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一种低损耗的对称双楔形太赫兹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太赫兹频段的对称双楔形混合等离子体波导. 采用有限元法对其混合模式特征进行数值模拟, 阐述了波导的传播长度、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和品质因子等特性随波导几何参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对称双楔形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在太赫兹频段可获得良好的模场约束能力和低损耗特性, 在有效模场面积达到λ2/10280时, 传播长度达到51 × 103 μm. 波导参数最优时的平行对称楔形波导在忽略波导间串扰时, 波导间距小于16 μm时的耦合长度约为8958 μm. 通过对比发现, 相比于先前的对称微楔形波导结构和对称蝴蝶结波导结构, 对称双楔形混合等离子体波导在传输特性和耦合特性方面都具有更大的优势, 将在光学力捕获、生物分子传输以及高密度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混合等离子波导/
表面等离子体/
传输特性/
耦合特性

English Abstract


--> --> -->
表面等离子体学是纳米光电子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polaritons, SPPs)因其亚波长尺寸传输和局域场增强效应的优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3]. 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具有能够突破衍射极限、整体尺寸较小且制作方便等优势, 因此备受研究者的关注[4], 可广泛应用于耦合器[5]、偏振转换器[6]、M-Z干涉结构[7,8]、光开关[9]、纳米天线[10,11]以及折射率传感器[12]等光子和光电器件的设计. 为了提高SPPs波的传输距离, 可以用介质波导替代SPPs波导(即减小SPPs波导的长度)来实现低损耗传输[13]. 在介质芯层中增加金属薄层[14]、利用混合SPPs波导[15]和双层介质加载SPPs波导[16]等方法也可以增加SPPs波的传输距离. 近年来, 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hybrid plasmonicwaveguides, HPWs)以其独特的突破衍射极限和在亚波长尺度下提供紧密光约束的能力, 被认为是大规模光子集成器件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4]. 目前, HPWs波导有圆柱形[2]、楔形[17]、领结形[18]及蝴蝶结(bow-tie, BT)[19]等多种形状. HPWs波导的设计不仅降低光在其中的传播损耗, 还进一步提高对光场的限制能力, 在超高密度光子集成器件和高灵敏度传感等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
太赫兹(terahertz, THz)波具有许多优异特性, 比如: 能量需求低、穿透衰减小、信噪比高、对生物大分子拥有强吸收和谐振特性等[20]. 与其他波段的电磁波相比, THz波具有直接探测生物分子信息的能力, 它在药品生产的监控、生物大分子的光谱识别[21]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 对支持混合等离子体模式的混合等离子体太赫兹波导(hybrid plasmonic terahertz waveguide, HPTWG)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由于THz波的频率占据微波和红外之间, HPTWG可以实现低损耗微米级传播及较高的模场限制[22]. 虽然长程太赫兹混合等离子体(long-rang hybrid THz SPPs, LR-HTSPPs)波导减少了传播损耗, 实现了厘米级的传播长度, 但其束缚能力较弱[23].
为了更好地权衡模式束缚和传播长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研究了一种对称双楔形太赫兹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wedge-to-wedge THz hybrid SPPs waveguide, WWTHSW)结构. 利用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研究了WWTHSW的模式特性和传输特性及其随波导结构尺寸变化的规律, 并分析了两条平行WWTHSW间的耦合特性. 最后, 我们对比了WWTHSW与对称微楔形太赫兹混合等离子体(hybrid THz microwedgeSPPs, HTMWSPPs)波导和对称型蝴蝶结太赫兹混合等离子体(hybrid THz bow-tie SPPs, HTBTSPPs)波导的性能.
WWTHSW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和截面图如图1(a)图1(b)所示, 由两个对称放置的完全相同的硅楔形波导(silicon wedge waveguides, SWWs)和夹在中间的Ag层构成, 两者间隔为g. 波导的包层材料选用氮化硅(Si3N4). SWWs的高度为H, 楔形尖端采用圆角化处理, 曲率半径为r, 圆角为α. Ag层的厚度为d = 100 nm, 楔形尖端曲率半径也为r, 圆角为$\theta $. 曲率半径设定为r = 2 μm. Si, Si3N4折射率分别为3.455和2. 根据Drude模型[24,25], Ag的介电常数可表示为
图 1 WWTHSW示意图 (a)三维图; (b)截面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posed WWTHSW: (a) 3D diagram; (b) cross-section.

${\varepsilon _{\rm{r}}} = {\varepsilon _\infty } - \frac{{\omega _{\rm{p}}^{\rm{2}}}}{{\omega \left( {\omega + {\rm{j}}\gamma } \right)}},$
其中, ε为高频介电常数, ω为入射光角频率, γ为阻尼项, ωp为等离子体角频率.
${\omega _{\rm{p}}} = \sqrt {\frac{{n{e^{\rm{2}}}}}{{{\varepsilon _{\rm{0}}}{m^*}}}},$
其中, m*, en分别为电子有效质量、电子电荷和载流子密度; ε0为空间的介电常数. 参数ωp = 1.37 × 106 rad/s, γ = 8.20 × 1013 rad/s[24].
为了定量分析HPTWG的模式和传输特性, 通常用有效折射率(neff)、传播长度(Lp)、归一化模场面积[17](A)、品质因数[26] (figure of merit, FOM)以及模式分布特性[2] (the mode character, MC)等参数衡量其特性.
传播长度Lp
${L_{\rm{p}}} = {\lambda / {(4{\text{π}}{\rm{Im}}({n_{{\rm{eff}}}}))}},$
其中, λ是真空中的波长, Im(neff)是模式有效折射率的虚部.
A定义为Am/A0. 其中: A0 = λ2/4表示自由空间中的衍射限制面积; Am为有效模场面积, 反映波导对模式的束缚能力, 定义为
$\begin{split}{A_{\rm{m}}} \; &= \frac{{{W_{\rm{m}}}}}{{\max \left\{ {W\left( {x,y} \right)} \right\}}} \\ &= \frac{1}{{\max \left\{ {W\left( {x,y} \right)} \right\}}}\iint {W\left( {x,y} \right){\rm{d}}x{\rm{d}}y},\end{split}$
其中, Wm是模式的总能量, W(x, y)是能量密度.
为综合衡量波导的传输特性, 定义品质因数为
${\rm{FOM}} = {{{\rm{Re}}({n_{{\rm{eff}}}})}/ {{\rm{Im}}({n_{{\rm{eff}}}})}},$
其中, Re(neff)是模式有效折射率的实部.
为描述混合等离子体波导模式中SPPs模式和波导模式之间的差异, 引入模式特性(MC):
${\rm{MC }}=\frac{{{n_{{\rm{eff:HSPPs}}}} - {n_{{\rm{eff:SPPs}}}}}}{{\left( {{n_{{\rm{eff:HSPPs}}}} - {n_{{\rm{eff:SPPs}}}}} \right) + \left( {{n_{{\rm{eff:HSPPs}}}} - {n_{{\rm{eff:W}}}}} \right)}},$
其中neff:HSPPs, neff:SPPsneff:W分别表示混合模式、SPPs模式和波导模式的有效折射率. MC可用于评估波导模式特性, 当neff:W < neff:SPPs, 即MC < 0.5, 为类似表面等离子体模式, 当neff:W > neff:SPPs, 即MC > 0.5, 为类似波导模式.
本文采用FEM对太赫兹频段的模式特性和传播特性进行研究. 使用商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中的波动光学模块, 模型采用散射边界条件, 仿真时的模型外层区域宽度均设置为2λ, 应用非均匀三角网格进行剖分并设置最小单元网格大小为d/2, 由于Ag层内几乎没有场分布, 因此, d/2能够保证模型计算的收敛性的精度.
为了优化WWTHSW的性能,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的模式分析研究不同波导几何参数下波导中存在的HPTWG的模式特性. 以下仿真中, 入射光的频率设置为1 THz. 楔形波导的高度H与间隙g对MC的影响如图2(a)所示, 当H小于40 μm时, MC < 0.5, 波导模式以SPPs模式为主; 当H大于40 μm时, MC > 0.5, 波导模式以SWWs模式为主. 图2(d)(f)所示, H = 10 μm时, 能量主要集中在间隙中Ag与Si3N4的交界面附近; 当H = 40 μm时, 能量依然主要集中在间隙中, 然而有部分能量向Si基楔形波导转移; 当H = 90 μm时, 模场的能量主要分布在Si基楔形波导内部. 为了优化设计参数, 我们研究了波导的Hg对混合对称双楔形波导LpA的影响, 如图2(b)(c)所示. WWTHSW的其他参数设定为: h = 2 μm, θ = 80°, α = 100°和d = 100 nm. 从图2(b)可以看出, 对于同一g, 随着H的增加, Lp呈上升趋势. 当H小于40 μm时, 波导模式以SPPs模式为主, H的增大使得模场能量逐渐远离金属表面, 降低波导内的欧姆损耗, 从而使Lp迅速增加[27]. 当H大于40 μm时, 模式能量开始向Si基楔形波导转移, 模式以SWWs为主, Ag引起的欧姆损耗减小, 使Lp有所增加. 从图2(b)内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 当H小于37 μm时, Lpg的增大而减小, 但变化较小; 当H大于37 μm时, Lpg的增大而增大. 在H等于37 μm时, 不同g下的传播长度均为42.5 × 103 μm. 之后随H的增大Lp逐渐增大; 当H达到90 μm时, Lp从47.7 × 103 μm增大至61.1 × 103 μm.
图 2 不同Hg时, WWTHSW的模式分析 (a) MC, (b) Lp, (c) A; 模场分布: (d) [H, g] = [10, 0.05] μm, (e) [H, g] = [40, 0.05] μm, (f) [H, g] = [90, 0.05] μm
Figure2. Modes analysis of the WWTHSW with different H and g: (a) MC, (b) Lp, and (c) A;and normalized EM energy density distributions: (d) [H, g] = [10, 0.05] μm; (e) [H, g] = [40, 0.05] μm; (f) [H, g] = [90, 0.05] μm.

图2(c)可以看出, 对于相同的g, A随着H的增加而先减小再增大, H约40 μm处A达到最小值. 对于较小的SWWs(H小于40 μm), 混合模式主要由SPPs模式决定(MC < 0.5), 观察归一化能量密度分布图2(d)可发现, 该模式约束相对较弱. 当楔形波导的尺寸增大时(H大于40 μm), WWTHSW模式表现为低损耗SWWs模式(MC > 0.5), 大多数模式能量主要集中在高介电常数的SWWs芯部(如图2(f)), 从而导致模式面积增大. 在H = 40 μm时(MC = 0.5), 波导模式介于SWWs和SPPs模式之间, 处于一种临界状态, 同时具有SWWs和SPPs的模式特性, 此时模式面积A有最小值. 当H不变, A随着g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由于g的增大使得模式能量分布逐渐远离Ag表面, 波导模式能量更加分散, A随之增大, 变化范围从3.62 × 10–4到3.69 × 10–3. 因此, 本文以下的研究中, 选择H = 40 μm, g = 50 nm, 此时, Lp为51.5 × 103 μm, A为3.62 × 10–4. 与文献[23]提出的LR-HTSPPs波导相比, Lp增大将近3倍, 而A减小1个数量级.
SWWs的αθ也是影响WWTHSW模式性能的重要几何参数. 传播长度Lpαθ变化的规律如图3(a)所示, 对于任意θ, Lp随着α的增大而增大. 当α < 70°时, θ的变化对Lp几乎没有影响; 而当α > 70°时, Lp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 Aαθ的变化关系如图3(b)所示, 对于任意θ, A随着α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加, 在α = 100°附近存在最小值. 如图3(b)的插图所示, 当α = 100°时, A也随着θ的增大先减小再增加. 图3(c)给出在θ = 80°时, 不同α的WWTHSW的归一化能量密度分布图. 当α = 40°和100°时, 波导模式以SPPs模式为主, 电磁场能量主要集中在Si楔形角与Ag楔形角之间, α增大, 模场能量逐渐远离金属表面, 欧姆损耗减小, 从而使Lp增大; 此时, 模式能量更加集中, A反而减小. 当α = 140°时, 模式以SWWs为主, 模式能量主要集中在SWWs内, 导致欧姆损耗减小, Lp增大, 模场能量无法限制在交界面, 从而使A也增大. 图3(d)给出在α = 100°时, 不同θ的WWTHSW的归一化能量密度分布图. 此时, 波导模式以SPPs模式为主, 随着θ从40°增加到80°再到140°, 模场能量与金属楔形的接触面积不断扩大, Ag引入的欧姆损耗增加, Lp减小. 当θ = 80°时, 模场能量更集中于双楔形之间, A达到最小值3.62 × 10–4, 此时传播长度为5.14 × 104 μm. 在本文以下研究中, 选用参数θ = 80°, α = 100°.
图 3 不同αθ时, WWTHSW的模式分析 (a) Lp, (b) A; (c)模场分布随α的变化(θ = 80°); (d)模场分布随θ的变化(α = 100°)
Figure3. Modes analysis of the WWTHSW with different α and θ, (a) Lp, (b) A; and normalized EM energy density distributions: (c) with different α at a fixed θ of 80°, (d) with different θ at a fixed α of 100°.

图4(a)(b)给出WWTHSW的LpA随着dh的变化规律. 由图4可知, LpA随着d的增加而略微减小. 当d不变, h = 0时, LpAh = 2 μm和5 μm时大. 结果表明, 增加Ag楔形结构(h = 2 μm和5 μm)后的波导相比于没有增加Ag楔形结构(h = 0)时的Lp略有减小, 但却具有更好的模场限制能力. 从图4(c)中的归一化能量密度分布可以看出, 当h为2 μm和5 μm时, 光场全部被限制在超深亚波长区域内, 从而减小了有效模场面积; 而在h = 2 μm和h = 5 μm时的微米边缘的模式轮廓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h = 2 μm, WWTHSW的横向模式宽度W = 0.01 μm(W, 其定义为能量密度衰减到其峰值的1/e的全宽度[17]), 相比于h = 0时横向波导模式的W = 1.2 μm, 减小12倍. 本文以下的研究中, 选用d = 100 nm, h = 2 μm.
图 4 不同dh时, WWTHSW的模式分析 (a) Lp、(b) A; (c)沿x方向的归一化能量密度
Figure4. Modes analysis of the WWTHSW with different d and h, (a) Lp, (b) A, and (c) normalized EM energy density.

为了比较不同对称性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结构的特性, 利用FEM对WWTHSW、HTMWSPPs波导和HTBTSPPs波导的模式特性和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 HTMWSPPs波导、HTBTSPPs波导的截面模型如图5(a)所示.
图 5 不同波导性能比较 (a) WWTHSW, HTMWSPPs和HTBTSPPs波导的截面图; (b) WWTHSW, HTMWSPPs和HTBTSPPs波导的ALp关系图; (c)品质因数
Figure5.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he WWTHSW, HTMWSPPs and HTBTSPPs wavguide: (a) cross-section views;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and Lp; and (c) FOM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图5(b)LpA的相关性对比图. 在仿真中WWTHSW和HTMWSPPs波导选择最佳参数H = 40 μm, h = 2 μm, θ = 80°, α = 100°, g = 50 nm, d = 100 nm. HTBTSPPs波导选择最佳参数H = 10 μm, W = L = 30 μm. 由图5(b)可知, WWTHSW比HTMWSPPs波导和HTBTSPPs波导的Lp更长. 相比于HTMWSPPs波导, WWTHSW由于尖端场增强效应, 光场主要聚集在楔形波导的顶点附近[1], 具有更强的模场限制能力; 而相比于HTBTSPPs波导, WWTHSW没有矩形Si波导部分, 有利于模场能量的集中, 因此具有更小的模场面积. g在50 nm到2 μm范围内, WWTHSW的有效模场面积(Am = λ2/10280)相比于HTBTSPPs波导(Am = λ2/5405)减小近2倍, 相比于HTMWSPPs波导(Am = λ2/7407)减小近1.5倍. 在相同的有效模场面积Am = λ2/5405的情况下, WWTHSW的Lp为65×103 μm, 是HTMWSPPs波导(Lp = 54 × 103 μm)的1.2倍, 是HTBTSPPs波导(Lp = 33 × 103 μm)的2倍. 而在相同的传播长度Lp = 51 × 103 μm的情况下, WWTHSW的有效模场面积(Am = λ2/10280), 比HTBTSPPs波导(Am = λ2/4422)减小2倍. 由图5(c)可知, 相比于HTBTSPPs波导、HTMWSPPs波导, WWTHSW品质因数更好. 因此, WWTHSW相比HTBTSPPs波导、HTMWSPPs波导在相似的传播长度下, 具有更强的模场限制能力和更好的品质因数.
为了分析WWTHSW的耦合特性, 构建两根间距为D的平行WWTHSW, 如图6(a)所示. 通常, 波导的耦合特性由波导的耦合长度Lc = π/(βsβa)来衡量, 其中βsβa分别是两个相邻波导的对称和反对称模的传播常数[28].
图 6 波导耦合特性分析 (a)平行波导三维结构示意图; (b)耦合长度随D的变化; (c)最大传输功率随D的变化
Figure6. Coupling characteristic of waveguides: (a) schematic diagram parallel waveguides; (b) Lc versus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waveguides; (c) the maximum transfer power (Pmax) as a function of distance D.

WWTHSW、HTBTSPPs和HTMWSPPs波导的Lc随两条平行波导中心间距D的对应关系如图6(b)所示. 在仿真中, 采用上述最佳参数, H = 40 μm, h = 2 μm, θ = 80°, α = 100°, g = 50 nm, d = 100 nm. 图6(a)为WWTHSW在D = 12 μm参数下的对称和反对称模式的归一化能量密度分布. 从图(6)中可以看出, WWTHSW的Lc高于HTBTSPPs波导、HTMWSPPs波导的Lc, 这种差异随着间隔D增大变化更加明显. 当D = 12 μm时, HTMWSPPs波导的Lc为2195 μm, 而WWTHSW的Lc为2749 μm, 是HTMWSPPs波导的1.2倍. 当D = 20 μm时, HTMWSPPs波导的Lc为20361 μm, WWTHSW的Lc为28896 μm, 是HTMWSPPs波导的1.5倍. 该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Lc下, 与HTBTSPPs波导和HTMWSPPs波导相比, 本文提出的WWTHSW可显著降低串扰, 这对于高度集成的光子器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另外, 波导耦合过程中的传播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 用最大功率传递[29](Pmax)表明波导损耗特性,
${P_{\max }} = \frac{{\exp \left( - 2\tau \arctan \dfrac{1}{\tau }\right)}}{{1 + {\tau ^2}}},~~\tau = \dfrac{{2{L_{\rm{c}}}}}{{\text{π}{L_{{\rm{mp}}}}}},$
其中, Lmp为对称和反对称模式的平均衰减长度,
${L_{{\rm{mp}}}} = {2 / {\left[ {{\rm{Re}} \left( {{\beta _{\rm{s}}}} \right) + {\rm{Re}} \left( {{\beta _{\rm{a}}}} \right)} \right]}},$
其中, Re(βs)和Re(βa)分别是βsβa的实部.
图6(b)为WWTHSW、HTMWSPPs波导和HTBTSPPs波导的Pmax与间距D的关系图. 从图6(b)可以看出, 对于相同的最大功率传输Pmax, 两个HTWWSPP波导之间的间隔距离D小于两个HTBTSPPs波导和HTMWSPPs波导之间的间隔距离D. 忽略波导间串扰(Pmax < 10–3)[29] 时, WWTHSW最小间隔距离D为15.8 μm, HTBTSPPs波导最小间隔距离D为17.3 μm, HTMWSPPs波导最小间隔距离D为18.6 μm; WWTHSW最小间隔距离相比于HTBTSPPs波导最小间隔距离减小1.5 μm, 相比于HTMWSPPs波导最小间隔距离减小2.8 μm. 结果表明WWTHSW能够实现更高的封装密度.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实现低损耗传输的对称双楔形太赫兹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 利用数值模拟对其支持的表面等离子体模式的传输特性和场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发现, Ag层的厚度d、双楔形介质波导间隙g及楔形波导几何参数θαH都会对WWTHSW的模式特性产生影响. 在最佳参数H = 40 μm, h = 2 μm, θ = 80°, α = 100°, g = 50 nm, d = 100 nm的条件下, 当Am达到λ2/10280时, Lp接近5.1 × 104 μm. 相比于其他已经提出的混合等离子体波导结构, WWTHSW的归一化模式面积减少一个数量级, Lp增加约3倍. WWTHSW能够在太赫兹频率实现低损耗传播和超深亚波长模式限制. 通过对WWTHSW的耦合特性进行分析可知, 在忽略波导间串扰时, 波导间距小于16 μm时的耦合长度约为8958 μm, 相比于HTMWSPPs波导、HTBTSPPs波导结构, 具有串扰低、封装密度高的优势. 因此, WWTHSW的研究对深度亚波长尺寸下光子和太赫兹器件的高密度集成具有重要意义, 为微米光子器件和太赫兹器件的设计提供一种可行的波导结构.
相关话题/传播 波导 结构 光子 生物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磁光平面波导的单向传播特性
    摘要:表面磁等离子体(surfacemagnetoplasmons,SMPs)是一种在电介质和偏置磁场作用下磁光材料界面处传播的近场电磁波.其独特的非互易传播特性引起了大量科研工作的关注,但在具体的波导结构设计上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银-硅-磁光材料的3层平面波导结构,SMPs在磁光材料和硅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非均匀波导中的声聚焦
    摘要:理论研究了声波在非均匀波导中的空间聚焦问题,利用多模态导纳法构建波导内任意位置处声压与入射声压在模态域的映射关系,计算使声波聚焦于空间某位置时的最佳入射波,并画出了相应的聚焦声场.研究了三种非均匀情况:水平变截面波导、含散射体波导以及声速垂直变化波导.结果表明,当输入最佳入射波时,在非均匀波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a-Si:H薄膜中Si<sub><i>y</i></sub>H<sub>x</sub>结构组态的原子模拟研究
    摘要:氢化非晶硅薄膜(a-Si:H)中SiyHx结构组态对薄膜应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的分析测试手段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分析了a-Si:H/c-Si薄膜中SiyHx结构组态,以及衬底温度对其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各SiyHx组态中的Si-H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电介质/半导体结构样品电子束感生电流瞬态特性
    摘要:电子束照射下电介质/半导体样品的电子束感生电流(electronbeaminducedcurrent,EBIC)是其电子显微检测的重要手段.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下SiO2/Si薄膜的瞬态EBIC特性.基于Rutherford模型和快二次电子模型研究电子的散射过程,基于电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双稳态结构中的1/2次谐波共振及其对隔振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典型的双稳态系统—屈曲梁结构为例,基于等效模型,结合解析、数值和实验手段,研究了双稳态结构中的1/2次谐波共振特性、演化过程、参数调节规律及其对隔振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非线性刚度系数或激励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会在一定带宽下产生显著的1/2次谐波共振;随着激励幅值增加,阻尼系统的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涡轮导向器对旋转爆轰波传播特性的影响,以氢气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在不同当量比下开展了实验研究.基于高频压力传感器及静态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详细分析了带涡轮导向器的旋转爆轰燃烧室的工作模式以及涡轮导向器对非均匀不稳定爆轰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当量比较低时,爆轰燃烧室以快速爆燃模式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双共焦波导结构二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谐振腔设计
    摘要:准光共焦波导具有功率容量大、模式密度低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减少模式竞争对回旋管互作用的影响,有利于高次谐波太赫兹回旋管的设计.为提高太赫兹准光回旋管的互作用效率,在共焦柱面波导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高频互作用结构—双共焦波导结构,设计了一种330GHz二次谐波双共焦结构回旋管谐振腔并对其进行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学共振增强的表面铯激活银纳米结构光阴极
    摘要:金属光阴极因其超短脉冲发射和运行寿命长的特性从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较高的功函数和较强的电子散射使其需要采用高能量紫外光子激发且光电发射量子效率极低.本文利用Mie散射共振效应增强银纳米颗粒中的局域光学态密度,提升光吸收率和电子的输运效率,并利用激活层降低银的功函数,从而增强光阴极在可见光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离子浓度及表面结构对岩石孔隙内水流动特性的影响
    摘要:酸性环境引发的岩石孔隙表面溶解增加了孔隙内水溶液的盐离子浓度,破坏了孔隙的表面结构.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级岩石孔隙内水溶液的流动特性,分析了盐离子浓度和孔隙表面结构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岩石孔隙内的水溶液流动符合泊肃叶流动特性,流速呈“抛物线”分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石墨烯/柔性基底复合结构双向界面切应力传递问题的理论研究
    摘要:界面力学性能是影响石墨烯/柔性基底复合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该结构界面切应力传递机理的研究十分必要.考虑了石墨烯和基底泊松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二维非线性剪滞模型.对于基底泊松比相比石墨烯较大的情况,利用该模型理论研究了受单轴拉伸石墨烯/柔性基底结构的双向界面切应力传递问题.在弹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