离子较低的温度区域具有局限性, Rat等[10]提出伪平衡模型, 并验证了模型在SF6气体中的应用; 由于气体绝缘设备内存在部分杂质(如氧气、水和有机绝缘子), Coll等[11]建立化学动力学模型以研究设备内杂质对SF6主要稳定气态分解产物(如SOF4和SO2F2等)形成的影响; Van Brunt等[12,13]针对金属突出物缺陷, 在负极性直流条件下提出区域等离子体化学模型, 并分区域阐述了SF6在PD下的分解机理、分解过程和分解产物等; 近两年, Gao等[14,15]在交流电晕放电下建立SF6放电分解的化学动力学模型, 并分析分解产物的化学过程和生成机理, 借助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水分和氧气含量下的主要放电分解机理, 同时通过计算所有SF6放电分解反应的贡献量获得了主要放电分解反应以及H2O和O2对主要反应过程的影响.
此外, 研究人员对SF6放电分解的光谱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 Vacquie等[16]介绍了几种研究SF6电弧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方法. 在国内, 徐建源和王其平[17]最早开展SF6等离子体光谱特性的研究, 并给出了部分SF6等离子体光谱诊断常用的谱线和谱线参数; 近几年, 林莘等[18]搭建SF6放电实验平台, 采用Stark展宽法和光强比值法对获得的光谱分析并得到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 同时研究了气体压强对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影响; 李学斌等[19]利用发射光谱法对SF6/N2混合气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实验, 并研究了不同极板间距和气体压强对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影响; 庚振新等[20]修正了Saha和Guldberg-Wagge方程并得到了0.1—0.6 MPa压强下的电子温度和电子数密度等参数, 同时利用SF6实验平台的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 由于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虽然此前对SF6放电分解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 但对SF6电弧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特性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研究等离子体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光谱进行分析, 通过对光谱的分析, 既可以得到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信息, 还可以获得各种离子的产生和消失等随时间变化的信息[21].
近年来, 飞秒激光和纳秒激光引导放电得到广泛关注, 使用纳秒激光引导放电可以以1 ns的抖动时间获得出色的开关脉冲时间稳定性, 通过使用飞秒激光引导放电可以在皮秒内获得更好的时间稳定性, 并且沿着飞秒激光自聚焦产生的丝状等离子体通道严格限定放电路径, 实现放电在时间和空间上可控. 此外, 通过预实验我们发现SF6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观测时间约为1.5 μs, 时间很短, 不便利用纳秒激光引导放电开展SF6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的研究工作. 因此, 本文利用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具有对放电在时间和空间上可控的特性, 通过具有纳秒时间分辨功能的PI-MAX-III型ICCD获得激光光丝处等离子体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光谱, 进而研究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特性. 研究了飞秒激光在SF6环境中引导高压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光谱随时间演化的特性, 给出了部分分解物的荧光寿命以及SF6电弧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在绝缘介质SF6中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的实验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 包括喷管、飞秒激光、高压放电系统和检测系统. 喷管是直径为2.5 mm的玻璃管, SF6经质量流量计控制从喷管喷出, 流速为3 m/s. 激光源是飞秒Ti:sapphire激光器(Spectra-Physics, Spitfire Ace), 输出波长800 nm, 脉冲持续时间为45 fs, 重复频率为10 Hz, 最大脉冲能量为9 mJ, 本实验通过衰减器控制脉冲能量为7 mJ. 激光经棱镜传导和透镜(f = 300 mm)聚焦后产生光丝, 穿过SF6气体.
图 1 实验装置示意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etup.

高压放电系统由直流纳秒脉冲高压电源(HVP-P20, Xi’an Smart Map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可调限流电阻(最大值为5 kΩ)和一对高压电极组成. 高压电源电压为12 kV, 频率为10 Hz, 上升沿和下降沿为50 ns. 电极对与电源正极和接地端相连, 间距为8 mm, 插图是由单镜头反光(SLR)照相机(D90, Nikon)拍摄的喷管、激光光丝和高压电极的空间位置关系图, 高压电极靠近光丝附近引导放电, 光丝位于喷管正上方2 mm, 同时串接可调限流电阻控制放电能量.
检测系统中, 高压探头和电流探头(CT-1, Tektronix)记录高压电源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特性, 同时记录在600 MHz示波器中. 配有球面透镜(f为100 mm)的光谱仪(Acton 2300i, Princeton Instrument)收集SF6等离子体光谱特征, 测量时, 调整光谱仪位置使光谱仪狭缝(狭缝宽度为200 μm)与光丝平行, 获得SF6等离子体光谱. 光栅分散的信号由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 PI-MAX3:1024i, Princeton Instruments)在出口处捕获. 在实验开始前, 采用标准汞灯对光谱仪测量的波长进行校准, 采用标准卤素光源积分球(PP-02097-000, Labsphere)对光谱响应进行校准.
2
3.1.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下的SF6等离子体光谱分析
-->图2给出了纯SF6 (浓度为99.999%)在飞秒激光引导放电下的等离子体在300—820 nm波段光谱图, 相机曝光时间为100 μs, 增益为50, 读写延迟为0 ns (相对于激光信号, 3130 ns时激光信号出现, 3230 ns时触发高压电源, 下同).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原子光谱数据库(Atomic Spectra Database Line Data)对观测到的SF6等离子体光谱进行识别和归属, 插图显示了340—420 nm波长段S的谱线信息, 该波段主要是S的诸多离子谱线. 特别是, 本实验成功观测到文献[22]所述的较难观测到的氟(光谱范围638—691 nm)和硫(光谱范围520—550 nm)的发射线, 其中Fe的发射线是由电极材料产生的, 不同原子和离子谱线已在图中用不同颜色标注. 从图2可观测到谱图中存在大量S和F的原子和离子谱线, 且S离子主要分布在300—550 nm的可见光波段, F原子主要分布在600—820 nm波段的红外光谱区域, 观测结果表明SF6在放电情况下发生了分解, 并生成了大量的S和F的原子和离子. 主要分解过程如下:
图 2 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下的SF6等离子体光谱图
Figure2. SF6 plasma spectrum under femtosecond laser-guided high-voltage discharge.

1) SF6气体分子首先受到高能电场产生的高能电子的撞击而发生分解产生部分F原子和低氟硫化物(${\rm{S}}{{\rm{F}}_x}, {\kern 1 pt} {\kern 1 pt} x < 6$), 即
${\rm{S}}{{\rm{F}}_{\rm{6}}} + {\rm{e}} \to {\rm{S}}{{\rm{F}}_x} + (6 - x){\rm{F}}{\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x = 0,1, \cdots,{\rm{5}}). $
2)产生的SFx会被高能电子撞击分解产生S和F原子, 即
${\rm{S}}{{\rm{F}}_x} + {\rm{e}} \to {\rm{S + }}x{\rm{F}}{\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x = 0,1,\; \cdots,{\rm{5}}). $
3)产生的S原子被高能电子撞击会进一步生成S离子, 即图2中300—550 nm的S元素的波段, 其过程为
${\rm{S}} + {\rm{e}} \to {{\rm{S}}^{x +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x = 1,{\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rm{2}},3,{\rm{4}}). $
为研究SF6等离子体的时间演化特性, 对F原子存在较密集的600—800 nm波段的时间分辨光谱进行测量, 如图3所示, 已去除背景噪声, 相机曝光时间为100 ns, 增益为50. 从图3可以看出, 激光信号到达后, 并未立即引导放电产生光谱, 400 ns后, 即3530 ns时出现SF6等离子体光谱, 500 ns后谱线强度达到最大, 此后逐渐减弱并消失, 即光谱强度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 等离子体存在时间约为1.3 μs.
图 3 SF6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
Figure3. SF6 plasma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图2可以看出, 除S和F的分立谱线外, 谱图中存在较为强烈的连续谱. 图3中, 在等离子体形成初期, 谱图中也存在较为强烈的连续谱, 大约300 ns后连续谱的强度才逐渐减弱. 一般情况下, 等离子体连续谱被认为是由轫致辐射和复合辐射共同作用导致的.
轫致辐射主要是SF6分解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高温自由电子与含S或F的粒子碰撞产生的自由态-自由态的跃迁而导致的温度降低和能量损失发出光子的过程, 即
${\rm{e}}({\rm{HT}}) + M \to {\rm{e}}({\rm{LT}}) + M + hv,$
式中, e(HT)为高温自由电子, M为被碰撞的SF6分解产生的含S或F粒子, e(LT)是低温自由电子, h为普朗克常数, v为辐射频率.
复合辐射主要是自由电子与离子碰撞时被离子俘获变成束缚态电子后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 在SF6等离子体中, SF6气体分子解离后产生的S离子与自由电子复合的过程, 即
${{\rm{S}}^{x + }} + x{\rm{e}} \to {\rm{S}} + hv. $
此外, SF6气体分子解离后产生的${\rm{S}}{{\rm{F}}_x}$与F原子的直接复合辐射过程也会对连续谱产生影响, 即
$\begin{split}& \qquad \qquad {\rm{S}}{{\rm{F}}_m} + n{\rm{F}} \to {\rm{S}}{{\rm{F}}_x} + hv~ \\ & (x = m + n \leqslant 6,~ n, m = (0,1,2,\cdots,5)). \end{split}$
同时, SF6分解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S原子以及SF分子等组分的复合过程也会对连续谱产生一定的影响[20], 即
${\rm{S}} + {\rm{S}} \to {{\rm{S}}_{\rm{2}}} + hv, $
${\rm{SF}} + {\rm{SF}} \to {\rm{SS}}{{\rm{F}}_{\rm{2}}} + hv. $
理论分析表明, 对于能量为${E_n}$的分子离子复合过程, 其辐射功率可表示为
$\begin{split}P(n,f, T_{\rm e}) =\;& {\rm{1}}.{\rm{73}} \times {\rm{1}}{{\rm{0}}^{ - {\rm{51}}}}\frac{{{N_{\rm{e}}}{N_{\rm{i}}}{Z^4}}}{{{n^3}{{(k{T_{\rm{e}}})}^{3/2}}}}g \\& \times\exp \left( {- \frac{{hf - \left| {{E_n}} \right|}}{{k{T_{\rm{e}}}}}} \right)\;,\end{split}$
式中, ${N_{\rm{e}}}$为电子密度, ${T_{\rm{e}}}$为电子温度, Ni为等离子体中自由离子的密度, k为玻尔兹曼常数, Z为离子的电荷数, f为复合辐射光的频率, n为复合原子的能级主量子数, ${E_n}$为相应能级的能量. (9)式表明, 辐射功率与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等参数存在紧密联系.
图4为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的SF6等离子体S III 409.91 nm和F I 685.60 nm的时间衰减寿命曲线, 采用单指数衰减函数对实验数据拟合, 拟合函数为
图 4 SF6电弧等离子体时间衰减寿命曲线 (a) S III 409.91 nm; (b) F I 685.60 nm
Figure4. Time decay life curves of SF6 plasma: (a) S III 409.91 nm; (b) F I 685.60 nm.

$I(t) = {I_0} + A\exp ( - t/\tau )\;,$
式中, $I(t)$${I_0}$分别为t和0时刻的谱线强度, A为拟合参数, $\tau $为荧光寿命, t为荧光衰减时间. 经拟合, 得到S离子在409.91 nm处的寿命为57 ns, F原子在685.60 nm处的寿命为341 ns. SF6放电分解过程还存在着更为复杂的过程,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
3.2.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下的SF6等离子体参数分析
-->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作为描述等离子体状态的两个重要参数, 对于SF6等离子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3.2.1.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电弧等离子体多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23], 因此认为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产生的SF6等离子体满足局部热力学平衡, SF6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可利用玻尔兹曼多谱线斜率法计算[21]
${\rm{ln}}\left( {\frac{{I\lambda }}{{{A_{{\rm{ik}}}}{g_{\rm{k}}}}}} \right) = - \frac{{{E_{\rm{k}}}}}{{k{T_{\rm{e}}}}} + C,$
式中, I, $\lambda $, ${A_{{\rm{ik}}}}$, ${g_{\rm{k}}}$, ${E_{\rm{k}}}$k分别为相应谱线的相对强度、中心波长、跃迁概率、上能级的统计权重、上能级能量和玻尔兹曼常数; ${T_{\rm{e}}}$为所求电子温度. 利用(11)式, 通过测量一组同一元素不同波长的发射谱线, 可以得到$\ln \left( {I\lambda /({A_{{\rm{ik}}}}{g_{\rm{k}}})} \right) \sim {E_{\rm{k}}}$的玻尔兹曼斜线, 通过斜线斜率($ - 1/\left( {k{T_{\rm{e}}}} \right)$)即可进一步得到电子温度.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 本文选用3条F原子的发射谱线(F I 641.36, 690.98, 712.79 nm)进行计算, 并利用NIST数据库得到F原子的相关参数, 延迟时间为3630 ns时的玻尔兹曼斜线如图5所示.
图 5 延迟时间为3630 ns时的玻尔兹曼斜线
Figure5. Boltzmann plot with a delay time of 3630 ns.

图6为利用玻尔兹曼多谱线斜率法求得的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随时间演化过程. 从图6可知, 在SF6等离子体形成初期, 电子温度最高达2047 K, 此后在300 ns内电子温度迅速下降至1600 K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在等离子体形成初期, 等离子体快速膨胀, 粒子间相互碰撞加剧, 电子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增大, 导致电子温度迅速下降. 此后电子温度维持在1500 K上下, 之后电子温度随着延迟时间逐渐下降, 对电子温度随时间演化过程进行函数拟合, 发现电子温度随延迟时间满足指数衰减.
图 6 SF6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Figure6. Time-resolved electron temperature of SF6 plasma.

3
3.2.2.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在局部热平衡条件下, 电子密度可利用谱线的Stark展宽求解[24]:
$\Delta {\lambda _{{{1/2}}}} = {\rm{2}}\omega \left( {\frac{{{N_{\rm{e}}}}}{{{\rm{1}}{{\rm{0}}^{{\rm{16}}}}}}} \right), $
式中$\Delta {\lambda _{1/2}}$, $\omega $, ${N_{\rm{e}}}$分别为谱线半峰全宽、电子碰撞参数和电子密度.
本文选取信背比最高的F I 685.60 nm谱线计算电子密度, 由洛伦兹拟合得到F原子在685.60 nm处的半峰全宽, $\omega $取0.0167 nm. 由(12)式得到电子密度随延迟时间的演化曲线, 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演化过程基本相同, 在SF6等离子体形成初期, 等离子体密度最高($10.1 \times {10^{17}}\;{\rm{c}}{{\rm{m}}^{ - {\rm{3}}}}$), 这主要是因为放电开始时大量SF6会迅速发生分解, 产生大量电子, 此后在200 ns内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迅速下降, 之后电子密度下降趋于平缓, 这主要是因为电子与离子的复合(如反应式(5))随延迟时间减弱使得电子密度下降趋势减弱. 对电子密度随时间演化过程进行函数拟合, 发现电子密度随延迟时间也满足指数衰减.
图 7 SF6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Figure7. Time-resolved electron density of SF6 plasma.

3
3.2.3.局部热力学平衡分析
-->判断等离子体是否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可用Mc Whirter准则判断[25,26]:
${N_{\rm{e}}} > 1.6 \times {10^{14}}{T_{\rm{e}}}^{1/2}{({E_{\rm{k}}} - {E_{\rm{i}}})^3}{\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rm{c}}{{\rm{m}}^{ - {\rm{3}}}}\;,$
式中, ${N_{\rm{e}}}$, ${T_{\rm{e}}}$, ${E_{\rm{k}}}$, ${E_{\rm{i}}}$分别为电子密度、电子温度、谱线上能级、谱线下能级. 本实验中谱线上下能级差最大为1.93 eV, 电子温度最大值为2047 K, 代入(13)式得到满足局部热力学平衡的最小电子密度为$0.52 \times {10^{17}}{\kern 1 pt} {\kern 1 pt} {\kern 1 pt} {\rm{c}}{{\rm{m}}^{ - {\rm{3}}}}$, 实验所得最小电子密度为$6.3 \times {10^{17}}{\kern 1 pt} {\kern 1 pt} {\kern 1 pt} {\rm{c}}{{\rm{m}}^{ - {\rm{3}}}}$, 显然满足Mc Whirter准则, 即SF6等离子体处于局部热平衡.
本文利用飞秒激光引导高压放电技术对SF6等离子体时间分辨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SF6等离子体在300—82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 根据NIST原子光谱数据库对光谱中的特征谱线进行了识别和归属, 观测到大量S和F的发射谱线, 分析认为SF6在放电情况下发生了分解, 且S和F原子主要由SF6气体分子被高能电子碰撞直接或间接产生, S离子由S原子被高能电子撞击产生. 给出了SF6等离子体的时间分辨光谱, 等离子光谱强度先增大后减弱, 且均由带状光谱和分立光谱叠加而成, 带状光谱主要由轫致辐射和复合辐射共同作用导致的, 复合辐射主要是电子和离子的碰撞以及SF6分解后的分子和原子的复合导致的, 得到了S离子在409.91 nm处的荧光寿命为57 ns, F原子在685.60 nm处的荧光寿命为341 ns. 给出了SF6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 二者演化规律基本相同, 且随延迟时间均呈指数衰减. 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展SF6分解机理和高压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话题/电子 光谱 激光 高压 过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用于触觉感知的自供能可拉伸压电橡胶皮肤电子器件
    摘要:柔软、轻薄的皮肤电子器件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健康监测、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有诸多应用.但是目前柔性能量供给器件从厚度和尺寸上仍然无法满足皮肤电子的集成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一种应用压电橡胶复合材料的柔性皮肤电子器件,采用压电陶瓷材料锆钛酸铅(PZT)、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石墨烯的混合体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正电子湮没谱学在金属材料氢/氦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用于核反应堆的金属结构材料中氢/氦泡的前躯体——(氢/氦)-空位复合体的形成受到温度、辐照剂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其在材料中的形成和演化行为对气泡形核的理解及先进核反应堆材料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分辨率的局限,这种原子尺度的微结构很难用电镜等常规方法进行表征,以致于该问题的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不同缓冲气体中ArF准分子激光系统放电特性分析
    摘要:为深入理解挖掘ArF准分子激光系统运转机制,进而获得ArF准分子激光系统设计优化的理论及方向性指导,文章基于流体模型,以气体高压放电等离子体深紫外激光辐射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放电抽运ArF准分子激光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不同缓冲气体中,ArF准分子激光系统极板间电压、电流、光子数密度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掺氧纳米硅局域态中的电子自旋能级展宽效应
    摘要:本文发现很有趣的量子效应,纳米硅表面掺杂氧而形成的电子局域态中电子自旋能级间隔会有明显的展宽,被约束在局域态中的电子自旋±1/2能态间距被展宽两个数量级,达到100meV左右.本文用纳秒脉冲激光在氧氛围中制备了掺杂氧纳米硅结构并形成电子局域态,在实验检测中探测到了电子自旋能级展宽效应;用第一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氧化锌纳米棒形貌控制及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子传输层的应用
    摘要:在钙钛矿电池中,ZnO纳米棒的垂直性是影响器件效率的关键因素.AZO(ZnO:Al)玻璃作为一种廉价的透明导电衬底,由于与ZnO纳米棒无晶格失配,有望获得最佳垂直性.然而目前在大气环境下,以AZO为衬底、ZnO纳米棒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作为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共振Raman增强的三阶非线性过程
    摘要:本文实验上观察到在85Rb原子蒸气D1线系统中,基于Raman共振的四波混频得到显著地增强;并且通过模拟看到,随着耦合光功率的减小或多普勒展宽的增大,信号线宽呈现被压窄的趋势.我们利用宏观极化干涉理论对光谱线宽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诠释了在多普勒增宽Λ-型能级系统中的四波混频与电磁感应透明均来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高功率全光纤1.6微米类噪声方形脉冲激光器
    摘要:报道了一种工作波长在1.6μm的哑铃形结构高功率铒镱共掺全光纤锁模激光器.无隔离器结构设计以及大模面积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的使用,使振荡器可稳定高效地工作于较高泵浦功率下.证明了不同带内吸收系数的铒镱共掺光纤对输出波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带内吸收调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波长控制方法.实验中,利用高带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新型二维TiO<sub>2</sub>的电子结构与光催化性质
    摘要: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设计出了一种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TiO2,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载流子迁移率和光学性质等.二维TiO2的形成能、声子谱、分子动力学、弹性常数表明,二维TiO2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热力学和机械稳定性,具备实验制备的条件,且能够稳定存在于常温条件下.电子结构分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Ge掺杂GaN晶体双光子诱导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在近红外波段对Ge掺杂GaN(GaN:Ge)晶体进行了超快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在双光子激发下,瞬态吸收动力学呈现出双指数衰减,其中慢过程寿命随着泵浦光强增加而增加.瞬态吸收响应随着探测波长而单调增强,并在约1050nm处由空穴吸收占据主导.利用简化模型模拟载流子动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SeH<sup>+</sup>离子低激发态的电子结构和跃迁性质的理论研究
    摘要:采用内收敛多组态相互作用及Davidson修正方法精确地计算了SeH+离子能量最低的3个离解极限对应的12个Λ—S态的势能曲线.计算中考虑了芯-价电子关联、标量相对论修正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在30000—40000cm–1处Ω态的曲线存在许多避免交叉,导致a2,b0+,A12,A2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